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五座名寺庙 保国寺的历史沿革
阿育王寺
坐落于宁波鄞州区五乡镇的阿育王寺,始建于西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是一座规模宏大,古建筑保留较多的著名寺庙。并且,阿育王寺素有“东南佛国”的美誉,同时又是中国现存唯一以印度阿育王命名的千年古寺。
阿育王寺的前门广场有四根高耸入云的大石柱,走进大门以后,就是一个大池塘,池塘周围满是高大巍峨的参天古树,池塘内鱼儿成群,养有乌龟,可供游人参观。再往前走,会见到许多巍峨的古建筑,部分是后来修缮过的,但建筑宏伟,显得非常气派,抬头仰视高高的塔尖,令人心怀虔诚。寺内一树一物,无不释放着静谧的禅意,佛教信徒和爱好者常会来此拜佛,旨在喧嚣的尘世中寻找心灵的净土。
如今的阿育王寺不仅是佛教圣地,也成了广大游客的观光地,闲暇时来这里参观游览,欣赏寺内风景,以及慰藉一下疲惫的心灵,都是不错的选择。并且阿育王寺附近有公交站和地铁站,即使离此较远的游客,也可以乘车或坐地铁到达,以及寺庙内有停车场供私家车停靠,也方便了佛教信徒和游客的出行。
天童寺
始建于西晋永康元年(公元300年)的天童寺,坐落于宁波鄞州区东吴镇太白山,是禅宗五大名山之一,寺内建筑宏伟,规模庞大,香火鼎盛,每天都会有不少佛教信徒和游客来此拜佛参观。
跟许多寺庙一样,天童寺门前也有个大池塘,池塘内有鱼有龟,在寺庙中这样的池塘多为放生池,而放生一说正是为了体现佛教的慈悲。天童寺门前有两颗颇有年代的参天古树,走进大门以后,就是寺庙内的各种古建筑和佛教有关的人像,所在的太白山更是风光宜人,树木郁郁葱葱,环境也非常好,适合旅游观光和休闲散步。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天童寺旁有个天童森林公园,号称天然氧吧,里面植物丰富,树木参天,从山脚爬到山顶颇为吃力,但一览天童风光无限好的感觉,又支配着自己的脚步不停歇,大汗淋漓过后,那种轻松愉快,正是爬山者所追求的,也如同人生的修行,一步一个脚印。
七塔寺
位于宁波鄞州区百丈路的七塔寺,全名七塔报恩禅寺,是市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寺庙,始建于唐大中十二年(858年)。从寺庙大门进入,展现在眼前的是一个较大的广场,两边分别是钟楼和鼓楼,在钟楼与鼓楼之间的就是天王殿,平常也会有不少人来这里拜佛祈福,寻求心灵的慰藉,整座寺庙建筑之雄伟,雕工之精细,令人赞叹,也正因为如此,这里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参观。
保国寺
坐落于宁波江北区洪塘灵山之麓的保国寺,是国家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东汉**时期,当时名为灵山寺,唐会昌五年寺庙被毁,重建于广明元年,改名为保国寺。寺内的大雄宝殿又叫做无梁殿,是长江以南最古老且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之一,而保国寺也正是因为寺内建筑工艺之精湛而闻名于世。
