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夫之家是谁的作品|欧阳予倩的人物故居

2024-11-24 22:49:03 来源:天气频道

《车夫之家》是欧阳予倩的作品。

《车夫之家》欧阳予倩作。收入《欧阳予倩剧作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出版)。是一出独幕剧。1927年前后,欧阳予倩与田汉等组织南国社,创作了《车夫之家》、《屏风后》、《不要忘了》等剧本。

欧阳予倩著作有:《欧阳予倩剧作选》、《自我演戏以来》、《一得余抄》、《电影半路出家记》、《唐代舞蹈》、《予倩论剧》、《青纱帐里》、《梁红玉》、《闲事闲谈》、《回家以后》、《桃花扇》、《人面桃花》、《欧阳予倩剧作选》、《新歌剧与中国戏剧艺术传统》。

《一得余抄》、《欧阳予倩选集》、《桃花扇》、《怎样学会了演京剧》、《电影半路出家记》、《欧阳予倩文集》(1、2卷)、《欧阳予倩戏剧选》、《欧阳予倩戏剧论文集》、《近代戏剧选编选》、《中国戏剧研究资料初辑》等。

欧阳予倩:

欧阳予倩(1889年5月12日-1962年9月21日),出生于湖南省浏阳市,中国内地作家、编剧、导演,先后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明治大学。欧阳予倩故居在北京东城区***路5号。1949年,欧阳予倩从香港回到北京,同年11月,全家迁至此院。

***、田汉、曹禺、老舍等经常在此聚会,1986年,此宅定为东城区重点保护文物。欧阳予倩先生曾居于西北部的宅院,有北房三间,前廊后厦,东耳房一间,西耳房两间,均为硬山合瓦过垄脊,室内为木地板铺装。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欧阳予倩

欧阳予倩的人物故居

欧阳予倩故居在北京东城区***路5号。1949年,欧阳予倩从香港回到北京,同年11月,全家迁至此院。
***、田汉、曹禺、老舍等经常在此聚会,1986年此宅定为东城区重点保护文物。
院内建筑为中西合璧式。大门一间为近代式砖拱门楼,东西两侧有南房各四间,临街墙面辟拱券式窗,北面为平廊,接东西房各二间。
院中部为一幢西式建筑,平面近似正方形,砖石结构,四坡顶,水泥板瓦屋面,檐口有砖砌多层线角装饰。西面辟五个券窗,东、南两面居中一间辟有门,五级台阶。
南面主入口有门廊一间,两坡顶,三角形门楣,四根爱奥尼式柱子支撑,东西两侧为瓶式的廊凳。房东南角设有太阳房,八角攒尖式屋顶。其东有一座北房为院内正房,面阔三间,前后出廊。
再北后房五间,前出廊。其西建有中式排子房五间。
欧阳予倩先生曾居于西北部的宅院,有北房三间,前廊后厦,东耳房一间,西耳房两间,均为硬山合瓦过垄脊,室内为木地板铺装。

欧阳予倩对后世的影响

欧阳予倩培养了新中国最早的专业舞蹈人才,特别是指导了第一项中国古代舞蹈史的研究工作,他在建设新中国舞蹈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889年5月1日欧阳予倩诞生于欧阳家坐落在浏阳城营盘巷的祖屋里。这个老屋建于清朝末年,是典型的江南民居,属庭院式建筑风格,建筑面积500多平方米。作为名人故居,2002年被湖南省****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欧阳予倩在浏阳的故居虽然尚可称保护完好,但在城市水泥森林的重度挤压下它已经显得十分的逼仄与寒碜,乃至到了极少有人问津的程度。

为了弥补欧阳予倩故居太过逼仄与寒碜带给人们的遗憾,2004年浏阳这座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城市便建成了全省县和县级市中最好的多功能剧院欧阳予倩大剧院。

欧阳予倩故居的人物简介

欧阳予倩(1889-1962),戏剧艺术家、戏剧教育家,原名立袁,号南杰,湖南浏阳人。1904年赴日本留学;期间,参加了“春柳社”,是主要演员之一。1911年回国。1912年,与陆镜若、马绛士、吴我尊等组织“新剧同志会”、“春柳剧场”等,倡导新剧运动,并编演京剧。1919年,开始担任“南通伶工学社”主任,从事戏剧教育。1926年,参加南国社,并在民新影片公司从事影片的编剧和导演。从1929年到1931年,主持广东戏剧研究所,同时从事话剧创作。抗日战争时期,任广西艺术馆馆长。*******成立后,任中央戏剧学院院长、中国文联副**及中国舞协**。著作有:回忆录《自我演剧以来》、《电影半路出家》、论文集《予倩论剧》、《一得余抄》及《忠王李秀成》、《桃花扇》、《黑奴恨》等剧本二十余部。
欧阳予倩先生集编剧、导演、演员、教师于一身,在京剧、话剧、电影等艺术门类中建树颇多,是“泰斗”级的人物。
1907年,欧阳予倩在日本留学时参加了中国早期话剧(新剧)的第一个演出团体——春柳社,并与曾孝谷、李叔同(弘一法师)、陆镜若等担任“春柳社”的主要演员。同年,“春柳社”演出了中国人自编、自导、自演的话剧《黑奴吁天录》。以此为标志,中国话剧诞生了!欧阳予倩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
《黑奴吁天录》根据美国斯陀夫人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改编,反映黑人奴隶与白人奴隶主之间的斗争,揭露美洲买卖黑人和种族压迫的罪恶。全剧共五幕,其中穿插了一段中国旅美侨民思念祖国唱京剧的情节。这说明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们从一开始就对话剧民族化进行探索和尝试,而不是生吞活剥。1959年,欧阳予倩根据当年的演出改写为剧本《黑奴恨》。
欧阳予倩不仅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而且还是中国戏剧现代教育的奠基人之一。1919年,担任“南通伶工学社”主任,开始了戏剧教育生涯。“南通伶工学社”是中国第一所培养京剧演员的新型学校,开中国戏剧现代教育之先河。欧阳予倩又相继主持广东戏剧研究所,出任广西艺术馆馆长,长期担任中央戏剧学院院长,成为杰出的戏剧教育家。期间,虽然进行艺术创作与研究,也导演了一批剧目和影片,但作为戏剧表演艺术家的欧阳予倩却淡出了舞台。惜哉!
欧阳予倩当年曾是大红大紫的演员,在京剧界与梅兰芳齐名,有“南欧北梅”之说。1917年,梅兰芳在北京上演《黛玉葬花》;欧阳予倩在上海上演《黛玉葬花》。一南一北,对演《葬花》。梅兰芳先生说:“旁人看了,还以为我们在比赛呢。”欧阳予倩扮演的黛玉“高髫倩妆,翩翩翠袖”,与梅兰芳扮演的黛玉“吕”字髻、长水袖,大致是相同的。为梅兰芳、欧阳予倩配戏饰演宝玉的是姜妙香、周信芳,均为京剧界翘楚。
1919年,“南欧北梅”在南通有一次艺术峰会。南通“更俗剧场”的客厅上方高悬一匾,曰“梅欧阁”,两旁有一副对联:“南派北派会通处,宛陵庐陵今古人”。借北宋诗人梅尧臣和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籍贯,隐喻二人的艺术成就堪与认为“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梅尧臣和讲究“说理畅达,抒情委婉”的欧阳修两位古代文学大师相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