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淄足球博物馆的发展历史-C罗与曼彻斯特

2024-10-21 18:30:07 来源:天气频道

蹴鞠,影响中国两千多年的体育项目和娱乐方式,对世界足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04年7月15日,国际足联确认:中国古代的蹴鞠就是足球的起源。2005年9月12日,在国际足联、亚洲足联、国家体育总局文史委和中国足协的指导、帮助和大力支持下,目前国内和世界上首家全面展示中国足球几千年演进历史和世界足球发展风貌的专业足球博物馆在世界足球起源地淄博临淄正式揭牌开馆!
临淄足球博物馆是世界上首家专业足球博物馆,它浓缩了中国的蹴鞠文化史、民俗发展史、体育文化史和世界足球史,是一部立体的足球文化百科全书。2004年7月15日,时任国际足联主席的布拉特先生在北京庄严宣布,足球起源于淄博临淄。临淄足球博物馆是世界上第一个全面展示足球起源与发展历史的足球博物馆,是国内外首家专业足球博物馆。中国古代的蹴鞠是现代足球的起源。它诞生于海岱之间的古齐国,也就是现在的山东淄博,蹴就是“踢”的意思,鞠是“球”的意思。蹴鞠依托强盛的军事物质文化基础,随着封建社会的兴衰走过了一条与封建社会的命运几乎一致的发展道路。汉代时它获得极大的发展,唐宋时期最为繁荣,从元明时期开始走向衰弱,清代主要在民间流行,近现代只在少数民间地区开展,在临淄地区还保留着这项运动。
临淄足球博物馆是两层楼建筑,分古代足球和现代足球两大部分,走进一楼大厅首先是由历代蹴鞠和足球组合而成的一条岁月的河流,象征着从蹴鞠到足球的发展历程,它的发展痕迹构成了临淄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L”和“Z”,同时也是英文单词“世界”的首字母“W”。它的两厢一边是古代蹴鞠的花样动作,一边是现代足球明星经典的踢球动作,两者交相互应,揭示了整个博物馆的主题,那就是:临淄的蹴鞠,世界的足球。一楼大厅至北向南,依次为序厅、溯源厅、起源厅、发展厅、繁荣厅、暗弱厅和影响传播厅,主要揭示了古代足球的发展历程。楼上展区共分三个部分,首先是足球起源的确认,然后是中国现当代的足球,最后是世界足球。整个博物馆馆藏文物丰富、资料翔实,陈列有古今中外为世人所惊羡的近二百件珍贵文物和几百幅历史图片,复原场景20多个,在这里可以看到精彩的古代蹴鞠表演。
自从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2005年5月在北京正式宣布临淄是世界足球起源地,临淄便多了一张走向世界的魅力名片。不但建成世界上首家全面、系统展示足球两千多年发展史和世界足球发展风貌的临淄足球博物馆,而且还相继参加了国际足联百年庆典闭幕式,德国汉堡“魅力足球展览”等一系列国际化大活动,大大提升了临淄在海内外的知名度。2007年,足球起源地的标志性纪念物——“圣球之源”永久性地落户于国际足联总部大厦,成为临淄走向世界的一大见证。
“蹴鞠”,是中国古代的足球运动。“蹴”就是用脚踢,“鞠”是皮制的球,“蹴鞠”就是用脚踢球的意思。这是一项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体育项目和娱乐方式。2004年7月15日,国际足联确认:中国古代的蹴鞠就是足球的起源。
中国球类活动的历史痕迹可以追溯到上千乃至上万年前,但形成为一种有明确游戏规则的运动方式——蹴鞠,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故都临淄。
西汉的时候蹴鞠开始兴盛起来,出现了我国和世界上第一个为足球而献身的狂热球迷项处。
用鞠由实心的演变为充气的鞠,球体变轻,鞠的片数也逐步增加,更近圆形,与现代的足球非常接近。
在我国古代蹴鞠的发展过程当中,大致出现了三种基本的蹴鞠形式:分队直接对抗、单球门的间接对抗和白打。
蹴鞠最早向东传播到了日本和高丽。
蹴鞠最大的影响是通过对外传播逐渐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具有魅力的第一运动足球。
中国球类活动的历史痕迹可以追溯到上千乃至上万年前,但形成为一种有明确游戏规则的运动方式——蹴鞠,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故都——临淄。蹴鞠最大的影响是通过对外传播逐渐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具有魅力的第一运动——足球。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先生曾经说过:足球起源于中国,并从那里传到了埃及,而后又从那里传到了希腊、罗马、法国,最后才传到了英国。
2004年7月15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国际足球博览会”开幕式上,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正式宣布:足球起源中国。在随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亚洲足联秘书长维拉番代表国际足联和亚洲足联正式宣布:世界足球起源于中国的淄博临淄。亚足联、国家体育总局文史委和中国足协正式向淄博临淄颁发了“足球起源地”证书和纪念杯,至此,临淄正式成为世界足球的起源地。2005年9月,临淄足球博物馆建成开馆。

国家足球博物馆(1)

C罗与曼彻斯特——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12年后,重回梦剧场

C罗与曼彻斯特——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12年后,重回梦剧场

文:圣西罗南看台

这一夜,曼彻斯特占据了世界话题的中心。哪怕你不是一名足球迷,也一定在朋友圈刷到了各种煽情的语句,而话题的焦点只有一个——12年后,曾经的小小罗回到了曼彻斯特,回到了梦剧场的怀抱。