记得有一年和几个同事一起去参观保国寺,寺内给人的感觉除了颇有年代的参天大树以外,就是叹为观止的古建筑物,的确,这些雕工精美的建筑作品,无不展示着古代高超的木结构建筑工艺水平,以至于保国寺可以凭借精湛绝伦的建筑工艺而吸引游客到来。
雪窦寺
雪窦寺位于宁波奉化区溪口镇雪窦山,提起雪窦寺,生在宁波或常住宁波的朋友应该并不陌生,风光迤逦的雪窦山是个著名的旅游风景区,每逢节假日都会吸引着各地区的游客前来观光,而雪窦寺可以说是雪窦山不可或缺的一道亮点。雪窦寺内的弥勒大佛雄伟壮观,在大佛脚下抬头仰望,只觉得弥勒大佛已高耸入云,许多虔诚的佛教信徒和观光者都会到此一览。而雪窦山本身又为佛教五大名山之一,这更为雪窦寺提升了一个档次。
文|蔡银兵
保国寺作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保国寺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保国寺作文1
骄阳似火的一天,保国寺前,严严实实的枝叶下,一个快乐的身影跑在爸爸妈妈的前头,自言自语说了句:“噢!凉快呀!”——不用说,这就是我啦!保国寺乃灵山六景之一,准确地说,灵山因保国寺而闻名,没有保国寺,灵山就只是一座不起眼的小山峰。
保国寺完全可与故宫媲美……作为第一批全国文物保护“寺”,保国寺景区的大门就体现出了不同凡响之处。大门像庄严的亭院一样飞檐翘角,像洗净的茶几一样一尘不染。四不像?我把目光移向爸爸。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原来寺门凝聚了唐、宋、明、清等朝代建筑业的精华!过了大门,大树遮天蔽日,杨梅清香醉人,鸟儿鸣声悦耳,真是名不虚传的旅游、避暑圣地!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今日有幸一睹保国寺风采,先去仙人桥玩玩。随着哗哗作响的瀑布声,仙人桥近在咫尺。登上去一望,茫茫绿海苍翠欲滴,无边无际郁郁葱葱,真美啊!光着脚丫子在桥下的溪水中洗洗,流水在脚趾间流过,逆流踏浪,凉凉的、滑滑的,真爽!仙人桥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但我更感兴趣的还是那从上头飞泻而下的瀑布。我决定追随他的根源。一路徐行,终于使我见到了绿阴丛中的白色龙头,龙口中的飞瀑倾斜而下,在空中扬起几朵美丽的白花,划过条略曲的银白水线,发出哗哗流水声,直往下去。透过几抹阳光照耀着绿叶,隐约看到密集的珠帘喷薄而下,无比壮观——这便是灵山六景中的另一景——保国寺景区的灵龙泉。水从龙头后的幽幽洞穴中流出,洞则通往灵山。再往前走,我们一行到了保国寺。寺门上老练的金色大字——保国寺三字引人注目地跃入眼帘。进了寺门,便到了一个大殿。我仔细看看,用手小心摸摸粱柱,不由得惊叹:“梁上居然没有积灰!而且蜘蛛不结网、鸟儿不筑巢,建造不用钉子,真是一大奇观啊!”的确,保国寺木质有特殊香味,能“驱虫赶鸟”,而且通风良好,致使它远近闻名。保国寺里地建筑可谓星罗棋布。走出一个寺庙,又是一个大殿;走出一个大殿,一个水池,一口古井,一个院门,一排圆凳……都排列在一座寺庙前。那么多古寺,那么多展品,居然都用木头搭起来,没用一根铁钉!由纯木搭建地那么多大殿,都无一例倒塌!保国寺出名的最主要原因也就是这个了。
保国寺,这凝聚了多少朝代建筑精华的景区,多么富有传奇色彩,多么神奇!可与故宫媲美的建筑,多么坚固,多么引人注目!它也是我们宁波人的骄傲!
