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山在哪里-杭州天目山简介

2024-11-25 02:59:03 来源:天气频道

天目山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浙江省杭州临安城以北,因东、西峰顶各有一池,宛若双眸仰望苍穹,由此得名。
天目山级保护区,是一个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森林生态系统为重点的野生植物类型级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独特,区内生物多样性突出,生物资源极其丰富,是中国江南不可多得的一座物种基因库和文化遗产宝库。

杭州天目山简介?

天目山位于杭州临安城北,因东、西峰顶各有一池,宛若双眸仰望苍穹,由此得名。天目山地质古老,植被完整,是我国著名的自然保护区,也是我省惟一加入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自然保护区。天目山[1]于1956年被国家林业部划为森林禁伐区,作为自然保护区加以保护,1986年晋升为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1996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MAB)网络,成为世界级保护区。是浙江省唯一一处加入MAB网络的森林与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被中宣部、科技部等单位授予"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和"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也是中国唯一一家同时被授予"两个基地"称号的自然保护区。  天目山拥有多项世界纪录、中国纪录,包括天目山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世界唯一天目铁木生长地在内,天目山拥有多项世界纪录协会世界之最。  动植物奇观大树王
天目山,地质古老,山体形成于距今1.5亿年前的燕山期,是“江南古陆”的一部分;地貌独特,地形复杂,被称为“华东地区古冰川遗址之典型”;峭壁突兀,怪石林立,峡谷众多,自然景观优美,堪称“江南奇山”;特殊的地形和悠久的佛教文化促使该区域动植物的遗存和植被的完整保护,成为全世界的一大奇迹,是我国中亚热带林区高等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区域之一。天目山自然保护区保存着长江中下游典型的森林植被类型,其森林景观以“古、大、高、稀、多、美”称绝。“古”:天目山保存有中生代孑遗植物野生银杏,被誉为“活化石”。该物种全球仅在天目山有天然的野生状态林。银杏自然景观有“五代同堂”、“子孙满堂”等;“大”:天目山自然保护区现有需三人以上合抱的大树400余株,享有“大树王国”之美誉;“高”:天目山金钱松的高度居国内同类树之冠,最高者已达60余米,被称为“冲天树”;“稀”:天目山有许多特有树种,以“天目”命名的动植物有85种。其中天目铁木,全球仅天目山遗存5株,被称为“地球独生子”。香果树、领春木、连香树、银鹊树等均为珍稀濒危植物;“多”:自然保护区内国家珍稀濒危植物有35种,有种子植物1718种,蕨类植物151种,苔藓类植物291种。茂密的植被进而庇护了云豹、黑麂、白颈长尾雉、中华虎凤蝶等37种国家级珍稀保护动物,保护区内计有兽类74种,鸟类148种,爬行类44种,两栖类20种,鱼类55种,昆虫已汇编名录者达2000余种。天目山是“物种基因宝库”。因此,被中宣部、科技部等单位授予“全国天目山云海奇观
科普教育基地”和“全国青少年科普活动中心”。“美”:林林总总的各色植物,构成一幅蔚为壮观的森林画幅,千树万枝,重峦迭峰,四季如画。  太湖水系和钱塘江水系的分水岭,中国古老山地之一,著名避暑和游览胜地。位于浙、皖毗邻地区。呈西南—东北走向,南北大致以杭徽公路和西苕溪为界。长200公里,宽约60公里,属江南古陆的东南缘。山地呈中心—深谷景观,海拔1500米以上山峰有10余座,最高峰清凉峰1787米。岩性以花岗岩、流纹岩为主。山地两侧多低山丘陵宽谷景观。天目山古名浮玉。《元和郡县志》记载:天目山“有两峰,峰顶各一池,左右相称,名曰天目”。是中国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保存较好地区。天然植被垂直分布明显:海拔1100米以下为常绿阔叶林,1100~1400米为落叶、常绿阔叶和针叶混交林;1400米以上为稀疏灌木。西天目山南坡于1956年划为全国自然保护区,1986年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树种繁多,其中乔木800多种。林木以古老、高大、稀有而闻名中国。有树龄1500年以上、五代同堂的公孙树──银杏;有清代即已发现而称为大树王的柳杉,胸径2.33米,材积42.98立方米;有树高达54米、胸径1米多的金钱松。中国特有的野生银杏树最早发现于此。有黄杉、天目梭、天目朴、浙西铁木等41种稀有名贵树种。动物区系复杂,仅鸟类即达148种,蛇类有37种。其中红嘴相思鸟最著名。山区盛产茶叶、笋干、山核桃、药材、竹木等。  动植物种类繁多,珍稀物种荟萃,为国家教学科研重要基地。被国家授予"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天目山峰恋叠翠,古木葱茏,有奇岩怪石之险,有流泉飞瀑之胜,素负"大树王国""清凉世界"盛名,为古今揽胜颐神胜地。天目千重秀,灵山十里深,她赋予人类享之不竭的璀璨文化与独特的大自然风韵。