是啊,当年还没人叫这个男人C罗,因为罗纳尔多的特殊姓氏,也因为世界足坛拥有罗纳尔多和罗纳尔迪尼奥两大传奇(小罗),小小罗成了他被中国球迷称呼的昵称。如今,大罗和小罗退役,小小罗和梅西已经成为绝代双骄,说到足球,两人的战争不会停。

这个夏天,梅西率先远走大巴黎引爆世界,而C罗也随后加入了话题大战。过去整整24小时,关于他的消息都是铺天盖地,从“球员接近加盟曼城”到“曼联介入竞争”再到“转会官宣达成”,足球世界又发生了一场地震。曼联支付尤文图斯2800万欧元转会费,将C罗带回老特拉福德,并送出了一份年薪2500万英镑的两年合同,一切仿佛都是最好的安排。18年前,18岁的小小罗从里斯本来到曼彻斯特,传奇踏上征程;18年后,36岁的C罗在里斯本体检后回归曼联,情怀中续写前缘。有些故事,真的冥冥中有着注定。

建设中的曼彻斯特摩天楼,来自:维基百科灯红酒绿的夜场,古朴中夹杂现代的街道,工业气息浓厚的建筑,弘扬摇滚精神的绿洲乐队,承载梦想的足球殿堂,还有疯狂球迷的激情呐喊……这一切,或许都是C罗留念曼彻斯特的理由。01“与众不同”的曼彻斯特英国的城市给国人的印象大多像“小城镇”,曼彻斯特却与众不同。我们是从峰区(英格兰中部介于谢菲尔德和曼彻斯特之间的山丘地区)驾车前往曼彻斯特的,夕阳斜照下的山路,让一切都充满浪漫气息,以至于远方突然出现的现代化楼房显得有些突兀。

曼彻斯特天际线,来自:维基百科这样的房子,来英国后我似乎只在伦敦见过,因此顿生熟悉之感。但随着车子靠近,景色回归了英国城市典型的模样——并不算宽的街道两侧是风格鲜明的西方建筑,店铺穿插其间,让传统与现代完美交融。而曼彻斯特与众不同的,大概是建筑的整体风格呈现出的砖红色。这或许要从这座城市的历史说起。

02曾经是个“小乡村”“有着巨大的野心,并从不忌惮于展现其充沛的热情——曼彻斯特无论凭借其地理条件还是历史地位,都堪称英格兰的第二大城市(对不起了,伯明翰)。”——这是知名旅行书籍《孤独星球》介绍曼彻斯特的开头语。不过如果你问起一个曼市人“区居第二”时是什么感觉时,他们可能会回答:“我哪儿知道,问伦敦人去。”

曼彻斯特市政厅,来自:维基百科是的,“无冕的北方之都”这一称号或许是英格兰北方人为自己脸上贴金,但曼彻斯特当之无愧。她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各式各样的博物馆和画廊让人流连忘返,与很多让中国人怀疑“无法提供足够工作岗位”的凄清英国城市相比,这里称得上无限繁华。但这样的曼彻斯特,却是英国城市的一个“后起之秀”。自从古罗马时期起,就有人在曼彻斯特一代定居,建立城堡。不过这个所谓的堡垒,只是约克和切斯特间的通勤中转站。

早期的曼彻斯特,来自:维基百科中世纪时,曼彻斯特的城堡荒废,直到弗拉芒人(日耳曼民族一支)在这里建立社区才重复生机,人们多以纺织为生,开始做起棉织品贸易,让曼彻斯特成为一个市集。在大航海时代,隔壁沿海的利物浦占尽风头,曼彻斯特始终默默无闻,直到工业革命的到来,一切才有所改变。工业革命18世纪在英伦萌芽,繁荣的纺织业助力曼彻斯特进入“无计划城市化”的发展轨道,这里不再只是小市镇,到19世纪时发展成世界上第一座工业城市。

1820年的曼彻斯特纺织厂,来自:维基百科1853年,曼彻斯特获得城市地位,四十年后运河开通,进一步提升了她的城市地位。当曾经的“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竞争者当然不会甘心,城市恩怨也就此开启。03城市间的“爱恨情仇”和曼彻斯特充满爱恨情仇的城市,最知名的是利物浦和利兹。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曼彻斯特和利物浦都在争夺着“英格兰第二大城市”的名号,但在19世纪前,曼市完全无法与利物浦相提并论。

利物浦港口边的船,是这座城市曾经繁华的象征18世纪的利物浦,有位于默西河的进行世界贸易的港口,靠着黑奴贸易在经济上完全击倒曼彻斯特,当时世界上四成的贸易都由利物浦的船坞完成,很多曼彻斯特的产品也要靠利物浦港口输出。一个世纪后,为了实现弯道超车,曼彻斯特修建了长达58公里的运河,让商品直接绕过利物浦通达曼彻斯特。这一壮举完善了进出口,减少巨额的运输成本,直接让城市的经济腾飞。曼彻斯特的崛起,让利物浦黯然失色,很多人因此失业,经济受到巨大打击。如今,经济转型成功的曼彻斯特,无论经济还是人口,都将利物浦远远甩下。

现在的利物浦市貌,远处是座堂这就能理解为何两个城市间的足球关系会如此剑拔弩张——足球是和平年代的战争,足球场即是战场,双红会是城市竞争的延续,世代如此。所以,你也可以明白曼联和利兹联的“玫瑰德比”如此针锋相对的原因,本赛季英超首轮,双方球迷的赛前斗殴就着实“秀了一把”。答案显而易见,曼彻斯特和利兹两座城市也有恩怨,只是对立的形势与经济竞争不同,涉及到历史事件。15世纪时,英格兰发生内战,分别隶属于兰开夏郡和约克郡的曼彻斯特和利兹支持不同的王子,这就是著名的“玫瑰战争”。至此曼市和利兹就变得“水火不相容”。

