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人物的主要事迹和品格有哪些_宇宙大爆炸理论的依据是什么

2024-11-25 02:45:31 来源:天气频道

1、凡尔纳

19世纪法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家凡尔纳第一部作品《气球上的五星期》一连投了15家出版社,均不被赏识,第16次投稿才被接受。美国作家杰克。伦敦最初投稿,也没有一家出版社愿意发表,以致他不得不去干苦力。

后来他的《北方故事》才由一家有眼力的《西洋月刊》看中,一举成名。丹麦著名童话家安徒生处女作问世,有人知道他是一个鞋匠的儿子,即攻击他的作品别字连篇不懂文法不懂修辞。但他毫不气馁,笔耕不辍,终于成名。

2、范仲淹

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省吃俭用。终于,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寺院长老,长老送他到南都学舍学习。范仲淹依然坚持简朴的生活习惯,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馈赠,以磨砺自己的意志。经过刻苦攻读,他终于成为了伟大的文学家。

3、林文镜

著名侨领、著名华人企业家、融侨集团创始人林文镜于1928年3月19日出生在福清市阳下街道溪头村,7岁时离开家乡赴南洋与父母亲团聚。17岁时父亲去世,还未成年的他被迫挑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

从跑单帮开始,他凭借强壮的体魄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在商海中搏击。到上个世纪60年代末期,林文镜已先后办起了20多家企业,涉及食品业、纺织业、水泥业、地产业、采矿业、航运业。

后来,他与父亲的一位朋友合作,成立了著名的林氏财团,创办了世界上最大的面粉厂和水泥厂,拥有自己的矿山和船队,林文镜的个人资产达到数十亿美元,成为名震南洋的一代巨商。

4、越王勾践

在被吴国虏去当俘虏,一生经历坎坷,人生虽大起大落、失聪这些逆境,而是一个人面对他战胜了人类的平庸,在逆境的磨砺下,沦为阶下囚的那段时间,他发奋著书,没有选择放弃,面对贫困、屈原,《在人间》等作品,战胜了自己的命运,他能感受的唯一温暖就是来自他祖母的呵护生活的困苦能把利石磨圆。

5、张海迪

1955年秋天在济南出生。5岁患脊髓病,高位截瘫。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到的人生。她无法上学,便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15岁时,张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山东)聊城农村,给孩子当起教书先生。

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后来,张海迪自学多门外语,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

宇宙大爆炸理论的依据是什么?

      可是自20世纪70年代后,稳恒态理论变得没有支持率了,因为一系列的观测事实被大爆炸理论预言并解释:
      第一,宇宙年龄问题。
      大爆炸理论认为,天体的年龄应小于宇宙年龄。起初有计算为20亿年的,但都被观测所否定。继而,当代大爆炸论认为150亿年这是宇宙年龄,基于此,目前发现的天体可以纳入演化轨道。
      第二,微波辐射。
      大爆炸理论预言了残余爆炸的辐射,均匀分布在宇宙空间,结果约3k的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强有力地支持了大爆炸。
      第三,宇宙中氦的丰度。
      天文学中,一直不能解释为什么天体中有相同的氦丰度,并且也不能解释为什么一些恒星的氦丰度(也就是氦含量)是30%左右。在英格利斯的著作中是这样解释的:“大爆炸宇宙学可以定量地解释氦的丰度问题。因此,在宇宙早期高温的几十分钟里,生成氦元素的效率很高。根据宇宙膨胀速度的测量,以及热辐射温度的测量,我们可以计算出宇宙早期产生的氦丰度。这个数值恰好是30%。这就是说,今天我们看到不同天体上都约有30%的氦,这可能正是100多亿年前的一次事件所留下来的痕迹。”
      第四,河外星系的普遍退行,也就是红移现象。
      以上事实有些地方还有争议,但是比起稳恒态宇宙论预测的事实来看,大爆炸理论已十分占优势。
      1965年以后,稳恒态理论迅速退让,但是大爆炸理论受到的严重挑战依然很多,新的问题不断出现,比如说,微波辐射是否真的各向同性,星系红移分布的周期性等等,严峻的形势不容乐观。
      科学探索是不惧怕严峻的。
      科学家们自我询问:宇宙会永远持续膨胀吗?会最终坍塌成黑洞吗?这一系列的问题要深入研究,而宇宙论这门学科的性质也变为了实验科学,当然主要是因为微波辐射的原因。

他是首位登顶珠峰的双腿截肢者,却被人骂了3年,在8500米做了啥?

