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园林的个园|中国四大名园中有一个到底是扬州的个园还是苏州的留园

2024-11-25 04:37:40 来源:天气频道

清代扬州的盐商开始营造园林,至今还保留着许多优秀的古典园林,其中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最具艺术价值的,要算坐落在古城北隅的“个园”了。个园由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建于清嘉庆23年(公元1818年)。1988年个园被***授予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个园是以竹石取胜,连园名中的“个”字,也是取了竹字的半边,应合了庭园里各色竹子,主人的情趣和心智都在里面了。它的取名也因为竹子顶部的每三片竹叶都可以形成“个”字,在白墙上的影子也是“个”字。个园由清代嘉庆年间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在明代“寿芝园”的旧址上扩建而成。园虽不大,但处处体现出造园者的匠心独具,值得一提的是个园的叠石艺术,采用分峰用石的手法,运用不同石料堆叠而成“春、夏、秋、冬”四景。
四季假山各具特色,表达出“春山艳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和“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的诗情画意。个园旨趣新颖,结构严密,是中国园林的孤例,也是扬州最富盛名的园景之一。春景
听罢万箫吟见,前面就是个字园门,门外两边修竹劲挺,高出墙垣,作冲霄凌云之姿。竹丛中,插植着石绿班驳的石笋,以“寸石生情”之态,状出“雨后春笋”之意。这幅别开生面的竹石图,运用惜墨如金的手法,点破“春山”主题,即“一段好春不忍藏,最是含情带雨竹”。同时还巧妙地传达了传统文化中的“惜春”理念,提醒游园的人们,春景虽好,短暂易逝,需要用心品赏加倍珍惜,才能获得大自然的妙理真趣。
夏景
夏景位于园之西北,东与抱山楼相接。夏景叠石以青灰色太湖石为主,叠石似云翻雾卷之态,造园者利用太湖石的凹凸不平和瘦、透、漏、皱的特性,叠石多而不乱,远观舒卷流畅,巧如云、如奇峰;近视则玲珑剔透,似峰峦、似洞穴。山上古柏,枝叶葱郁,颇具苍翠之感;山下有池塘;深入山腹,碧绿的池水将整座山体衬映得格外灵秀。北阴处有一涓细流直落池塘,叮咚作响,池中游鱼嬉戏穿梭于睡莲之间,静中有动,极富情趣。池塘右侧有一曲桥直达夏山的洞穴,洞之幽深,颇具寒意,即使炎热的夏天,人们步入洞中,顿觉清爽。盘旋石阶而上,登至山顶,一株紫藤迎面而立,游人悠游其间忘却了无尽的烦忧。
秋景
经过抱山楼的“一”字长廊,园之东部便是气势雄伟的秋景,相传出自清代大画家石涛之手笔。秋景用黄山石堆叠而成,山势较高,面积也较大。整个山体分中、西、南三座,有“江南园林之最”的美誉。黄山石呈棕黄色,棱角分明,如刀劈斧砍。整座山体峻峭凌云,显得壮丽雄伟。进入山腹,如入大山之中,险奇之处随时可见。中峰高耸奇险,下有石屋,可容十几人,内设石桌、石凳、石床,通风良好,四季干燥,颇具生活意趣。沿腹道攀援而上,至山顶拂云亭,顿觉心胸开朗,满园佳境,尽收眼底,正所谓秋山宜登者也。尤其是夕阳西照,使整座山体洒上一层黄金,这时你才能领略造园者将此山面西的道理。
冬景
