肃庄王朱楧:一个甘肃省两座肃王府 肃王的明朝肃王
前言:在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熙熙攘攘的人群每天都会经过一座金碧辉煌的大门。这座门是目前国内仅有的明代亲王府实物留存。里面还有一座大堂,也是当年遗迹,只是我等平头百姓无法入内参观。这座王府,自然是明朝分封在兰州的肃王府。
首封肃王朱楧是明**朱元璋第十四子,他的就藩,为兰州乃至甘肃一带的文化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据说如今在在榆中、兰州一带春节闹社火,表演的旱船、艄公就是由肃王带来的。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兰州以西的张掖,还有一座肃王府。甘肃一省之内的两座肃王府,其实见证了大明王朝从**时代的开拓进取,逐渐转向保守的一个过程。
朱楧,生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9月27日,生母郜氏。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正月,明**朱元璋第二次大封诸王,3岁的朱楧被册为汉王。懵懂之中的汉王朱楧并不会知道,在此后的岁月中,沐英、蓝玉等人在西北一线的不断经略,让大明的国境线得以大踏步向西面推进。
因此到了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的时候,朱元璋甚至已经着手考虑迁都西安。在这个形势下,对于奉行"亲王守边"政策的朱元璋来说,朱楧的封号汉王已经有些不合时宜了。当年五月,朱楧率领5个弟弟前往山东临清接受军事特训。而他的王府护卫被命名为甘州中护卫,意味着汉王的封号即将作古。
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三月,汉王朱楧改封肃王,封国为甘州(今甘肃张掖)。尽管一个月后皇太子朱标突然去世,朱元璋的迁都计划被迫搁浅,但对肃王来说并无影响。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正月,肃王朱楧和几个弟弟一起从南京启程前往封国。这一次诸位亲王的匆忙就藩,分明是为一月之后的"蓝玉案"让路。
因此由于当时陕西各卫调戍士马未集,肃王只能先在平凉暂时驻扎。平凉位于甘肃省东部,为陕甘宁交汇处的**角。当年七月设立甘州左护卫指挥使司,在"蓝玉案"中遭到沉重打击的府军前卫,其被赦免的有罪将士被派往甘州接受肃王领导,以期立功赎罪。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四月,甘州在城官军全部归于甘州右护卫。至此,肃王府三护卫官军集结完毕。
洪武二十八年六月,在平凉待了两年的肃王朱楧正式之国甘州。当然此前在平凉朱楧完成了自己的**大事。"蓝玉案"后原本皇子与勋贵之女联姻的政策被暂停,因此肃王妃孙氏是名不见经传的指挥孙继达之女。
肃王在到达封国甘州其对当地军政大权有着极高的独立管辖权。据朱元璋给肃王就藩的诏书,朱楧的职责为"理陕西行都司及甘州军政事宜"。陕西行都司是明朝在河西走廊设置的行政区划,治所即位于甘州。亦集乃(今额济纳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最西端,东南与阿拉善右旗相连,西和西南与甘肃省毗邻)一带水草丰美,与河西走廊相接,是蒙古人南下的主要途径。而明朝在此设立的威远守御千户所及威虏卫、白城子守御千户所,连接亦集乃旧城,也成为明军出征蒙古的据点。
