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妃甸”有什么好玩的|关于唐山历史的诗歌
14处景点。
关于唐山历史的诗歌
《宋**过思乡桥》——丰润还乡河
还乡河在《水经注》中称浭水。史料记载,宋**被金人所俘,就住在丰润镇城西10余里浭水之畔的沙岩寺。**见浭水西流似有“还乡”之意,而自己身为一国之君却被掳至此,行将北出塞外,不禁潸然泪下,悲痛欲绝。嗣后,有人追忆此事,赋诗《宋**过思乡桥》,曰:“沙岩寺里树苍苍,塔势崚嶒大道旁。北狩至尊仍出塞,西流浭水自还乡。看花古驿愁春雨,驻马危桥泣晓霜。五国城中寒月白,魂归艮岳总荒凉。”浭水也因此得名还乡河。
《晚秋至观鸡山寺》《游观鸡寺》——丰润观鸡山寺
丰润区左家坞镇西北的陈宫山,东邻还乡河,西接黄土岭,峰高壁险,山型奇异,其中观鸡寺(今已毁,遗址尚存)所在之峰鬼斧神工,从南麓望去如金鸡独立,观鸡山之名即由此来。观鸡山上,始建于辽代的观鸡寺(已毁,遗址尚存)殿宇巍峨壮丽,历代文人墨客多来此赏游,留下许多赞美诗篇。
曹钤《晚秋至观鸡山寺》:
秋深黄叶未飘零,寺下青松夹路生。
最爱僧居尘世远,无言山水信多情。
观鸡山寺的苍劲与幽深,由此诗可见。
王恺《游观鸡寺》:
锦鸡眠碧草,白鹿动闲花。
偏爱僧房好,烧松更煮茶。
此诗写出了观鸡山寺环境的安谧与恬静,也反映了诗人闲适愉悦的心情
知州吴士鸿题诗——古冶多宝佛塔
位于古冶区王辇庄乡任庄子村西北的多宝佛塔是一座八角七层的仿木构密檐实心砖塔,建于明万历二十二年。是一座幸存下来的比较完整的密檐式古建筑,是市级重点保护文物。该塔坐北向南,为仿木构密檐实心砖石塔,通高13米,整体八角七层,由塔基、须弥座、塔身、塔刹四部分组成。多宝佛塔北面是白云山,因雨后常有白云围绕而得名,又称自来峰,旧时“夹路长松,四周青嶂”。知州吴士鸿游览此山时,曾写诗赞道:
选胜探奇几定踪,更寻僧舍曳疏筇。
灵湫涛出千秋鉴,鹫岭飞来十丈峰。
松涧阴深时见鹿,岫云舒卷每从龙。
倦游未忍言归去,百入声传别院钟。
《游石臼坨诗》——乐亭石臼坨岛石臼坨岛
位于乐亭县南部的大海之中。在大清河口西南约4公里,东距京唐港约10公里。全岛南北长约3公里,东西最宽处约1公里,总面积2.1平方公里。为华北第一大岛。
石臼坨岛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悠久的历史名胜和别具一格的自然景观而著称于世。素有“洞天福地”之美誉。石臼坨历史悠久,名胜很多,唐朝以来的题咏,明清以来的古刹,可以说是佛迹累累,文人墨客唱和不绝。清末永平府知府游智开有《游石臼坨诗》四首,其中第三首这样写道:
此境移我情,驾言步林麓。
短童春前导,窈窕穷幽谷。
径转沙阜高,傍海迭起伏。
连蜷若虬龙,首尾蟠其腹。
中原广百顷,邱壑隐樵牧。
苍烟外绕之,仙界分汤沐。
异哉奥旷区,修到真奇福。
金焦峙江介,拳拳浪花蹙。
描绘了岛上林深、野旷、丘高、壑险的风光。
《蚕沙口天妃宫诗》——滦南蚕沙口天妃宫
渤海岸边的蚕沙口,曾有一座天妃宫,其建筑规模是沿海少见的古建筑群,殿堂巍峨,蔚为壮观。天妃宫,又称天后宫、娘娘庙,在闽、粤、港、台地区亦称之为妈祖庙。妈祖在传说中渔民的保护神。在北方,天妃宫很少见,京津河北一带,唯有天津直沽天妃宫和蚕沙口天妃宫知名。
蚕沙口天妃宫庙会是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马祖神诞)。平日里当地渔民,南来船客,四邻百姓,香火不断。到了庙会,更是空前繁华。
清代邑人史璿有《蚕沙口天妃宫诗》云:
年年三月赛天妃,晒网新从海上归。
阿姑拈香郎酹酒,风波无恙水田肥。
现在天妃宫已经被重修。
《蚕沙口诗》——滦南蚕沙古戏楼古戏台遗址
蚕沙古戏楼坐落在蚕沙口村西的泝河入海口岸。登此楼可望滔滔渤海,故又曾称之为“望海楼”。几百年间,它曾以宏伟壮观,建造奇谲,历史悠久,蜚声遐迩,驰名关内外。
