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天心阁景区如何 长沙天心阁景区怎样
天心阁位于长沙市东南角,与岳麓山相对峙,是长沙古城的一座城楼。天心阁古城墙址距今已有二千二百年历史。阁楼雄踞其上,其名始见于明末俞仪《天心阁眺望》一诗中,至清乾隆年间重修天心阁,“极城南之盛概萃于斯阁”,盛名于世且成为文人墨客雅集吟咏之所。今能与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相媲美,被誉为古城长沙的标志之一。
天心阁阁楼高17.5米,用60根木柱支撑,主辅阁饰以用花岗和其他高级石料雕凿的狮子、葫芦头、梅、竹、芙蓉、车、马、龙等。天心阁上32个高啄鳖头,32只凤马铜铃和10条吻龙,造型别致,古香古色。天心阁1950年辟为公园。潇湘古阁,秦汉名城。天心阁既是长沙的历史见证,又是古城长沙的缩影。
天心阁建于何时,尚待考证。据清乾隆《长沙府志》和乾隆二十四年(1759)李汪度《重修天心阁记》:“城东南隅,地脉隆起??冈形衍迤,遥与岳麓对,上建天心、文昌二阁,振以其势。”由于地势高拔,登临可瞰全城,凝睇湘江。
旧时阁有匾曰:“楚天一览”,并有对联:“四面云山皆到眼,万家灯火最关心”。天心阁两旁门额写有“居高明”、“远眺望”,楼上前后有明廊,三楼设有警钟。清咸丰二年(1852),太平天国西王萧朝贵部在此歼灭清兵甚众,城垣几被攻破,萧于此役殉难。
辛亥**前夕,陈作新等在此商讨光复计划。1930年7月,***率红军攻入长沙,曾在此召开会议,布署战斗。1938年11月,天心阁毁于“文夕大火”。1983年重修,保持了主阁原貌,并参照古岳阳楼,增建了两座二层辅阁,像鹏鸟的主体与两翼。
岁月悄然流逝,历史却灿然永存,天心阁其座落处因地势险要,筑有内外两城,外城分为南北两月城,月城内共设炮洞11个,城墙高13.4米,加阁高共计28米,为古时重要的军事防御要塞。
天心阁饱经战火,屡毁屡建。1852年太平军西王萧朝贵率部进攻长沙,与清军鏖战,不幸殉难于天心阁下。1938年,“文夕大火”,古城长沙一片焦土,阁楼更是荡然无存,唯有那坚实的明清(窑印为证)古城墙在无声地哭泣。今天心阁为1983年重建,1984年建成对外开放。
天心阁楼具有明清两朝城楼风格,高阁用游廊连接,形似山峦起伏,错落有致,气势宏伟。它的结构用挑梁,不用斗拱,三层阁用四十六根红漆圆柱支撑,廊柱结合,栗瓦粉墙,灰白色石基敦厚稳实,六十二头石狮各具姿态,三十二只龙首托起翼角,翘首蓝天,三十二只风马铜铃迎风鸣响,巨型吻龙各领风骚。
天心阁石壁图案,更是古人所崇拜的图滕,狩猎和战车战马,看上去,仿佛仍然是旌旗猎猎,战马萧萧。天心阁整个建筑色调凝重而雄浑,风格去华饰而存古朴,是一幅历史的画,是一首古雅的诗。古阁雄踞,气象蔚然,游者登临,瞰湘流北去,招岳色南来,仿佛置身天际。
