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阿苗故居的艺术价值|泉州的传统文化有哪些

2024-10-20 05:34:16 来源:天气频道

杨阿苗故居是院落式闽南民居营造技艺的典型,其营造技艺集中展示闽南民居的特点、建筑装饰的精华和闽南文化的底蕴。主要的特征是封闭而有院落,中轴对称而主次、内外分明,以及艺术造型优美,雕绘装饰丰富等特点。土木工程采用中国传统建筑的营造法式大木构架,连接处用榫头穿卯眼。建筑物本身的轮廓和造型具有雕塑的特性,建筑装饰则以闽南风格的石雕、木雕、砖雕、泥雕见长。在文化内涵上,处处散发传统文化的信息,既体现了与中国传统文化相适应的封闭式主次尊卑尚礼氛围,又让人感受到海洋文化的影响。墙面的红砖拼贴和镶嵌等建筑风格,与欧洲起源于古罗马的红砖建筑和西亚***建筑装饰处理十分类似,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杨阿苗故居(1)

泉州的传统文化有哪些?

泉州传统文化如下:

1.宗教

泉州被誉为“世界宗教博物馆”。泉州的宗教有道教、佛教、***教、景教(古天主教的一个支派)、天主教、印度教(婆罗门教)、基督教、摩尼教(明教)、日本教和拜物教、犹太教等诸多宗教,其宗教传播历史悠久、史迹丰富。

杨阿苗故居(2)

2.建筑

泉州古建筑中最有地方特色的是泉州民居建筑,尤其是贵族、官僚、富豪、士大夫阶层中的文人、画家,他们的宅第规模可观,形式讲究,其造型、格局、技艺、用材等都蕴含着某个特定时代的文化气质。代表地:蔡氏古民居、杨阿苗故居、黄宗汉故居、李光地故居、林路大厝等。

杨阿苗故居(3)

3.民俗

泉州素有“海滨邹鲁”、“光明之城”的美誉。泉州保留的戏曲文化遗产,有梨园戏、高甲戏、打城戏、“嘉礼”戏等剧种,其中较为出名的有:南音、北管、梨园戏。

杨阿苗故居(4)

4.语言

泉州方言是泉州文化的主要载体,也是泉州历史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的泉州方言曾是闽南方言代表。泉州当地的语言是闽南语。

杨阿苗故居(5)

扩展资料:

泉州,福建省下辖地级市,简称“鲤”,别名鲤城、刺桐城,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北承福州,南接厦门,东望宝岛台湾,辖四区、三市、五县和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是福建省确定做大做强的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是全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唯一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是列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

主要特产

萝卜饭,芥菜饭,花菜饭,卤肉饭,芋仔饭,壶仔饭,泉州炒饭鱼仔粥,鸭仔粥,卤面,面线糊,湖头米粉,豆签,浮果,粉团,豆粽,甜粽,肉粽,番薯粉粿条,澳茄粿,酸菜鸡丝面,浮粿。

特色汤类

贡丸,鱼丸(深沪水丸),元宵丸,永春白鸭汤,黑豆龙骨汤,苦菜大肠汤,马鲛羹,墨鱼梗,香菇豆猪舌汤,灌肠仔汤,石狮牛肉羹,藕段排骨汤,萝卜排骨汤,玉米排骨汤,水豆腐汤,七彩干贝汤,肉燕汤,猪血汤。

特色**

水晶包,肉夹包,东方包,菜包,水煎包。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泉州

泉州和莆田哪里好玩 知乎

福建泉州和莆田挨着,可以一起玩。两地动车来往半小时。两地代表性景点如下——

泉州——西街(开元寺)、清源山、涂门街(清净寺、关帝庙、文庙)、中山街(金鱼巷、镇抚巷、钟楼、中山公园、泉山门、威远楼、天后宫)、西湖公园(闽台缘博物馆、泉州博物馆)、九日山、桃源仙境、大坪山、崇武古城、风车岛、月亮湾、八仙过海、五店市、洛阳桥、安平桥、梧林、清水岩、石牛山、仙公山、永宁古城、黄金海岸……

杨阿苗故居(6)

杨阿苗故居(7)

杨阿苗故居(8)