玫瑰战争而足球,是很好的情绪发泄渠道,各种纷争在绿茵场得到延续——哪怕利兹联的成绩完全无法与曼联抗衡,球迷也绝不会在叫板中落入下风。这样的故事确实很有意思,不是吗?04城市的精神内涵,意味着什么?曼彻斯特的崛起,是工业时代的一个神话,不过随着20世纪后去工业化的实施,这座城市的财富有所下降。战争中的轰炸摧毁了重工业建筑,曼市开始式微,不得不在新时代开启转型。进入21世纪曼彻斯特的市貌变化很大,大量在1960年代前兴建的楼房都被拆毁,以新式建筑物取代,而旧厂亦改建成住宅公寓,这便是街道上“红砖弥漫”的原因。

事实上,根据维基百科的统计,曼彻斯特2019年的市区人口估算为55万人,城市总人口255万,算上大曼彻斯特郡的268万总人口,才称得上“英格兰第二大城市”,这样的人口数量与中国普通的二线城市相比都“不值一提”。这就是英国城市的常态,除了“巨无霸”伦敦之外,整个英伦三岛人口达到百万的城市屈指可数,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不甚繁荣。我们到达曼彻斯特时正值傍晚,街上行人不断,时常能传来大学生的欢声笑语。有的人奔向剧院,有的人前往酒吧,有的人散步去公园,一派和谐景象。

曼彻斯特中国城有时候,人口和繁杂的娱乐方式从来不是衡量一个城市大小和内涵的绝对指标,人们的生存质量和精神世界更值得考究。在这一点上,曼彻斯特是迷人的。在经历过阵痛后的经济转型后,始终倔强的曼市,已经成为一座融合金元、创意、文化、高科技、教育、体育和旅游的多元化城市。05满足不同人“需求”的城市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在物质得到满足人们总会追求精神上的富足。曼彻斯特,似乎就是这么一座能够满足不同人“需求”的城市。在类似伦敦牛津街的国王街,你会被琳琅满目的奢华商品吸引,总有名流在此驻足,只可惜我们没有遇见博格巴,也未曾邂逅德布劳内。

在适合家庭休憩的希顿公园,我们看到不少带着小孩游玩的家长——“有草地的地方就老外”,此话一点不假。阳光,草地,所爱的人,谁会不珍惜?酒馆是英国人的“第二个家”,牛津路的酒吧和俱乐部总是人潮爆满,考虑到疫情因素,我们并未进入,听闻这附近还有“同志村”,顿觉一惊,随即哑然一笑,见怪不怪。我们不能忘了曼市摇滚的标志——绿洲乐队,这支成立于1991年的摇滚乐队,依靠慵懒洒脱的风格和浓郁的英伦抒情风名噪一时,同行伙伴中便有绿洲乐队的粉丝,前往曼彻斯特北区寻觅乐队的独立音乐和经典舞曲。

英国城市,博物馆也是不得不提的“常规节目”——工业历史博物馆,描绘着曼彻斯特的工业历史和科学成就;人民历史博物馆,讲述英国迈向民主的艰辛历程;曼市美术馆,则让笔者这样的凡夫俗子在艺术之中迷失方向……当然,曼彻斯特,怎能不提足球呢?06曼彻斯特,是红色的还是蓝色的?早在“瓜穆相看”的2016年,曼市德比就已经超越西班牙国家德比,成为“世界上最贵德比”——英国是现代足球的故乡,曼彻斯特则是英国享誉世界的“足球之城”。曼市市区便建有一座国家足球博物馆,时间有限笔者并未前往,倒是去了著名的ClassicFootballShirtsShop。这里据说是世界上最大的足球收藏店铺,作为一名资深足球狗,笔者宛若进入天堂,只是苦了囊中羞涩……

不过,我们此行最大的目的地,是曼彻斯特的两大足球圣地——伊蒂哈德球场和老特拉福德球场,它们分别是曼城和曼联两大豪门的主场。伊蒂哈德球场是以阿联酋王室主导的财团修建的,堪称英国最现代化的球场之一,草皮下面都有温度和湿度调节设备,我们参观时正值翻修,一览了“高科技设备”,而最让笔者震撼的是现代化球场的观感,坐在前排,仿佛可以想象球员就在你的面前比赛。

修整中的伊蒂哈德球场曼城拿到了过去十年中的五个英超冠军,但仍算是新晋崛起的球队,因此并没有太多光辉的历史可讲。不过当提到我们下午要去参观老特拉福德时,讲解的英国大伯还是激动的表示:“曼联,不行,你们别去。”在“梦剧场”老特拉福德,就完全是另一番体验。球场外围就相对有历史感,甚至留有一面100年前的墙壁。或许是因为曼联底蕴深厚,连工作人员都带着一些“贵族的自豪感”。

老特拉福德球场弗格森看台、博比-查尔顿看台,当你站在这些见证无数经典的看台,想象着数万球迷齐声高歌“Glory,glory,manunited”,会油然而生一种震撼。原来,底蕴有时真是金钱买不来的,只能由时光沉淀——在曼联奖杯陈列室,这样的感官顿觉明显。20个顶级联赛冠军,12个足总杯冠军,3个欧冠冠军,这样的球队,谁说C罗不会心动?