更多关于长沙天心阁景区怎么样?,进入:查看更多内容
长沙天心阁景区怎样
天心阁位于长沙市东南角,与岳麓山相对峙,是长沙古城的一座城楼。天心阁古城墙址距今已有二千二百年历史。阁楼雄踞其上,其名始见于明末俞仪《天心阁眺望》一诗中,至清乾隆年间重修天心阁,“极城南之盛概萃于斯阁”,盛名于世且成为文人墨客雅集吟咏之所。今能与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相媲美,被誉为古城长沙的标志之一。
天心阁阁楼高17.5米,用60根木柱支撑,主辅阁饰以用花岗和其他高级石料雕凿的狮子、葫芦头、梅、竹、芙蓉、车、马、龙等。天心阁上32个高啄鳖头,32只凤马铜铃和10条吻龙,造型别致,古香古色。天心阁1950年辟为公园。潇湘古阁,秦汉名城。天心阁既是长沙的历史见证,又是古城长沙的缩影。
天心阁建于何时,尚待考证。据清乾隆《长沙府志》和乾隆二十四年(1759)李汪度《重修天心阁记》:“城东南隅,地脉隆起??冈形衍迤,遥与岳麓对,上建天心、文昌二阁,振以其势。”由于地势高拔,登临可瞰全城,凝睇湘江。
旧时阁有匾曰:“楚天一览”,并有对联:“四面云山皆到眼,万家灯火最关心”。天心阁两旁门额写有“居高明”、“远眺望”,楼上前后有明廊,三楼设有警钟。清咸丰二年(1852),太平天国西王萧朝贵部在此歼灭清兵甚众,城垣几被攻破,萧于此役殉难。
辛亥**前夕,陈作新等在此商讨光复计划。1930年7月,***率红军攻入长沙,曾在此召开会议,布署战斗。1938年11月,天心阁毁于“文夕大火”。1983年重修,保持了主阁原貌,并参照古岳阳楼,增建了两座二层辅阁,像鹏鸟的主体与两翼。
岁月悄然流逝,历史却灿然永存,天心阁其座落处因地势险要,筑有内外两城,外城分为南北两月城,月城内共设炮洞11个,城墙高13.4米,加阁高共计28米,为古时重要的军事防御要塞。
天心阁饱经战火,屡毁屡建。1852年太平军西王萧朝贵率部进攻长沙,与清军鏖战,不幸殉难于天心阁下。1938年,“文夕大火”,古城长沙一片焦土,阁楼更是荡然无存,唯有那坚实的明清(窑印为证)古城墙在无声地哭泣。今天心阁为1983年重建,1984年建成对外开放。
天心阁楼具有明清两朝城楼风格,高阁用游廊连接,形似山峦起伏,错落有致,气势宏伟。它的结构用挑梁,不用斗拱,三层阁用四十六根红漆圆柱支撑,廊柱结合,栗瓦粉墙,灰白色石基敦厚稳实,六十二头石狮各具姿态,三十二只龙首托起翼角,翘首蓝天,三十二只风马铜铃迎风鸣响,巨型吻龙各领风骚。
天心阁石壁图案,更是古人所崇拜的图滕,狩猎和战车战马,看上去,仿佛仍然是旌旗猎猎,战马萧萧。天心阁整个建筑色调凝重而雄浑,风格去华饰而存古朴,是一幅历史的画,是一首古雅的诗。古阁雄踞,气象蔚然,游者登临,瞰湘流北去,招岳色南来,仿佛置身天际。
更多关于长沙天心阁景区怎么样?,进入:查看更多内容
长沙天心阁景区怎样?
