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苏堤_苏堤叫什么名字

2024-11-24 18:58:37 来源:天气频道

景点介绍
苏堤贯穿西湖南北,是苏东坡在杭州做官时所建,也叫“苏公堤”。因春景迷人,亦被称为“苏堤春晓”。苏堤全长近3公里,堤上柏油路两侧柳树成荫。你可以漫步欣赏三潭印月、雷峰塔等西湖美景,人少时骑单车也很不错。
沿途景点
苏堤由南向北有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六座石桥。映波桥和锁澜桥之间有有名景点“花港观渔”的入口,站在映波桥上可见到里面的一角;压堤桥适合观赏西湖全景,桥南的御碑亭里立有康熙**题写的“苏堤春晓”碑刻;东浦桥则是湖上赏日出的好地方。
苏堤两端景点较集中,南端路口有苏东坡纪念馆,可免费参观,此处离雷峰塔、净慈寺仅500米。北段路口附近有岳王庙、曲院风荷、孤山公园等景点,还有《印象西湖》的演出地。
自然风光
春季的苏堤景色迷人,适合散步、摄影;而夏季则可观赏到苏堤西侧成片的荷花。走在苏堤两侧的临湖小径上欣赏湖色十分惬意,走累了还可在长椅上小憩。
游玩攻略
由于苏堤禁止汽车通行,步行是常见通行方式,边走边看但不作停留的话,通常大约1个小时就可走完。想节省时间的话,可以坐招手即停的环湖游览车。
骑自行车逛苏堤感觉也不错,但节假日人多的时候千万不要骑上去,否则会总想着避开人群。
开放时间:全天开放
交通攻略
距318路浴鹄湾站724m,步行11min
必看贴士
苏堤上基本没有售货点,但两端有小店可买到饮料冷饮,北端有不少小餐馆可以用餐。

苏堤怎么读

苏堤的读音是[sūdī]。

意思:苏堤又称“苏公堤”,在西湖的西南面,南起花港观鱼,北接曲院风荷,是“西湖十景”之首。

造句:

1、我们来到杭州西湖,走在苏堤上,饱览江南秀丽风光。

2、白堤和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漂浮在水上。

3、星期天,到西湖游览苏堤的人络绎不绝。

4、当年大诗人苏轼在游玩苏堤时写下来了很多千古名句。

5、苏堤拥有着很长久的历史。

苏堤是指:

苏堤是北宋著名文人苏轼(苏东坡)第二次来杭州当官时指挥20多万人利用疏浚西湖时挖出的葑草和淤泥堆积而成。

南宋(13世纪)以来,“苏堤春晓”就是“西湖十景”之首。长堤卧波,贯通了整个湖的南北两侧,给西湖增添了一道妩媚的风景线。元代又称之为“六桥烟柳”而被列入钱塘十景,足见它自古就深受人们喜爱。

整条堤纵跨西湖南北两岸的长堤,堤身用疏浚挖出的葑草和湖泥堆筑而成。堤体为南北走向,南起南屏山北麓、北至北山,纵贯湖面,距湖西岸约500米,距湖东岸约2300米,把湖面分为西小东大的两部分(面积比约为1:5)。

苏堤叫什么名字?