曼联的奖杯陈列室一隅07小小罗,欢迎回家!让我们再次将目光回到C罗身上,他对曼彻斯特和曼联是有真感情的。“老特拉福德是我的家,除了曼联,我觉得在英格兰为其他任何球队踢球都是不对的,感觉这是背叛。”这是C罗2009年接手采访时说的话,他始终深爱曼彻斯特的红色。

遥想18年前,这个日后名扬天下的天才还被称作小小罗,在加盟曼联前,他所效力的葡萄牙体育和曼联酣战一场,赛后红魔名宿费迪南德在更衣室说道:“没想到那家伙这么强,能加入我们就好了。”弗格森当然是慧眼识珠的,当即就在更衣室找到了18岁的少年,之后不到24小时,天赋异禀的葡萄牙小将就以1224万英镑的转会费转会曼联。如果说历史真有对称之美,光阴流转是何其相似,18年后小小罗成长为C罗,回归曼联同样“快如闪电”,而让他决定转会的,仍是弗格森。

弗格森的电话,C罗是无法拒绝的,无论是当初的小小罗,还是如今的总裁,弗格森都是他眼中的父亲。成长过程中的谆谆教诲,功成名就时的亲切拥抱,是渴望父爱的C罗始终珍惜的情愫,多少会让人想起《灌篮高手》中的那句名言:教练,我想打篮球。“老师,我想回曼联。”——在C罗心中,大概激荡着这样的回响吧。

在曼彻斯特,小小罗从那个只会死抱边路踩单车的稚嫩少年,蜕变为能够独当一面的真正领袖。

小小罗,曾经也是“单车少年”在弗格森的调教下,小小罗从男孩变成男人,继承了逆境中百折不挠、失败后绝不言弃的品质——这是属于曼联和这座城市的精神。在老特拉福德,小小罗留下了292次出场,118个进球,69次助攻和一个欧冠,一个足总杯,两个联赛杯,两个社区盾,1个世俱杯。

那些年里,人们见证了那个桀骜不驯的“坏小子”,如何一步步成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尽管多年他的骨子里仍有少年的特质。曾经的小小罗从不怕与人斗狠,现在的C罗依然可以在欧洲杯上为自律无视可口可乐,并且说离开尤文就离开。从男孩到男人,他从不顺从于命运。那些年里,人们看着身材“消瘦”的小小罗,靠着令人惊叹的自律与毅力,在千锤百炼中让自己成为令人艳羡的“肌肉战士”,常人无法想象的饮食习惯和比赛结束后的加练,都足以成为职业球员的楷模,这也让C罗在36岁的年纪依然保持超级球星的竞争力。回首看向18岁的自己,他必定有万千感慨。

C罗的肌肉变化图而我们,在小小罗变成C罗的过程中,也悄悄地将回忆珍藏——那首秀登场的羞涩,透着青葱少年的气息。

C罗的曼联首秀那跌倒后爬起的伤痛,失败后重来的勇气,诠释着足球魅力。那欧冠决赛中的进球,让莫斯科的雨夜青春张扬。

2008年,C罗和曼联一同捧起欧冠冠军巧合的是,他在梦剧场的最后一个进球,攻破的正是曼城的球迷——他擦肩而过,并且即将再次的对手。

C罗离开曼联前的最后一球,攻破的是曼城球门你看,当梦剧场的情怀镌刻在记忆深处,人们在离别必然甚是想念。历经十二载轮回,游子终于回家,如今的C罗,已经夺得过5个欧冠冠军,拿到过5次金球奖,但在父亲面前,他总是一个孩子,在家的港湾,他始终是小小罗。这样的心灵撞击,怎能不让人热泪盈眶?

C罗标志性的电梯任意球,即将重现梦剧场?08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1842年,曼彻斯特的市徽上画上了一群小蜜蜂,时至今日,许多曼市市民仍以“小蜜蜂”自称,其寓意十分深刻——不管有多少困难,都要团结一致达成目标。这是曼彻斯特这座城市崛起和重生的过程中拥有的精神,也是这里的足球所拥有的深刻内涵。

曼彻斯特市徽利物浦曾长期是英格兰足球的霸主,弗格森便说:“我这辈子最大的成就,就是将XXX的利物浦从该死的王座上拉下来。”——后来,他做到了。曼城崛起之前,始终是英超的一支中下游球队,然而这个野心勃勃的“喧闹邻居”,用了十年时间,不仅真的崛起了,还将同城死敌曼联完全压制。没有永远的成功者,唯有奋斗是永恒,这样的道理,在C罗的身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从这里开始,又在这里收束童话,大概没有比这更好的结局。

从某种程度上说,C罗是属于一个时代的偶像。他的桀骜不驯,他的坦诚决绝,他的征服之心,他的自律从容,他的卧薪尝胆,他的永不服输。关于C罗的,每一个脚印,关于时光的,每一个痕迹,足够让这个童话更加美丽。而这个夏天,注定载入足球史册。这是最坏的夏天,这是最好的夏天,诺坎普送走了家中的爱子,梦剧场迎回久别的游子。

谁能想到,梅西和C罗会在同一个夏天转会,一个远走他乡,一个落叶归根,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而他们的二人争霸,必定未完待续。旧的传说画下句点,新的史诗就会重启开篇。小小罗将续写与曼彻斯特的英雄故事。

出走半生的英雄,归来仍是少年。·END·

FIFA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国际足球联合会”

国际足球总会(英语:InternationalFederationofAssociationFootball),简称国际足总(FIFA),是管理英式足球、室内五人足球和沙滩足球的国际体育组织,下辖211个会员协会。总部设于瑞士苏黎世。现任会长为吉安尼·因凡蒂诺。国际足总负责组织世界重大足球赛事,当中最著名的是4年举行一次的世界杯。