2018年5月14日,中国登山家夏伯渝登上了珠穆朗玛峰顶,成为了中国第一位依靠双腿假肢登上珠峰的人。但他并非世界上第一个登上珠峰的残疾人,早在2006年,新西兰一位名叫马克·英格利斯的失去双腿的残疾人,就已经做出过带假肢登顶的壮举,这一成就在当时为全世界所瞩目。

马克从很久以前就开始了极限登山运动,那时候他还有一双健康的、完整的双腿。直到1982年攀登新西兰最高峰库克山时,马克和同伴遭遇了暴风雪袭击,被困在冰洞中两周之久,冰雪让他的双腿坏死,只能接受截肢手术。

尽管失去了双腿,但马克仍未放弃对于登山的热爱,他装上了义肢,并于2004年开始冲击珠峰。2006年5月15日,马克和他的团队成功登上了珠峰峰顶,创造了一个举世无双的世界纪录,但随之如潮水般涌来的除了夸赞声,还夹杂了无休无止的谩骂与斥责。

一切只因一个在同一天丧生于珠峰风雪中的登山人——戴维·夏普。

攀登珠穆朗玛峰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情,百年间共有4000多人先后攀登珠峰,其中300多人永远留在了山上,他们没法被埋葬,没法被搬下山,只能年复一年地保持着死去时的姿势,成为后来者显著的路标。珠峰上绿靴子、睡美人、休息者等等,都是极为有名的珠峰遇难者。

夏普就是那位“休息者”,他在攀登珠峰时年仅34岁,在马克登顶的前一天,他就已经独自攀上了峰顶,然而在下撤至8534米处时,他的氧气耗尽,无法再移动。这在珠峰上相当于对登山者判下死刑,夏普只能蜷缩在岩石后面,等待着死神的降临。

其实当天一共有40多名登山者从夏普身边经过,但他最终还是死去了,登山者们有的发现了他,但是无能为力,有的则根本没有注意到他。马克的队伍在冲击峰顶时发现了奄奄一息的夏普,当时他已经因为寒冷和缺氧而意识模糊,马克和队友们立即将氧气瓶给夏普吸氧,但不过是杯水车薪。

马克在后来接受采访时说:“在8534米的高度,我们连自己的性命都难保,更不用说拯救别人活下来。他当时处在非常糟糕的临死状态中,我们曾经讨论该如何救他,放弃他真是一个艰难的决定。我们无法帮助他,他没有氧气,没有合适的手套抵御酷寒。”

马克和队友还是作出了艰难的决定,他们抛下了夏普,继续冲击峰顶。也就是这个决定,让马克在接下来的3年里遭受了无数的谩骂,其实当时抛下夏普的人有很多,只是马克的名气最大,所以也承受了最多的攻击。

其实在珠峰之上,要救援一个失去行动能力的人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夏普的母亲琳达深知这一点,所以即使悲痛万分,她也没有责怪任何一个人,而是表示:“在那种情况下,你的责任是拯救自己,而不是试图拯救别人。”

谴责者们则是觉得马克等人“见死不救”的行为太过冷血,第一个成功登上珠峰的登山者埃德蒙德·希拉里爵士愤怒地说:“当一个人遇到危险和困境时,我们只是摘下帽子,对他说:‘早上好,再见!’然后就离开了他,这是很可耻的行为。我认为,救助别人是每个人的责任,救助他人的生命远比登上珠穆朗玛峰更为重要。”

珠峰最具争议的遗体:死前40人经过,为何无一人救他?

