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宫殿的历史渊源,火宫殿建筑构是怎样的

2024-10-21 11:53:31 来源:天气频道

长沙为历史文化名城,荆楚岁时,先民祭祀火神,固无论已,稽诸何方志,今之火宫殿,又名乾元宫,建于明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前,距今已有四百三十余年历史。道光六年(1826年)重修,火宫殿附有火神庙、财神庙、弥陀阁、普慈阁之建筑,面积计六千余平方米。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文夕大火,殿宇焚毁殆尽,民国三十年(1941年)重修。仅恢复火神庙堂,废墟搭建棚屋,其时小商小贩、三教九流,杂居其中,几必可与旧日北京天桥、南京夫子庙媲美。而经营饮食者最多,其风味小吃,为老长沙居民及南北美食家所称道。建国后,市场日益繁荣,饮食业日趋发达,到1956年公私合营乃成立火宫殿饮食店。1959年、1960年,先后拆除棚屋,兴建楼房,辟为对外开放单位。1984年、1992年又两度修葺,店堂楼庭,踵事增华。然自**开放以来,百业兴旺,旧有规模,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之需要。2001年长沙市****高瞻远瞩,遂有建设坡子街美食一条街之规划,是年五月,火宫殿有限公司在各级政府与长沙饮食集团总公司之关怀支持下,乃筹集资金一千万元,进行改扩修建,重塑火神像,恢复火神庙,古戏台,漆饰火宫殿牌楼,增设石牌坊等。群策群力,于二00二年二月竣工。茶园戏台、书场、艺苑,俱增旧制,而楼台亭阁,景物全新,曲槛徊廊,风华胜昔。营业面积达七千平方米,规模之大,设施之全,前所未有。夫薪尽火传,饮和食德,由火文化引发的火庙文化所孕育发展之饮食文化,与史同在,与时俱进。此次古殿新修,盖亦弘扬民族传统,传承文明,盛世盛举,意义重大,爱勤碑为记,以垂久远。

火宫殿(1)

火宫殿建筑构是怎样的?

在火宫殿前有一个石牌坊,石牌坊上刻着“乾元宫”3个鎏金大字,是书法家黄自元为火宫殿书写的。乾元宫3字取自《周易》,乾为天,元为始,故曰大哉乾元,万物之始,乃统天。

牌坊字体沉稳苍劲,将火宫殿悠久的历史表现得淋漓尽致。

火宫殿的古牌坊上由《太公把钓》、《三阳开泰》等历史典故及龙凤、鱼虫浮雕组成,工艺精湛,神态栩栩如生,在晚霞的衬下,古香古色、金碧辉煌,故有“古坊西照”之称。

在火宫殿古牌坊前摆放着一个古香古色的“火宫薪火宝鼎”,鼎高1.3米,宽1.4米,能腾升1.5米高的“火焰”,每天夜晚光芒四射,蔚为壮观。

古牌坊过后是古戏台,在古戏台两侧的楹柱上刻有楹联:“象以虚成,具几多世态人情,好向虚中求实;味于苦出,看千古忠臣孝子,都从苦里回甘。”

横匾为“一曲熏风”,是由清末大书法家何绍基为火宫殿撰写的。戏台每天都会上演湖南的地方戏,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火神庙始建于1747年,殿内供奉的是火神祝融。根据罗泌《路史•前记》记载,祝融又名祝和、祝诵,在约公元前26世纪被任命为管理火的官员,由于他功绩显著,受人爱戴,所以后人们将其奉为神灵,供人拜祭。

火神庙内的这尊祝融像是特别从南岳请回来的,并由普陀寺和麓山寺的住持开光之后才供奉在这里的,信众们经常在火神面前上炷香,拜一拜,以祈求事业红红火火,家庭幸福康健。

火神庙之后是财神庙,为重檐式。财神像前有一大鼎,香雾缭绕,是整个火宫殿香火最为旺盛的一个殿宇。

整个火宫殿建筑可以用四景来概括,“古坊西照”指的是古牌坊;“一曲熏风”指的是古戏台;“庙廊升烟”指的是火神庙;“廊亭幽静”指的是亭子和回廊。

而这些建筑主要是以红色为其主要色调,这种红色叫做中国红,中国红代表着红红火火,吉祥如意,它也是火宫殿火文化的主要色调。

火宫殿大戏台

长沙的火宫殿是多久的历史?

