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有一座土楼-裕昌楼的历史

2024-11-25 11:55:10 来源:天气频道

福建有一座土楼:建于元末明初,有700多年历史,至今还有人居住

每每与人聊到福建,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莆田、厦门这两地,一个地方适合女性来这里买鞋,一个是旅游最佳地,但是,今天小编讲述的不是上述地方,而是福建的土楼,福建土楼也是颇为有历史的,这里面最具备代表性的,就是颇为有名气的“裕昌楼。”今天,小编带大家认识的,则就是屹立700年能不倒的一座奇楼,它的名字叫做裕昌楼。

裕昌楼景点地处于漳州市,于元末明初创建,这里是目前是目前已知最古老又最大的圆楼。整个楼的高度约有5层,其中每层又有54个房间,这些房间大大小小总共近270间,其中,占地可达2289平方米,建筑面积资料显示有6358.2平方米,整体模式是土木结构,传统的通廊式圆楼类型。第一层墙的厚度大概有1.8米,之后再逐层缩减约有10厘米左右,楼内墙体采用的都是山木建筑,它的方向坐西朝东。

这座土楼创建于1368年,是现在保存比较好的一座古老土楼,这座楼它是早期股份制下诞生的产物。当时,它是由五个姓氏人一起出资建造的,这其中有范、刘、唐、张、罗、几户一起创建,不过因为种种原因,其中四姓氏都搬走了。

目前就剩下刘姓族人还在楼中居住,这座楼前面说过有5层,高度总共有18.2米,房间数量有269间,楼内设置有5部楼梯,这其中有分为5大卦,底层的地方有设置水井,数量约有22口,可以说水井当中最多的一座土楼,楼内还设有圆形足汤,堂前能够看到用鹅卵石所铺设的阴阳八卦,这其中又与“水木金火土”等一一对应。该楼最大的特点,就是柱子东倒西歪的,最大的倾斜甚至有15度左右,看起来一点也不牢固,甚至有点危险,但是经过700年漫长时间的考验,这座楼依然很坚固,成为古民居家住的当中的活标本。

当游客到达这里就会发现,土楼生活模式可以说非常有代表性,在这里能够体验到闽南地区的一些生活习惯,这里大家都居住在土楼当中,可以说是典型的聚居模式。

该土楼仍然住着十几户人家,大家生活在一起和谐又自然,因为这座土楼已经经过近几百年的风吹雨打,这里楼内的柱子楼梯似乎早就变成了暗金色,但是,这非但让土楼难看,反而给我们一种古色古香这的印象,对于这样一座土楼,有机会你会来看看吗?

土楼在哪里

福建。福建土楼是以土、木、石、竹为主要建筑材料,利用未经烧焙的土并按一定比例的沙质黏土和黏质沙土拌合而成,用夹墙板夯筑而成的两层以上的房屋,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主要指客家土楼和闽南土楼,其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在众多土楼中,最出名的是永定土楼。

福建。福建土楼是以土、木、石、竹为主要建筑材料,利用未经烧焙的土并按一定比例的沙质黏土和黏质沙土拌合而成,用夹墙板夯筑而成的两层以上的房屋,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主要指客家土楼和闽南土楼,其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在众多土楼中,最出名的是永定土楼。

二宜楼:位于华安县仙都镇大地村,它是我国圆土楼古民居的杰出代表,素有“土楼之王”“国之瑰宝”之美誉,它以规模宏大、设计科学、布局合理、保存完好闻名遐迩,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宜楼”楼匾已收入《中华名匾》一书。

福裕楼:位于湖坑镇洪坑村,是永定府第式土楼的杰出代表,富丽堂皇。其结构特点:在主楼的中轴线上前低后高,两座横屋,高低有序,主次分明。楼前有三个大门,在主楼和横屋之间有小门相隔,外观连成一体、内则分为三大单元。楼门坪和围墙用当地河卵石铺砌,做工十分精细与大自然环境浑然一体,十分和谐。

裕昌楼:坐落在南靖县书洋镇下坂寮村,创建于元朝中期。裕昌楼为圆形土楼,高5层,直径36米,50个开间,内环楼一层,中心是祖堂,后半部由于靠山地下泉水旺盛,裕昌楼最为奇特的是,楼间栏杆多是倾斜的,或左或右或前或后,相依相靠相接相连,人称斜楼。

齐云楼:位于华安县沙建镇,建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是所发现的最古老的有确切纪年的土楼。为中型椭圆形土楼,楼高2层,以普通夯土与部分泥砖成墙,底墙厚1.5米。楼呈横式,与屋后山体平行。

裕昌楼的历史

圆形的裕昌楼是南靖县现存最古老的土楼,建于元末明初(约1368年),为刘、罗、张、唐、范五姓族人共同建造,故把整座楼分为间数不等的五大卦,每卦设一部楼梯,每个家族各居一卦。楼为5层结构,每层有54间大小相同的斧状房间,底层为厨房,家家厨房有一口深1米、宽0.5米的水井,井水清净甘甜,拿起瓢子伸手即可打水。楼内天井中心建有单层圆形祖堂,祖堂前面天井用卵石铺成大圆圈,等分五格,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这座土楼建成后不久,楼内回廊木柱便开始从左向右倾斜,最大倾斜度为15度,看起来摇摇欲坠,但经受几百年风雨侵蚀和无数次地震的考验,至今依然如故,有惊无险

福建东倒西歪楼建得歪歪扭扭,为什么却不会倒塌?

位于福建漳州市南靖县的“东倒西歪楼”原名“裕昌楼”,约建于1368年,是当地最古老最高大的圆形土楼。

一、为什么不倒塌?

裕昌楼的楼址原本是一片沼泽,地面松软,所以楼建好后不久就发生倾斜。后来人们在地下打入大量松木,加固地基,并增加了墙壁的厚度。它最底层的墙壁厚达1.8米,往上逐层减缩10厘米。楼墙的主体都以杉木筑建,异常结实,承重能力特别强,楼内建筑的重量大多压在了这些坚固的墙壁上。

回廊内虽然布满了东倒西歪的支柱,但其实土楼的重量并不会压在这些支柱上,所以它们虽然看上去歪歪斜斜,其实有惊无险。整座土楼尽管显得弱不禁风,实际上却严格遵循着力学原理,异常坚固。

裕昌楼是由刘、罗、张、唐、范五姓族人共同兴建的。五姓人家,五层结构,内部五个单元、五行排列,外墙设五个瞭望台,既暗合古代哲学思想中“五行”的观念,又体现了五福临门的美好愿望。从建筑特征到文化寓意,裕昌楼都不失为一件杰作。

二、土楼是一种独特的民居形式

在我国古代,中原地区战乱频仍,人们为躲避战火,纷纷南逃到闽、粤地区。这里远离战争,但是山高林密,常常有野兽、盗匪出没,于是人们因地制宜,用掺入细沙、石灰、竹片、木条的生土作为建筑原材料,修建了适合聚居又有防御功能的土楼。

根据建筑样式,土楼又分为圆楼、方楼、五凤楼、凹字楼、八卦楼等等,通常可达五六层,供三四代人或几个家族同楼聚居。

它高达18.2米,5层,每层有54间住房,共270间,占地约23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360平方米。这座土楼建成后不久,楼内的回廊木柱便开始倾斜,看上去似乎随时都会倒塌。

和裕昌楼差不多同一时代的意大利比萨斜塔是塔身整体倾斜,裕昌楼倾斜得却毫无规律。它的三楼、四楼的回廊支柱向顺时针方向倾斜,五楼却又向逆时针方向倾斜,真正是东倒西歪、交错支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