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什么意思,大洋是什么意思
世界上有五大洋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南冰洋。大洋是地理学名词,大洋是海洋的主体部分,一般远离大陆,面积广阔。大洋约占海洋总面积的90.3%。大洋的深度大,一般>2000m。大洋具有独立的潮汐系统和强大的洋流系统。大洋的海洋要素如盐度、温度等不受大陆影响,盐度平均为35‰,且年变化小。扩展资料:太平洋南起南极地区,北到北极,西至亚洲和澳洲,东界南、北美洲。约占地球面积的三分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其面积,不包括邻近属海,约为16525万平方千米。是第二大洋大西洋面积的2倍,水容量的2倍以上。面积超过包括南极洲在内的地球陆地面积的总和。平均深度(不包括属海)4187.8米。西太平洋有许多属海,自北向南为白令海、鄂霍茨克海、日本海、黄海、东海和南海。东亚大河黑龙江、黄河、长江、珠江和湄公河均经属海注入太平洋。西经150°以东的洋底较西部平缓。
大洋是什么意思?
在民国以前时期(1912年以前),一块大洋(一两银子、一枚银元)=800元人民币;在民国时期(1912年1月1日至1949年9月30日)一块大洋=400元人民币;在解放后(1949年10月1日之后)一块大洋=200元人民币。
大洋一般指的是袁大头,是民国时候的一种银币,当时的面值为1元。但是,那时的“1元”并非是现在的1元。据说,当时的一个袁大头能够购买500个**,并且普通的家庭一个月只需要2个袁大头就够了。
由于大洋本身属于一种银币,因此,在收藏市场中,收到了许多藏有欢迎,具备较高的收藏价值。
市面上最多的三个品种是民国三年、九年和十年铸造的,守家一般在700-720之间,民国八年的市存量少,市价约1800元。
涵义:
宣统元年,清政府设立铸币局,统一发行银币。
中国银圆因为上有蟠龙像,因此被称为“龙洋”。各式银圆被称为“大洋”。
民国成立后,于1914年推出《国币条例》,确立银本位货币制度,定国币“壹圆”重七钱二分,含纯银八成九,即六钱四分八厘,(23.9024808克),约等同于银圆壹枚,又定十分之一元为一角,十分之一角为一分。
国币的壹圆被铸成八成九银、一成一铜的硬币,上有***头像,俗称“袁大头”;并推出以银铸造的辅币。袁大头出现后,逐渐取代“龙洋”、“鹰洋”等旧有银圆,在全中国流通。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大洋
大洋是什么
大洋叫银元,又名银圆,清末民国时期银元,中国银圆因为上有蟠龙像,因此被称为“龙洋”。
世界上有哪四大洋?
四大洋,是地球上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的总称。
在通俗的说法中,也用四大洋泛指地球上所有的海洋。四大洋的海洋面积为3***0万平方公里,其中,太平洋占49.8%,大西洋占26%,印度洋占20%,北冰洋占4.2%。
太平洋
1520年,麦哲伦在环球航行途中,进入一个海峡(后称麦哲伦海峡),惊涛骇浪,走出峡谷时风平浪静,于是称这个水域为太平洋,而后被全世界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