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太行山深处古村落-井陉天路旅游景点
2月21日拍摄的井陉县南障城镇大梁江村(无人机照片)。
河北省井陉县南障城镇大梁江村位于太行山深处,是一座依山而建、保存完好的古村落。该村古民居以石头或砖石混合建成的四合院为主,多建于明末清初,建筑特点为院中有院,院中有楼,楼顶有院,楼顶有楼,院楼相通,错落有致,历史感厚重。该村2010年被列为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近年来,大梁江村通过挖掘古村落历史文化、开发旅游项目,吸引了诸多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2月21日,游客在井陉县南障城镇大梁江村游览。
2月21日拍摄的井陉县南障城镇大梁江村的古戏楼。
2月21日,在井陉县南障城镇大梁江村,一位老人在街旁休息。
井陉天路旅游景点
1、梦里老家——吕家村
井陉县南障城镇吕家村,位于冀晋交界,巍巍太行山腹地,是首批中国传统村落之一。村中古居以清代老院为主,共76处,最具风格的12处,保存完好的8处。1938年,***、***在吕家村指挥了著名的长生口伏击战,指挥所旧址至今完整保留。
2、河北的乔家大院——大梁江
大梁江村始建于元末明初青山环抱,如二龙戏珠。一座连一座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建筑群,集太行传统民居之大成,它也因此而享誉“河北的乔家大院”、“大山深处露天民居博物馆”等雅称。
3、小龙窝村——山西特色民居
小龙窝村原叫龙窝铺和龙窝村,据传始建于隋朝,公元600年左右。小龙窝村的建筑带有明显的山西民居特色,且整体保存较好,2008年被评为第二批河北省历史文化名村,2012年入选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
4、石头的世界——于家石头村
于家石头村,是明代著名政治家、民族英雄于谦的后裔居所。500年来,于家人以勤劳的双手开山凿石,就地取材,利用丰富的石头资源,修成梯田、盖成房屋、雕成石器……营造了一个罕见的石头王国。全村一片石头天地,到处都是石头文化。
5、保存最完整的古村落之一——**村
**村位于井陉县天长镇西南部,始建于元末明初,历时六百余年,是中国传统村落、河北省历史文化名村,也是石家庄保存最完整的古村落之一。
这条全长43.1公里的井陉“天路”已成为井陉最靓的风景激励着井陉人民在建设“富民强县、美好井陉”实现乡村振兴的圆梦征程中一路前行!
井陉“天路”让群众生产生活华丽蝶变
■车辆在“天路”上行驶。
■游客在大梁江村拍照。
■“天路”成为沿线村民的致富路。
□文/本报记者崔虹图/本报记者郄磊
众所周知,全国首个“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区”已经落户井陉县,其规划范围包含天长镇、于家乡、南障城镇、秀林镇四个乡镇的24个村庄。虽然那里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优美的自然风光,然而受道路制约,多年来未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井陉“天路”的建成通车,盘活了当地的旅游资源,带动了那里的经济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实现了山区群众生产生活的华丽蝶变。
车程由过去的4小时缩短到40分钟
山区农民苦难言,出门抬脚就是山。井陉县西部地处深山,交通一度非常闭塞,许多村民一辈子也没有去过县城。井陉“天路”的建成,打通了山里山外的通道,使山村与外界基本实现了“无缝衔接”。
张井沟村位于井陉县于家乡,村内现有居民100多户,大多为中老年人。村民住房依山而建,房屋特点以石头平房为主,无规律分布在村内山脚山腰处。这里曾被称为井陉县交通最不便利的村庄,曾经去趟17公里之外的县城需要一个多小时,“井陉‘天路’修通以后,俺们到县城有半个小时就够了。”村民尹巧玲笑着说。
张井沟村与大梁江村直线距离仅1.5公里,但村民们很少往来,究其原因,还是时间成本的问题。大梁江村的梁万廷告诉记者,以前去张井沟村需要两个小时,而且道路坎坷不平。自从有了井陉“天路”,10分钟就能到,特别方便。
其实,不仅仅是张井沟村和大梁江村,现在,井陉“天路”已经将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传统村落保护区核心区与石太高速、省道平涉线无缝隙对接,全线车程由过去的4个小时缩短为40分钟。正如狼窝村支部书记梁友科所说:“以前这里都是羊肠小路,根本过不去车,现在好了,路宽了,人们出行方便多了,心里也更舒坦了。”
游客数量是去年五一期间的两倍
井陉“天路”沿线是我国首个“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区”的核心区,里面既有原始的自然风貌、相对完整的古村落等历史遗存,也有传统的生活方式,以及南张井村“老虎火”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恰好符合了当代都市人返璞归真、亲近自然、寻找心灵原乡的旅游消费需求。曾经由于交通不便,这些“宝贝”无奈地被隐藏,现在,井陉“天路”开通了,犹如“一江春水”,彻底激活、释放了那里巨大的旅游潜力,促进了旅游业发展。
