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山汉墓出土的连吕布都要小心应对的武器是什么_狮子山汉墓的发掘历程

2024-10-20 15:50:26 来源:天气频道

吕布,是三国时代名将,《三国志》记载他“弓马骁武”,“便弓马,膂力过人,号为飞将”,是当时的著名虎将。《三国演义》更是把他夸张为三国第一猛将,刘备关羽张飞三个一起上,也奈何不了他。

狮子山汉墓(1)

吕布惯用的兵器是一柄戟。古战场上的戟,跟戏台上的画戟大有不同。用于实战的戟,相当于在矛头一侧另加一个侧枝,形状有点像春秋时代的戈,只不过把戈顶部横出的侧枝从矛头移到了矛尾。形状有点像“卜”字,故又称卜字戟。

狮子山汉墓(2)

戟比矛的威力和攻击范围大为增强,可以直刺可以横击。一戟刺过去,即使对方躲过了戟头,往回收戟时还能用戟的侧枝钩割敌方身体。在直刺基础上,戟还能充分利用侧枝,从上至下、从左至右、从右至左多个角度攻击敌方,戟用好了可以说威力无穷。吕布正是靠戟扬名三国。

狮子山汉墓(3)

不过,俗话说得好“一物降一物”。即使是吕布也做不到天下无敌。上世纪九十年代,江苏徐州狮子山一带出土了一个大型汉代墓葬群。墓主是汉高祖刘邦的弟弟楚王刘交之孙刘戊。刘戊,是西汉第三代楚王,生前以穷奢极欲闻名,为人暴虐不仁。汉景帝在位时,刘戊野心勃勃参与“七国之乱”,兵败被杀。

狮子山汉墓(4)

刘戊死后,仁慈宽厚的汉景帝并未过多追究刘戊家族的责任,而是仍然以王侯之礼厚葬刘戊,在徐州狮子山给刘戊营造了规模宏大的陵墓。墓中随葬了大量的金银珠玉、日常生活用具、兵器甲胄等,堪称汉代文物宝库。

在狮子山汉墓出土的众多文物中,有一件奇特的古兵器引起了专家们的注意。这件铁质兵器全长90多公分,总重量1600多克。兵器的主体是一个长方形铁牌,长约30多公分,宽约17公分。铁牌正面有一根向前突出的尖利铁锥,背面则有一个用来手持的手柄。铁牌的上下顶端,各安装一根细长而弯曲的铁枝,铁枝末端有向下弯曲的钩刺。

狮子山汉墓(5)

即使是见多识广的考古专家,最初见到这件造型别致的兵器,也是一脸惘然不解,不明白这玩意儿到底是用来干嘛的。经过汉史专家的潜心研究,终于破解谜团:这件古兵器名叫“钩镶”,在古书中有时也被写成“钩攘”。它的作用,是专门用来破解戟的。

戟以其强大杀伤力一度威震三国,曾经大量列装部队。为了破解戟,古人才发明了这种更为厉害的兵器:钩镶。出土的汉代画像石上的战争场面中,大量出现了使用钩镶作战的场景。

狮子山汉墓(6)

作战时,武士左手握持钩镶手柄,右手持环首刀,一攻一防,配合应用。当敌方用戟进攻时,武士挥舞左手的钩镶进行格挡,一旦接触到戟柄,立即用铁枝末端的钩刺,勾住戟的侧枝,锁定对方兵器,同时用右手环首刀砍刺对方。反之亦然,也可以根据情况,用环首刀挡开对方的戟,同时迅速逼近对方,左手用钩镶铁牌上的铁锥刺中对方。

环首刀是两汉三国时期军队的主战兵器,但面对戟这样的长兵器,未免力不从心。钩镶的出现,不但完美弥补了环首刀作为短兵器的缺陷,还针对戟的攻击特性,提出了一个非常具有针对性的破解方案。从汉画像石上的内容来看,钩镶曾经在两汉三国时期流行一时,大量配备军队。一个技艺娴熟的钩镶手,面对持戟的对手,完全可以轻松取得压倒性优势,画像石内容也表明,持钩镶的对手几乎都战胜了持戟的对手。

狮子山汉墓(7)