造园者将冬景安排在南墙之下,背靠高墙几乎终年不见阳光,远远望去似积雪未消,地面用白石铺成。冬山用宣石(石英石)堆叠,石质晶莹雪白,每块石头几乎看不到棱角,给人浑然而有起伏之感。造园者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将假山堆叠得如一群狮子,远观似一头头雪狮欢腾跳跃,憨态可掬。南面高墙上有二十四个风音洞,后面的巷风袭来,时而发出呼啸之声。造园者不光利用“雪色”来表现冬天,还巧妙地将“风声”也融合到表现手法中去,令人拍案叫绝。山侧的几株腊梅烘托出冬天的严寒。正当人们面对端庄、静穆的冬景,感叹一年终了之时,蓦然回首,发现西墙上有一洞窗,露出了春景一角,似乎在向人们招手,暗示春天又将来临。小盘谷位于江苏省扬州市丁家湾大树巷内。小盘谷始建于清乾隆嘉庆年间,为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两**督周馥的私人宅院。因为园内假山峰危路险,苍岩探水,溪谷幽深,石径盘旋,故名小盘谷。
小盘谷在扬州园林中有独到之处,与个园、何园相比,小盘谷占地很小,建筑物和山石也不多,但妙在集中紧凑,以少胜多,即小见大。水池、山石和楼阁之间,或幽深,或开朗,或高峻,或低平,对比鲜明,节奏多变,在有限的空间里,因地制宜,随形造景,产生深山大泽的气势,咫尺天涯,耐人寻味,这是其他园子所不能相比的。
小盘谷总体分为三部分,西部为平房住宅区,中部为一大厅,大厅右为一火巷,巷东即花园。花园分东西两部分,进园门,即为西园。园中有湖山颓石,旧名为“九狮图山”,因其山石外形如群狮探鱼而得名。山下有洞,洞出西口,有池水一泓,池上架石梁三折。池西一水阁凉厅,三面临水,山洞北口,临水设“踏步”,石上嵌“水流云在”。东西花园以走廊和花墙分隔,墙南一桃门,上题“丛翠”,进桃门为东园,园南有凉厅三间。整个园林是以小见大之手法中最杰出者。
小盘谷宜静观,或待清风于水阁,或数游鱼于槛前;或逍遥于山顶,或徜徉于回廊,或闲敲棋子,或倚楼纳凉。如此,方能领略到小盘谷的佳妙之处。
长期以来,这座玲珑娟秀的城市山林被用作某单位的招待所,可谓“深藏闺中人不识”。后来,扬州市政府大力挖掘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动迁了有关单位,拨款对该园进行了彻底的修缮,使之恢复了昔日风采。它将作为扬州新辟的“古巷游”中的精彩一景,让广大中外游客一饱眼福。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05月25日,小盘谷作为清代古建筑,被***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逸圃东邻个园,在东关街356号,系民国初年钱业经纪人李鹤生所筑。在扬州住宅园林中,园林多半建于住宅唯此园筑住宅左偏。大门八角形,门额上嵌“逸圃”二字刻石。进入大门,即抵园门,将人一路引向住宅之后。迎面火巷北去,巷西为住宅五进,巷东原有湖石假山贴墙而筑,委婉屈曲,壁岩森严,与墙顶之瓦花墙形成虚实对比。山旁原筑牡丹台,花时若锦。假山北头的尽端,原倚墙作五边形半亭,亭下有花厅三间,装修极精,外廊天花,皆施浅雕。扬州名画师王板哉、吴砚耕曾设砚于此。由花厅西行北折,于火巷东侧,辟一花瓶形门,题额“问径”,内有庭园一隅,置花木山石,其北为小轩三间。轩背置小院,沿磴道可达复道廊,即由楼后转入隔园。园在火巷尽头住宅原以复道与山石相连,折向西北,有西向楼三间,面峰而筑。楼有盘梯可下,旁有紫藤一架,老干若虬,满阶散绿,增色不少。后园昔有望月亭、紫竹林等景观,逸圃与苏州曲园相仿佛,都是利用曲尺形隙地布设,但比曲园巧妙,形成上下错综,境界多变。采用“绝处逢生”的手法,由小院转入隔园,来一个似尽而未尽的布局。可惜假山、半亭、碧潭、复道廊等均已不存。1962年事实上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扬州市国画院曾设此办公,曾为居民住宅。