莆田——湄洲岛、梅峰寺、广化寺、莆田博物馆、木兰坡、莱溪岩、瑞云山、九鲤湖、塔斗山……

杨阿苗故居(9)

杨阿苗故居(10)

出砖入石的建筑工艺

用倒塌房子的残存砖石瓦砾来建新居,富有创造力的闽南人将它糅合在一起进行有规则的混合砌筑。石为竖砌,砖为横叠,砌筑到一定高度后,石块与砖互相对调,使其受力状态平衡,墙厚40cm左右前后砖石对搭,使用泥水浆石灰粘合,辅于壳灰红糖水,砖通常要比石块面略出来一点,即形成“出砖入石”的特点称谓。
同时,根据各工匠的习惯及现有材料的条件,“出砖入石”中石块的形态种类繁多,点状、条状、块状都有。“出砖入石”中石块所占的面积比例,有的是一两块石头作为点缀,有的却是满铺满排。“出砖入石”中灰缝的处理,凹缝、平缝均有。“出砖入石”的运用部位,有的是整个墙面,有的是下部墙体,有的是在拐角处设置。这种石块与砖缝所形成的点、面、线相结合,很好地利用了石材表面与砖表面所形成的色彩与质感对比,其白色石块面与红色砖瓦穿插组成变化多样的不规则构图。无论是石、砖的明暗度对比,还是两者色彩上的和谐共融,以及其中所表达的缓和与冲突的意境,都是红砖文化的别具风格之处。自1913年起修建的集美学校建筑,系华侨*****的创新之作。他把闽南红砖民居的“出砖入石”方法优化到了极致,利用厦门盛产多色花岗石的优势,以闽南石、木、砖、土为原料,聘用闽南工匠施工,将“出砖入石”工艺发挥到了极致。在建筑主体和立面以及柱子上也使用彩色花岗石镶成图案,色彩本原,美观大方,稳重和谐,使整体的美感大增,个性更加鲜明。***先生是创新彩色“出砖入石”建筑工艺的第一人。
建于1870年前后位于厦门鼓浪屿漳州路五号的原英国驻厦门领事馆建筑为三层红砖楼,四角出砖入石,结构方正严谨,落地门窗,均配百叶调节阳光,挡避风沙,还饰有壁炉,体现出闽南传统风格与西式建筑完美合璧的风格。杨阿苗故居
杨阿苗,名嘉种,菲律宾华侨,宅建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至宣统辛亥年(1911年)全部完工,历时18年,三进五开间,悬山式屋顶,东西两侧各有护厝一组。屋前大石埕围以三面砖墙,主体建筑前辟一大庭院,两侧的东西梢间与东西厢房之间又各自形成两个直向小巧的庭院,俗称“五梅花天井”。
整座建筑显得美观大方,宽敞明亮。房屋内外的墙上、檐下、壁间、柱头和门窗装饰着十分精美的木雕、砖雕、漆雕、灰雕和辉绿岩、花岗岩石雕。采用透雕、浮雕和平雕手法,精雕细琢大量的珍禽异兽、花鸟游鱼、山水人物、三国故事、博古图案,厅堂壁垛摹刻唐颜真卿、宋苏轼、明张瑞图、清吴鲁等古代书画家的书法艺术作品。整座建筑富丽堂皇,在闽南民间建筑中并不多见。
杨阿苗故居,其窗棂雕刻堪称一绝,浮雕、空雕的花鸟,姿态不一,以静显动,栩栩如生。房屋内外的墙上、檐下、壁间、柱头和门窗装饰着十分精美的木雕、砖雕、漆雕、灰雕和辉绿岩、花岗岩石雕。采用透雕、浮雕和平雕手法,精雕细琢大量的珍禽异兽、花鸟游鱼、山水人物、三国故事、博古图案,厅堂壁垛摹刻唐颜真卿、宋苏轼、明张瑞图、清吴鲁等古代书画家的书法艺术作品。整座厝面前堂装饰、配色协调雅致,是体现“雕梁画栋皇宫式”的杰出代表。可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长期影响,目前已出现多方面的病变,特别是最具艺术价值的建筑表面装饰彩画病变非常严重。

杨阿苗故居(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