国际足总基于瑞士法律成立,总部位于苏黎世。其最高权力机构是国际足总议会,由各成员国代表组成。只有议会有权修订国际足总章程。议会每年开会一次决定各项事务,确认年报,批准新会员,在世界杯举办的次年选举国际足总会长、秘书长和其他国际足总理事会成员,每个国家足总有一票的投票权。

国家足球博物馆(2)

扩展资料:

发展史——

二十世纪初足球在全世界的流行催生了国际足总。国际足总在1904年5月21日成立于法国巴黎圣奥雷诺街229号,名称为FédérationInternationaledeFootballAssociation,简称FIFA。

创始会员有法国、比利时、丹麦、荷兰、瑞典、瑞士的足球协会和马德里足球俱乐部(代表西班牙,而西班牙皇家足球联盟到1913年才成立)。德国也在当天发电报表示要加入。

国际足总首届会长是罗伯特·格林(任期为1904年5月23日-1906年6月4日)。接替他的是英格兰足总的丹尼尔·伯利·伍尔福尔。国际足总组织的首个大型赛事是1908年伦敦奥运会足球淘汰赛,比赛很成功,参赛的是各国的职业运动员,而此后的奥运会就限制职业球员参加;

并对于球员健全的身体有严格的检验机制,曾在1912年禁止有割盲肠者加入。一战时英格兰、苏格兰、威尔斯和北爱尔兰的足总退出了国际足总,声明不愿与敌人交手,后来又重新加入了。国际足总历史藏品位于英国的国家足球博物馆。

2004年举行了FIFA成立100周年纪念活动,2004年4月,该组织宣布在2003年至2006年期间总收入将达到16.4亿美元,总利润将达到1.44亿美元。

2004年5月20日,为了纪念FIFA诞生100周年,巴西国家足球队与法国国家足球队举行了一场纪念赛,最终双方以0-0握手言和。

2016年3月18日,国际足联宣布中国企业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其主赞助商。

2016年5月,FIFA任命塞内加尔外交官法蒂玛·桑巴·迪乌夫·萨穆拉为其首位女秘书长。将在6月中旬完成资格检查后正式上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FIFA

地球一小时60+什么意思

地球一小时60+什么意思

地球一小时(EarthHour)是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一项全球性节能活动,提倡于每年三月最后一个星期六的当地时间晚上20:30(2022年地球一小时时间为3月26日晚上20:30),家庭及商界用户关上不必要的电灯及耗电产品一小时,以此来表明他们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地球一小时60+什么意思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国家足球博物馆(3)

地球一小时60+什么意思

60+就是在地球一小时时大家应该关闭不必要的电器持续60分钟,以培养人们的环保观念。

关于地球一小时

“地球一小时”也称“关灯一小时”,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在2007年向全球发出的一项倡议:呼吁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每年三月最后一个星期六20:30-21:30期间熄灯一小时,以此来激发人们对保护地球的责任感,以及对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的思考,表明对全球共同抵御气候变暖行动的支持。

这是一项全球性的活动,地球一小时”活动首次于2007年3月31日在澳大利亚的悉尼展开,一下子吸引了超过220万悉尼家庭和企业参加;随后,该活动以惊人的速度迅速席卷全球。2008年3月29日20:00,地球一小时活动拓展到了全球,全球40多个城市,近380个城镇接力执行该活动,数以百万的人们为应对气候变化,团结起来,开始行动。地球一小时自此被确认为全球最大的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之一,成为一项全球性并持续发展的活动。

活动目的

“地球一小时”旨在让全球社会民众了解到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威胁,并让他们意识到个人及企业的一个小小动作将会给他们所居住的环境带来怎样深刻的影响——小小改变就可能成就巨大影响。

今年的地球一小时继续从公众盼望的蓝天入手,号召公众从衣食住行乐做起,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可持续的生活和消费方式,鼓励每一位个人面对气候变化施行自己的解决方案,通过每个人小小的改变,让雾霾不再,蓝天重现。

活动意义

人们正在采取更多的环保行动。越来越多的人参与“无车日”活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限塑令”的意义,而多年前还只是“悉尼事件”的“地球一小时”活动,如今已成为覆盖数千座城市数亿人口的全球性环保活动……生活在地球不同角落的人们正在用实际行动彼此呼应,鼓舞人类共同应对环境挑战的勇气。

熄灯一小时,对于节约能源、减少发电造成的温室气体和其他污染性气体排放或许只是杯水车薪。但是,当由此激发的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化为思想,当思想化为行动,当行动变成习惯,那对于全球环保事业的贡献,将绝不限于数字。

地球一小时的意义是什么

节能减排效果显著

2008年,悉尼全城在“地球一小时”内能源消耗下降了8.4%,相当于熄灭了160万只灯泡。新西兰唯一一个正式参加熄灯活动的城市克赖斯特彻奇,公布的数据显示,熄灯一小时,能源消耗减少了将近13%。

毫无疑问,熄灯秀的宣传效果远远大于实际的减排效果。在全球的“熄灯秀”接力下,更多的人开始意识到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并且用自己的方式来参加这一活动。

美国伊利诺伊州皮奥里亚一家钢铁公司的顾问斯蒂芬妮韦里克利用熄灯一小时为朋友们办了一场派对,主题是“BYOC”,即“带着你的蜡烛来”。42岁的斯蒂芬妮韦里克有了这次经验后,决定以后每个月都在自己家中搞一次“地球一小时”活动,甚至打算为自己办“绿色葬礼”。