戟在汉末三国之后渐渐淡出历史舞台,除了个别武将还使用戟,已经从一种常见的主战兵器沦为仪仗队里摆设,专家分析认为,这种现象应该与钩镶的大量应用有密切关系,可见钩镶威力之强。可以想见,即使是吕布这样的猛将,在战场上遇见了专门破解戟的钩镶,也必须小心应付才行。

狮子山汉墓的发掘历程

1977年,王恺从洛阳市博物馆调回故乡徐州,一踏上这块充满浓郁楚风汉韵的土地,他就盯上了汉墓。徐州城四周埋葬着西汉12代楚王,在王恺回来之前,徐州只能确定第一代楚王刘交的陵墓,其他十一个楚王谁也不知道葬在何处。王恺发誓要在后半生中找到这些汉墓。
到1990年,王恺和同志们一起共找到了6座汉墓,它们是:北洞山楚王墓、驮蓝山楚王墓、南洞山楚王墓(两座)、东洞山楚王墓、卧牛山楚王墓。1991年,他找到了狮子山楚王墓,惊人的考古成果,使他成为国内外瞩目的知名人物,党和****人**、***、***、***、***等对他的考古成果给予很高的评价。
一锹挖出兵马俑,王恺看到了楚王的影子
徐州市东郊的4公里处,有一座海拔61米的山峰,由于状若雄狮,故而当地人称之为狮子山。1984年12月的一天,山脚下砖瓦厂的一个民工正在挖土。忽然锹下“当”的响了一声,就出现了一个奇迹———继咸阳杨家湾西汉彩绘兵马俑、西安临潼秦始皇兵马俑之后发现的第三批兵马俑军阵———徐州狮子山彩绘兵马俑。此处出土的兵马俑有四条步兵俑坑和一条骑兵俑坑。整体看去,规模宏大,造型美观,雄壮威武,且塑造艺术与秦俑不同。秦俑以写实为主,而这些汉俑却是在继承秦代雕塑艺术的基础上进行的再创造,即面部表情上具有写实的特点,而形体塑造上则运用了写意的手法,含蓄而耐人寻味。
在众多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眼睛盯住俑坑频频惊叹的时候,已经找到了6座汉墓墓的王恺,眼前晃动的仍然是两千多年前楚王的影子,他把探求的目光转移到俑坑后面的山峰。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及敏锐的感觉,使他发出了与众不同的声音:“这些兵马俑不是孤立的,附近肯定有一个显贵的主人,且他不是一个普通的军事将领,因为史书上没有西汉军事重臣死后葬在徐州的记载。但是,古城徐州自古为经济发达地域之一。这里群山环抱,地势险要,物产丰富,交通便利。东临大海,西控中原,南屏江淮,北扼齐鲁,从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古诗里说得精彩,叫做‘自古彭城列九州,龙虎争斗几千秋’。早在楚汉相争期间,汉高祖刘邦就曾封大将韩信为楚王,镇守在这里。刘邦**的第二年就封其异母弟刘交为楚王,都彭城,就是今天的徐州,管辖薛郡、东海等36县。这个楚国是刘氏**的重要封国之一,楚王是当时楚国的最高统治者,西汉一朝,楚国传了十二代王,到了王莽的时候才断绝。兵马俑的附近一定有一个大型的楚王墓,如果我没说错的话,那里很可能埋葬着西汉早期的一个楚王。”人们还在半信半疑,这位考古学家已经手持“洛阳铲”(一种考古探测用的铁铲)上山了。他这一去就是10年。
十年辛苦三次惨败,王恺发出重誓
放眼狮子山的上上下下,山冈密布,野树丛生,王恺心中的那个汉墓墓在哪里?1985年10月,王恺率领物探队找遍了狮子山的每个角落。他们在山上发现了大量的汉代瓦当、铺地砖。这表明,在汉代的时候,狮子山上有建筑物。王恺断定,这里就是当年楚王的陵园,后来被战火毁掉了。他下令继续找。有一老人说,狮子山早年间有大堆大堆的碎石子,老百姓不需要开山就可以取石去卖。“好好的一座山,哪来的大堆大堆的碎石呢?”王恺推断的结果是:碎石是当年古人在这里开山挖墓时剩下的,汉墓墓就在狮子山主峰的腹腔里。确定了大体方位后,王恺带领大家展开了探测工作。狮子山主峰南侧上分布着上百户居民,民房依山而建鳞次栉比,不可能拆掉所有的民房去打梅花桩探测。王恺的“洛阳铲”在一户民房前后画了一个圈儿,认定这里有望找到墓道。于是,花了一大笔钱征用了这座民房,结果没有找到墓道。再征民房,王恺不大好意思向领导张嘴要钱了。
这个时候,煤炭部地质勘探大队前来帮忙,却又因地形复杂难以探测而告退。第二次又失败了。