人们以为这条堤是白居易主持修筑的,就叫它白堤。
苏提是杭州人民为纪念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功绩,命名为“苏堤”。
白堤原名白沙堤,为贮蓄湖水灌溉农田而建。旧日以白沙铺地,今已改为柏油路面。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就以风光旖旎而著称。人们以为这条堤是白居易主持修筑的,就叫它白堤。实际上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曾在旧日钱塘门外的石涵桥附近修筑了一条堤,称为白公堤,如今已经无迹可寻了。今日人们所知的白堤,虽与白居易主持修筑的白堤不在一个方位,但杭州人民为缅怀这位对杭州作出杰出贡献的“老市长”,仍把它命名为白堤。
《元史》记载,元祐五年(1090)苏东坡任杭州刺史时,曾疏浚西湖,并利用挖出的淤泥葑草堆筑起一条南北走向的堤岸。苏东坡主持修筑的堤岸,大约是日后南起南屏山麓、北至栖霞岭下这一条堤岸的雏形。虽说是雏形,但是,构成这一条堤岸最著名的六条桥,即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都已经有了。据说,这些名字都出自苏东坡的锦心绣口。苏东坡本人的诗歌中,有关于修筑这条堤岸的清楚记载:“我来钱塘拓湖绿,大堤士女争昌丰。六桥横绝天汉上,北山始与南屏通。”(《轼在颍州》)
南宋开始,苏东坡主持修建的这一条堤岸,已经成为西湖十景之首,名曰“苏堤春晓”。不过,可以肯定,今天游人所见的苏堤,早已不复苏东坡修筑的原样,一定经过了无数次的增补修葺,整饬路面,植树造林。比如,在里西湖修筑了“杨公堤”的明代弘治年间杭州知州杨孟瑛,就曾经将部分疏浚西湖的淤泥用于补益“苏堤”。也就是说,今日“苏堤”之美,并非成就于苏东坡一人之手。
后人为怀念苏东坡浚湖筑堤的政绩,就将这条南北长堤称为苏堤。春日之晨,六桥烟柳笼纱,几声莺啼,报道苏堤春早,有民谣唱道:“西湖景致六吊桥,一株杨柳一株桃。”“西湖十景”中的苏堤春晓就此而得名。.

苏堤因何而得名?

杭州西湖的苏堤,旧称“苏公堤”,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任杭州知州时修建的,苏堤因此而得名,这一点广为人知。但是,苏轼是在什么背景下修建苏堤的呢?这就需要从史籍记载中搜寻答案。
中国数千年的农耕文明始终强调以农为本,兴修水利、应对水旱之灾,解决百姓温饱是为官者的重要职责,而经世致用正是历代文人追求的目标,苏轼就很好地践行了这个一点。
苏轼(公元1037—1101年),梅州眉山人(现属四川),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在书法、散文、诗词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有很多作品传世。苏轼嘉佑年间中进士,两度主政杭州,心系社稷,造福百姓,留下了很多佳话,修建苏堤就是其中一个实例。
北宋元祐四年(公元1089年),苏轼任杭州知州。当时,正值大旱,饥荒瘟疫并行,苏轼奏请朝廷,减免了杭州三分之一的税负,又利用朝廷赏赐的100份僧人度牒,兑换钱财从外地买米,平抑粮价,赈济灾民,这才避免了杭州百姓流离失所。
古时的杭州地处沿海,饮用水又咸又苦,很少有人在此定居。直到唐朝李泌担任刺史时,引来西湖的水,做六井,才解决了百姓吃水问题,城乡逐渐繁荣起来。唐朝诗人白居易任职杭州,疏浚西湖,将西湖之水引入运河,灌溉良田千顷。可是,西湖的菰根非常多,淤积严重,从唐朝到五代,每年都要清理。因为费钱费力,到宋代逐渐废弃,西湖随之干涸,六井也无法饮用。
西湖手绘全景图
苏轼到任后,为解决百姓疾苦,决定对西湖进行彻底治理。通过分析形势,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清淤,但西湖南北长30多里,不仅工程浩繁,大量掺杂菰根的淤泥运往何处也是难题。苏轼经过现场考察,有了主意,将淤泥堆积成一道贯穿南北的长堤,既为淤泥找到了去处,又方便百姓通行,岸边清理出的土地还可以种植小麦,种植的收益能解决日后修葺、治理西湖的费用,一举多得。
于是,苏轼拿出赈灾剩余的资金,招募民夫开始施工,很快大堤修建完成,西湖重新蓄水,六井也再次启用。苏轼还安排人,在大堤上种植芙蓉、杨柳,为西湖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杭州人为了感念苏轼这一造福百姓的善举,将此堤称为“苏公堤”,传于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