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略黄公祠的建筑特点 广东最任性的景点

2024-11-25 18:57:34 来源:天气频道

己略黄公祠是一座名副其实也有体现。这些木雕装饰,在技法上采取了圆雕、沉雕、浮雕、镂空等不同手法,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的潮州木雕艺术殿堂,梁枋两端饰以形象各异的龙、凤、狮等祥瑞动物,“铜雀台”、“张羽煮海”、“水漫金山”等戏曲传奇、民间故事则是木雕创作的主要题材,“韩江丽景”地方风光类制,形象地表现了多层次的复杂内容,在外形色彩上则充分运用了黑漆装金、五采装金、本色素雕等三大类表现手法,使整座建筑物轻重有别,层次分明,因而被誉称为“潮州木雕第一绝”。已略黄公词现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东最任性的景点,不接受网购和移动支付,这是为何?

在这个网络支付盛行的时代,广东却有一个任性的景点,不接受网购和移动支付,那就是潮州己略黄公祠。这个景点之所以只认现金,应该是担心网络支付不安全吧。

近几年我国已经快速进入网络支付时代,几乎购买任何东西都可以网络支付。店铺买衣服,饭店吃饭,旅游逛景点,甚至是菜市场买头蒜都可以用手机付款,越来越多的人呢身上不带现金,依然生活得很自在。

己略黄公祠在潮州义安路铁巷,位置非常的隐秘。己略黄公祠其实是黄氏的祠堂,这座祠堂是1887年建设的,是一座比较古老的祠堂,己略黄公祠从建筑艺术方面来讲,那可是价值连城,说它是无价之宝其实也不为过。祠堂里的雕刻艺术品件件精致,精美绝伦,但可惜这种雕刻工艺现在已经找不到继承者了。在广东省的精致大宅排名中,己略黄公祠排在前五。

己略黄公祠不支持网上购买门票,而且到现场购票,也只能使用现金,不支持网络支付。在现在这个网络支付盛行的时代,经常会有游客因为没有现金而被拒之门外。现如今,像己略黄公祠这样不支持网络支付的确实是非常少见了,不过这也说明己略黄公祠不为商业化而改变自己。不过小编认为从便利性的角度来讲,还是需要能够紧跟时代的。

潮州己略黄公祠是一座二进祠堂,祠堂内到处都可见雕刻艺术品,而且每一种雕刻都层次感丰富,是潮州雕刻的典范之作,值得小伙伴们前去一观。

潮汕的己略黄公祠的装饰是怎样的?