春节快到的时候,王恺的好朋友、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宁书年先生前来增援,他不但带来了全国十余省市50多位科技人员,而且带来了维加重力仪、地震仪、磁法、电法、地质雷达等当时最先进的探测仪器。王恺对此寄予了很大的希望,然而,结果仍然是失败。
三次失败已耗掉了国家几十万元,王恺有点心疼了。一面是心疼,一面又是心有不甘,“洛阳铲”拄在狮子山南峰上,他仰天发誓:“找不到汉墓,我死不瞑目!”
开老人座谈会,“大地窖”露出天机
1990年初春的时候,王恺决定召集狮子山地区的70岁以上的老人开一个座谈会。他把老人们请到办公室来,他叫这方法为“群众路线”。老人们说了很多关于狮子山的故事,王恺在脑中逐一进行过滤,一个又一个地清除放弃,突然,他的目光盯住了一个老农一开一合的嘴。
那老人没有注意他的目光,只在那里自顾自地闭着眼说:“山上老张家的地窖可真大,很大很大的,能存上万斤红芋,有两米多深……”王恺的大脑飞快运转起来:山上的土层那么薄,怎么可能挖到两米多深?是不是挖在了墓道上?不然的话,怎么可能在山上挖出能储存上万斤红芋的大地窖?想到这里,王恺拎着“洛阳铲”来到山上,找到那个有大地窖的人家。他下了地窖,前后左右环顾一番,就兴冲冲地爬了上来,他对那户人家说:“我们征用了你家的大院。”1991年7月初,王恺率人在那个地窖里打深沟,然后向四面扩展。7月14日,王恺激动得快要发抖了。他的向四外扩展的“洛阳铲”终于触到了一块硬硬的石壁上。他认为这就是墓道的东壁。经过一番清理,果真发现了一道笔直的石壁,尤令他惊喜的是石壁上还有一道道密密的凿子印。毫无疑问,下面就是汉墓,在西汉时的徐州,只有楚王才有能力切开山体为自己造墓。
1994年11月,国家文物局批准发掘狮子山汉墓。
徐州市政府斥巨资动迁了狮子山130多户居民。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馆长袁仲一曾说:“狮子山汉墓本身就奇特,因而它是世界级的。”“原来,从山顶开天井往下开凿17米,然后凿出12间总面积850多平方米的地下陵墓,一座狮子山几乎被掏空了。试想,当时的民工只凭一铲一凿,这么大的工程至少要用20年才能完工。带天井的陵墓在国内没有见过,国际上也没听说过,所以说它具有世界意义。”发掘开始了。王恺和同志们一起先清理那个巨大的天井,他们动用现代化的铲车、吊车,三个多月清理出5000立方米的夯土和填石。
此后,33岁的副研究员邱永生,在王恺信任的目光中缓缓走进了封闭两千多年的墓道。正如他们后来判断的那样,这座陵墓在楚王下葬后百年之内被知情人盗过,楚王的玉棺已被打开,尸骨也被拉了出来。楚王的金缕玉衣由3400片玉片缀成,但金线大部分被拆下变成了纯粹玉衣。玉棺也被打坏,楚王的尸骨被踢得四分五裂,颅骨在东,下颚在西,肋骨散了一地,地上还有大量的碎玉和铜质官印。
忽然,昏暗的墓室里发出点点幽光,邱永生和他的同事们小心翼翼地向发光的地方走去。在楚王的玉棺前和嫔妃陪葬墓的旁边,他们发现了数枚夜明珠。这些珠子历经地下水两千多年的侵蚀,虽然表皮有些脱落,但直径仍达0?6厘米,而且个个颗粒饱满、色泽鲜艳。
地上有一把青铜短剑,寒光闪闪,他们拿出10本稿纸放在剑锋下轻轻一划,一摞稿纸立即分成两半。还有玉璜、玉蝉、玉杯、玉龙、玉冲牙,176000多枚铜钱,130枚印章,共2000多件国家级文物。
在汉代,人们普遍认为“人死辄为神鬼而有知”,并由此产生了“视死如生”,这座汉墓墓几乎就和地面上的王宫一样,随葬品也包括了楚王生前所使用的一切物品。这些精美的文物,较为系统地展示了西汉楚国的历史风貌,填补了我国汉初考古的大量空白,因而被称为“九五十大考古新发现之首”。
1999年12月,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研究所对汉墓出土的文物又有了新的研究成果,科技人员通过金属成分和金相组织测定分析,判定该陵出土选样的铁兵器、铁凿和铁甲片为炒钢制品,这是我国迄今为止年代最早的炒钢制品,表明我国炒钢技术的发明不晚于公元前154年。
王恺激动地说:“作为一个考古工作者,一生当中能遇到这么一次就非常幸运了,我遇到了七次,而这一次是我一生当中最大的辉煌。”

