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公园碧云寺-碧云寺的碧云寺简介
碧云寺位于北京海淀区香山公园北侧,创建于元至顺二年(1331年),后经明、清扩建,始具今日规模。寺院坐西朝东,依山势而建造。整个寺院布置,以排列在六进院落为主体,南北各配一组院落,院落采用各自封闭建筑手法,层层殿堂依山叠起。中间六进院落分别是哼哈二将殿、弥勒殿、大雄宝殿、菩萨殿,中山纪念堂和金刚宝座塔,东跨院是水泉院和含青斋,西跨院是罗汉堂和禅堂院。
山门是三开间,中间是券门洞,两边各开一券顶窗。窗扇为三交六椀菱花图案,素色。山门上有蓝底金字匾一面,上用满、汉、蒙、藏四种文字书写“碧云寺”,为乾隆手书。山门前有深壑通以石桥,门前有石狮一对石狮蹲坐于须弥座上,身形伟岸,栩栩如生。据称石狮为魏忠贤所造,是明代极有艺术性的石雕。雕工异常精美和复杂,不光须弥座的束腰上有雕饰,上、下枋上有纹饰,连上、下枭也有雕饰,这种全面雕饰的做法是须弥座雕饰中最复杂的一种。
哼哈二将殿处于第一进院落北侧,在山门面阔三间,单檐庑殿灰瓦顶。开一券门洞,两券顶窗。 泥质彩塑哼哈二将,分别站立大殿两侧,高约4.8米,形象逼真,色彩鲜明,体态刚劲,是一对价值极高的雕塑艺术品。
弥勒殿处于第二进院落北侧,殿前有钟鼓楼。
大雄宝殿处于第三进院落北侧,大殿面阔三间,殿前有水池,池上有一座雕栏汉白玉石桥通往大殿。殿前露台上左右各有一高约8米的八角形汉白玉经幢,上刻经文。 经幢一般由幢顶、幢身和基座三个部分组成,幢身刻经文、佛像等。
菩萨殿处于第四进院落北侧,面阔五间,匾额上为乾隆御笔“静演三车”,殿内供奉五尊泥塑彩绘菩萨像,正中为观音菩萨,左为文殊菩萨、大势至菩萨,右为普贤菩萨、地藏菩萨。菩萨殿前是重修碧云寺碑亭,重檐八角攒尖琉璃瓦顶,上下檐均有斗栱装饰,亭内立碑,上刻乾隆御笔记述乾隆十二至十四年重修碧云寺的碑文。
***纪念堂处于第五进院落北侧,此处原为寺后殿,名普明妙觉殿,1925年3月12日,***先生逝世后在此殿停灵四年;1954年,将此殿辟为中山纪念堂,面阔五间,前出廊,两山墙后镶嵌汉白玉石碑刻。正门上方悬挂红底金字木匾,上为***手书“***先生纪念堂”。纪念堂左侧为***守灵休息室
金刚宝座塔处于第六进院落北侧,前有三座牌坊,第一座是木牌坊,在第一层基台后,枋无名匾,金龙和玺彩画。第二座是石牌坊,在木牌坊后,冲天柱上刻有云纹,顶端设蹲兽。汉白玉石牌坊四柱三间,上枋刻飞鹤,下枋刻游龙,生动无比,静中有动。坊楼为仿木结构,单檐歇山顶,中间上下枋间上书“西方极乐世界阿弥托福安养道场”,石牌坊后有两个八角形碑亭,南北相对,亭内放乾隆御制金刚宝座塔碑。第三座是砖牌坊,三间七楼,一主楼二夹楼四次楼,开三券门洞,券脸素净无饰纹,坊额无匾,上下枋无纹饰,简洁端庄。1983年将颐和园东门外的***纪念碑,移建金刚宝座塔前空地上。