而《名山藏·分藩记》则称肃王"西渡河领张掖、酒泉郡,封西扃嘉峪,护西域诸国"。《名山藏》是万历十四年进士、**朝南京工部右侍郎何乔远所著,对了解和研究明史有较高的参考和利用价值。从这条记载来看,朱元璋对儿子期许极深,甘肃、青海、新疆一带大片疆域的守护和开拓任务都交在了肃王肩上。甚至于当时正当红的二代勋贵曹国公李景隆整饬陕西属卫士马之时,明**还特地交代陕西行都司所属甘州五卫及肃州、山甘、永昌、西宁、凉州诸卫军马由肃王负责整饬,让他不要插手。
而肃王的表现也确实对得起老父亲的期望。此前在蓝玉征讨罕东之际,当地土酋哈昝虽望风而逃,却始终没有归附。而朱楧就藩之后恩威并施,哈昝派出番僧撒儿加藏卜等到甘州求见肃王,恳请归附朝廷。
于是在肃王的奏请下,明朝于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三月设立安定卫指挥使司。给予哈昝所部铜印58颗,置其官属如内地诸卫(安定卫在甘州西南一千五百公里,唐朝时属于吐蕃)。其后安定卫在明代西北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明朝中后期,对于入寇的蛮夷,朝廷官军要么不动如山,要么抱头鼠窜。但是在洪武年间,画面完全是反过来的。比如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肃王府护卫奉命巡边,祈者孙、乞奴等贼寇闻风即逃往哈梅里(即哈密),北元太保哈剌章逃往速剌讨来川(今讨赖河),伪王撒户失加逃往朵工(即朵甘,位于青藏高原东部),可谓是肃王一出,群贼丧胆。我们在朱元璋次年给肃王的诏书中,也可以看出老**对这个儿子的放心和满意:
朱元璋去世新继位的皇太孙朱允炆对戍边亲王发起了严酷的清算。在这种肃杀的环境下,肃王向建文帝朱允炆请求内迁,获准由甘州迁至兰州。肃王内迁,使明朝在西北的影响力大为下降。为了削藩,朱允炆真是一点不顾他祖父开疆拓土的雄心。
建文四年六月,靖难成功的燕王朱棣在南京****。当年九月,朱楧千里迢迢从兰州(此时尚称为兰县)赶到南京朝觐新君。肃王此来,自然是向四哥缴纳投名状来的。当年十月,肃王三护卫中的甘州左护卫被收归朝廷所有。
而肃王虽然内迁,在西北外藩中仍然具有一定影响力。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别失八里、哈密向肃王进贡马匹,为此朱楧遭到了朱棣"人臣无外交"的严厉警告。
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必力工瓦国师王仁波切仁钦贝杰向朱楧赠送礼物,再次引起了朱棣的疑心。好在肃王这次吸取教训,及时向朱棣汇报,这才没有引起更大的麻烦。但永乐**仍然赐书弟弟,不忘对其进行敲打。
必力工瓦寺是藏传佛教噶举教派止贡支派的主寺,四年朱棣将其晋封为**必力工瓦阐教王,由此也可见其地位的敏感性。此后肃王一直小心谨慎,这才有了"性谨厚,好文学"的美誉。
永乐十七年(公元1419年)12月***,朱楧去世,享年44岁。消息传到北京后,朱棣辍视朝三日,赐谥曰庄。谥法严敬临民曰庄、威而不猛曰庄,是个好谥。
朱楧墓园位于今甘肃省榆中县来紫堡乡黄家庄村,陵园建筑早已无存,其墓室也早已被盗。该墓为青砖拱券结构,共有5个墓室、前后2道石门,是研究明代藩王陵墓制度的重要资料。从风水学上来说,肃王墓的选址是"头枕峰峦(平顶峰),脚踩玉带(苑川河),坐北向南,次第排列"。
淳化阁帖,是我国最早一部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被誉为中国法帖之冠和"丛帖始祖"。肃王在就藩之时,朱元璋送了一册宋拓本《淳化阁帖》给儿子。自此这本《淳化阁帖》成为肃王府镇府之宝。