5月17日中午,记者见到从衡水来的常海城时,他正和家人在大梁江某饭店用餐。“我十多年前来过这里。”常海城说,当时,通往大梁**路坑坑洼洼,尘土飞扬。“没想到这次这么顺畅,真是太让我惊喜了。”常海城说,他已经把自己看到的井陉“天路”发了朋友圈,“已经有许多亲朋好友问我了,都说以后也要来看看。”
今年五一期间,于家乡于家村接待游客达4000多人,是去年的2倍左右,收入也翻了一番。游客人数的增加,也带动了农家乐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天路”沿线的农家乐由过去的10多家猛增到近100家,以于家乡于家村为例,这个面积仅1平方公里的小村庄,就有13家农家院,而且五一期间每天爆满,村民于秀英家五一期间每天接待游客300多人,比去年多了两倍,“以前自家人就能干完的活,现在要雇上七八个人,白天黑夜地干才能忙得过来。”回忆起当时的情况,于秀英满怀喜悦之情。
大梁江村党支部书记梁瑞锁告诉记者,井陉“天路”开通之前,来旅游的人数每天只有一二百人,这也导致许多农家乐无法经营下去。“现在每天能来三四千人,最多的时候有上万人。”梁瑞锁说,农家乐也由原来的两家发展到现在的9家。“我们村首届民间艺术节七天接待量突破十万人次,相当于过去一年的总和。”梁瑞锁说。
“老虎火”是南张井村作火的技艺,是用制作成老虎状的道具放烟火。“老虎火”相传为先祖于康熙初年在山西充哑三载偷师而得,距今已有320多年的历史。2008年6月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由于种种原因,“老虎火”已经中断多年,而今年春节期间,“老虎火”重新“绽放”,仅正月初三当天游客就达3万余人。
农民的钱袋子慢慢鼓了起来
“天路”犹如“一江春水”,激活了古村,为村民拓宽了增收途径,花椒、黑枣、小米等土特产品也多了销路,大家足不出村就能增加收入,农民的钱袋子慢慢鼓了起来。
井陉“天路”修通之前,于家村只有3户村民卖土特产,今年五一增加到了12家,花椒、黑枣、小米等土特产品供不应求,每天能收入400多元;大梁江村的笨鸡蛋从以前的每公斤4元,猛涨到现在的每公斤30元,而且销售行情很好。
大梁江村的张拉正曾经是一名公交车售票员,目前在村里的一家宾馆拌凉菜。“两个老人都80多岁了,俺也出不去。”张拉正说,正当自己愁闷之时,井陉“天路”修好了,游客猛增,自己便来到了宾馆工作。“一天50块钱,不累,还能照顾老人,挺好的。”张拉正笑着说。
梁保生之前靠种玉米、谷子、大豆为生,“年景好了有收入,年景不好了,就颗粒无收。”梁保生说,井陉“天路”开通以后,来大梁**游客日渐增多,他现在负责在景点收取门票,每天收入50元,“还不耽误种地,挺好。”
正如吕家村党支部书记吕义清所说:“以前都是靠天吃饭,这条路让我们尝到了甜头,真是一条民心路、扶贫路。”
河北境内的最美古村庄在哪儿?
no.1,蔚县西古堡。
在河北和山西交界的蔚县,有一个著名的明清古堡建筑群,这就是西古堡。据历史学家考证,西古堡最早建设于明代嘉靖年间,距今已经有五百多年的的历史。这里完美保存了明末清初的民居建筑风格,因而被评为了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比山西平遥,湖南凤凰古城,西古堡可能没有那么大的名气,但这恰恰给它带来了难得的清净。这里现在保存了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约180座,它们以高大的门楼,白灰砌的青砖墙和木雕花彩绘彰显着自己的特殊价值。整个西古堡设计十分巧妙,布局精细,兼顾了居住和防御功能。
no.2,赞皇县许亭村。
许亭村位于河北赞皇,这是一个历史更加悠久的古村落,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朝。秦朝采用郡县制,县内设置乡,而乡下则设立亭,亭在当时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镇。许亭村的名字就诞生在秦朝,当地交通并不便利,许亭村的四周都是山林,许多丘陵像莲花瓣一样,将许亭村紧紧环抱,因而许亭村也有一个外号,叫“莲花山城”。
在如此闭塞的小山村里,竟然出过6位宰相,可见当地的文化气息有多么浓厚。许亭村保存了大量的古建筑和文化遗迹,加上周围不错的山景,也吸引了众多游客。
no.3,井陉县大梁江村
大梁江村隐藏在太行山的深处,这里始建于元末明初,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或许很多人感到奇怪,这里为什么叫做大梁江村,并不是因为这里有一条大梁江,而是因为这里太缺水了,所以才会在名字里带这么多水。
由于交通闭塞,这里的古建筑保存十分完好。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现在这里的旅游业也得到了不小的发展。
no.4,陉县石头村
石头村这个名字看上去毫无新意,但因为一位名人让石头村闻名遐迩,这就是明代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于谦,于谦的后人们就一直在石头村生活,这里距今也已经有五百多年的历史。石头村的男人几乎都会石匠手艺,这里的房屋也几乎都是石头建成的,当地的家家户户基本上都采用了四合院的建筑风格,而且家家户户相连,便于应急和应付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