保国寺作文2
今天是xx年大年初九,天气难得的好,使人真正感觉到了春天的气息。于是,我和爸爸妈妈决定一起就近出行,前往家乡附近的保国寺。
保国寺位于宁波北部灵山山腰之上,始建于东汉,现存大殿距今已整整991年。这在南国算是现存最为古远的一处佛家胜地了。据记载,保国寺原名“灵山寺”,原本是为了纪念当时的一对功勋卓着、隐居灵山后又广施义德的骠骑将军。后改作此名,更能体现这一纪念意义了。所在的灵山,葳蕤秀美,现在已经是周围市民休闲游玩的绝好去处了。
去往保国寺的'车程其实只有20分钟左右,但因为我们出发得较晚,所以下车时已是下午1点多了。加之春节假期已经结束,因而游人不多,我们正好细细领略山寺的幽静和神秘了。
进了山门,一路拾级而上,人仿佛陷入了绿阴之中。这对我们曾经久居北国的人来说,实在是难得的新奇。北方的春节,山已是萧条得很了,草啊树啊全都是枯黄一片,少了生气。但此刻身处此地,使人恍如已是春意浓郁了。加上路上不时可以看见开得黄灿灿的几株迎春花、含苞欲放的腊梅,真是有了几分“红杏枝头春意闹”的意境。
保国寺的自然风光十分秀美,所有景点都缺少气势,但却秀气得可爱。比如山下的“灵龙泉”吧,其实只是一股涓涓细流,但设计者在泉边加上一只“龙头”,让泉水从龙嘴之中“吐”出,就颇有一番趣味了。再如山腰的“毛竹园”,其实只是在满山杂木间点缀了一片南国常见的毛竹而已,但与周围的树木那么相互映衬一下,就可见它的独特风味了。一路上移步换景,每处似乎都有让人忍不住拿出相机取景留念的所在,虽小巧但又不失雅趣,实在是不可多得。
但保国寺毕竟是我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的文化旨趣、人文内涵当然是我们浏览的重点。像保国寺大殿后的“一碧涵空”池,真的是尽收周围山色风光;水波荡漾处,似乎照得见古代香客的身影了。还有寺里的钟鼓,现在已经成为了游人花钱娱乐的工具,但声声钟鼓悠扬,又怎么不让人发思古之幽情呢?再有就是“中华历史遗迹展”,荟萃了长城、兵马俑、黄山、庐山等中华悠久历史上创造的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虽说人工雕琢的痕迹太浓,但却着实给游人们了解中华灿烂文化的一处小小园地呢。
离开保国寺时,已是下午4点多了。尽管我们在保国寺逗留的时间不长,但收获和感受却是不少啊!
保国寺作文3
保国寺座落在宁波灵山附近,是宁波现存的最古老的文化建筑。
穿过大门,再走一段山路,就到了仙人桥。仙人桥在小溪两岸高高耸起,两排整齐的栏板有序地排列在桥的外沿。栏板上,雕刻着活灵活现的花鸟虫鱼图案,为小桥增色不少。站在桥上往下望,一池碧水环绕着小桥,山林里微风拂过,零星的落叶洒落桥边、飘落水面,呈现出如画美景,让人有飘飘欲仙之感。
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绕过几座八角亭,就来到了生肖池。生肖池外围围着一圈石柱子,石柱上安放着十二个石生肖,石生肖下刻着对应的生肖名称。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名为“齐天大圣”的石生肖,那个石柱上端坐着一只猴子,虽然乍一看和其他猴子没什么两样,但仔细端详,它的头高高昂起,眼神锐利,前爪抱着后爪,坐得笔直,还真有点齐天大圣的威风。生肖池不仅外围石雕精致,池中央还伏着一条张牙舞爪的石龙,一群鱼儿围着石龙嬉戏、玩耍,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离开生肖池,就到了大雄宝殿。大雄宝殿气势雄伟,妈妈告诉我:这宝殿从上到下未用一钉,未用一梁,仅用一根根的榫卯连接支撑着,但却是十分坚固,经得住这千年的风吹日晒。最神秘的是,这个宝殿“虫不蛀、鸟不栖、鼠不入、尘不生”。我仔仔细细地寻了一遍,竟真的一点灰尘都没发现,这叫我不得不赞叹古代工匠们的伟大智慧。除了结构奇特,殿内的柱子也是别具一格,柱子仿佛一朵花,四根细柱就是“花蕊”亦是柱子的中心,四根粗大的圆柱就是“花瓣”,紧紧包裹着“花蕊”,真是既坚固,又美观。