万历年间,时任肃王朱绅尧请来两位镌刻高手姑苏人温如玉河南康人张应召二人,将拓本字帖临摹镌刻于**石(即**墨玉,陕西**县特产)上。这项庞大的工程前后历时七年,直到朱绅尧的儿子朱识鋐继承王位后才最终大功告成,前后共用**石142块。朱识鋐激动地亲自为其写跋,并称赞其"新旧不爽毫厘"。甚至日本在出版《法帖大系》时,其中的缺页也以肃本《淳化阁帖》为本补齐。
可惜的是朱识鋐结局并不好,**十六年(公元1643年)冬,李自成义军攻破兰州,朱识鋐作为末代肃王被义军杀害。王妃颜氏怒撞石碑自尽,此碑也被称为"碧血碑",现存于兰州市工人文化宫金天观碑亭内。
肃庄王只有一子一女,长女封崇信郡主,庶长子朱*焰则尚未受封。一直到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九月,19岁的朱*焰才袭封肃王。
肃王字辈是:"*禄贡真弼,缙绅识烈忠,曦晖跻当运,凯谏处恒隆"。肃庄王之子为"*"字辈火字旁,和明仁宗朱高炽辈分相同,和明宣宗朱瞻基并非同辈。
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十二月,肃王朱*焰去世,享年57岁,赐谥曰康。成化四年(公元1468年)五月,肃康王庶长子洵阳王朱禄埤袭封肃王。成化十五年(公元1479年),肃王朱禄埤去世,享年59岁,赐谥曰简。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六月,肃简王庶长子汾川王朱贡錝袭封肃王。
从以上的袭封来看,肃王府传承有序,似乎并无惊险之处。但实际上从肃庄王朱楧,到肃康王朱*焰,再到肃简王朱禄埤,都是一线单传。而第四代肃王朱贡錝袭封之时已经31岁,膝下也仅有朱真淤一子。可以说传承了近百年的肃王府,始终在一线单传的钢丝绳上跳舞。别的王府大宗绝了以后还有旁系可以继承王位,比如秦王府、周王府、楚王府、蜀王府等。但是肃府大宗绝嗣的话,那就要除国了。
好在朱贡錝一直活到了嘉靖十五年才去世,以80岁的年纪熬死了世子朱真淤和世孙朱弼桓,赐谥曰恭,次孙朱弼桄袭封肃王。关键是这位肃恭王总共生了6个儿子,肃王府倒是不用担心无子除国了。
甘州肃王府,位于甘州城内偏西南处,本由平羌将军、甘肃总兵官宋晟负责营建。洪武二十六年曹国公李景隆挂平羌将军印继续筹划肃王就藩甘州事宜。洪武二十八年王府落成,李景隆亲自前往平凉迎接肃王就藩。
肃王除了王府之外,在甘州、高台、临泽等地还有大量的田庄草湖,又在宁夏固原设有甘州群牧千户所专管王府马匹牧养事宜。肃王内迁王府并未荒废。甚至有司想改王府为都司衙门之时,还受到了第二任肃王朱*焰的强力反对。
今据考证,甘州肃王府的范围在今张掖市甘州区县府南街王府十字以西,青年西街府署十字以北,劳动南街至西街小十字以东,人民西街至西街大十字以南的区域内。现今张掖甘州区内的县府街,最先称之为王府街。直到清代中期以后,由于张掖县署衙门在此,才更名为县府街。
如今,张掖肃王府的遗址上尚有明清房屋八间,位置在甘州区县府南街以西100米处的幼儿园内。是一组坐北向南穿堂过道式平房,共计两排四幢,保存基本完好,也是肃王府遗址上唯一遗留的古代建筑物。
结语:发生在建文帝朱允炆和燕王朱棣之间的"靖难战争",极大地影响了明朝的国策。洪武年间在辽东和西北一带意气风发的辽王和肃王相继内迁,标志着明朝从一个开疆拓土的进取型帝国,转型成为稳(不)健(思)持(进)重(取)的保守型王朝。
此后在文官集团的操盘之下,英宗**被蒙古人在京畿附近的土木堡俘虏。武宗朝一个刘六、刘七的**就横扫整个北方,几乎就是日后李自成**的预演。而没了九千岁捣乱的**朝,竟然就这么亡了国。若是起明**于地下,不知该做何感想。
