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地方名“通什”的读音|为什么把通什市改为五指山市呢
"通什"读做tongza
是依据当地语言习惯,
约定俗成的读音,
字典上找不到“什”有za的读音。
这也不奇怪,
象这种情况的地名还有很多,
比如说北京“大栅栏”,
作为地名就读做“dashilan(大十栏儿)”,在字典上也找不到这个读音。
再比如河北的乐亭县,
也不读leting,
正确的读音是laoting(烙亭)
以上例句中特殊读音的字,都与当地的口音有关,而在文字上并没有特别的意义,只是读音特别而已。
为什么把通什市改为五指山市呢?
随着**开放的扩大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通什”作为城市行政区划名称,“什”字读音不规范,给通什的对外宣传和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通什市更名为五指山市更能反映该行政区域的地理特征,体现该地区的历史、文化、民俗和自然生态等特点,有利于该市与外界沟通,提高知名度;有利于挖掘该市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的快速发展。2001年7月,通什市更名为五指山市(县级)。
为什么五指山市以前叫做通什?
不为什么啊,等于问“为什么北京以前叫做北平”之类的,像一个人改名字一样,改得有特色一点,好让名声大呗。以前叫通什是随海南本地传统风俗的叫法,除了这个地名你还见过哪个地方的“什”字念za第二声,这么老土怪异的地名其他地方的人谁懂是哪里啊……随着海南省旅游的发展,为宣传通什市旅游景点即境内的五指山,有原始热带雨林、漂流什么的,旅游很不错,改名叫五指山市更能带动本市的发展。
通什为什么现在叫五指山?
以前是叫通什县,后来建市,因为位于五指山,是一个知名的旅游景点,为提高知名度,因而命名为:五子山市
满意请采纳
「什」字被人遗忘的一个读音
我们知道,什字有两个读音:十(shí),以及甚的平声(shén)。然而过去曾有将什读「zá(又作zhá)」的案例,这一读音失收。
这个问题的起源是小学时候,数学老师是一位老太太,她普通话上课,应用题中有「什锦糖」,她读「杂锦糖」。当时我就奇怪老师是不是读错字了,然而那个年代,觉得老师都不会错的,就没有细究。
后来发现不少人将「什物」读「杂物」,在大一伊始研究行政区划时候,超巨星同志赠送我的一本《*******政区沿革(1949~2002)》中提到了「通什」这一地名:
百度百科「通什镇」词条:
根据有道词典引文,似乎「tongza」更常见。物种通什梭链蚧的双名法elagatistongzaense也说明曾经这一地名读「通杂」而不是「通十」。
新浪新闻记载了当时更名的缘由:通什读音为tongza,是海南黎族方言里的发音,但因这一读音比较生僻,很多不了解海南的人往往读为tongshi。虽然,「通什」是音译,但至少说明,某些汉语方言中,「什」可以读「杂」。我们继续看汉典的注解:
对比《康熙字典》:
义项1、3完全对应,然而2不太一样。查阅「杂」字没有类似的意思,这里猜测是「什」字的读音混入了「杂」。粤语中什字有三个读音:sam6(同甚,什么就是甚么);sap6(同十);zaap6(同杂,什锦)。
海南岛主要流行闽南语琼文片、儋州话(粤语分支)、军话(西南官话一支)。根据百度贴吧,五指山当地讲海南话应当是闽南语。不过无论如何不是粤语,故不止粤语一种方言将「什」读「杂」。
有一种可能是,民间将「杂」俗写作「什」,然而杂志等常用词汇未有如此俗写,猜测最大可能是「什」有「杂」这一读音然而被遗忘。至于粤语单方面来说,粤语精庄知章合流(老派分舌尖和舌叶两组,新派完全不存在对立),因此这个zaap6不知道是什么声母,看声调是阳入,中古对应全浊。而杂是从母,杂繁体写作杂(?),从衣,集声。日本将杂简化作?(如同卒简化作?a),而后我们取了?字的左边。
杂、什、集都是-p收尾的,上古都是缉部。中古读音方面,什是常母缉韵,杂是从母合韵,集是从母缉韵。读音接近,很容易混同。虽然发音部位不同但是很靠近,合流是很容易的。很巧的是粤语中杂、集(甚至习,邪母缉韵)都完全同音,简单来说,缉、合的塞擦音是混同的。
什一般情况下是擦化了,sap6,但是如果某一含义仍然是塞擦音,和杂同音是很常见的。这里姑且只能认为是,什字有一个不为人知的读音被遗忘了,什锦之类普通话读作杂锦也无妨,因为本来也有「杂锦」一词(似乎只见于粤语区,可能是同音造字?)。什物、杂物意思差不多,读音若是混同也无妨。
原文发表在网易博客,于2012年8月15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