天心阁位于长沙市东南角,与岳麓山相对峙,是长沙古城的一座城楼。天心阁古城墙址距今已有二千二百年历史。阁楼雄踞其上,其名始见于明末俞仪《天心阁眺望》一诗中,至清乾隆年间重修天心阁,“极城南之盛概萃于斯阁”,盛名于世且成为文人墨客雅集吟咏之所。今能与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相媲美,被誉为古城长沙的标志之一。
天心阁阁楼高17.5米,用60根木柱支撑,主辅阁饰以用花岗和其他高级石料雕凿的狮子、葫芦头、梅、竹、芙蓉、车、马、龙等。天心阁上32个高啄鳖头,32只凤马铜铃和10条吻龙,造型别致,古香古色。天心阁1950年辟为公园。潇湘古阁,秦汉名城。天心阁既是长沙的历史见证,又是古城长沙的缩影。
天心阁建于何时,尚待考证。据清乾隆《长沙府志》和乾隆二十四年(1759)李汪度《重修天心阁记》:“城东南隅,地脉隆起??冈形衍迤,遥与岳麓对,上建天心、文昌二阁,振以其势。”由于地势高拔,登临可瞰全城,凝睇湘江。
旧时阁有匾曰:“楚天一览”,并有对联:“四面云山皆到眼,万家灯火最关心”。天心阁两旁门额写有“居高明”、“远眺望”,楼上前后有明廊,三楼设有警钟。清咸丰二年(1852),太平天国西王萧朝贵部在此歼灭清兵甚众,城垣几被攻破,萧于此役殉难。
辛亥**前夕,陈作新等在此商讨光复计划。1930年7月,***率红军攻入长沙,曾在此召开会议,布署战斗。1938年11月,天心阁毁于“文夕大火”。1983年重修,保持了主阁原貌,并参照古岳阳楼,增建了两座二层辅阁,像鹏鸟的主体与两翼。
岁月悄然流逝,历史却灿然永存,天心阁其座落处因地势险要,筑有内外两城,外城分为南北两月城,月城内共设炮洞11个,城墙高13.4米,加阁高共计28米,为古时重要的军事防御要塞。
天心阁饱经战火,屡毁屡建。1852年太平军西王萧朝贵率部进攻长沙,与清军鏖战,不幸殉难于天心阁下。1938年,“文夕大火”,古城长沙一片焦土,阁楼更是荡然无存,唯有那坚实的明清(窑印为证)古城墙在无声地哭泣。今天心阁为1983年重建,1984年建成对外开放。
天心阁楼具有明清两朝城楼风格,高阁用游廊连接,形似山峦起伏,错落有致,气势宏伟。它的结构用挑梁,不用斗拱,三层阁用四十六根红漆圆柱支撑,廊柱结合,栗瓦粉墙,灰白色石基敦厚稳实,六十二头石狮各具姿态,三十二只龙首托起翼角,翘首蓝天,三十二只风马铜铃迎风鸣响,巨型吻龙各领风骚。
天心阁石壁图案,更是古人所崇拜的图滕,狩猎和战车战马,看上去,仿佛仍然是旌旗猎猎,战马萧萧。天心阁整个建筑色调凝重而雄浑,风格去华饰而存古朴,是一幅历史的画,是一首古雅的诗。古阁雄踞,气象蔚然,游者登临,瞰湘流北去,招岳色南来,仿佛置身天际。
更多关于长沙天心阁景区怎么样?,进入:查看更多内容
天心阁景点介绍
田歌的基座占据了市区最高的地形,它坐落在30多米高的城墙上。有“高阁插云”、“青翠山麓”、“疏树带烟”、“池塘带夕阳”四景,近看有奇峰相伴,远处有岳麓山为屏,更显险峻秀丽。当你登上天心阁,你可以看到整个城市的所有景点。亭子里满是朱亮的飞瓦和彩绘建筑,都是古董。不管是游客还是永久居民,总是流连忘返,随意游荡。
