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现状-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如何
旅游业,国际上称为旅游产业,是凭借旅游资源和设施,专门或者主要从事招徕、接待游客、为其提供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文娱等六个环节的综合性行业。旅游业务要有三部分构成:旅游业、交通客运业和以饭店为代表的住宿业。这三部分是旅游业的三大支柱。国内旅游市场稳步增长根据中国文旅部统计数据显示,2010-2019年,国内旅游市场持续平稳增长;2017年国内旅游人数首次突破50亿人次,2019年国内旅游人数突破60亿人次,达到60.06亿人次,较2018年同比增长8.43%。2010-2019年,我国旅游业总规模实现稳步增长,旅游产业正在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2010年旅游总收入为1.57万亿元,2019年国内旅游总收入为6.65万亿元,创历史新峰,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7.36%,较2018年同比增长11.06%。中国旅游业综合贡献占GDP总量稳中有升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贡献作用,旅游业综合贡献占GDP总量大小则是社会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观察的重要指标。2019年,中国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为10.94万亿元,占GDP总量11.05%,达到2014年以来的历史新高。从2014年的10.39%到2019年的11.05%,中国旅游业综合贡献占GDP总量稳中有升。中国旅游业综合贡献占GDP总量稳中有升,一方面反映出中国旅游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并进,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旅游业为内需拉动经济提供动力。国庆假期期间国内旅游市场根据中国文旅部发布的国庆节假期八天的旅游市场数据,2013-2019年,国庆假期期间国内旅游收入逐年增长,但增速整体呈现波动下降趋势,2019年旅游收入突破6000亿元,达到6497.1亿元,同比增长8.45%。2020年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6.37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恢复79.0%;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665.6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恢复69.9%。从各地国庆假期接待游客数量来看,2020年,河南省接待游客数位列全国第一,全省共接待游客7234.98万人次,与2019年同期增长了9.09%;江西接待游客6809.75万人,全国游客数量排名第二;山西接待游客5246.89万人次,全国排名第三。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疫情受损最严重的湖北旅游业恢复较快,2020年10月1日至8日,全省共接待游客5228.5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48.29亿元,分别恢复到去年国庆假期的82.74%和72.26%。从各省旅游收入来看,2020年国庆假期期间,江苏、江西及贵州三省旅游收入排名全国前三,分别实现旅游收入512.55亿元、398.81亿元以及367.21亿元。中国旅游行业趋势分析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测算,预计2020年全年,国内旅游人次将负增长15.5%,全年同比减少9.32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负增长20.6%,全年旅游收入减少1.18万亿元。到2020年底,预计全国游客人数下降至50.74亿人次,全国旅游收入降至4.55万亿元。但未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以及消费主体和消费观念观念的改变,旅游的需求将会不断增加,旅游业的发展前景广阔可观。因此前瞻预测,至2025年,国内旅游人数将突破83亿元,旅游收入接近10万亿元。——以上数据及分析来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旅游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如何?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本质是农文旅融合,农文旅融合即“农业+文创+旅游”的发展模式,所谓农文旅融合,指的是乡村振兴需秉持“农业是根、文化是魂、旅游是路”的理念。
目前正处创意创新发展阶段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链主要包括上行企业、核心企业、下行企业、配套企业及相关机构。其中上游主要包括与农、林、牧、副、渔相关的企业、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手工艺品加工企业、乡村旅游产品相关物资供应企业、旅游规划策划企业等;中游主要包括农家乐(家庭旅馆)、观光采摘园、高科技示范园区、生态农业园、市民农园、休闲度假农庄及民俗文化村等;下游主要包括旅行社、旅游网络公司、周边旅游景区、城市酒店、文化传媒公司等;配套企业及相关机构主要包括交通、环保、水电、医疗、金融、通信以及相关政府部门、乡村旅游协会及农家乐协会等。其中上行企业主要是为核心企业提供原材料供给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品创意与设计;下游则主要是作为核心企业与游客的中介,为核心企业进行客源输送及营销宣传;配套企业及相关机构部门是乡村旅游产业链运作的保障,居于上、中、下游企业的外围部分。
中国休闲农业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农业旅游,从欧美、日本及中国台湾等地引入。经过近40年的发展,休闲农业从单一的农业旅游形式发展成为集休闲、观光、度假、体验、科普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新形态和旅游消费新业态。中国休闲农业发展过程可分为萌芽阶段、起步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和创意阶段4个阶段。
