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金华的人文地理能介绍婺剧吗|婺剧的特点是什么

2024-10-21 14:32:41 来源:天气频道

完全可以啊
金华婺剧,发源于浙江金华,是金华最古老的戏曲。她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当地的人们有的叫她为农村戏,俗称金华戏,是浙江省第二大剧种,因金华历史上素称婺州而得名。她拥有高腔、昆腔、乱弹、徽戏、滩簧、时调六大声。婺剧在金华这个拥有浓厚艺术文化的城市,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比发源于江苏昆山,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的昆曲只晚200年。婺剧是一个在农村土生土长的剧种,艺人多系农民出身。以前,农闲时出外组班演戏,农忙回家生产,直到抗战初期才开始有固定的班社出现,长期流动于乡村演出,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婺剧在表演艺术上以鲜明生动与强烈粗犷相结合,不但保留了许多傀儡、傩舞、目莲戏等古老的表演动作和程式,且拥有变脸、耍珠、舞叉、窜火、窜梁、穿刀、十八吊等大量特技表演。
通俗地讲,婺剧的最大特点就是乡土气息浓,特别适合下乡演出,尤其能增加节日的气氛。婺剧声腔之丰富,音乐中大量锣鼓的运用都能激发观众热血沸腾。婺剧有四五百年的历史底蕴,婺剧如同京剧般行当齐全,文武相融,剧目丰富。对资深戏迷而言,婺剧曲牌声腔之美绝非一般的地方戏可媲美。
婺剧入门,推荐看《青蛇前传》中的《断桥》一折(此一折典型地体现了婺剧文戏武演,武戏文做的特点,曾被***总理誉为“天下第一桥”)

婺剧的特点是什么?

婺剧的特点:

1、唱腔

婺剧重做轻唱,其唱腔已不如苏昆严谨,着重于感情和气氛的渲染,而不过分讲究吐字运腔的功夫,甚至有的曲牌的唱词成了“堂众曲”,各个戏中可以自由套用。婺剧的唱腔主要有二凡、三五七两类。

2、行当

角色行当分老生、老外、副末、小生、大花面(净)、二花面(副)、小花面(丑)、四花面(武净)、花旦、作旦、正旦、老旦、武小旦、三梁旦、(第三位花旦)、杂(扮演神仙、老虎、狗,由管“三箱”的兼)共十五行。

3、定妆

定妆即敷粉,在京剧中常用白色定妆粉定妆,而婺剧由于底色本身就比京剧要偏黄,所以通常用白色加肉色粉掺在一起与底色相一致。

4、脸谱

是在“古老彩绘图腾”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讲脸谱,总是指大花和小花,而婺剧则除此以外,还有四花、小生、老生、老外、副末,甚至连个别花旦、作旦、武旦等角色也有脸谱。这表明婺剧脸谱的古老和丰富。

5、音乐

婺剧高腔从简单的鼓板、小锣的伴奏,发展成管弦乐伴奏。婺剧乱弹、徽戏、滩簧、时调,从五个人的乐队,发展到十四五个人。乐器除了相互吸收外,如乱弹用牛腿琴、琵琶等乐器伴奏,徽戏用三弦伴奏。

金华婺剧(1)

扩展资料:

婺剧的绝活:

1、飘若纸人

属轻功一类的特技。角色犹如悬在半空,低头直臂,左右晃动,前后打转如纸人一般。演员表演方法是:两只脚尖踮地,利用轻柔的身段功夫,忽而摇摆,忽而左右移动,忽而360°打转,均要显示出如纸在空中飘浮的形态。

2、大眼小眼

这是婺剧徽戏《火中练》(《湘子渡妻》)中韩湘子的表演。湘子在乔装丑僧向林氏挑逗时,右眼睁得很大,左眼缩得很小,甚至连乌珠也看不到。这种神情,将丑僧嗜色如命的心理活动表露无疑。

3、蜻蜓点水

是婺剧徽戏《探五阳》中王英的特技表演。王英在探五阳城时,寻找水源,将右手直立撑地,全身平直,时而表演“吃水”,时而身子后翘。这一特技,显示王英的高超武艺和侦察时的神秘姿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婺剧

浙江婺剧经典唱段有哪些?

有很多,例如:

婺剧小戏《奶奶愁》、《三砸公示牌》、《老鼠戏猫》和婺剧小演唱《银河渡》、《情结仙源湖》、《九峰会》、大型神话故事剧《白沙大帝》、《西施泪》、《雪里梅》、《千秋令》、《双合印》、《槐荫分别》《三五七》、《棒槌计》、《断桥》、《卖扇》、《花头台》等等。

金华婺剧(2)

名称由来

婺剧是高腔、昆腔、乱弹、徽戏、滩簧、时调六种声腔的合班,俗称“金华戏”。建国后,因金华古称婺州,改称婺剧。

婺剧历史发展

明清以来,金华一带是盐、丝入赣和漆、瓷入浙的商业贸易地区,加之物产丰饶,故历来是各种戏曲争胜斗奇之地。

明中叶流行的义乌腔形成于金华府(治今浙江金华)属义乌县。明末的高腔、昆腔,清初的乱弹腔,清中叶的徽戏,均曾在金华流行。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婺剧

