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演员马连良和周信芳相比 马连良的介绍

2024-10-22 13:54:26 来源:天气频道

马连良(1)

京剧演员马连良和周信芳相比,谁的水平更高一些?京剧泰斗,马连良大师与周信芳大师他们的水平谁更高,让我来评价两位大师,本人有些汗颜,毕竟让一个初出茅庐的后生晚辈去评价两位老艺术前辈,本人觉得学时资质都不不给力,我就说说我对他们的演唱艺术领悟与感受吧。先说马连良大师,他是京剧四大须生之首,与梅兰芳大师齐名,是最具有影响力的京剧大师。早在民国时期就很有声誉,是京剧三大家之一。马连良以独树一帜的表演风格,开创了马派艺术,在京剧界享有盛誉,影响颇深,最具有影响力的代表剧目有《借东风》《四进士》《失空斩》《甘露寺》等,他与余叔岩高庆奎言菊朋并称前四大须生,后三人去世,他又与谭富英奚啸博杨宝森并称后四大须生。

马连良(2)

马连良大师曾与周信芳大师同台演出,因他们的技艺精湛,各具风采,被人们誉为南麒北马。在说周信芳大师,他是京剧麒派艺术创始人,他从七岁开始学戏,被称为七龄童,他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创造,吸取诸家之长,融汇贯通,加以变化,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表演自然真实,很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后与梅兰芳大师同台演出,将七龄童的艺名,改为麒麟童,周信芳的基本功精湛,嗓子不太好但是能唱,声音宽响,沙而不嘶,以唱苍凉为特色,顿挫有力,极富曲折跌宕之处,他注重抒发人物感情。他的高拨子,汉调等具有独特的韵味。以夸张的手段用外部形象与动作塑造人物,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此后麒派艺术在京剧界享有盛誉。周信芳与马连良可说是并驾齐驱,难分上下,是国粹京剧的创始人。

马连良(3)

马连良的介绍

马连良(1901年2月28日-1966年12月16日),回名尤素福,原籍陕西扶风,生于北京,字温如。中国著名京剧艺术家,老生行当的代表性人物之一,“马派”艺术创始人,京剧“四大须生”之首,民国时期京剧三大家之一,扶风社的招牌人物。代表剧目有《借东风》、《甘露寺》、《清风亭》、《四进士》、《失空斩》等。父马西园与著名京剧演员谭小培熟识,三叔马昆山在上海唱戏,受家庭的熏陶,使马连良从小热爱京剧艺术。9岁入北京喜连成科班,23岁自行组班,发展成为独树一帜的“马派”表演风格,自1920年代至1960年代盛行不衰。20世纪,他与余叔岩、高庆奎、言菊朋并称前“四大须生”;后三人去世,他又与谭富英、奚啸伯、杨宝森并称后“四大须生”。1931年马连良在天津与周信芳同台演出,因他们技艺精湛,各具风采,被誉为“南麒北马”。1966年“*****”时期,因主演《海瑞罢官》而被迫害致死。

马连良(4)

马连良他不满包办妻子,为续香火父母逼其纳妾是怎么回事?

马连良(5)

民国时期,京剧作为一个高端的娱乐行当在社会上发光发热。沉迷京剧的富贵阶级不在少数,无论是权贵、军阀,还是富贾、文人,甚至连日军军官都留恋梨园。当时的京剧名角游走在各大城市的酒楼、会场演出,名利双收,生活堪比朱门大户。

在婚姻制度的变革期,游走于中上阶级,追捧者众多的京剧名角儿中不乏婚姻和感情生活纠葛错乱的,但也有持重克己、声名清雅的,其中就包括被誉为“须生之首”的马连良。这位京剧大师对妻子王慧茹从最初冷漠以待到后来故剑情深、旧爱难舍,期间种种经历可谓感人至深,时至今日也是恩爱夫妻的典范。

马连良(6)