1938年长沙“闻喜”大火时,天心阁化为一瓦。*******成立后,****将天心阁所在地定为天心公园。1983年,这座著名的亭子在明城墙上重建。城墙高17.5米,地势海拔60多米,比市区高30米。它居高临下,俯瞰成千上万的家园。主馆共三层,每侧各有两个分馆,中间有长廊,呈弧形布局,左右反光带,如鸟的张翼浑然一体。黄檐飞,翼角高,亭中三十二角挂铁马铜铃。风摇铃,使其悠然清朗。主亭南面是“天心阁”,北面是“楚天一瞥”。亭子北侧,原文昌阁遗址为朝廷保留。在庭院的东面,建有一个弓形山墙和腰门。还嵌着:“雄镇”、“壮观”、“高明”、“远眺”的城门。贵主的明城墙、雉堞、炮眼都经过修缮,使古城更加粗犷、焕然一新。正如清代诗人李所吟咏的:“城南高耸,城南薄如。插上天堂之门,触摸星辰。今天一落地,我就大开眼界了。寻找天空,阴霾在沙漠中飞舞。湘水是带环,鲁平是平调。蒲遥送帆,清山凝绿帘。雁过写青天,渔翁泊沿江。峰指房,家家户户倚楼脚。白云低,风响。今天的胜利标志着山。”天心公园里有假山、亭子和阅览室。入口道路宽阔,两旁绿树成荫,花园五彩缤纷,鸟语虫鸣,是人们练拳舞剑、练琴、学习、参观、休息的好去处。2000年10月,天心阁进行了整修,亭外开辟了一个开放式的小绿园。可惜的是,上亭原有的特色青石坡被拆除了。
古城墙古炮岳城长沙火幻影像馆太平军魂崇烈阁崇烈门应山楼名人石刻馆天心茶室熏蒸阁向异阁养仙阁据东汉应劭所撰《汉书·官文》记载,长沙城始建于战国时期。公元前202年(汉高祖第五年),被汉高祖刘邦封为长沙王,立长沙为州,原因是他带领越人帮助刘灭秦。北魏郦道元在《湘水》中写道:“汉高祖五年,立为长沙王,建一城,瑞而建之”。因此,长沙的大土墙早在2200年前就存在了。
从1923年开始,湖南省省长谭下令拆除长沙古城墙,以修建环城公路。以市府总理曹殿秋为首的一批人提出将天心的这段城墙作为文物保留,得到了认可。因此,被拆除的长沙古城墙只留下了今天的天心一段,它已被固定为长沙古城唯一的实物遗迹,供后人悼念它的历史。它长251米,高13.4米,顶宽6.1米。月城,又称巴比肯城或子城,是建在城门外用来屏蔽城门的小城,共同目的是加强城市的防御力量。据《守城·吴京第一集》云:“城外瓮城为圆形或方形,视地形而定。厚和市等。,但打开一扇门,左,右。”
吴明五年(1372年),秋光奉长沙府卫士之命,用砖石重修土墙,九城门外未建月城。据清代《湖南通志》记载:“**十一年(1638年),长沙知府王起建新月城”,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长沙、两县要钱修城墙时,天心阁同时扩建为三层,贵城墙用石头加固,建内外两城,外城建成南北两个月亮城。同治三年(1864年),巡抚云石林为适应扩建天心阁的需要,重修了幽岳城及城墙。
关于岳城的具体用途,1933年邹《长沙指南》说:“亭旁有两个巨大的洞窟,一个在左,一个在右。过去,这座城市由士兵守卫。”下个月天心阁城里大概有500平米,可以住几百个兵。它有多种功能:
1.战斗时,士兵可以轮流登上城头,阵下的士兵可以下到月亮城,得到及时的休息,这样更安全,保护了部队,也便于在战斗中快速替换士兵数量。
2.越城城墙上有八个炮眼。火炮藏在洞里,可以躲避敌人火炮的轰击,让士兵更安全。
3.一般情况下,月城是建在城门外,用来保护城门的。守城多了一道工事,增加了敌人攻城的难度。而就像你没有城门一样,无论敌人如何强攻,当然总是进不去。对于一个不知道你的天心,没有大门的敌人来说,就像是误入了迷宫,总是进攻不成功。这样守城既方便又能控制敌军,增加伤亡。1852年太平军攻打长沙时,看到天心阁是长沙最高的城楼,误以为下面一定有城门,就把天心阁作为主要目标之一,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兵力。也许这就是天心月城的迷惑效果。崇烈门,建于1946年,是为抗日战争时期在长沙三次战役中牺牲的将士而建。它是由***、**、***等人捐资修建的。那是一座牌坊,由全身麻醉的石头制成。它宽8.5米,高5.9米。冲烈门正中的对联是“吞胡杰,勇守山河”。杰是一个古老的氏族名称,因信奉胡天教而被称为“胡杰”。它属于匈奴,这里指的是日寇。
