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下平遥古城_怎么形容平遥古城

2024-11-24 23:59:26 来源:天气频道

名称:平遥古城
位置: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距省城太原100公里
平遥古城1986年***公布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目前全县境内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90处。其文物古迹之多,价值之高,内容之丰富,为全国县级城市中所罕见。在这座古城的珍贵文物中,有建于北汉天会七年(963年)的镇国寺万佛殿;有始建于北齐武平二年(571年)的双林寺;有始建于唐显庆二年(657年)的清虚观;有建于北汉天会七年(963年)的文庙大成殿;也有建于清康熙十年(1671年)的惠济桥。
平遥称古陶地,是帝尧的封地。平遥古城原为夯土城垣,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前827年~前782年)。明洪武三年(1370年),也于军事防御的需要,在原西周旧城埂的基础上扩建为今天的砖石城墙。
平遥古城是*******境内,现存最为完整的明清且城。它是中国**族中原地区古县城的典型代表。由于县城的建立,到清道光三年(1823年),在平遥古城内诞生了全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日升昌”的创立,在中国古近代金融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它标志着中国近代性质的新型金融业,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商业和金融肌体中然生成。
迄今为止,这座城市的城墙、街道、民居、店铺、庙宇等建筑,仍然基本完好,原来的建筑格局与风貌特色大体未动。城内及近郊古建筑中的珍品,也大多保存完好,它们同属平遥古城现存历史文物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同为研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建筑、艺术等方面历史发展的活标本。
平遥县城墙。明洪武三年(1370年)建,周长6.4公里,是山西现存历史较早、规模最大的一座城城墙。明、清两代都有补修,但基本上还是明初的形制和构造。城为方形,墙高12米左右,外表全部砖砌,墙上筑的垛口,墙外有护城河,深广各4米。城周辟门六道,东西各二,南北各一。东西诈外又筑以瓮城,以利防守。城墙上原有料敌台楼九十西座,城门上原建城楼,四角处还有角楼,已大多残坏,唯城墙依然如故。城内街道、市楼、商店等还保留原有形制。是研究我国明代县城建置的实物资料。位于太原市西南的平遥县是全国仅存的4座完整古城之一。该景点完整无损,并于墙内建筑浑于一体,具有旅游和鉴赏价值。古城南与介休市接壤,北于祁县相邻,是大运公路必经之地,交通十分便利,古城内各种服务齐备,各种名吃、店铺独具特色,城外宾馆、酒家、商场一应具全。平遥牛肉以其纯、真、鲜美名扬神洲。
1997年12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把平遥古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报告以对平遥古城的评语为:
“平遥古城是中国**族城市的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平遥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去平遥一般在明清街、西大街(日晟昌)一带,这里比较商业化,旅游的痕迹重。其实古城的东门附近更为安静,也更接近古城里平遥人自己的生活,一路走过去,有在自家门口下象棋的,有拉着煤车的,东门登上古城墙也没什么人,从上面的视野非常好,可以俯瞰城里东北部分,院子里的人啊、狗啊,大杨树啊,零星的话语声,杂声蔓延到城墙上来,如此地象我们曾经有过的生活。东门往南一点平行的城隍庙街街头,是平遥中学,中学门口看到不远处有一座天主堂,星期天的早晨可以看人们在那里弥撒,一个典型的中国城墙脚下,一群虔诚的天主教徒,如此大的文化反差,在这里却又如此的和谐。平遥古城,不可不去的宁静的一隅。
平遥古城游览票价:120元/人
 双林寺游览票价:25元/人
 镇国寺游览票价:20元/人
 学生、残疾人可购半价优惠票;现役军人、**伤残军人、70岁以上老年人免票优惠

怎么形容平遥古城

山西平遥被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也是中国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市之一。

世界遗产中心描述称:平遥古城是中国古代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平遥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始建于周宣王时期,明洪武三年(1370年)扩建,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还较为完好地保留着明清时期县城的基本风貌,是中国**族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古城。

扩展资料:

平遥古城自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重建以后,基本保持了原有格局。平遥城内的重点民居,系建于公元1840~1911年之间。民居建筑布局严谨,轴线明确,左右对称、主次分明、轮廓起伏,外观封闭,大院深深。

精巧的木雕、砖雕和石雕配以浓重乡土气息的剪纸窗花、惟妙惟肖,栩栩如生,集中体现了公元14至19世纪前后**族的历史文化特色;

对研究这一时期的社会形态、经济结构、军事防御、宗教信仰、传统思想、伦理道德的人类居住形式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是迄今**族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居民群落。