狮子山汉墓(8)

《鬼吹灯》瓶山元墓原型被发现,里面真的有故事中的神奇际遇吗?

是真的有神奇的际遇。

盗墓领域最重要的有四所学校。他们是法秋、富锦、沱山、谢玲。这四所学校无疑是盗墓领域的佼佼者。他们对盗墓有着深刻的理论和丰富的经验。因此,盗墓技术是普通学校所无法企及的。尤其是近年来,盗墓题材的影视剧对盗墓知识的普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们被触金派的金分、定穴手法和移山派的神奇魔术手法所震撼,让人目瞪口呆。

狮子山汉墓(9)

其实,盗墓一直是一个因为行业的特殊性而看不到的行业。分金固穴的技能和移山派的魔法不会被带到桌面上进行明确的解释。

江苏省附近发现了一座大型墓穴,它再现了分金固洞的艺术,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关注。我们都知道,这门艺术的原则是根据山势,用指南针的120分黄金来判断墓穴的位置。墓穴的位置没有错误。

狮子山汉墓(10)

这**苏狮子山汉墓。这是一座世界级的古墓。因为它是通过挖空狮子石建造的,所以得名。这就是著名的“山为陵,挖山为葬”。盗墓贼会发现它与《吹鬼灯·女清香溪》中的平山元墓极为相似。沂山的特点都是一样的剑阁,这让不少网友的兴趣**增加,更加关注这座古墓。

考古学家放弃了九牛和二胡被迫进入的墓穴。他们发现,这座陵墓是根据山势自上而下修建的。天井打开后,它离底部近米。令人钦佩的是,盗贼洞出现在山顶天井的东侧,并向西北方向通向墓室。如此精确令人震惊。这座古墓的位置让当地考古队找了10年。

狮子山汉墓(11)

江苏狮子山汉墓的发掘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包括20多名地质勘探专家在内的大量人力物力使发掘难度加大。在考古学家的努力下,天空中可以看到2000多件文物。两千多年前真正的武器库让专家们喜极而泣。经过两千多年的腐蚀和风化,楚汉时期的兵器仍在鼓吹和坚定。由此可见,中国的炒钢技术在公元前154年就非常成熟了。

分金固洞技术的应用,帮助专家们更快地找到了墓地的位置,地质勘探队的出现对这座山的挖掘也有很大帮助,这就是所谓的移山。这些手段的运用,使江苏狮子山汉墓的发掘取得了成功,在考古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为什么说狮子山楚王陵墓主是刘郢客

汉兵马俑有着保存最为完整的金缕玉衣,经推测,金缕玉衣的主人就是刘郢客。
第二,认定为第二代楚王的依据是该墓的墓葬形制、出土文物和开凿时间。从墓葬形制看,狮子山汉墓为汉代早期竖穴墓向横穴墓演变的时期,时间较早。从随葬物品看,其中有薛郡的文阳之印和东海的兰陵王印,但两郡都在景帝二年被削。因此墓主应为削蕃之前下葬,符合第二代楚王刘郢的身份。第三代楚王刘戊为七国之乱时的反王,七国之乱的焦点是削蕃。七王兵败后,景帝很可能将削蕃付诸实施。由此可排除墓主为刘戊。
因此,墓主人是刘郢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