关于婺剧的扎记

婺剧,是浙江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但它并不是一个单一的剧种,而是高腔、昆腔、乱弹、徽戏、滩簧、时调等六大剧种的总称。
建?肭懊挥墟木缯飧雒?疲?笔绷餍性诮鸹?⑨橹荨㈢圃频鹊氐陌嗌绱笾掠辛?啵?皇腔瞻啵??锹业?啵??侨?习啵ǔ?咔弧⒗デ缓吐业???氖嵌?习氚啵?迨抢デ话啵??歉咔话唷?950年8月15日,华东戏曲**工作干部会议在上海召开。浙江代表中有兰溪县文化馆的沈瑞兰、金华大荣春剧团著名老生徐锡贵、衢州文化馆的鄢绍良、周春聚剧团的名旦周月仙等人。会议期间他们打算为金华戏、乱弹班取一个新的剧种名称,认为金华原有婺州之称,又根据金华戏发源于婺源(旧属徽州,今属江西),清代时才流入金华一带的历史状况,仿效“华东实验越团”的命名,决定将金华戏和乱弹班等剧种合称为“婺剧”。1950年11月19日,经衢州专署文教科批准,把周月仙所在的周春聚剧团,改名为“衢州实验婺剧团”,于是“婺剧”这个名称就问世了。1950年12月***,鄢绍良在上海《戏曲报》(第三卷第八、九期合刊)发表了《衢州实验婺剧团是如何组织起来的》一文,“婺剧”的名称首次见诸文字。1951年4月,金华专署文教科批准新新舞台改名为“金华婺剧团”。1952年,蒋风、沈瑞兰在上海《戏曲报》(五卷六期)上发表了题为《婺剧介绍》的文章,婺剧的名称从此得到了全?胂非?绲墓?稀?br/>
(又据最新戏曲界研究1927年沪上即有婺剧之称并组团演出,但有识者认为那是指婺源徽戏,并非后来的金华婺剧。我此处以官方认定为准,见仁见智,读者诸君自定!)
沈瑞兰(1926~1996)兰溪城关人,1942年起在城关各小学执教七年。1949年后相继在兰溪文化馆、浙江婺剧团任职,1981年调回兰溪婺剧团任编剧,并担任兰溪各乡镇文化志的编纂指导工作,1988年退休。退休后返聘,负责编纂完成了《兰溪市**文化史资料汇编》。对金华市和兰溪的文化事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特别是对婺剧的定名和发扬光大功不可没。
兰溪是婺剧的发祥地,早在南宋时永嘉南戏就传入兰溪;明末清初又出了个大戏曲家李渔,他的家庭戏班名满全?*??鞔?嫖?骶缰盅瓜渚缒俊G寮吻焓彼罩堇デ话嘤珊贾菟萸?两??希?嚷浣爬枷?⒃诖搜盗废钒啵?僦两鸹??莩觯?稹⒗既耸科南财渚纾?障芬嗳绱恕?br/>
上世纪二十年代的兰溪是当时浙省的经济中心,城里有兰溪洋行、宁波参行、徽州南货、衢州桐油、绍兴酱园等贸易商行,可谓“三百六十行,行行齐全”。兰溪的商业比金华繁盛,正有如俗谚所云:“**兰溪县,小小金华府”。外地商人络绎不绝前来经商,各剧种戏班、歌妓纷纷漂泊来兰谋生。本地戏班也风起云涌,如永昌的包培均,1907年就组建了包品玉三合班,接着又办了个徽戏包庆福班;汇头的吴大兴班更早,1906年就办班,出过三位名伶:小生严双棋、大花胡吉光、花旦诸葛佩芳。其小班在金华号称天子班,小演员出色,还进了京城演出;而后1918年又有姚炳根办了**福班,金贵瑞办了金玉台班,这两个班阵容极强,演员都是一流的,能演六十本徽戏和九十个折子戏,其变脸一技能一气变七脸,名闻浙省。
值得一提的是还有1947年由兰溪王跃西发起创建的小文化舞台,这个班培养出不少建?牒蟮焙斓挠判沔木缪菰薄H绺鹚卦莆?憬?木缤诺拿?涞??砬锓逦?鸹?木缤诺牡奔倚∩??熘榉镂?鸹?木缤诺拿?涞?ㄋ?荨抖锨拧分械男∏啵?玫较非??乙恢潞闷溃??饬?⑽?逦阪木缤诺拿?∩?挥钟?942年由兰溪郭玉光等建班的兰江舞台,班子设在老城南门戏馆,抗战时巡回演出杨家戏,鼓舞民众的爱?肴惹椋?钍芾枷?窍缋习傩盏幕队
再说兰溪婺剧团,兰溪婺剧团的前身是由叶竹青等创建的金华徽班乐天舞台,1950年改称乐天共和舞台,1955年4月金华专署批准正式定名为兰溪婺剧团。**中曾先后改称红艺文工团和兰溪县**委员会文工团,**后恢复兰溪婺剧团称呼。其中老演员江和义、叶竹青、申爱凤等皆为闻名弥遐的婺剧翘楚,其中江和义原是包品玉班的小生,后来担任浙江婺剧团教师,多次在省和全?胄缘南肪绻勰?嵘系?x,曾任浙江剧协副**;申爱凤和叶竹青则是乐天舞台的创始人,演艺出色,多次在全省和华东戏曲观摩会上获奖,曾先后担任兰溪婺剧团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