平遥古城的资料

位置: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距省城太原100公里
平遥古城1986年***公布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目前全县境内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90处。其文物古迹之多,价值之高,内容之丰富,为全国县级城市中所罕见。在这座古城的珍贵文物中,有建于北汉天会七年(963年)的镇国寺万佛殿;有始建于北齐武平二年(571年)的双林寺;有始建于唐显庆二年(657年)的清虚观;有建于北汉天会七年(963年)的文庙大成殿;也有建于清康熙十年(1671年)的惠济桥。
平遥称古陶地,是帝尧的封地。平遥古城原为夯土城垣,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前827年~前782年)。明洪武三年(1370年),也于军事防御的需要,在原西周旧城埂的基础上扩建为今天的砖石城墙。
平遥古城是*******境内,现存最为完整的明清且城。它是中国**族中原地区古县城的典型代表。由于县城的建立,到清道光三年(1823年),在平遥古城内诞生了全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日升昌”的创立,在中国古近代金融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它标志着中国近代性质的新型金融业,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商业和金融肌体中然生成。
迄今为止,这座城市的城墙、街道、民居、店铺、庙宇等建筑,仍然基本完好,原来的建筑格局与风貌特色大体未动。城内及近郊古建筑中的珍品,也大多保存完好,它们同属平遥古城现存历史文物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同为研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建筑、艺术等方面历史发展的活标本。
平遥县城墙。明洪武三年(1370年)建,周长6.4公里,是山西现存历史较早、规模最大的一座城城墙。明、清两代都有补修,但基本上还是明初的形制和构造。城为方形,墙高12米左右,外表全部砖砌,墙上筑的垛口,墙外有护城河,深广各4米。城周辟门六道,东西各二,南北各一。东西诈外又筑以瓮城,以利防守。城墙上原有料敌台楼九十西座,城门上原建城楼,四角处还有角楼,已大多残坏,唯城墙依然如故。城内街道、市楼、商店等还保留原有形制。是研究我国明代县城建置的实物资料。位于太原市西南的平遥县是全国仅存的4座完整古城之一。该景点完整无损,并于墙内建筑浑于一体,具有旅游和鉴赏价值。古城南与介休市接壤,北于祁县相邻,是大运公路必经之地,交通十分便利,古城内各种服务齐备,各种名吃、店铺独具特色,城外宾馆、酒家、商场一应具全。平遥牛肉以其纯、真、鲜美名扬神洲。
1997年12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把平遥古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报告以对平遥古城的评语为:
“平遥古城是中国**族城市的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平遥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平遥古城的人文价值、历史价值、典故和名人轶事

平遥有中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县城格局。平遥古城的交通脉络由纵横交错的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蚰蜒巷构成。整座城市非常周正,街道横竖交织,街巷排列有致。市楼位于城市中央,明清街位于南北中轴线上。古城建筑分为两部分:城隍庙居左,县衙居右,文庙居左,关帝庙居右。

道教清虚观居左,佛教寺院居右。平遥也被称作“龟城”,南门是头,北门是尾,东西四座城门为四条腿,城内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蚰蜒巷仿佛龟背上的花纹,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八卦。

它反映了平遥人经受苦难,渴望和平的朴素本质,人们希望在城墙的护卫下,这里是一个远离战乱的世外桃源。

在平遥城隍庙寝宫楼东梢间里坐**年轻漂亮之妇,据说,她就是城隍爷的小妾,对于这位小妾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这么一段小故事:平遥城隍神年轻气盛,可以说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一次,平遥城隍神与介休城隍神在一块相聚弈棋,平遥城隍神戏言说,我若赢你,您那位贤惠夫人就得归我所有,介休城隍神从心不服,一口答应下来,平遥城隍神胜,这样,平遥城隍神便带回介休城隍神的夫人,为她营造一诗情画意的小环境,让她居住。

平遥古城的建筑风格

平遥古城自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重建以后,基本保持了原有格局。平遥城内的重点民居,系建于公元1840~1911年之间。民居建筑布局严谨,轴线明确,左右对称、主次分明、轮廓起伏,外观封闭,大院深深。

精巧的木雕、砖雕和石雕配以浓重乡土气息的剪纸窗花、惟妙惟肖,栩栩如生,集中体现了公元14至19世纪前后**族的历史文化特色,对研究这一时期的社会形态、经济结构、军事防御、宗教信仰、传统思想、伦理道德的人类居住形式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是迄今**族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居民群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