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儿面的有什么历史由来_猫儿面家常做法

2024-11-25 15:47:50 来源:天气频道

历史由来:可溯源至元代。元代饮膳太医忽思慧在其《饮膳正要》一书中说:“秃秃麻食**食面,系手撇面,白面6斤做秃秃麻食,羊肉一脚子,炒焦肉乞马,用好肉汤下,炒葱调和匀,下蒜酪、香菜末。”猫儿面在这里指秃秃麻食。
明代美食学家黄正一在《事物组珠》一书中也有说明:“秃秃麻食是面作小卷饼,煮熟人炒肉汁食。”同代饮膳典籍《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一书中更有详细的记述:“秃秃麻食入水沿面和圆小弹剂,冷水浸,手掌按小薄饼儿,下锅煮熟,捞出过什,煎炒酸肉,任意食之。”史书将秃秃麻食的制法、煮法以及食用方法表述得颇为具体。据中国营养学家和美食家考证,如今在杭州、北京、上海、西安等大中城市餐馆里的烩小吃——“猫耳朵”,就是由古代食品“秃秃麻食”演变而来的。
贾平凹先生在《陕西小吃小识录》称作“圪咜”(陕北语)。关中人称作麻食、猫耳朵。以荞面为料,现在,绝大多数都以白面为主要原料。掐指蛋大面团在净草帽上搓之为精吃,切厚块以手揉搓为懒吃。主要分布在陕西,是大家喜欢的日常简单饮食的一种。
简介:猫儿面,也就是麻食(麻什),是起源于陕西关中地区的面食,形状如大拇指指甲盖大小的面疙瘩,中间略薄,边缘翘起,又名猫耳朵,是西北地区特有小吃。

猫儿面家常做法,正宗炒猫儿面怎么做

做法:原料:面粉250克,黄瓜、胡萝卜、青椒、土豆、西红柿各一个,胡萝卜汁一碗。
调料:葱、蒜、花椒数粒、植物油少许、老抽一小勺、盐一勺、香油。
1.面粉用胡萝卜汁揉成面团醒二十分钟
2.黄瓜、西红柿、青椒切丁,土豆和胡萝卜切丁用开水焯熟过凉备用。葱蒜切碎。
3.将面团擀开成一厘米厚大饼状(也可以擀成长方形,切的时候形状好看)。竖刀切面饼,再横刀切成一厘米大小的正方形,(我的刀工不太好凑合看吧)。
4大拇指放在一个正方形的一角,对角一边向下按一边往前一撮就可以了。
5.将做好的猫耳面下开水锅煮熟,过凉水,待用。
6。开火炒锅放两勺植物油,油热放花椒粒,炸出香味,花椒粒挑出不要(影响口感,吃着饭还得顾及它呵呵,所以提前挑出)。
7.葱蒜爆香,依次放入西红柿丁、青椒丁、胡萝卜土豆丁、黄瓜丁翻炒一分钟。
8.然后放入过凉的猫耳面,加少许清水,放入盐、老抽、盖锅盖小火闷两分钟,此时不需要搅拌。
9.最后关火淋入几滴香油就可以了。

磁器口三姐猫儿面的店名的由来

重庆磁器口三姐猫儿面在重庆面食行业享有美誉。
在九五年的时候,猫儿面的创始人唐三姐为了维持生计在磁器口桥头开了一家小面馆,经过唐三姐一段时间的精心经营,小面馆的生意逐渐红火起来,许多老重庆的中巴车驾驶员和出租车驾驶员在收班之后都习惯在此吃碗豌杂面再回家休息。由于三姐爱人的绰号叫“猫儿”,所以大家平时就习惯性的说到猫儿那里吃碗面,久而久之,顾客都把唐三姐的小面馆称为“猫儿面”。这便是“猫儿面”名字的由来!
几年由于磁器口搞旅游开发撤迁,“猫儿面”中断经营数年!

炒油麦馍馍怎么做好吃

食材明细:莜麦面280克、盐1克、清水160ml、洋葱丁60克、胡罗卜丁60克、青豆80克、鲜酱油20克、精盐2克、味精2克、胡椒粉0.3克、香醋10克、烹调油20克

炒莜麦猫耳朵的做法步骤

  • 1

    莜麦面粉里放一点点盐用清水和面。

  • 2

    面团和好后松弛10分钟。

  • 3

    然后把莜面搓成条,直径大约在2厘米左右即可。

  • 4

    把搓好的面条切成面剂子并用拇指逐一按捻搓成猫耳状。

  • 5

    锅中水烧开下入猫耳面,把猫儿面煮到浮出水面再煮1分钟便已煮熟。

  • 6

    然后捞出放入清水盆中过凉,过凉后捞出控净水份备用。

  • 7

    炒锅烧热注入适量烹调油,然后下入洋葱丁和胡萝卜丁进行煸炒。

  • 8

    把洋葱炒出香味后倒入猫耳面翻炒。

  • 9

    把猫儿面炒匀后放入青豆翻炒。

  • 10

    然后烹入酱油炒匀。

  • 11

    把主配料炒透后进行调味,里面撒入适量盐和胡椒粉炒匀。

  • 12

    然后烹入少许香醋。

  • 13

    烹入香醋后用旺火翻炒数下便可出锅。

  • 14

    把炒好的猫耳面盛入盘中趁热便可食用。

  • 小窍门

    莜麦猫耳面特点;色泽美观、爽滑筋道、咸香味美、营养丰富。
    温馨提示;
    1、面团的软硬要合适,类似于饺子面团的软硬就可以。
    2、搓猫耳面时力道要均匀,可以在案板上搓也可以在掌心上搓。
    3、炒猫耳面可荤可素,素炒时还可以放一些土豆丁,这样可作为糖尿病患者的主食来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