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乡村旅游接待量将稳步增长。数据显示,2020年1-8月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人数减少60.9%至12.07亿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按下了“暂停键”。5月份以来,各地有序重启乡村休闲旅游市场,目前不少地方乡村旅游基本恢复,但全面恢复还面临一些困难。随着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城乡居民被抑制的需求将持续释放,山清水秀、生态优美的乡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吸引力。
2019年,休闲农业接待游客32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8500亿元。下一步,乡村休闲旅游业要优化升级,深度发掘农业多种功能和乡村多重价值,不断丰富业态类型,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到2025年,年接待游客人数超过40亿人次,经营收入超过1.2万亿元。
行业竞争激烈
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截至2019年年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单位超过290万家,全国休闲农庄、观光农园等各类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到30多万家,7300多家农民合作社进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2010-2019这十年期间,我国农家乐相关企业注册总量由原来的2.6万家增长至21.6万家,翻了三番。其中,2015年相关企业注册增速高达38%。
2010年7月5日,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组建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分会,作为两部局开展工作的一个平台,并明确星级创建工作由分会承担。分会秘书处设在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与休闲农业处合署办公。《农业部关于进一步促进休闲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农加发〔2014〕4号),要求开展全国休闲农业星级评定等为核心的品牌培育工程。农业部等11部门《关于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大力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的通知》(农加发〔2015〕5号),要求开展全国休闲农业星级评定等品牌培育工程,打造一批有影响的休闲农业知名品牌。
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会同休闲农业分会坚持“农旅结合”,形成《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示范企业(园区)创建标准》。创建标准评分内容分为带动“三农”发展及生产经营状况、基础硬件条件、管理和服务条件、生态环境条件、安全与公共卫生条件等5大项,其中带动“三农”的基本条件位居首位,分值占到总分值的40%,使创建标准更加符合企业发展要求。按照得分情况,分为三星、四星、五星三个等级,由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评定委员会颁牌。
截至2020年11月20日,我国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分会共认定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企业(园区)共计3396家,其中五星级676家,四星级1717家,三星级1003家。从星级分布来看,我国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企业(园区)主要集中在四星级和三星级。同时,从认定时间来看,近两年我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企业(园区)认定速度有所放缓,2019年仅认定129家星级企业(园区),但是四星级和五星级的认定数量差距大幅减少,说明2019年我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企业(园区)已经进入提质阶段。
区域分布明显
截至2020年11月,我国目前共有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389个,国家级休闲旅游和乡村旅游示范点641个。浙江省在示范县数量中排名第一,拥有24个;福建省和山东省拥有33个示范点,并列第一。
2019年,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分会共认定129家星级企业(园区),其中湖南、安徽吉林为前三甲,分别认定19家、15家和17家。
2019年7月30日,中国文化旅游部开始公示全国第一批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2020年8月26日,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决定将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爨底下村等680个乡村列入全国第二批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截至2020年11月,我国共有乡村旅游重点村共998家,其中新疆地区共有重点村56个,排名第一。
万亿规模市场行业发展潜力大
2019年中国全年实现国内旅游总收入5.73万亿元,其中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实现营业收入8500亿元;整个旅游业接待人数60.06亿次,其中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数32亿人次。2019年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占国内总旅游人数的53.28%,而营业收入仅占比14.83%。