绕过大雄宝殿,就是有名的钟、鼓楼。还未进去,就听到震耳欲聋的钟声伴着鼓声,响彻山谷。进到钟楼的底层,我更是眼界大开,一排排、一列列整齐的古代编钟展现在眼前,随手敲击,即发出时而清脆、时而沉闷的声响。钟楼对面就是鼓楼,里面端放着一只巨鼓,上面满是岁月的痕迹,我拿起鼓棒,重重敲击,那巨大的声响连十里外都能听到。
保国寺的风景美不胜收,它既向我们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又使我们体会到了古老文明的珍贵。
保国寺作文4
开学后的第一个星期六,我和爸爸妈妈到保国寺玩。保国寺是很古老的建筑,从汉朝开始建造。保国寺周围有很多很大的古树,就像童话世界中的童话森林一样好玩。上山走的路上长满了青苔,这说明来这里的游人很少。走啊走,我们先走到仙人桥,仙人桥是古代造的,很老很老的,桥下的池子里,有几条很大的红鲤鱼,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我们又往上走,看到灵龙泉,灵龙泉的泉声很好听,哗,哗,哗。仙人桥旁边水池的水是灵龙泉流下来的,很干净。
我们继续往上走,终于走到保国寺。哇,好漂亮的大殿,里头有藻井,还有很多很大的柱子,每个柱子下面都垫着一个像鼓一样圆圆的石块,说明书上说这些圆石块叫柱础。
我们来到后院,院里有一个池子,名叫净土池,它有一个特点:天旱时池子里的水不会干,下大雨时池子里的水又不会溢出来。池里有许多鱼儿,五彩缤纷的,可好看了!最好笑的是乌龟。众乌龟爬上一块石板上晒太阳。为什么呢?因为晒太阳可以杀死细菌,还可以不让龟壳变软,这是我从书上看到的。净土池中那只最大的乌龟非常淘气,就像童话书里的马小跳,它背上长满了青苔,在水中慢慢游着,看到它正在欺侮小鱼,我骂了它一句:“死乌龟”,它理都不理我。有人掉了一小片薯片,马小跳乌龟慢慢地向薯片游去,用头顶着薯片玩,像海狮顶球一样,等薯片泡软了,马小跳乌龟游过去把薯片吃掉了。还有一只最小的乌龟,我叫它菜鸟乌龟,它大概是第一次爬石板,怎么爬也爬不上,每次快爬上石板时都是“扑通”一声掉进水里,但菜鸟乌龟没有放弃,经过许多次的努力,最后终于爬上了石板,晒到了太阳。书上有句话不是叫“失败是成功之母”吗,动画片西游记里也有一句歌词“容易干不成大业绩”,这两句话意思是一样的,大家要向菜鸟乌龟学习,不怕失败,坚持到底。的这些乌龟从哪儿来呢?我在想,孙悟空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时,驮唐僧和孙悟空过通天河的那只大乌龟,它在驮佛经过通天河时犯了错误,钻到水下,把佛经全都弄湿了,一定是孙悟空把大乌龟关在保国寺的水池里,这些乌龟就是那只大乌龟的后代吧。……
参观结束下山的时候,我听到了蝉在叫,好像在说:“热死了!”今天玩得很累很快乐,增加了许多知识,也明白了许多道理!回家了,我一直在想孙悟空、乌龟、灵龙泉、保国寺……,可开心了,在心里像又玩了一次。我还想到了孙悟空和菜鸟乌龟不放弃要实现的目标,最后把他们的目标都完成了,我们要向他们学习。
保国寺简介
保国寺