清代咸丰年间曾任皇家诸王爷教师、官拜皇宫八旗汉学教**张灿,曾在他的《蚕沙口诗》中赞蚕沙古戏楼云:
百尺近层霄,危楼讶神造。
俨如灵鹫峰,飞集东溟表。
《开平夜雪》《开平道中》——开平明清风情
清朝滦州知州顾**作于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正月二十三日的《开平夜雪》诗云:
风声吹夜急,雪色趁朝探。
可是春非腊,须知北异南。
入沙融较易,占岁老尤谙。
宜麦寒无碍,男耕女不蚕。
诗中除了描写自然现象外,还反映出200多年前,冬小麦就是开平地域的农作物。虽然下了春雪,但对冬小麦只有好处,并不妨碍生长。“男耕女不蚕”一句道出了当时开平地域农民中男人以耕作为主,而妇女并不养蚕。经考证历史上开平农村就没有养蚕的习惯。署名师范的《开平道中》诗云:
秫篱低护老农家,十里西风酒旆斜。
秋水夕阳山数点,石桥疏柳路三叉。
黄登岁晚千仓粟,绿长霜前一架瓜。
最是授衣人事蚤,牵裙极衽采棉花。
诗将当时开平的风貌描绘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这首诗原载1810年版《滦州志》,作者的身世和成诗的年代均无记载。但从诗的写景和意境来分析,应写于明朝万历末年。那个时期是开平历史上最好的年代。而到了明天启和**年间,开平地域连年大旱,并多次遭到清兵的入侵和袭劫,使开平城内外满目疮痍,十分荒凉,失去了“黄登岁晚千仓粟”的景象。
《唐山诗》——大城山
大城山本来是松柏蓊郁,芳草萋迷,暖泉处处,流水潺潺,风景优美,因此,曾吸引着骚人墨客来山游赏,题诗吟咏山景。钱塘诗人卓金吾在《唐山诗》中写道:“孤峰秀耸陡河边,松带虬形柳带烟,红透夕阳横石壁,翠连芳草泻山泉。……”宛如一幅优美的风景画。
滦州才子葛桂的“回文诗”——偏凉虚阁题
偏凉虚阁为滦州八景之一。乾隆十九年(1754年),清高宗东巡至此,写诗赞叹说“偏凉汀畔水,待我再凭留”。从此声名远播。
“偏凉虚阁”一景留下了诗文数十篇,其中滦州才子葛桂的“回文诗”广为流传:
忘情共赏爱凉汀,境胜酣游醉复醒。
簧弄鸟声清吐谷,网惊鱼闪翠摇萍。
光生晓日迎高献,浪滚香花落残汀。
长塞北通江水绿,晚阳斜掩半山青。
这首诗若由末字回文倒读,亦成佳句,堪称绝妙。
滦南县蚕沙口集是几
700年。蚕沙古戏楼坐落在河北省滦南县蚕沙口村,始建于元代,至今约七百年,建造此楼之初乃是因为平日里演出戏曲可以劳军慰民,在庙会期间则以戏曲鼓乐迎献娱神。
蚕沙口的起源
妈祖自幼聪颖,勤奋好学,且水性不凡。一生在民间治病救灾,扶贫济困,护海助航,被人们尊奉为神,建祠祭祀。又相传屡屡显圣,履海救船,呵护漕运。宋元明清各代,屡受朝廷册封,初为“夫人”、后为“天妃”、再为“天后”,封号屡加,随之,妈祖庙,起莆田,出福建,渐次在两广、江浙、上海、天津、冀辽、齐鲁,沿海地域,均建庙宇。
蚕沙口,曾是古代海运入京东辽西的必经之海河转运码头和天然的避风港湾。史载,元至元二十一年(1284)元**忽必烈下诏疏浚滦河,大开海运。于是装载漕米、竹纸、杂品的江浙、闽粤商船纷纷驶舟北上。蚕沙口南滨渤海,西邻泝河,北连滦河,远通直沽。而成为海河转运的知名码头、是当时江南诸镇商船行河北必达之地。又因蚕沙河口为渤海湾中之湾,浪缓滩平,故,江南商船、米槽海运多避风于此,故,又是蜚声海客的天然避风港。
原天妃宫坐落于蚕沙口村西,坐北朝南,同对面的蚕沙口古戏楼相望。始建以来,历经明永乐、清乾隆年间和民国十年三次扩建修筑,殿堂巍峨,神像俨然,蔚为壮观。
天妃宫正殿,悬“碧霞元君”金字匾额,为民国十年扩建修筑时大书法家华世奎所提。字体阳刚,飘逸不群。殿堂迎面朱红通天大柱上有对联一副:
厚德仰坤元,化为寰中光日月;
资生扶泰运,威加海外息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