根据《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到2025年,乡村休闲旅游业优化升级。农业多种功能和乡村多重价值深度发掘,年接待游客人数超过40亿人次,2019年-2025年的平均复合增速将达到3.8%。
根据《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到2025年,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经营收入超过1.2万亿元,2019年-2025年的平均复合增速将达到5.9%。行业的收入平均复合增速大于接待人数的增速,说明未来5年我国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要进入提质提量提价的阶段。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旅游发展现状
从广义上而言,旅游业是指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的一系列相关行业的统称,是以旅游者为对象,为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其所需服务和商品的综合性产业。旅游者的旅游活动主要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个方面,涉及的相关产业包括餐饮业、旅馆业、交通运输业、旅游景区业、零售业和娱乐服务业。
我国旅游业起步较晚,新中国成立前,我国经济萧条,旅游业发展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旅游产业尚没有形成。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较快提高,我国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持续快速增长,旅游产业已经成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成为增长最快的居民消费领域之一。
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数据显示,从2006年至2015年的十年间,国内旅游收入总体呈现稳步增长态势,收入从2006年的6,229.70亿元上升到2015年的34,195.1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9.00%。
2015年国内旅游总人数40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34,195.10亿元,入境旅游收入1,136.50亿美元,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及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
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农民对旅游的消费需求也不断增强,未来农村居民旅游人均花费将进一步增长,对旅游业的贡献将不断增加。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旅游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旅游业总收入达到4.69万亿元(包括入境游客和国内游客在游程内行、游、住、食、购、娱以及为亲友、家人购买纪念品、礼品等方面的旅游支出),十年年化增长16%。结合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旅游业总收入占GDP的比例从2008年开始持续攀升,2016年已达到6.3%。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其对GDP的贡献比例也逐年上升,对经济的拉动效应明显。根据国家旅游局的统计,2015年我国旅游业收入占GDP比重已近5%,旅游业综合贡献占GDP总量的10.8%。
我国旅游业信息化虽然有其不完善的地方,但是相对于国外旅游管理信息化发展来说,信息技术在我国旅游行业中的应用也日趋成熟,各种各样的信息化技术已经得到推广使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比如多媒体技术、电子宣传策略以及航空电子信息系统等,都被广泛应用在旅游管理经营的各个方面。但是在旅游管理中的信息化方面,我国仍然无法赶上国外的先进水平,存在一些信息化进程缓慢,应用较为贫乏,或者有所应用但是应用不规则,零散居多等问题,这些都阻碍了我国旅游管理信息化发展的脚步,是亟待改进与加强的重要方向。从二十世纪末开始,我国旅游局开始重视对信息化管理进程的控制,筹建了一些信息中心,来专门管理旅游行业的发展,为其提供信息技术支持。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和前景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和前景
1.发展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较快提高,我国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持续快速增长,旅游产业已经成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成为增长最快的居民消费领域之一。旅游产业发展呈现阶梯性态势:在第一阶段,游客的旅游大体是观光,目的是看世界,丰富经历,出行方式大多是团队,选择的目的地主要是名胜古迹、名山名水,以拍照片为主,游客在此过程中往往较疲惫。第二阶段,游客旅游目的增加了休闲的需求,目的地不再局限于名胜古迹,城市周边、自然山水、农家乐园和休闲文化主题公园成为人们的徜徉之地,从容游玩日益成为一种爱好和时尚,消费程度加深,出行方式中散客、家庭自助式、自驾游的比例大大增加,开始超过团队方式,出国旅游也日渐增加。到第三阶段,人们的休闲需求和消费能力日益增强并多样化,目的地选择更在乎环境的优雅和设施的品位,停留时间大大增加,一地滞留型和第二家园式的休闲旅游日渐成为有消费能力者的爱好。其目的不再是为了猎奇或是长见识,而是休憩身心,尽享天伦和自然之乐,借以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
2.发展前景
观光旅游仍处于主体地位,活动内容比较单一,享受型、文化型旅游项目比较少。就旅游的地域性和时间期限而言,一般以中短距离旅游为主,远距离旅游相对较少;旅游时间期限较短,一般多为二、三天或三、五天,“一日游”也占有很大比重,一周以上旅游的比较少。我国旅游业目前尚处于观光旅游向休闲旅游过渡的阶段,还没有真正进入休闲度假旅游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