珠穆朗玛峰,8848米的高度使其成为全球第一高峰,由于海拔高,珠峰山顶常年被积雪覆盖,气温能达到零下几十度,含氧量极低,生存环境恶劣,动植物很难存活。

珠峰虽然环境恶劣,但因它是第一高峰,每年吸引全球众多登山爱好者前来挑战,登顶珠峰被认为是勇气和毅力的挑战。自1921年,英国登山队首次挑战珠峰以来,无数人想要征服这座高峰,但大都失败而归。

图:珠峰

直到1953年人类才第一次站上珠峰之巅,自那以后近70年来,登顶珠峰才变得越来越可能,特别是现代,随着登山装备越来越好,普通人经过训练,也有可能登顶珠峰了。据统计,从1953年至今,全球约有4000多人成功登顶过珠峰。

但即便是现代,登顶珠峰仍然伴随着极大危险,至今珠峰上已有约300人遇难,平均每年3名登山者倒在主峰之上,堪称现代运动中死亡率最高的。

由于珠峰环境恶劣、空气稀薄,即便身体强壮的登山者,登顶珠峰都要耗费极大体力,因此一旦登山者在珠峰遇难,依靠现有人力和设备,很难把遇难者遗体搬运下来。珠峰上的300多具遗体,至今仍然躺在珠峰之上,保持着遇难时姿势,成为指引后来登山客的“路标”。

图:珠峰“绿靴子”

咱们之前也说过很多著名的珠峰“路标”,比如“绿靴子”、“睡美人”等等,其中有一个“路标”,堪称珠峰上最具争议的遗体,他便是被称为“休息者”的英国人大卫夏普(davidsharp),大卫的遗体就在“绿靴子”不远处。

为什么说大卫夏普的遗体最具争议呢?大卫也是英国小有名气的登山爱好者,在挑战珠峰前,他已经征服了多座高山,比如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同属喜马拉雅山脉的世界第六高峰卓奥友峰。

2003年、2004年大卫相继2次向珠峰发起挑战,但都没能成功,这2次挑战的队伍中,也都有成员遇难。2006年,大卫第三次挑战珠峰,但这次他是单人挑战,没有跟随团队,而且也有带足够的备用氧气,最终导致了悲剧发生。

图:大卫夏普

2006年5月14日深夜,大卫开始登顶珠峰,他错估了自己的体力,当他爬到海拔8500米处时,便开始体力不支,而此处恰好是“绿靴子”遇难处,大卫只能停下坐在“绿靴子”旁边休息。深夜的珠峰气温骤降,很快大卫的身体有些僵硬,他不知道,他本是想坐下休息,但这一坐就再也起不来。

大卫努力想让自己爬起来,但却无能为力,身体逐渐僵硬不听使唤,由于没有带足备用氧气,他只能呆坐在原地,缓慢呼吸着,看起来像是爬山爬累了在此休息。其实,但凡攀登过珠峰的都知道,以大卫的情况,即便有人来了,也不可能救得了他,因为他完全丧失了行走能力,在珠峰上想要把一个一百多斤的人抬下山,是完全不可想象的。

图:美国登山遇难者“睡美人”

大卫坐在原地休息时,先后有40多位登山者从他身旁经过,但无一人最终成功对他实施营救,有人认为大卫只是爬累了在此休息,有人察觉了大卫已是奄奄一息,想要把他带下山,但折腾了一个小时,连一步都没挪动,最终无奈放弃,还有人拿出氧气,希望能让大卫多吸几口振作起来,但丝毫不见好转,大卫虽然还能呼吸,但连话都说不出来了。

虽然经过的40多人同情大卫,也有的想要救助他,但最终都只能放弃,任由大卫慢慢失去呼吸,最终死在珠峰之上。正是由于先后40多人经过大卫身边,都没有不惜一切代价营救他,因而人们纷纷指责那40多人见死不救,其中被骂得最惨的是新西兰登山家马克·英格利斯(markinglis)。

图:新西兰登山家马克·英格利斯

英格利斯回忆道:当时他和登山队成员经过大卫身边,看到奄奄一息的大卫,本想出手相救,但发现根本无法完成,英格利斯和队员们商议后一致同意放弃救援大卫,因为如果继续救援,不但救不了,团队其他人还有可能出现危险。他们都知道,在珠峰之上大卫是铁定活不成了。

因为英格利斯和他的团队没有把大卫带下山,而且他的名气最大,因此他被骂得最惨,虽然英格利斯是一位双腿截肢、穿戴假肢的残疾人,但还是饱受批评,认为他冷血,可见全世界键盘侠都是一样的。

图:珠峰遇难者

其实,大卫的死,不能怪任何人,既然选择了挑战珠峰,就要为自己的后果负责,珠峰是凶险之地,没有人有义务必须去救你,而且还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