在它旁边,有一个篆书写着:“当你陷入困境时,忘记你的死亡,你想要的不仅仅是生命。”。这里的“忘”字读作“王”,意思是忘记。第一个和第二个环节都出自中国典籍,第一个环节出自《易经》:“说的是先人,民忘其劳,民忘其亡,因祸得福。”以下摘自孟子《告子》:“生而为我所欲,我所欲多于生,故不欲得。”联合就是:甘冒风险,舍生忘死,就是为了国家去闯祸,冒着生命危险;底线的意思是:理想胜于活着,意思是理想至上,宁死不屈。这两幅对联高度赞扬了抗战将士为民族气节勇于战斗、勇于牺牲的精神。崇烈门在**中被毁。现在崇烈门是2006年参照老照片重建的。映山楼是长沙天心阁景区集品茶、接待、卡艺、餐饮于一体的多功能游客接待中心。位于天心阁古城墙东北角,远眺湘江,远眺岳麓山红,故名“映山楼”。其建筑风格和室内装饰具有典型的明清古典特色。环境优雅,功能齐全,服务优良,营业面积300多平方米,拥有可容纳100人的大型会议场所和12个大小雅间。
自2004年1月重新装修以来,英山大厦已接待了2万名中外游客。同时还出色地接待了国家重要领导人李同志、泰国诗琳通公主殿下、日本鹿儿岛市市长、世界旅游小姐等的参观考察活动。成功举办“中国长沙首届明星城市旅游形象大使选拔大赛初赛”;接待社会组织和单位在此举办联谊联欢活动20次以上;超过80次各种规模的会议。作为天心阁古城下的主要景点,应山塔深受政府部门的关注,其文化内涵将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挖掘。她将以更新的姿态迎接中外宾客。昔日伟人盛赞长沙水;现在,圣贤齐聚英山楼!“熏”是香草的一种,“熏风”就是香风的意思。因亭初建于盛夏,四周清香宜人,故名。1932年,长沙市第一任市长何上任,决定将天心阁北面的空地建成儿童健康公园。公园用木栅栏围着,沿着栅栏种着树。花园里有四个小花园,三个花架和七把水泥椅子。还有秋千、滑梯、摇篮、天花板、吊环等玩具。西北高港上建有一座古典木亭,名为浔风亭。香风,摘自舜帝《南风歌》“南风之闻,可解吾民之忧;南风一吹,可以富我民财。当时国难民生多。人们期望有一个美好的社会环境,让孩子们健康成长,成为国家的栋梁。也许这是公园命名者的殷切期望。亭内有何先生题写的《荀记》一书,并有对联一副,上书:“何云少年无知,却充满天真活泼;要知来世而可畏,待功名而成,不忘园中戏”。这个亭子毁于“闻喜”大火,“吉”也没了。
1987年,这座亭子在公园原址重建,全是花岗岩结构。刻柱对联:“低悬解日;唱《高傅敏天》可谓是旧名新义,古韵流于今日。亭的东侧,一堆红色的石墙立在池旁,上面刻着“伦鉴”二字,寓意池水如镜。春枝挂石壁,亭影映池。亭子里,京腔常飞走,笑语频传。亭子上覆盖着绿草、玉兰和雪松,四季间都种着鲜花。它充满了香味,有趣而愉快。崇烈塔,又名白塔,建于1946年。这是一座抗日纪念建筑。塔高6、6米,石头结构。塔基呈六边形,塔身由圆盘和圆筒组成。圆柱体的上端有一个球,象征着地球。球面上刻有中国地图。一只石狮高高地矗立在球的上方,石狮眺望远方,象征着中国领土不可侵犯的民族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