经过市政府拨款,相关部门根据李氏后人提供的资料,恢复了逸圃全貌,现作为长乐客栈的一部分,对外营业,现已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中国江苏省扬州市东关街356号所在地:扬州老城区风箱巷6号,后门宛虹桥17号
建造期:清末民初
现状:东路住宅在**初期大部分改建大会堂,西路住宅格局及蔚圃庭园基本完整
文保级别: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概况:蔚圃,占地面积呈规整长方形,从东到西宽约32米,南北纵长约52米,占地约1700余平米。住宅布局规整,蔚圃庭园精构。住宅由东、西两路并列,中夹南北向深深火巷相隔相串组群布局。原有各类老屋大小合计60余间,建筑面积1000余平米。
2.东路住宅:原门牌号码为风箱巷4号(今不存)。南首朝南门楼原也是磨砖砌筑,**初改建大礼堂时拆除了。今天在改建后的南面围墙墙壁间尚能见到少许当年拆卸下来重砌的磨砖砖块残存部份。
东路住宅原来从南到北前后共有七进,皆面阔三间。中轴贯穿,两厢对称。前厅后室,计有26间。天井5道,青石板铺就。首进为门厅,入内跨过天井即是照厅,迎面朝南为正厅,构架园作。两旁置廊,正厅后拖接倒座一进。再后为三间二厢格局住室连贯三进,构架七架梁式。各进中堂前置木雕格扇,后置屏门、腰门。方砖铺地,两次间木地板。各进西厢房均有耳门通达火巷,并与西路住室相隔相串。火巷今日依旧。而东路除后二进尚存外,其前数进均在上世纪**初期年代拆除改建成大会堂。当今大会堂长年空关,堆放杂物。**初期笔者从文化系统工作队撤回到单位,即遭**派纳入“陪斗”当权派,后即被遗放施工队做瓦工,参与此路住宅拆除改建大会堂。
其实,在**初期,老城区内所属四个公社(街道办事处):广陵、城南、东关、汶河,由于当时政治形势的需要,均将此四处历史遗存的大宅门老房子拆除改砌大会堂。而这历史上遗存的四处大宅门,都是在解放初期收为国有资产。解放前都属于有权有钱的大户人家所有,其背后都有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例如其中城南公社(金鱼巷5号),解放前属***二十五军军长黄伯韬所有,1953年作为敌产被法院判决而没收。
3.西路住宅:西路住宅与庭园构筑亦很精致,门牌号码为风箱巷6号。历史上原有老屋,从南到北计五进。除第二进拆除改建外,余存四进均完整,各类老屋计30余间。其中蔚圃庭园在1983年由市房地产公司丁乐云负责重修过,故保存最好。
首进门厅一顺五间,大门楼砌筑考究,呈八字形,磨砖对缝砌筑。门上首镶有二道磨砖额枋,再上为磨砖匾墙框景,内镶磨砖六角锦,亦称龟背锦。再上置木作天花板,整体门楼显得宽阔挺拔。虽然门旁一对白矾石鼓只存残座仍不减当年门楼气势。越过大门楼进入庭院,东侧仍见历史遗存廊道阶沿石。旁朝南二道门上原有石额,书“蔚圃”二字。跨过二道门,穿过门披廊,即进入蔚圃庭园,朝南迎面是厅堂一顺五间。其中三间为花厅,两侧梢间为偏房。花厅三间构筑之材与形式全取“方”之含意,有方形柁梁,方形桁条,方形椽子,方形柱子,柱下鼓磴、石磉亦是方形。厅内铺地也是方砖(后改现代的水磨砖地),连原有隔扇装修中棂条也是套方花样(今已不存)。东面三间走廊上楣子是套方图案。西边走廊壁间镶吊角萝底砖也是方形。西南隅构筑凉阁(亦称船厅)平面格局也是方形。构筑可谓无处不方。这是扬州砌房造屋的一种规矩:东路厅堂用圆料、圆作。西路厅堂用方料、方作,其意有圆有方,左圆右方,男左女右之含意,也就是常说的东面为男厅,西边为女厅。信步蔚圃庭园,环顾构筑,其园景虽略有破落,细细品味却很有意思。朝南为带卷棚雅致厅堂三楹,厅前两侧,朝西修廊三节接连朝北门廊。朝东置坡式修廊二节,连接西南隅歇山式凉阁一方。上翘角临空,绕以美人靠临虚。阁台下壁间砖雕海棠框景,中镶砖雕佛手、桃子、石榴、葡萄等果实,寓意多福多寿多子孙。阁下曲池一泓,终年不涸,鱼游戏水。