【保国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宁波市区北部江北区洪塘镇安山村灵山山腰。相传创建于东汉,原名灵山寺。唐会昌五年(845)灭法,寺毁;广明元年(880)重建,改名保国寺。现建筑群由山门、经幢、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藏经楼及钟鼓楼、斋房、僧房、偏殿等组成。主体建筑大殿重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距今已有980余年,是中国古建筑中的瑰宝。大殿的平面进深大于面阔,前槽安装有3个镂空藻井,斗拱古朴粗壮,为七铺作单拱双杪双下昂偷心造。柱子的设计,别具一格,以小拼大"四段合"的做法为全国现存木构建筑中的孤例,斗的做法也各不一样,海棠斗、靴角斗等在现存的木构中也极为罕见。大殿的外观原为三开间单檐歇山式,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增建了下檐,现为重檐歇山式。保国寺大殿反映了当时高超的建筑艺术,前人题赞"山岙藏得古招提,宫殿岿然结构奇"。寺内还藏有珍贵的唐代经幢两座。寺四周层峦耸翠,流水潺潺,亭台楼阁点缀其间,是宁波市内著名的旅游胜地。
保国寺的历史沿革
东汉**时骠骑将军张意之子隐居于灵山,后舍宅为寺。据《寺志》载:东汉**时骠骑将军张意之子中书郎张齐芳隐居于灵山,后舍宅为寺,初名灵山寺,此即保国寺的前身。
唐武宗时,灵山寺被废。唐武宗会昌二年至五年(842年-845年),官府便下令拆毁寺宇,勒令僧尼还俗。据统计当时拆毁大寺四千六百余所,小寺四万余所。灵山寺在这次灭法活动中被废。
唐广明元年复寺,并赐名保国寺。唐广明元年(880年),宁波国宁寺僧可恭,应施主之要求,前往长安上书朝廷,请求复寺,获得批准,唐僖宗李儇赐额保国寺。
保国寺在唐创建之时的建筑至今未能存留。保国寺在唐创建之时,规模不大,再加上唐代晚期佛教发展缓慢,社会客观条件不够理想,寺院建筑未能存留至今。
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德贤“复过灵山,见(保国)寺已毁,抚手长叹,结茅不忍去”。由此出任寺院住持,迎来了保国寺的第一次中兴。
宋高宗绍兴年间(1131年-1161年)僧仲卿建法堂。僧宗普开凿净土池、栽四色莲花。当时仲卿与宗浩还曾建十六观堂,在法堂西,后废。南宋时期的这些建设项目保留至今的只有净土池。法堂位置犹存,但建筑已几经重建了。
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年)官方曾赐“精进院”额,表明它在当时的佛教寺院中已有一定地位。
明弘治六年癸丑僧清隐重建祖堂,更名云堂。
明弘治年间(1488年-1505年)建清隐堂,后废。
明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重修大殿。
明**年间(1628年-1644年)僧豫庵扩云堂基,更名玄览斋,旁设两庑、前架照厅。乾隆元年废。
明时建迎熏楼在大雄殿西。后废。在大雄殿东北隅建关房,后废。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僧显斋、景庵重修大殿,“前拔游巡两翼,增广重檐,新装罗汉诸天等相”,同时重修法堂、天王殿。于净土池四周立石栏杆,清前明御史颜鲸为净土池填“一碧涵空”四字。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住持显斋“鸠工庀材,培偏补陷,未数年而奂仑备美”。
乾隆十年(1745年)僧唯庵、体斋对大殿“移梁换柱,立磉植楹”,并重修天王殿。嘉庆元年(1795)重修大殿,改装罗汉诸天等相。
嘉庆十三年(1808年)移建钟楼于大殿东。嘉庆十五年(1810)新建鼓楼在于大殿西。
宣统二年(1910年)天王殿、东客堂毁于火。宣统三年,僧一斋重建。
民国二十年(1913年)僧一斋建藏经楼五间(下层为法堂)及西侧客房楼屋十间一弄。
1954年全国文物普查时南京工学院师生发现此古建筑,后经陈从周、刘敦桢教授核实为北宋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