被迫结婚

马连良1901年生于北京,祖籍陕西,**。因三叔和父亲马西园的朋友都出身梨园,马连良从小就受京剧艺术感染,8岁进科班学戏,苦练10年,于17岁学成挂牌,戏腔沉稳干练,很快崭露头角。但他虚心恭谨,从不托大,始终以后辈自居,成名后又回头拜师深造,最终成了一代京剧大师。

马连良26岁独立组班,创立了“马派”,创办扶风社,培养了众多弟子,专注弘扬京剧文化,为慈善事业做出很大贡献,备受敬仰。马连良从20年代到60年代一直位跻京剧“四大须生”首位,是与梅兰芳起名的当代京剧大师。

马连良正直自律,追求卓著,爱钻研,擅编著,唱功、身段出挑,二十出头便在京剧圈占得一席之地,成了远近闻名的名角儿。

儿子事业风生水起,父母自然高兴,但马连良整日忙于演出和学习,感情没有着落,生活无人照拂,他的婚事成了父母的一大心病。他们斟酌良久,相中了一位名叫王慧茹的姑娘。王慧茹相貌端庄、性格温婉、聪慧持家,二老非常中意,便为儿子下了聘礼。

马连良多年在外,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婚姻十分抵触,并不愿娶素未谋面的女人为妻。但他十分孝顺、恭顺守节,不敢违逆父母、悔婚不娶,只好心不甘情不愿地回家成了婚。为表抗议,马连良在洞房当晚跑到书房睡了一晚,家中气氛一时阴郁。

马连良(7)

消除偏见

王慧茹是个十分聪慧的人,暗暗忍下委屈,细心观察起马连良来。马连良虽反感旧式婚姻,但对这个跟自己同病相怜的女人没有恶意。王慧茹发现后升起很大信心,她决定用自己的行动改变马连良。

王慧茹一边侍奉公婆,一边悉心照顾马连良的生活起居,努力培养感情。马连良一心扑在京剧上,她便投其所好专研京剧,创造共同话题,常常与马连良讨论京剧。久而久之,马连良被贤惠、体贴的王慧茹感染,卸下心中偏见,视她亦妻亦友,两人感情也越来越好。

纳妾风波

看到马连良与王慧茹感情渐笃,父母终于打消了顾虑。但渐渐地,另一件事却让他们忧心忡忡起来——孩子。婚后几年,王慧茹始终没有怀孕,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马连良父母心中焦急,便将儿子叫到跟前,以传宗接代为由给他施压,劝他纳妾。

一向孝顺的马连良这一次没有听父母的话,当场就拒绝了。他对婚姻和感情有忠贞的信仰,认为两人感情和睦,又都风华正茂,生育的事不应急于一时。

为了安抚父母,马连良与王慧茹到医院做了孕检,结果显示两人身体健康,不影响怀孕。但父母对不听这一套,强行要求他纳妾,马连良坚决反对,并对父母说:这一生唯妻子一人。王慧茹闻言大为感动,对马连良愈加情深。

马连良(8)

急于抱孙子的公婆视王慧茹为绊脚石,自然少不了给她脸色看。为了缓解妻子与二老的矛盾,马连良夫妇收养了两个孩子,将他们视若己出,十分爱护。也许是上天垂帘,两年后王慧茹竟然怀孕了,而且一发不可收拾,在几年内接连生下四个儿子,两个女儿。子孙满堂,家里越来越热闹,原本不满的公婆也态度大转,十分高兴。

其乐融融

1930年,战事稍缓,班组也赚了不少钱,马连良买下了豆腐巷的一片相连的大院,安排父母住在正院,弟弟一家住在东院,妹妹一家住在后院,自己住在西院,设置***教礼拜堂供父亲礼拜,饭厅、练功房一应俱全,**器具、贵族摆件应有尽有,家中还雇佣了佣人、厨师和花匠,夏天搭棚种花,冬天饮茶赏梅,生活十分和美。