杭州东天目山有什么历史?杭州东天目山历史介绍

东天目山介绍

东天目山历史悠久,名扬中外:

据《天目祖山志》载,梁天监七年(公元503年),僧人宝志飞锡居之,来此开山,修庐结庵开拓佛事。

梁大同年间(公元535年),兴建昭明禅寺:

东天目山的兴起,当然是因昭明太子而来。梁武帝长子萧统,天监元年立为太子,因殡葬其母帝被宫廷太监鲍邈之诬陷后,十分气愤,不愿见梁帝,出走宫廷游历名山大川。

他跋山涉水来到临安东天目山修禅,并取秦汉六朝文字撰写《文选》二十卷;分《金刚经》三十二节。

据传,他用神过度,心血以枯,双目俱瞽(内殴障):

禅师志公和尚导取两峰石池水洗之,双目复明(东西天目至今留有洗眼池),不数年,武帝遣人来迎太子回朝,兵马候于山麓而建寺,俗称“等慈庵”,山岗建“昭明禅寺”,山下建有“昭明院”。

元末被毁,清康熙年间修复,规模宏大,僧人数百,香火旺盛,有诗赞:“八方香客云集来,十万烟火散江南”。近代享有盛誉的海灯法师也曾在此修炼过。但如此雄伟的禅寺,毁于一场大火。现在,昭明院和昭明禅寺的大雄宝殿已修复。

东西两瀑蔚为壮观,可与庐山飞瀑媲美:

黄鼎象诗:“白龙泽注石泉声,泻出石崖匹练明;疑是庐山移到此,九天半落碧河声”。

此瀑自香庐、龙须两峰之间的龙池飞奔而下,跳珠溅玉,迎面仰望,水帘飘逸,水沫洗脸,响声震耳,望崖巅浩缈不可测,俗称“东瀑”。

另一山泉水从二仙顶峡谷直泻而下:

窜入虹桥,狂欢而去。“万仞悬崖看玉剑,一声长啸度飞桥”。名曰“西岭垂虹”。

东天目山云海也是东天目山一大奇观,古称“云海奇观”:

攀登天目山揽胜,常是去雾缭绕变幻无穷,犹如身临海上,漂缈虚无,观银涛万顷,而越水吴山皆在飞花滚浪之中;瞬息间云消烟散,万道金光。

一天门至大仙顶,树茂林深。参天大柳杉,千年古松郁郁葱葱,挟道而侍,密林翠竹风光无限。

在东天目山梅家头东首马面颧山下,传昔为昭明太子修禅处:

始建于梁大同年间(535—546)。明洪武、万历再建,清雍正十一年(1732年)重修。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遭战火焚烧,仅存大殿;光绪年间,重建前殿及东西配殿。

禅院建筑总体略呈方形:

原有山门、围墙、月亮塘、前殿、大殿;大殿左右有配殿。山门和围墙早废。前殿撑柱上雕刻昭明太子人物故事像,大殿宽22.7米,深10.3米。斗拱上雕狮、鹿图像。

殿中左右立石柱。镌有楹联。东配殿系楼房,民国初被大树压塌后重建。

解放初期,部分寺舍分给当地农民,西配殿由农户拆建。1985年,县人民政府拨款修理,为县内仅存的高大寺宇。

以上仅供参考

杭州天目山的海拔

素有“大树华盖闻九州”之誉的天目山,地处浙江省西北部临安市境内,浙皖两省交界处,距杭州84公里,在杭州至黄山黄金旅游线中段。主峰仙人顶海拔1506米。古名浮玉山,“天目”之名始于汉,有东西两峰,顶上各有一池,长年不枯,故名。是韦陀菩萨的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