火宫殿过去是一座祭祀火神的庙宇,又名“乾元宫”,始建于清乾隆12年(公元1747年),1826年(道光六年)重修,距今已有260余年历史。每年农历6月23日都将举行大规模的祭祀活动,每到这天,火宫殿里人群熙攘,热闹非凡。由于赶庙会人们的人很多,慢慢聚集了一些小吃的摊点。火宫殿是长沙乃至湖南的集民俗文化、火庙文化、饮食文化于一体的具有代表性的大众场所,特别是火宫殿的风味小吃享誉三湘。

火宫殿八大传统小吃是什么?

火宫殿八大传统小吃是臭豆腐、红烧猪脚、肉丝馓子、三角豆腐、龙脂猪血、姊妹团子、荷兰粉、八宝果饭。

1、臭豆腐

清同治年间至今,火宫殿臭豆腐置根于长沙已近200年。其臭豆腐卤水配方及严格的工艺流程仍沿袭姜氏祖传,历经代代传承,始终保持着火宫殿臭豆腐原汁原味的本色。

这工艺传承让臭豆腐口感饱满,味道诱人,素有黑如墨,香如醇,嫩如酥,软如绒的特点,也因此受到了夜宵食客们的追捧,几乎桌桌必有一份火宫殿臭豆腐。

火宫殿(2)

2、姊妹团子。

清末民初,火宫殿附近的铜铺街有一铜匠叫江立仁。每逢农历夏至,江立仁用糯米粉做成糖肉两种口味的夏至坨(即糯米团子),比一般的夏至坨更好吃,很受邻里称赞。江育有两女儿,姐姐江秀美、妹妹江秀英,长大后在火宫殿开了家团子店。

她俩选用上等糯米磨成湿粉,分别包入由鲜肉、香菇、芝麻仁、白糖组成馅料,做成一咸一甜的糯米团子。

两姊妹不仅美丽聪慧,且心灵手巧,做起团子有如玩杂耍,让人眼花缭乱,引起很多人围观和品尝,生意火红。日子一久,人们不经意把俩姊妹做的糯米团子叫成“姊妹团子”,流传至今,成为著名湘风小吃,并在火宫殿的夜市上大受食客的欢迎。

火宫殿(3)

3、龙脂猪血

同治年间,火宫殿内卖猪血的摊担有几家,但只有胡家麻油猪血摊生意最好。胡家一代接一代在火宫殿经营麻油猪血,从收取血浆、上火烫血、入碗调味共6道工序,各道工序都有其严格操作规程。猪血入碗调味时佐以小磨麻油、葱花即可食用。其特点,鲜香爽口,有如龙脂凤肝之细嫩。

火宫殿(4)

4、红煨蹄花

清末,火宫殿大门边有一家沈姓卖红烧猪脚的摊主,生意尚好。上世纪30年代,沈家后人娶了个漂亮能干的媳妇,继承婆家祖业,把红烧猪脚做的色泽红润、糯烂鲜香。因媳妇姓邓,家中排行第六,人们都称她为“邓六摩登”。

1941年邓在火宫殿坪内开了一家“邓春香”小店,主营红烧猪脚。从此,邓春香的红烧猪脚红极长沙城,店内每天高朋满座,应接不暇。1956年公私合营后,邓师傅带了几个徒弟,把这门技艺传承下来并保持到今天。

火宫殿(5)

5、肉丝馓子

馓子这种小吃,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有了。在长沙一代盛行的传闻,是广大劳动人民在劳动中所创造出来的。传说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位农夫出去干活忘记带午餐了,正准备回去做午饭的时候,突然想起自己怀中还有昨天没吃完的油炸面条子,于是就把油炸面条子拿出来用山泉水泡着吃。

想不到这样一吃,居然美味可口,清香无比。于是农夫就深受启发,第二天把炸面条子做成弯曲状然后缠在手臂上简单方便,这就是民间传的馓子的由来。

火宫殿(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