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湖属于什么湖-呼伦湖的概况是什么
呼伦湖属于淡水湖。呼伦湖又名呼伦池、达赉湖、达赉诺尔,与贝尔湖互为姊妹湖。蒙古语意为“海一样的湖”。历史曾称大泽、俱轮泊、阔连海子、虎图泽、玄寞池、库楞湖等。是北方众多游牧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东胡、匈奴、鲜卑、室韦、回纥、突厥、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曾繁衍生息于此。
呼伦湖地处呼伦贝尔大草原腹地,素有“草原明珠”、“草原之肾”之称,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中具有特殊地位,对维系呼伦贝尔大草原生物多样性和丰富动植物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呼伦湖在史前已经有人类居住。北齐称大泽,唐朝时称俱伦泊,辽、金时称栲栳泺,元朝时称阔连海子,明朝时称阔滦海子,清朝时称库楞湖,当地牧人称达赉诺尔。而呼伦湖是近代才有的名称,“呼伦”是蒙古语“哈溜”的谐音,意为“水獭”;“贝尔”蒙古语意为“雄水獭”。古代这两个湖盛产水獭,生活在湖边的蒙古人便以动、植物名称命山、河、湖、泉名称的古老习惯为两湖命名。
呼伦湖的概况是什么?
呼伦湖又名达赉湖,位于中国的东北边陲,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的新巴尔虎左旗、新巨尔虎右旗和满洲里市之间的大草原上。湖面为略呈东北——西南向的平行四边形,长80公里,宽约35公里,周长375公里,湖水面积为2000平方公里,蓄水量为111亿立方米,最大水探为8米,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微咸水湖,它与草原南部、中蒙国境线上的贝尔湖,被人们称为呼伦贝尔大草原上的一对姐妹湖。
呼伦湖位于温带半干旱地区,东部有大兴安岭阻挡了从海洋吹来的潮湿气流,西部又邻近蒙古高原,大陆性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仅00(2左右,气温年较差高达40~45℃,湖泊于10月中、下旬即可出现岸冰,到11月初全湖开始封冻,次年4月中旬到5月上旬方解冻,封冻期最大冰厚为1.3米。月平均水温以7月份最高,为20~23℃。年降水量230~350毫米,多集中在7~9月;蒸发量为1400~1800毫米。注入湖泊的河流主要有两条,即自西南流入的克鲁伦河和从东面注入的乌尔逊河,这两条河流水量变化较大,汛期洪水滔滔,而10月至次年的4月水枯冰冻,人湖水量不多。位于北部的穆得那亚河是湖的惟一出口,湖水经此河汇人海拉尔河后再人额尔古纳河,是黑龙江源流之一。后因建设扎赉诺尔煤矿,1958年始将穆得那亚河堵截,切断了湖水的外流通道。1971年又重新开挖了一条与海拉尔河相通的新开河,湖泊方有出口。在出口处建有闸门,这样呼伦湖就成了一个人工控制的湖泊。
据史料记载,呼伦湖的面积唐代最大,唐书称为俱伦泊,元《秘史》称它为阔连海子,清《一统志》则改称库楞湖。由于受气候变迁的影响,湖面有过多次升降,总的变化乃是水位上涨的年份多于下降的年份,水面有扩大的趋势。如1906年呼伦湖长约30公里,1926年增至75公里,1929年开始收缩变小,1939年又扩大,据调查,从1906~1972年的65年牛,有37年水位上涨,13年水位平稳,15年水位下降。具体地说1939~1956年的18年中,水位共上涨3.05米,平均每年上涨0.169米;1956~1962年的7年中,水位共上涨3.45米,平均每年上涨0.51米,湖泊的面积与蓄水量也有了相应的变化。
自1966~1972年的7年中,水位仅下降0.15米,平均每年下降0.021米。湖泊水位增减的主要原因是降水量的变化,引起了人湖地表及地下径流量的增减。如1962年以前年降水量较多,每年都在300~400毫米以上,1992年降水量却只有224.6毫米,而蒸发量为1756毫米,为降水量的7.8倍。
呼伦湖水域辽阔,鱼类资源丰富,鱼的年产量达1800万斤左右。乌尔逊河中游的乌兰泡,水生植物极为丰富,成为鲤、鲫鱼的主要产卵场所。湖水营养盐类含量较高,水质肥沃,适宜浮游生物的繁殖。每当夏季,湖中鱼类溯河而上觅食和产卵,冬季又洄游到大湖深处越冬。常见的鱼类有20种,其中以鲤鱼最多,近年还从江、浙等地引进鲢、鳙、草鱼在湖内。放养。湖泊封冻季节,正是冰下捕鱼的旺季,一网常可捕鲜鱼数吨,湖上还有各种野禽。滨湖平原低地草质优良,是中国畜牧业的主要基地之一。
呼伦湖在哪里?
呼伦湖,当地牧人称它为达赉诺尔,又名达赉湖、呼伦池。其90%的水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草原西部的新巴尔虎右旗境内
呼伦湖属于火山湖还是断陷湖?
呼伦湖是由地壳运动形成的构造湖,呼伦湖区在海拉尔盆地中的最低部位。呼伦湖区处于其中的湖积冲积平原,湖盆不深,四周起伏不大,地层多覆盖着第四纪沉积物。
在距今二千五百万年前,由于地壳运动的作用,原始呼伦湖移向乌尔逊河以东至辉河一带。距今大约二百至三百万年,随着地壳的持续挤压,在现今湖区东西两侧产生了两条由北向东的大断层。呼伦湖地区因此成为该区域最低的地区,原始呼伦湖从乌尔逊河以东至辉河之间移回现今呼伦湖的位置上。
因此,呼伦湖属于断陷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