己略黄公祠在潮州义安路铁巷头,建于1887年,是一座二进祠堂,庭院左右两侧有庑廊,大厅前有拜亭,以精美绝伦的潮州金漆木雕装饰著称。

金漆木雕装饰遍布祠堂门厅、庑廊、拜亭和大厅的梁架间,内容多为传统戏剧的舞台场面,人物数以百计,形象生动逼真,反映了清末潮州金漆木雕的工艺造诣。

闲话岭南古镇古村落中的祠堂

闲话岭南古镇古村落中的祠堂
外婆有话说
    广东的古镇古村承载着厚重的岭南人文历史底蕴,地域文化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与悠悠乡韵相融合,成为独具韵味的一方景致。
它们有着浓郁的岭南风格,又揉和了中原遗风,还带有南洋飘来的欧美风情。而祠堂,无疑是岭南古镇古村的中心,一个不容忽视的特质。
祠堂是在祭祀这一功能上诞生的名词。据历史记载,具有地方民俗文化特色的祠堂,远在几千年前的夏商周时期便开始萌芽,到宋代才形成较完备的体系,明、清时才发展到高峰。
对于岭南地区来说,祠堂真正意义上的被大规模建立,是在明代以后。岭南祠堂建造的第一次高峰期,是随着嘉靖年间“大礼议”的推恩令为契机,以繁荣的商贸经济为充裕基础,以宗族制度建设不断推动为内在动因,而引发的。
岭南祠堂建造的第二次高峰期,是在康熙中叶时局稳定
清政府实行广州一口通商政策在全国范围内阻碍了社会发展进程,但广东却因此而获利,经济迅速繁荣,积累了大量的宗族财产,也迎来岭南修建祠堂的契机。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里,家族观念相当深刻,往往一个村落就生活着一个姓氏一个家族或者几个家族,多建立自己的家庙祭祀祖先。而祭祖不仅是生者和死者之间建立联系的重要渠道,而且是凝聚同姓子孙的重要方式。当然,“祠堂”在岭南人心中已经远远不只是一个“地方”,而是宗族成员对祖先、对家乡血浓于水的感情寄托所在。
“明孝道、敦教化”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坚守,到了如今,祠堂已经逐渐褪去以祭祀先祖为主要活动的外衣,它变成了宗族活动中心,民俗节日、婚丧嫁娶、村内议事等,但凡对于宗族来说别有意义的活动,都会在祠堂里举行。
在多次的游览中,我发现,尽管都是岭南古镇古村中的祠堂,但它们在体量、建筑风格和装饰上还是有一些区别的。这许与岭南民系文化有关。
众所周知,岭南地区有三大民系文化:广府、客家以及潮汕。他们都是随着北方移民而来,最后与古越族人相融而居。北人南迁给岭南地区带来的不仅是先进的生产技术,还有早在汉时就被“独尊”的儒学思想。而岭南祠堂建制背后所蕴涵的“明孝道,敦教化”,正是儒家文化的产物。
在对于祠堂的主要功能和寓意上,岭南地区的三大民系不谋而合。它们都以祭祀先祖为祠堂的主要功能,并在建筑工艺的审美上,雕刻有寓意美好、幸福与吉祥的元素。也在祠堂选址上,共同倾向于“背山面水”、“坐北朝南”、“左右对称”这些绝佳风水的要求。
然而,在历史的演变中,三大民系的祠堂因地域文化的不尽相同,呈现不一样的风格。
客家祠堂:装饰大多朴实无华,庄严肃穆。堂中匾额多以追溯先祖祖籍地而命名。
广府祠堂:外观要来得更为活泼轻松,用色浓重,装饰丰富多彩,部分雕饰深受佛山陶瓷工艺的影响。
潮汕祠堂:除了具有其他祠堂的共性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分布之广,也是受到近海开拓文化的影响。
千百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客家人远离中原故土,颠沛流离,一路跋涉往南方迁徙。为了防御自保,客家人一般是按姓氏建筑围屋过聚居生活的。作为客家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以客家宗祠为文化空间,包括宗族谱牒以及祭祖仪式活动等在内的客家宗祠文化集中表达了客家人的基本价值理念,典型地体现了客家文化的这些精神品质。
祠堂是客家人崇先敬祖的重要场所,是客家人居住地最显著的建筑。一般来说,祠堂越大,显示这个家族的人口繁多,人丁兴旺,所以祠堂也是客家人姓氏地望的标志之一。每一座客家祠堂都有堂号(也叫堂名)。
堂号是一个家族的源流世系,也是区分族属、支派的标志,家族兴旺繁衍的象征;是客家人寻根溯源与崇敬先贤的体现,也是客家文化中用以慎终追远、弘扬祖德、敦宗睦族的符号标志。
像广东河源的苏家围、广东梅州的围龙屋等,不但留有中原建筑的遗风,还独具客家地域特色。
广府祠堂从整体上看,其平面布局和空间组织对外封闭,对内开敞,采用严谨的中轴对称布局,以蕴含珠江三角洲地区自明代以来倡导的伦理和礼制秩序,结合天井组织院落和建筑,跌宕起伏,井然有序,构成有机的整体,装饰设计奢华。如建成于1894年的广州陈家祠,集中了广府建筑装饰艺术大成,其上的“三雕两塑一画”,即石雕、木雕、砖雕、灰塑、陶塑、壁画,造型生动、工艺精美,是公认的广府的传统建筑装饰艺术杰作。其绮丽绝美的屋檐装饰设计更是最吸引游客瞩目的地方。
塱头古村位于广州市花都区炭步镇,村里最让人觉得震撼的,是一字排开的18座祠堂古建筑群,那恢弘的气势,确实是单座祠堂无法与之相比的。
潮汕多聚族而居,沿江沿海平原地带,经济比较发达,许多旺族多聚居在此,旧县城也多聚族而居。因此,城乡居民均有浓厚的氏族观念,聚落建筑也是以姓氏宗祠为中心的围寨格局。
潮汕祠堂的建筑、石刻、潮州木雕、嵌瓷等工艺考究精湛,祠堂所承载的族谱和家史,与潮汕民系族群息息相关,潮汕祠堂,是海内外千万潮汕人记住乡愁的心灵圣地。
潮汕人历来重视祠堂的建筑,这是一种“怀抱祖德”、“慎终追远”、也是后代人“饮水思源”、“报本返始”的一种孝思表现。同时祠堂也是潮汕商议族内的重要事务的场所,也是一种孝思的表现。
潮汕祠堂遍布潮汕地区各乡镇村居,总体数量以万计,大多建造考究,历史悠久。历史上维系宗族亲缘的祠堂,仍是潮汕农村地区重要的宣教场所。忠、孝、仁、义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长辈在祠堂中教育子孙的重要人生课题。己略黄公祠就是其中之一。
这座祠堂的名字有点拗口,第一次来的游客多不解它的名字由来,查了很多典故才得知:这座祠堂建于清光绪十三年,由曾任广西思恩知府的宗亲黄鹏飞所建,由于黄鹏飞号己畧(“畧”通“略”),因此这座祠堂被称为己略黄公祠,是黄氏宗族祠堂。
祠堂修建之初只是一个建筑,但传统的历史文化在漫长的岁月里,一点一滴地渗入到整个建筑内部。岁月带走的是新鲜的漆彩,是耀眼的鎏金,却带不走它那宗族文化的源流。
游岭南古镇古村,品味祠堂古韵,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