2008年,随着“地球一小时”的依次来临,从斐济、新西兰到澳大利亚,再到亚洲、欧洲和美洲,世界许多著名城市的市民开始名正言顺地享受烛光晚宴。其中,新西兰第三大城市克赖斯特的标志性建筑大教堂在市长的主持下率先熄灯。数百名当地民众在大教堂广场观看了一部关注环保的纪录片,然后一起涌向当地的餐馆、酒吧。这里全部点上了蜡烛,举行烛光晚餐。数千个家庭也在家中开始了浪漫的烛光幽会。

熄灯时刻,泰国曼谷一家饭店虽然暂时中断提供热食和需加热的饮料,但前去参加烛光宴会的人还是让餐厅爆满。芝加哥喜来登饭店熄灭灯光后,在大堂中为客人们提供发光的冰块,别有风情。

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广场上,许多人抬头仰望天空看星星。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在丹麦的发言人说:“在城市里,你能看星星的日子恐怕不是很多。”

爱尔兰首都都柏林的凤凰公园,爱尔兰天文学会为人们架起了硕大的望远镜,希望人们能利用城市灯光熄灭的时刻好好观赏“灿烂的星空”。最善于利用时间的恐怕是芝加哥的一些大厦,比如约翰汉考克中心,管理者利用熄灯时间将大厦内数百个白炽灯永久更换成了节能灯泡。

针对如何有意义地度过今年3月28日晚上的一小时,著名钢琴家郎朗的建议不乏幽默:“黑暗环境中欣赏音乐更能高度集中,完全投入旋律之中。那一刻,你会深受感动,并会引发想象力。”

“不要小看熄灯一小时,”比干投资中国区副总裁易轰说,“城市是大量使用电能的地方之一,如果能让城市关闭不必要的景观灯一小时,可以节省的能源将是一个大数字。”

“短短60分钟,其实可以为地球做大贡献,因为每节约1度电,就减少了1千克二氧化碳和0.03千克二氧化硫的排放。”一位世界自然基金会志愿者说。

据统计,2007年,“地球一小时”启动的第一年,澳大利亚悉尼设定了降低5%能耗的目标;去年3月31日仅悉尼节省的电能,就足够20万台电视机使用1个小时,相当于一小时内路上少跑了48613辆汽车,节能减排效果显著。

易轰表示,“地球一小时”通过这样一种简单而直接的活动方式,将世界团结在一起,并以此提醒人们停下生活的脚步,去思考该如何应对全球变暖问题。

在他看来,“积少成多,积沙成塔”,在非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少的今天,如果越来越多的城市、企业、个人参与到‘地球一小时’等环保节能活动中来,积极采取措施,投身其中,承担应尽的责任,是有助于促进节约能源和温室气体减排,进一步减轻全球气候变暖所导致的环境问题。

“地球一小时”作为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的一项活动,仅仅是一个开始。对于一个履行了“地球一小时”承诺的城市,熄灯之后提倡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带来的变化才是真正的意义所在。

“地球一小时”不只是一个熄灯仪式。在中国,该活动也是对国家2010年前实现节能减排20%的能效目标提供最大的支持,旨在鼓励个人和企业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积极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地球一小时"更是一个节能理念,不论是在工作地点或居家用电,都需要我们长期的努力和支持,时时提醒自己,关掉不必要的电灯,拔掉不需要的电源。

环保意识觉醒

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蕾切尔卡森在她那本后来被称为标志着人类首次关注环境问题的著作《寂静的春天》中写到,“我们冒着极大的危险竭力把大自然改造得适合我们心意”,“但真实情况是,大自然不是容易被塑造的”,人类长期以来的发展之路“看似平坦、舒适,道路的终点却有灾难等待着”。

人类在发展过程中累积了太多对环境的债务。历史无法改变,但未来却可以设计——在卡森发出振聋发聩的疾呼人类的环保意识开始萌发,越来越多的国家、企业和个人开始踏上环境治理保护之路,开始探索节能环保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而这正是卡森所指的“另一个能够保住地球的岔路—一条‘很少有人走的’路”。

意识的觉醒转化为有效的行动。上世纪70年代遭受严重污染的莱茵河,曾一度被戏称为“欧洲下水道”,如今重又焕发生机,清清河水上水鸟竞翔野鸭闲游;狄更斯笔下孤儿奥利弗眼中终日浓雾弥漫的伦敦,如今也已恢复秀美的面貌;破坏臭氧层的氟利昂几被淘汰,汽车尾气排放受到限制,可再生能源开发方兴未艾……

人们正在采取更多的环保行动。越来越多的人参与“无车日”活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限塑令”的意义,而四年前还只是“悉尼事件”的“地球一小时”活动,如今已成为覆盖数千座城市数亿人口的全球性环保活动……生活在地球不同角落的人们正在用实际行动彼此呼应,鼓舞人类共同应对环境挑战的勇气。

熄灯一小时,对于节约能源、减少发电造成的温室气体和其他污染性气体排放或许只是杯水车薪。但是,当由此激发的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化为思想,当思想化为行动,当行动变成习惯,那对于全球环保事业的贡献,将绝不限于数字。

发展历程

2007年

“地球一小时”活动首次于2007年3月31日晚间8:30在澳大利亚悉尼市展开,当晚,悉尼约有超过220万户的家庭和企业关闭灯源和电器一小时。事后统计,熄灯一小时节省下来的电足够20万台电视机用1小时,5万辆车跑1小时。很多参与的市民反映,当天晚上能看到的`星星比平时多了几倍。