池边白色石栏围之,石栏边对置假山围之一区,植柏树、花淑、柏树象征长寿男性,花淑含淑之女性。面北依壁叠砌湖石假山一座,庭园内峰、洞、水、鱼、花、木俱全,布局精当,传为民国初年造园名家余继之手笔。当今扬州老城区与蔚圃凉阁构筑形式位置设置相似的还有风箱巷12号杨氏小筑、汪氏小苑、甘泉路袍庐。此阁多设于西南隅,主要从生活功能所需而构,炎夏之日,人坐在此避阳背阴之阁内避暑休闲赏景适宜。穿过花厅腰门,即进入其后住宅,格局为明三暗五、七架梁式。不过在其西侧又各连套房密室一间,前置小天井一方,南首小天井置花台一座。花台上至今尚留百年以上瓜子黄芽一株,其茂盛之叶超过屋檐。原本还有狭窄小巷通连前花厅修廊抵凉阁,现闭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这是唐朝诗人徐凝咏扬州的名句,后人便将二分明月'做为扬州的代称.扬州独占明月风流,扬州文人以赏月吟诗咏怀为乐事,清代中叶,员姓豪门依唐徐凝诗意建成此园。
至今园内有井一口,井栏上刻“道光七年杏月员置”到是如史书,镌刻了园史的真实。主楼寓园之极北,七间长楼面南,中悬清代诗人钱泳书匾“二分明月楼”。既如屏嶂挡住北边残景,又以敞廊、美人靠形成登高观月的好去处。折角向东,黄石山一座,嶙峋峭拔,又在山上依山势筑东阁三间,西向主楼和东部夕照阁相连,这样明月西沉时可依阁送月;西南角,又置迎月楼三间,与东阁正好错开,又能遥遥相望,这样月上东山时可在阁
中迎月。楼阁都在园的周边,既挡住园外的破败之景,嘈杂的人声,又在较为窄小的天地内留下中部开阔的空间,而东阁西阁的错置,避免了严整、拥塞,有了疏朗、开阔,形成了幽雅、宁静的氛围。
与周边形成对比的是园中间的园林小品,扇面亭、伴月廊、月亮桥,那门洞漏窗或如满月,或似残月,或象新月,亭廊桥畔铺地以碟瓦卵石,形成水面涟漪,其间巧点黄石,好似水面汀屿,造成人的错觉。尤其是月色朗照之夜,月亮清辉笼罩佳园,遍地铺银,树影斑驳,秋蛩鸣应,人疑乎在山涧探幽,在水畔漫步,沉浸于月色萧色之中,这种实景和虚景的结合,天上人间的有机交融,使人感到无水却有水意,无山却有山情,真是山山水水在意中,谁能不遐思陶醉?由衷赞叹“春风阆苑三千客,明月扬州第一楼。”
二分明月楼公园占地仅1031平方米,但通过月光,山色,水意,树影,亭阁,漏窗交织互映,极富内涵,尤其令人感兴趣的是,这座园林地处扬州中心最为拥挤的商业主干道上,对门即第一百货商店,实属闹中取静之所,人们购物观光之余,入园小憩,品尝山石,或听一支清曲,或吹一段管萧,其乐无穷.徐园位于扬州市瘦西湖公园内,园中有园是瘦西湖的特色。徐园构筑于桃花坞旧址,位于瘦西湖长堤春柳北端,原清初韩园桃花坞故址。为纪念参加辛亥**的军长,后被***派人炸死的徐宝山而重建的园中园。园中有黄石迭砌的荷池,外有曲水,内有池塘,池水与湖水相通。过池是馆轩,取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之意,而称听鹂馆。整个院落工整而又具变幻。绕过徐园,立于小红桥,小金山耸立,湖面陡然放开。徐园规模不大,占地0.6公顷。但结构得体,庭院起承转合,错落有致。内有听鹂馆、春草池塘吟榭、疏峰馆等景。听鹂馆前陈列铁镬两具,相传为南朝箫梁时镇水之物,并立有《铁镬记》碑文,相传是南朝梁时期的遗物,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
“徐园”的书写运用了两种不同的字体,却是和谐成趣,它是辛亥**时期军阀徐宝山的祠堂。
徐园作为瘦西湖的屏风,使景区由序幕拉开,进入高潮,构园手法十分高超。除此之外,扬州尚有一定遗存的园林还有棣园、小圃、华氏园、朱氏园、刘氏园、青云山馆、卢氏意园等等。萃园、冶春园已经拆除重建。影园遗址已发掘。壶园、八咏园、冬荣园、魏园等花园已毁,遗留建筑大多移至瘦西湖,仅存住宅。
瘦西湖内现存的小园除徐园外,还有凫庄、小金山、月观等等。