生活富裕了,父亲马西园感念****的保佑,开始奔走于***教的慈善活动,捐钱捐物、助建学园、施粥赠衣,非常忙碌。但最忙的还是王慧茹,家中事务不断,她一边要照顾孩子、公婆,一边照顾马连良的日常起居,一边忙着照顾娘家的老母,一边还常常帮公公奔走慈善事务,参加捐款、施粥。

积劳离世

京剧演员为了保证演出质量,都会私下“默戏”,在家中反复演练,在上台前也不敢多进食,都是随便喝点汤、吃两口点心垫垫。待晚上演出结束,可以回家吃饭时,又可能有戏迷或朋友聊上一会儿,很耗心血和精神,生活也不规律。那段时间马连良在上海演出,每天都要登台,压力巨大,换上了“滑精症”,晚上常常被梦魇住,白天精神萎靡。

王慧茹非常担心马连良,十分注意饮食用度,夜间也睡得极轻,只要发现睡着的丈夫有异动就马上叫醒他。在她的细心照料下,马连良渐渐痊愈,但忙于照顾各方,为家庭劳心劳力、殚精竭虑的王慧茹却积劳成疾,身体一天不如一天。

马连良(9)

1933年,王慧茹生下小女儿后,身体更加孱弱。最后在拔牙时,不幸染上了破伤风,不治离世,当时大女儿马萍秋12岁,小女儿才1岁。这给马连良带来了巨大打击,他专门购买了一块土地作为家族墓地,取名马家花园,亲自设计了***式的传统墓地,刻铭文悼念亡妻。

没了女主人,一大家的孩子和老人成了无根之萍,整个家庭摇摇欲坠,马连良沉浸在丧妻之痛中,**难以走出悲伤。直到第二年,在朋友介绍下,马连良结识了陈慧莲,开始了第二段婚姻。

马连良的后半生随时局跌宕,受了许多苦,但他为京剧的发展和发扬作出了巨大贡献,始终支持**,支持慈善事业,高风亮节,为人感佩。特殊时期兴起后,一代大师因出演《海瑞罢官》被迫害而死,让人心痛。

马连良与王慧茹的爱情未能天长地久,但结局的潦草于真挚的感情无伤,他们都在最好的时光里为彼此奉献了最好的自己,做了最好的丈夫和最好的妻子,这已足够。

相较于指望回报,不知付出、不知争取、不知细心经营的感情,这种先结婚后恋爱,用心血浇灌、用真心置换的感情无疑是让人羡慕和钦佩的,也是牢不可破、更经得起考验的。爱情可以是一时兴起,但婚姻日久年深,想白首不渝,不能无智慧,不能无深情。

马连良享年65岁算英年早逝吗?

不算,65岁是老年了。
英年:英姿焕发的年龄,指青壮年时期。英年早逝是指在青壮年时期就去世。
青壮年期一般是指有生育能力的年限。青年时期18-25岁,壮年时期自25岁起,女性到45岁,男性到50岁左右为止。这段时期是人生精力最充沛的时期。
青壮年期养生特别要强调劳逸适度、养生有方,青壮年时期是人生精力最旺盛,工作效率高,最发挥才能的时期,尤其是中年时期在承前启后,业务和家务、责任和压力、老人的照顾、孩子的教育,各种矛盾、问题往往使他们操劳过度、休逸过少,日积月累,必然导致体质下降、健康恶化。生活节奏太紧张,便为各种疾病打开了方便之门。在保证充分营养的前提下,一定要注意劳逸适度、自我调理,学会自我照顾。
劳与逸要科学合理地调节好。劳有紧张的劳动和轻便的劳动,逸有积极的休息,也有绝对的休息,就是睡眠。千万不能忽视睡眠,这是人体保持充沛精力的重要条件。养生有方,就可以打下良好基础,有充沛的精力投入事业之中,干出一番业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