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
保护区主要保护丹顶鹤等珍稀野生动物及其赖以生存的滩涂湿地生态系统。截至2012年,保护区有植物450种,鸟类有402种,两栖爬行类26种,鱼类284种,哺乳类31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一级野生动物有丹顶鹤、白头鹤、白鹤、东方白鹳、黑鹳、中华秋沙鸭、遗鸥、大鸨、白肩雕、金雕、白尾海雕、麋鹿、中华鲟、白鲟共14种,二级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85种,如獐、黑脸琵鹭、大天鹅、小青脚鹬、鸳鸯、灰鹤等。
科研价值:
保护区先后承担国家和省级科研课题45项。特别是人工繁殖丹顶鹤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这些研究吸引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参与。
保护价值:
盐城保护区已成为重要的物种贮存库。盐城沿海地区属于生态脆弱区,但通过多年来的努力保护,盐城保护区已成为沿海生物富集地区,有效保护了2600多种生物资源,**国海岸带生物物种总数的1/10。
地貌:
盐城保护区内滩涂主要是黄河夺淮期间大量倾注入海的泥沙、长江等河流下泻的泥沙,以及海底的部分泥沙,在潮流等海洋动力作用下淤积而成的广阔的粉沙淤泥质滨海平原。滩涂北窄南宽呈带状分布,宽处可达15km。保护区内水源主要为陆地水和海洋水,陆地水ph值大于7.0,矿化度较高,海洋水主要受潮汐与风暴作用,经常漫满全区堤外滩涂。保护区为里下河主要集水区,有灌河、中山河、扁担港、射阳河、黄沙港、新洋港、斗龙港、王港、竹港、川东港、梁垛河、新港等10余条河流横穿区内入海,入海水量约占全省入海水量的90%。江苏盐城保护区可以控制洪水、防护堤岸、滞留沉积物。历史上古黄河和长江都曾在保护区南北两端入海,长江和黄河携带大量泥沙沉积形成废黄河三角洲。保护区内滩涂大部分呈淤长型,全区每年淤积成陆大约900平方米。
气候:
保护区处于暖温带与北亚热带过渡地带,主要受海洋性和大陆性气候影响,年平均气温为13.7~14.6℃,年极端最低气温为-10℃(1月),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9.0℃(8月)。光照充足,无霜期210~224天,雨水丰沛,年平均降水量1000mm左右。
法律依据:
《刑法》
第三百四十一条?
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或者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违反狩猎法规,在禁猎区、禁猎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进行狩猎,破坏野生动物资源,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违反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法规,以食用为目的非法猎捕、收购、运输、出售第一款规定以外的在野
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
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为丹顶鹤。
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又称盐城生物圈保护区(简称盐城保护区),位于盐城市区正东方向40公里,地跨响水、滨海、射阳、大丰、东台五县(市),最近的城镇为射阳县盐东镇。该区主要保护类型是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主要保护对象是湿地及丹顶鹤等珍贵水禽。
法律依据
《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十二条***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根据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状况的调查、监测和评估结果,确定并发布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
省级以上****依法划定相关自然保护区域,保护野生动物及其重要栖息地,保护、恢复和改善野生动物生存环境。对不具备划定相关自然保护区域条件的,县级以上****可以采取划定禁猎(渔)区、规定禁猎(渔)期等其他形式予以保护。
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
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丹顶鹤等珍稀野生动物及其赖以生存的滩涂湿地生态系统。?
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又称盐城生物圈保护区,位于盐城市区正东方向40km,地跨响水、滨海、射阳、大丰、东台五县(市),区域面积为247260公顷,1983年成立江苏省盐城地区省级沿海滩涂珍禽自然保护区,1992年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7年更名为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丹顶鹤等珍稀野生动物及其赖以生存的滩涂湿地生态系统。
江苏盐城保护区可以控制洪水、防护堤岸、滞留沉积物。历史上古黄河和长江都曾在保护区南北两端入海,长江和黄河携带大量泥沙沉积形成废黄河三角洲。保护区内滩涂大部分呈淤长型,全区每年淤积成陆大约900平方米。
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苏哪里
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苏盐城。
江苏盐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禽),又称盐城生物圈保护区(简称盐城自然保护区),位于盐城市区以东40公里,横跨响水、滨海、射阳、大丰、东台。地理坐标为:东经119°53′45″~121°18′12″,北纬32°48′47″~34°29′28″,面积247,260公顷。1983年,江苏盐城省级沿海滩涂珍禽自然保护区成立,1992年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21年2月5日,被中国林学会命名为第五批全国林草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