金刚宝座塔位于全寺最高点,建于乾隆十三年(1748年),塔仿北京五搭寺形状建造。金刚宝座塔高347米,分搭基、宝座、塔身三层。塔基呈方形,砖石结构,外以虎皮石包砌,台基两侧有石雕护栏。塔身全部为琢磨过的汉白三石砌成,四边还雕刻有藏传喇嘛教的传统佛像。塔基正中开券洞,券墙上有一汉白玉石匾额,上书金字“***先生衣冠冢”塔基正中开券洞,券墙上有金字“***先生衣冠冢”,1929年***的灵柩移往南京后,为其特制的楠木棺和停灵时穿戴的衣帽封于洞内,故为其衣冠冢。宝座上有八座石塔:一号为屋形方塔,七、八号为座圆形喇嘛塔。二、三、四、五、六号座为十三层密檐方塔,二号在中央为一大塔,四隅各有一小塔。这是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是曼陀罗的一种变体。曼陀罗是梵语译音,意为“坛城”,后来演变成象征性图案。按藏传佛教之意,井字中央是须弥山,四周分布水、陆、山、佛。五座佛塔基座均为须弥座,塔肚四面刻佛像。
碧云寺的西跨院北侧是罗汉堂,南侧是禅堂院。
罗汉堂在中山纪念堂的右侧,西跨院北侧,系仿杭州净慈寺罗汉堂而建,平面呈“田”字形,每面九间,中间有四个小天井用以采光,堂的外貌似盝顶,堂中心建有重檐歇山十字脊的多角亭阁,中央矗立有小型喇嘛塔,堂正面出轩,其余三面各出抱厦一间。罗汉堂殿顶中间设一阁,阁顶建有佛塔一座。殿顶四角也各建有佛塔一座,佛塔为覆钵式,每座塔身四面都设有佛龛一个,内有佛像**,塔身上方的塔刹由相轮、华盖、宝珠组成。图为中部佛塔。殿内有木雕贴金罗汉像500尊,加上佛、菩萨以及蹲于梁上的济公和尚等共计508尊雕像。
禅堂院在西跨院南侧,建于明代,为僧人修行处,一七四八年乾隆重修碧云寺,钦题“鹫光合印”匾。院中一块石头,上刻“最爱香山好”,为乾隆十二年御制诗摘句。2006年这里新辟《千年香山》历史文化展,现在正殿和厢房分别是三个有关香山历史的展室。
碧云寺的东跨院为北侧是水泉院,南侧是含青斋。
水泉院在东跨院北侧,是碧云寺内风景清幽的好去处,院中还有一天然流泉,名“水泉”,又称“卓锡泉”。泉水自石缝中流出,汇到池中,泉水甘甜爽口。泉水旁边是用太湖石堆叠而成的假山。花木、泉水、假山构成了一座优美、幽静的庭院花园。水泉院,原为乾隆**行宫的一部分,院内有山石泉水,亭台小桥点缀其间,颇具江南风光。水泉院南侧是三代树,一株较奇特的古树,柏树中套长柏树,最里层长着一株楝树,现在楝树仍旧活着,这株参天银杏就长在一堆枯死的古槐树桩但中,胸径一人合抱不过来,高数丈。水泉院西侧山石上有一座攒尖顶的小亭子,檐下挂“碧照”匾,小亭西侧是一长方形廊亭,檐下也有一匾,上书“清净心”三个字。水泉院因院内有一“卓锡泉”而得名,泉水自岩壁的缝隙渗出,落地成池,然后淼淼汇成溪流,一直流出院外。水泉院北面有龙王殿一座。
含青斋院落在东跨院南侧,进门后可见涵碧斋,涵碧斋为乾隆行宫(估计静宜园还不够十全老人住),原有的环廊已毁,仅余两座主殿内有阿南史代的古木照片展,但不开放,1925年极右势力的西山会议在此举行。含青斋前有一水池,中间有一石板路。含青斋也是民国时期的西山会议会址。1925年11月23日,中国***部分中央执行委员、中央监察委员和候补中央执行委员在中国北京西山碧云寺召开的所谓“***一届****”,参加这一全会的***政治人物,被视为***内部的一个政治派别“西山会议派”。
碧云寺的碧云寺简介
碧云寺位于仙游县大济镇坑北村的碧云山中,几经兴废,于1992年重修。该寺周围山清水秀,林深树茂,空气清新,景色迷人。碧云山景区主要有以该寺为中心的“十景”;“慈航圣泉”、“凤冠石观瀑”、“仙家乐”、“仙妈渠”、“仙螺潭”、“溪桥夕照”、“三阁晨钟”、“三十六弯春色”、“水天风月”、“花香鱼跃”。因奇峰异石,四季美景如画,风物壮丽,密泉飞瀑吸引了众多香客来此地观光。
北京香山的碧云寺有什么历史和背景?
