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首创之地是哪里-中国道教发源地是哪里
道教首创之地是大邑鹤鸣山。
大邑鹤鸣山,一作鹄鸣山。汉属益州郡江原县地,在今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西北二十五里的鹄鸣镇三丰村境内。属岷山山脉,海拔约九百米,为古代剑南四大名山之一。
因山形似鹤,或曰山藏石鹤、山栖仙鹤得名。上应氐宿,有大洞二十四,应二十四气,小洞七十二,应七十二侯,兼有访仙岩,天谷洞(天师洞)龙津、仙泉诸胜。是老君降临、张陵受道、建立道教的发源地。
道教首创之地是大邑鹤鸣山的相关历史文献
1、晋陈寿《三国志·张鲁传》第八卷第二六三页:张鲁,字公祺,沛国丰人也,祖父陵,客蜀,学道鹤鸣山中,造作道书,以惑百姓,从受道者,出五斗米来,故世称米贼。陵死,子衡行其道。
2、晋葛洪《神仙传》:张道陵者,沛国人也,本太学生,博通五经,得黄帝九鼎丹法。闻蜀人多纯厚,易可教化,且多名山,乃与弟子入蜀,住鹄鸣山,著道书廿四篇。
3、晋常璩《华阳国志·汉中志》:汉末沛国张陵,学道于蜀鹤鸣山,造作道书,自称太清元元,以惑百姓。陵死,子衡传其业,衡死,子鲁传其业。鲁字公祺,以鬼道见信于益州牧刘焉。
4、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刘焉传》,中华书局出版,第七五卷,第二四三五页:(张)鲁,字公祺,初,祖父陵,顺帝时客于蜀,学道鹤鸣山中,造作道书,以惑百姓,受其道者,辄出五斗米,故谓之米贼。陵传子衡,鲁遂自号师君。
道教发源地
道教发源地是鹤鸣山,鹤鸣山为中国道教发源地,属道教名山,位于四川成都西部大邑县城西北12公里的鹤鸣乡三丰村。
鹤鸣山又称“鹄鸣山”,系邛崃山脉东麓青城山区的南侧支峰,与道教著名胜地青城山天师洞相距仅三十公里。这里山势雄伟、林木繁茂,双涧环抱,形如展翅欲飞的立鹤;景区内松柏成林,苍翠欲滴,山涧溪流,泠然有声,是著名风景旅游区和避暑胜地。
道教起源
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是道教形成和确立的时期。东汉后期黄老道形成实体,太平道、天师道等民间原始教团相继成立。后经魏晋南北朝数百年的改造发展,道教的经典教义、修持方术、科戒仪范渐趋完备,新兴道派滋生繁衍,并得到统治者的承认,演变为成熟的正统宗教。
隋唐至北宋时期,由于统治阶级的尊崇,道教极为兴盛,社会影响极大,道教的哲学、养生术、符咒法、科仪规章也更为完善。晚唐北宋以后,道教内部出现一些新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想的出现及以修持内丹术为主的金丹道派开始兴起。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鹤鸣山
中国道教发源地是哪里
中国道教发源地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明确的说法,许多地方都说自己是道教的发源地,有五个地方的呼声最高,分别是龙虎山、瓦屋山、青城山、北武当山和鹤鸣山。
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是中国道教发祥地。龙虎山为道教正一派“祖庭”,在中国道教史上有着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地位和作用以及重大影响,被誉为道教第一仙境。
瓦屋山易俗乡至今保留着天师道遗俗,许多民宅张贴符灵和天师画像,家家户户都在屋檐挂鱼雕,专家称之为天师道的活化石。
青城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名山,东汉以来,天师张道陵来到青城山,选中青城山的深幽涵碧,结茅传道,青城山遂成为道教的发祥地,被道教列为第五洞天。
鹤鸣山,在四川省大邑县境内,离成都市约65公里。据《三国志》、《后汉书》、《华阳国志》等重要历史资料记载,大邑鹤鸣山是汉末张道陵创立道教的发源地。
北武当山又名真武山,系我国北方道教圣地之一。据对现存的《永宁州志》考证,北武当山在唐代以前就已形成一处具有道教色彩的**圣地,山顶建有玄天大殿。至于唐之前何时而建,尚待稽考。
鹤鸣山道观的道观历史
鹤鸣山位于四川省大邑县鹤鸣乡悦来镇境内,山麓有道观,以山为名。东汉顺帝时,祖天师张道陵在此创立正一盟威之道,故此山被尊为道教发源地。据史载,山上最早的道观为张道陵祖师所建的上清宫,经历代扩建,到民国时,已拥有上清、天师、**、迎仙、文昌等上百间殿宇。**中,鹤鸣山道观遭到了严重破坏,1987年重新开放为宗教活动场所。现已修复和新建了迎仙阁、延祥观、斗姥殿、三圣宫、天师殿等殿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