中国四大名园中有一个到底是扬州的个园还是苏州的留园?

中国官方第一次真正提出四大名园的说法是在1992年的党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向世界登载过一篇文章,该文系统介绍了中国的诸多园林,并在文后列举了中国四大湖、中国四大名园的名单,明确指出扬州的个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

中国古建筑学泰斗,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原中国文物研究所所长先生这样评价扬州个园:“以各种山石营构了春夏秋冬四时景色,并与亭榭厅堂上下相通,为古典园林之精品,甚是难得,应为国之瑰宝。”

今日个园门口那"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的书法就是先生亲自题写的(下面截图为证)。个园是中国官方媒体向世界发布和国家文物局最权威泰斗认定的四大名园之一,说服力和公信力不是你那留园靠地方炒作可以偷换概念的。

我在给你说一句,就清朝园林达到巅峰的时刻,苏州园林也不如扬州园林。

这是清朝《扬州画舫录》记载:“扬州以园亭胜,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肆胜”!

清朝《水窗春呓》中记载:“扬州园林之胜甲于天下”!

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扬州行宫名胜全图》上标明,集资修建当地行宫的商人一共修建了楼廊5154间,亭台196座。扬州有4处行宫,其中天宁寺行宫是专为乾隆南巡而修建的。乾隆帝六次南巡,扬州盐商一次又一次建造园林,园林加上行宫,从扬州城里到平山堂,处处亭园楼台,号称“一路楼台直到山”。

下面给你来2个大料,一个和帝王有联系的,一个和大盐商有联系的。

(1)百度《江南园林胜景》图册国宝档案20101103;珍藏在扬州博物馆,这是乾隆**当年下扬州,把他眼里看到的扬州城的美景让宫廷画师给画了下来,一共42幅,再现了200多年前扬州城的美景。今日扬州古城修复景点都是参考这个来的。

(2)百度《国宝档案》20130513金坛寻珍——清《扬州东园图》;珍藏在金坛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一幅7.3米的古画,是中国绘画水平最高的界画之一,作者就是清朝扬州大画家袁耀。里面画的就是扬州一个大盐商的私家园林,规模宏大,吊打苏州任何一座私家园林。

不是太平天国运动扬州城内许多名园毁于战争,到今日就没苏州园林什么事。

个园的地理位置是多少?

个园的地理位置:

扬州市广陵区盐阜东路10号

扬州个园的建筑有哪些特点?

个园中楼台厅馆各具特色,园的正前方为“宜雨轩”,四面虚窗,可一览园中全景,是园主人接待宾客的场所。宜雨轩,东阔三楹,四面是窗户。

轩的屋顶用扬州常风的黛瓦,四角微微上扬,在清秀之中显出稳重。在宜雨轩门口有一副对联,联道:

朝宜调琴,暮宜鼓瑟;

旧雨适至,今雨初来。

宜雨轩坐落于个园心腹之地,四面通透,为主人延宾待客之所。这副16字楹联,勾勒出了一幅风雅无限、宾主尽欢的个园雅集图。

“朝宜调琴,暮宜鼓瑟”,典出《诗经》“我有嘉宾,鼓瑟鼓琴”。从字面看是说这里既适合弹琴,又适合吹笙,其实是赞誉主人有风雅待客之道。

“旧雨适至,今雨初来”表面写坐在轩里感受自然界的阴晴光景,其实是用杜甫典故。雨,指朋友,说的是老朋友刚到,新朋友又来了,络绎不绝。还有赞美主人德行美好、所以交谊广远的意思。

清漪亭是一个六角小亭,秀丽挺拔,姣好端庄。宾主在文宴登山之余,移步到此,环顾四周,全园风光尽在眼中。

清漪亭的周围,似乎漫不经心的布置了许多太湖石,而太湖石的外面又被一弯绿水所环抱,清漪亭在这重重拱卫之下,由一个普通的建筑而平添了无限的美感。

觅句廊有曲廊和小阁数间,顾名思义,是主人寻觅诗句的地方,内悬一联:

月映竹成千个字;