寺院介绍:
碧云寺创建于元至顺二年(1331年),经明、清扩建,始具今日规模。碧云寺是一组布局紧凑、保存完好的寺庙。位于北京海淀区香山公园北侧,聚宝山东麓,寺院坐西朝东,依山势而建造。整个寺院,由山门至寺后石塔,高度相差一百余米。在中轴线上的前几重佛殿屋本为明代遗物,内有佛塑佛雕,其中立於山门前的一对石狮、哼哈二将,殿中的泥质彩塑以及弥勒佛殿山墙上的壁塑皆为明代艺术珍品。寺院层层殿堂依山叠起,因寺院依山势逐渐高起,为不使总体布局景观外露,故而采用回旋串连引人入胜的建造形式,每进院落各具特色,给人以
建筑特点;
碧云寺至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碧云寺山门前有石桥一座,紧靠山门是一对石狮子。山门迎面是哼哈二将殿。泥质彩塑二将像,分别站立大殿两侧。哼哈二将殿两侧分列钟楼和鼓楼,形成第一进院落。正殿是弥勒佛殿,殿前设有月台。寺庙大雄宝殿正中供奉释迦牟尼坐像,左有迦叶尊者和文殊菩萨,右有阿难尊者和普贤菩萨。释迦牟尼塑像后是观音菩萨以及善财、龙王、龙女、韦陀等像。
碧云寺自元代创建,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碧云寺山门前有石桥一座,紧靠山门是一对石狮子,蹲坐于须弥座上,身躯瘦长,威武如生。山门迎面是哼哈二将殿。殿坐西趄东,面阔三间,歇山灰瓦顶,檐下饰有斗拱。泥质彩塑二将像,分别站立大殿两侧,高约4.8米,形象逼真,色彩鲜明,体态刚劲,是一对价值极高的雕塑艺术品。哼哈二将殿两侧分列钟楼和鼓楼,形成第一进院落。这座院落的正殿是弥勒佛殿,原有四大天王像,现殿内只剩弥勒佛像。殿前设有月台,台上矗立八棱经幢二座,上面遍刻经咒。
珍贵文物;
寺庙大雄宝殿正中供奉释迦牟尼坐像,左有迦叶尊者和文殊菩萨,右有阿难尊者和普贤菩萨。山墙上置放姿态各异、形象活泼的彩塑十八罗汉和《西游记》中唐僧取经的神怪故事,云山缥缈的境界,形之于立体雕塑上,增强了立体感与真实感,堪为明代艺术珍品。释迦牟尼塑像后是观音菩萨以及善财、龙王、龙女、韦陀等像,四周衬以观音菩萨悬塑,以及山石云海等,同前殿浑然成为一个整体。
特别看点;
第三进院落以菩萨殿为主体,面阔三间,歇山大脊,前出廊,檐下装饰有斗拱,匾额上为乾隆御笔“静演三车”。殿内供奉5尊泥塑彩绘菩萨像,正中为观音菩萨,左为文殊菩萨、大势至菩萨,右为普贤菩萨、地藏菩萨。东西两壁塑有高一米左右二十四诸天神和福、禄、寿、喜四星像。塑像四周也有云山悬塑和小型佛教故事雕塑。院内古树参天,枝叶繁茂。其中娑罗树最为珍贵,此树原产自印度,树顶像曲伞,枝干盘曲,叶片长圆,形状恰似枣核,每叉有5叶或7叶,故又称为“七叶树”。佛祖释迦牟尼是在娑罗树下寂灭的,因而成为佛门之宝。
塔院位于寺院院内南部有雕工精致的汉白玉石牌坊,牌坊两侧各有八字形石雕照壁,照壁正面刻8个历史人物浮雕,并有题名。照壁小额枋刻有8个大字,左为“清诚贯日”,右为“节义凌霄”。塔仿北京五塔寺形状建造。这种塔北京地区有3座,另两座是西黄寺的清净化域塔和真觉寺的金刚宝座塔。
中轴线的左右两侧为罗汉堂和水泉院。罗汉堂顶部正中耸立者象征西方净土的宝塔、楼阁,正门内塑有四大天王,中心为三世佛,四面通道上各立有塑像**(东为韦驮,西为弥陀佛,南为地藏菩萨,北为疯僧)。寺内共有雕像508尊,全系木质雕刻,外覆金箔。五百罗汉按顺序排列,坐像高约1.5米,身材大小与
什么是碧海寺?
碧云寺在香山西北角,始建于元代(1331年),当时叫碧云庵。明正德年间,太监于经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大兴土木,扩建为寺,并在寺后修建了坟墓,想做为葬身之所,但嘉靖初年于经获罪身死,葬此遂成泡影。后天君三年,太监魏忠贤又大加扩建,亦想葬身于此,却在**元年死于非命,未能偿愿。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扩建成现在的规模。
碧云寺,顾名思义,用古人的诗句万峰围殿阁,碧色净如云咏赞它的特色,是恰到好处的。全寺依山建成,上下相差200多米,共300多个台阶。碧云寺雕塑精美动人。罗汉堂内有508尊罗汉,个个栩栩如生。传说乾隆想当罗汉,在增修罗汉堂时,硬是叫人撤下一个,另塑了一个自己的像,满身盔甲,穿靴戴帽,还自封法号破邪见尊者,这就是第444尊罗汉。在菩萨殿后是***纪念堂,位于全寺的中心。1925年***先生逝世后,灵柩曾停放在寺后金刚宝座塔中,1929年移葬南京紫金山。水泉院是全寺风景最佳处,有卓锡泉、假山、鱼池、古柏等点缀呼应,文人墨客多有题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