随后,“地球一小时”从这个规模有限的开端,以令人惊讶的速度很快席卷了全球。仅仅一年“地球一小时”就已经被确认为全球最大的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之一,成为一项全球性并持续发展的活动。

2008年

2008年3月29日,有35个国家多达5000万民众参与其中,并证明了个人的行动凝聚在一起真的可以改变世界。

2008年3月29日晚上8时,新西兰第三大城市杨维旭和南太平洋岛国斐济首都苏瓦“陷入黑暗”,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地球时间”环保活动由此开始在全球接力举行。这项活动旨在引起人们对气候变化的警惕。让所有的人明白地球只有一个,如果让事态继续发展下去,地球将会毁灭。当地餐馆、酒吧点上蜡烛,举行烛光晚餐,商店也关闭了霓虹灯。数千个家庭也响应号召,当晚在家中使用蜡烛照明。

当晚,岛国斐济苏瓦陷入黑暗,两名身着当地传统服装的“武士”点燃了火炬,并将火炬传递到苏瓦港。划艇爱好者接过火炬,在海里燃起了100只蜡烛,这象征着斐济所辖的100多个岛屿都面临气候变化的挑战。随后,“地球时间”活动传递到澳大利亚。悉尼当晚8时只可见零星灯光。悉尼歌剧院熄灭了照着巨大贝壳状建筑的灯火,海港大桥也关闭灯光。当地活动组织者说,商业区350幢商业建筑中的250幢完全关闭灯光。

伴随着地球的转动,“地球时间”活动持续西行,陆续进入马尼拉、布加勒斯特、华沙、约翰内斯堡、日内瓦……中国北京、天津等多个城市的一些企业和机构也加入到活动中来。

由于时差原因,美国等美洲国家的城市接过了“地球时间”活动中的最后一棒。2008年3月29日在当地时间20:00-21:00,一向以灯火辉煌著称的美国大都市很多都暗了下来。

2009年

2009年,“地球一小时”来到中国有“中国电谷”之称的保定市,保定是内地首个官方宣布加入该活动的城市。得到WWF官方确认参与活动的中国地区城市还有北京、上海、大连、南京、南昌、杭州、长沙、长春、香港、澳门、台北等城市。2009年3月27日晚20:30至21:30,上述城市共同行动,熄灯一小时。全球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3000多个城市共同创造这个美丽的“黑暗时刻”,共同为地球的未来做出贡献。

为此,英格兰国家足球博物馆、世界上最高的酒店迪拜塔、多伦多的加拿大国家电视塔、莫斯科的联邦大厦以及位于罗马的意大利共和国总统的官邸奎里纳勒宫都熄灯一小时。位于香港维多利亚码头的标志性建筑也熄灯一小时,以表达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

“地球一小时”活动2008年年底在中国启动后,也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可口可乐、佳能等百家企业已加入活动。北京、上海等地的宜家、沃尔玛、新世界中国地产等也用不同的方式在当天的活动。德高集团(中国)还提供了上海、北京与天津的巴士车身以及地铁灯箱的免费广告位,以支持“地球一小时”活动。

由地球一小时中国区活动推广大使李冰冰参与的系列活动公益广告也亮相。3月27日晚,李冰冰与大家一起加入到“地球一小时”的活动中。李冰冰表示:“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每一个人都有责任节约能源。我希望能用我的力量,号召更多的人参加这个有意义的活动,一起表达我们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

2010年

2010年3月10日,WWF对外联络部主任荆卉女士特地为李宇春颁发了“地球一小时中国区活动推广大使”证书。李宇春说:“非常荣幸成为地球一小时中国区推广大使。如今有越来越多的人重视环保,因为有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环保其实就是每一个人的事情,我们应该更努力地推广环保,加入低碳发展的全球行动,保护我们共同的家。”

2010年“地球一小时”中国启动仪式已于3月10日,在世界最大的大熊猫人工繁育机构——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举行,象征全球24个时区的24个印有“地球一小时”全球活动推广大使大熊猫“美兰”和李冰冰、中国活动推广大使崔健和李宇春掌印的孔明灯由24名环保卫士点燃放飞,拉开了“地球一小时”中国活动的序幕。

2010年“地球一小时”活动,世界自然基金会(WWF)选择了百度作为中国地区最重要的互联网合作伙伴,对活动进行公益宣传,并为官方网站提供技术支持。

到2010年3月27日,中国已经有33个城市加入由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地球一小时活动。全球已有118个国家和地区的2500多个城市承诺参加2010年的活动,这些城市的部分标志性建筑物、团体和个人将在27日20:30—21:30熄灭灯光,表达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意愿。WWF还在中国延伸发起了“低碳生活周”活动,每天将提出一项节能减排目标,包括节约1升水、节省10张纸、减少塑料袋使用等。

2011年

2011年的“地球一小时”活动将不仅仅局限于熄灯一小时和应对全球变暖的行动。在倡导家庭、办公室、政府建筑和标志性景观熄灯一小时的同时,“地球一小时”还将致力于推动可持续的环保行动。届时,来自欧洲、亚洲、大洋洲、非洲和美洲的居民、企业和政府,都会为下一年里大家将采取的可持续环保行动而做出自己的努力节能低碳。

2011年3月26日20:30-21:30,“地球一小时”再次引发全球城市、企业和个人的自愿参与,当日,全球共有134个国家和地区展开熄灯接力,中国有86个城市加入到“地球一小时”活动。