肃王的明朝肃王
明朝的肃王,初封汉,二十五年改封肃,就藩甘州,后移兰州。永乐十七年薨。最后一任万历四十二年封世子。天启元年袭封。**十六年死流贼之难。
王爵列表明朝肃国诸王洪武十一年(1378年)封汉,二十五年(1392年)改封肃,就藩甘州府,后移兰州府称号国君姓名关系在位年数注记肃庄王朱楧朱元璋、庶十四子1378年─1419年初封汉,二十五年改封肃,就藩甘州,后移兰州。永乐十七年薨。肃康王朱*焰朱楧、庶一子1424年─1464年永乐二十二年袭封。天顺八年薨。肃简王朱禄埤朱*焰、庶一子1468年─1479年初封洵阳王。成化四年袭封。十五年薨。肃恭王朱贡錝朱禄埤、庶一子1487年─1536年初封汾州王。成化二十三年袭封。嘉靖十五年薨。肃靖王朱真淤朱贡錝、嫡一子追封弘治十年封世子。嘉靖五年薨。谥安和。以子弼桄袭封。追封王,改谥曰靖。肃定王朱弼桄朱真淤、嫡二子1539年─1562年嘉靖十八年袭封。四十一年薨。肃昭王朱缙炯朱弼桄、嫡一子追封封世子。嘉靖三十六年薨,谥昭宪。以子绅堵袭封。追封王,改谥曰昭。肃怀王朱绅堵朱缙炯、庶一子1563年─1564年嘉靖四十二年袭封。四十三年薨。无子。从叔缙𤏳立。肃安王朱弼柿朱真淤、庶四子追封肃懿王朱缙(土贵)朱弼柿、庶一子1564年─1571年(肃府宗理)1571年─1588年(肃王)嘉靖四十三年任肃府宗理。隆庆五年以辅国将军嗣封。追封弼柿安王。弼柿,靖庶四子也。万历十六年,懿王薨。肃宪王朱绅尧朱缙(土贵)、庶一子1591年─1618年万历十九年袭封。四十六年薨。肃王朱识鋐朱绅尧、嫡一子1621年─1643年万历四十二年封世子。天启元年袭封。**十六年死流贼之难。
明朝**有哪几个儿子
一、朱棣(4个):
1、仁宗朱高炽,母仁孝慈懿诚明庄献配天齐圣文皇后徐氏
2、汉王朱高煦,母仁孝慈懿诚明庄献配天齐圣文皇后徐氏
3、赵简王朱高燧(仁宗、汉王、赵简王母俱为仁孝文皇后徐氏)
4、朱高爔,母不详。幼殇,未封爵位。
二、朱高炽(10个):
1、朱瞻基,长子,明宣宗,母诚孝恭肃明德弘仁顺天启圣昭皇后张氏
2、朱瞻埈,次子,郑靖王,母贤妃李氏
3、朱瞻墉,三子,越靖王,母诚孝昭皇后张氏
4、朱瞻垠,四子,蕲献王,母贤妃李氏
5、朱瞻墡,五子,襄宪王,母诚孝昭皇后张氏
6、朱瞻堈,六子,荆宪王,母顺妃张氏
7、朱瞻墺,七子,淮靖王,母贤妃李氏
8、朱瞻垲,八子,滕怀王,母贵妃郭氏
9、朱瞻垍,九子,梁庄王,母贵妃郭氏
10、朱瞻埏,十子,卫恭王,母贵妃郭氏
三、朱瞻基(2个):
1、长子明英宗朱祁镇,孙皇后《明史》记载为宫人子。
2、次子明代宗朱祁钰,吴贤妃所生
四、朱祁镇(9个):
1、明宪宗朱见深(1447年12月9日-1487年9月9日)原名朱见濬,明英宗朱祁镇长子,明朝第八位**(1464-1487在位)。母孝肃皇后周氏。
2、德庄王朱见潾(1448年5月7日—1517年9月7日),初名朱见清,明英宗朱祁镇第二子,明宪宗朱见深异母弟,母靖庄安穆宸妃万氏,明朝第一代德王。
3、皇子朱见湜,母靖庄安穆宸妃万氏;生于正统十四年七月十四日(1449年8月2日),死于景泰二年八月初五(1451年8月30日)。早卒,复辟后,不复追赠。
4、许悼王朱见淳,明宪宗朱见深异母弟,母端靖安和惠妃王氏,明朝第一代亦为唯一一代许王。
5、秀怀王朱见澍(1452年3月12日-1472年10月13日),明英宗朱祁镇第五子,明宪宗朱见深异母弟,母庄静安荣淑妃高氏。
6、崇简王朱见泽,母孝肃皇后周氏;景泰六年(1455年)四月十六日生于南宫。
7、吉简王朱见浚,母靖庄安穆宸妃万氏;景泰七年六月初九日生。
8、忻穆王朱见治(1458年3月18日―1472年4月2日),明英宗朱祁镇第八子,明宪宗朱见深异母弟,母靖庄安穆宸妃万氏。