霜高梅孕一身花。

“觅句”乃是古代文人最风雅的事情,尽管这里只是数步短廊和几楹小阁,但由于冠以“觅句廊”之名,其丰厚的文化内涵绝不能轻视。

想当年,主人在夕阳西下之际,秋虫悲鸣之间,绞尽脑汁,苦思冥想,大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意味,此情此景,怎能不叫人想起古人卢延让《苦吟》中的名句: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觅句廊”所蕴涵得,正是我国古代人的那种一丝不苟的苦吟精神。

个园是清代扬州盐商黄氏的私家园林,是整个黄氏宅第的附属建筑,作为黄氏宅地的具有实在意义的主体建筑,其实并不是个园,而是个园南面的庞大的住宅区。

黄宅南临东大街,北抵广储门安家巷,由五路豪宅组成。五路豪宅分开有福、禄、寿、财、喜五座大门,一字儿朝东关街排开,显尽一代盐商的气派。不过,这五座大门可是各有各的用途,平日并不全开呢!

众商户解送盐款到了,这是黄府进帐财源滚滚的时候,然是财门大开喽!

逢家里有人过生日、做寿,亲朋好友不说,少不了存心附巴结之人前来祝贺,络绎不绝,这时开寿门。

黄家虽是商人,可生意做大了,财力雄厚了,再加上儿子读书争气,这也就距离官场仕途不远了,哪天家中有人举及第、加官晋级,就该开禄门了。

日常生活中的大小红白喜事,家家都有。而富人家的事当然就更要像个喜事来办,少不了热热闹闹一回,就需开喜门了。

看得见的官不能日日升,喜事不会天天有,可福气这一种无形的东西,却是可以时时刻刻陪伴人们、多多益善的。所以黄家的中路福门是常开的,供平时出入,祈福纳祥。

久而久之,周围百姓只要看黄家开了哪座门,就大致知道黄家今天将会发生什么事了。后来,个园的美景也成为文人、雅士经常来的地方,人们都与黄至筠在个园中谈诗论赋。

但是据说,个园的主人黄至筠初到扬州时,并不是很受欢迎呢!当时扬州的文人、名流因为黄至筠是个商人,大多不屑与他为伍。但黄至筠虽是商人,但对文化却有着一种执著的热爱,尤其重视对子女的教育,每年都要花重金聘请安徽的名师来家教子。

每天晚上,黄至筠都要亲自检查孩子的学习情况,发现还有不精之处,就会立刻派仆人陪着到书房,重新请老师讲解,必须完全领悟才可以去睡觉。

20年如一日,从未间断。严格的要求,优秀的老师,加上自身的努力,黄至筠的4个儿子都很成器,个个工诗词,善书画。

有一天,扬州的一位名士在黄家和孩子的老师谈话,就《汉书》中一些问题请教老师,老师让黄至筠的长子锡庆来回答,锡庆背诵如流,解释详尽。这位名士出来后对人说:“黄氏有佳儿,勿轻之也!”

黄家二公子黄锡麟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喜爱读书学习几乎到了痴迷的状态,从“扬州学派”的著名学者江藩学习。

江藩死后,黄锡麟十几年足不出户,潜心钻研汉学,治学态度十分严谨,和同时代另外一位学问家马国翰齐名,被称为“辑佚两大家”。

黄锡禧是黄家最小的孩子,也是黄家最后一个离开祖屋的人,他就好像大观园里的宝玉一样,历经家业由盛而衰的全过程,晚年寓居泰州。他让儿子自幼习医,医术高明,在上海悬壶济世,有“一指神针”的美誉。

在当时众多盐商子弟崇尚奢华、不学无术的世风下,黄氏佳儿,成为一时美谈。而那些文人雅士也再不敢轻视黄至筠了。

个园的觅句廊顾名思义,是苦苦寻觅诗句的地方。觅句廊的对联是清代大诗人袁枚的两句诗。关于这两句诗还有一个故事呢!

有一天,袁枚家侍弄花木的雇工跑来向他报喜说:“老爷,梅树已经一身花啦!”

这句话给了袁枚以灵感,于是吟出了“月映竹成千个字,霜高梅孕一身花”的佳句。

上句写月光下的竹林是看不清枝干的,只有伸展出来的一片片竹叶被月光照亮,宛如成千上万的“个”字。下句写梅花喜欢严寒,越是霜重雪浓,越是能够孕育出一树繁花来。最终这两句诗成为了个园觅句廊的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