2012年

2012年3月31日,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宣布启动2012年“地球一小时”的广告宣传,其主题是“每个人心中都有位环保家”。该宣传旨在帮助实现“地球一小时”活动目标,即鼓励个人、企业和政府在日常活动中至少做出一个环保改变。2012年,中国内地共有124个城市加入到活动中。

2013年

2013年,因为西方复活节的缘故,2013年的“地球一小时”活动提前到2013年3月23日。2013年,中国内地共有127个城市加入到活动中。

主题:我做绿V客,“环保七选一,每周一起来”。

除往年的“熄灯”外,推出了新的传统:希望市民在每周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行动,并在每周的这一天实施相应的环保改变,成为“绿V客”:

星期一:多吃菜;星期二:环保袋;星期三:不开车;星期四:自带筷;星期五:不剩饭;星期六:爱动物做出来;星期日:走进户外放弃宅。

2013年,包括悉尼歌剧院、帝国大厦、东京塔、迪拜塔、白金汉宫在内的各国标志性建筑也在当地时间晚八点半熄灯一小时。其中包括巴勒斯坦、法属圭亚那、加拉帕戈斯群岛、卢旺达、圣赫勒那岛、苏里南、突尼斯等首次参与“地球一小时”的国家和地区。在中国,北京鸟巢、水立方、世贸天阶等标志性建筑同时熄灯,同一时段,从上海东方明珠到武汉黄鹤楼,从台北101到香港天际100观景台,中国各地多个标志性建筑均熄灯一小时,中国共有127个城市加入“地球一小时”活动。[5]

2014年

2014年的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定于3月29日(星期六)20:30-21:30举行。

2014地球一小时主题:蓝天自造

“我们将地球一小时的主题定为蓝天自造,是为了呼应当前中国最急迫、最受关注的环境议题——雾霾。“地球一小时”中国总干事卢思骋说,“蓝天自造,旨在呼吁每一位公民、每一家企业、每一级政府从自身开始,采取实际行动,应对雾霾,清洁空气。”

地球一小时在全球发起“地球一小时·蓝”计划,打造环保项目的支持平台。科幻动作片《超凡蜘蛛侠2》中的超级英雄蜘蛛侠,偕同该片主演安德鲁·加菲尔德(AndrewGarfield)、艾玛·斯通(EmmaStone)、杰米·福克斯(JamieFoxx)和导演马克·韦布(MarcWebb)将共同代言“地球一小时·蓝”计划。

2015年

2015年地球一小时活动定于2015年3月28日(星期六)20:30举行。

2015年中国区地球一小时主题为“能见蔚蓝”。2015年2月10日由世界自然基金会揭晓。

2016年

2016年度“地球一小时”活动于3月19日晚8:30至9:30举行,WWF将参与大厂主办的“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并授予大厂潮白河经济开发区“为”蓝城市伙伴称号,以推动越来越多的城市及公众参与一小时、超越一小时,为了蓝天做出实际的环保转变。以“地球一小时”活动为开端,联动区域内各单位、学校的环保承诺宣言行动、公益“奔跑计划”“我们的创意生活”征集等系列创意环保活动,以进一步强化公众绿色环保理念和生态环保意识,推动可持续生活、消费方式的普及和深化[8]。

2017年

2017年地球一小时时间:2017年3月25日20:30-21:30。主题:蓝色WE来。

2017年3月17日,首都机场旅业公司所属瑞海姆田园度假村团委走进密云区密虹公园,开展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倡导社会公众助力地球一小时,传递蓝色新WE来。志愿者们向社会公众普及个人的生活行为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倡导在2017年3月25日20:30-21:30关闭不必要的光源和其他耗电设备,提倡从“衣、食、住、行、乐”五个方面做出改变:将不用的衣服分享给需要的人而不是简单丢弃、适度点餐杜绝浪费、智慧消费理性购物、多选择步行或骑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方式以追求健康生活、多接触大自然舒缓身心压力等。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开始,参与环保行动,践行可持续的生活和消费方式,为了蓝色的未来,为了你、我、他,发挥我们共同的力量。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特意为“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发表视频宣布,联合国纽约总部及世界各地的办事处届时也将熄灯,展示对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坚定支持。他更呼吁全球民众在3月25日当地时间晚8点30分一同加入关灯行动,“透过黑暗,我们能创造一个包容与可持续的世界!”

2018年

2018年3月,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发起的“地球一小时”活动,2018年将熄灯仪式时间定为3月24日20:30,届时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将通过自发熄灯一小时,来激发人们对保护地球的责任感,以及对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的思考。

2019年

2019年3月,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发起的“地球一小时”活动,2019年将熄灯仪式时间定为3月30日晚上8时30分,届时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将通过自发熄灯一小时,来激发人们对保护地球的责任感,以及对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的思考。

2020年

2020年3月28日晚,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的背景下,2020年的活动凸显“数字化”特色,也更显保护自然的重要性。2020年“地球一小时”的关键词是“在一起”,希望大家能够共同应对挑战。

2020年全球多地以熄灯等方式参与“地球一小时”环保活动,共同表达呵护地球家园的决心。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的背景下,活动凸显“数字化”特色,也更显保护自然的重要性。

2021年

2021地球一小时的主题是“为地球发声与自然共生”。自然万物与你我息息相关,当生物多样性逐渐消退,人类健康繁荣的未来也将受到威胁。让我们一同保护生物多样性,为地球发声。相约2030:万象更新,回归自然!力求2030年达到三大目标:

1.因人类原因造成的物种灭绝数量为0

2.自然栖息地丧失为0

3.杜绝浪费,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消费

2022年

2022地球一小时的主题是“行动!共创未来”。

2022年3月26日,全球多地参与“地球一小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