9、徽庄王朱见沛(1460年-1506年)。明英宗朱祁镇第九子,明宪宗朱见深异母弟,母恭端庄惠德妃魏氏/恭庄端惠德妃魏氏。
五、朱祁钰(1个):
怀献太子朱见济(1448年8月1日—1453年3月21日),朱祁钰长子,母为杭皇后。朱见济在正统十三年(1448年)七月初二日出生,景泰三年四月乙酉(1452年5月11日)立为太子,次年十一月辛未(1453年12月18日)夭折,谥号怀献太子。
天顺元年(1457年)追废为郕王世子。直至南明灭亡,朱见济也没再被承认为太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高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瞻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祁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祁钰
大明末年有几位王爷
大明末年有藩王有开封周王、南阳唐王、洛阳福王、卫辉潞王、安阳**、怀庆郑王、汝宁崇王、禹州徽王这些藩王。
隆庆年间,藩王有开封周王、南阳唐王、洛阳福王、卫辉潞王、安阳**、怀庆郑王、汝宁崇王、禹州徽王等藩王。郡王有八80个,郡王一下宗师室6890人。到了万历二十三年,有档案可查的朱元璋龙子龙孙就有157000余人。
**年间,李自成、张献忠农民**。各地的藩王富得流油,朝廷竟然拿不出军饷。说明朝是被朱元璋龙子龙孙吃垮的,也毫不为过。
所以明末只要宗室的钱用在战争和赈灾上,**在抄几个贪官的家,分分钟大明王朝可以精神抖擞啊,有钱了士兵发钱了也不会逃走或者投降满清了啊
扩展资料:
明代藩王的制度特色:
明朝藩王待遇的最大特点就是**罔替,也就是说不降爵的传递,同时藩王还不需要承担相应义务,又享有很大的经济特权,这种环境之下,不迅速腐化才怪。
明朝的藩王说不好听的,有如圈养的动物一般,只需要享受不需要付出,自然会迅速腐化成为国家的拖累。
明朝的藩王是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且不可参合四民之业,并能**罔替。
意思是明朝的藩王分封但是没有封地,有王爵但不能管理当地的政治民生大权,享受待遇而不用管事,还不可以参合进入士农工商这些行业,最重要的是**罔替啊!
**罔替简单来说就是,**的儿子封亲王,然后亲王的嫡长子可以**亲王爵位,其他儿子降一等成为郡王,郡王的嫡长子继承郡王爵位,来**郡王爵位。其他儿子降爵成为镇国将军,孙子为辅国将军,曾孙为奉国将军,四世孙镇国中尉,五世孙辅国中尉,六世以下皆奉国中尉。
明朝共计实封亲王六十五位,追封亲王二十二位,至明亡,除去被废还有绝嗣除封的亲王,共计还有亲王三十四位。郡王则有多达九百位之多。
再对比一下清朝,清朝除去蒙古**罔替的王爵外,清庭**罔替的铁帽子王也就是十二位,其中八位是依靠开国初期赫赫战功而封的,还有四位是开国以后恩封的铁帽子王。
而且清朝不论是**的铁帽子王还是一般亲王依次传递降爵,都是儿子中一个人继承,其他儿子最多成为郡王下一等的贝勒。
像清朝历史上也就是因为雍正帝对于十三弟胤祥特别恩宠,所以特地在亲王之外又加封一个郡王爵位给了胤祥,允许他在儿子中随意指封一人,一般情况下亲王的儿子是不会像明朝那样嫡长子**,其他儿子成为郡王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藩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