棠樾的意思是什么-棠樾牌坊群的历史文化

2024-10-20 08:54:24 来源:天气频道

棠樾一般指棠樾牌坊群。棠樾牌坊群,位于安徽省歙县郑村镇棠樾村东大道上,为明清时期古徽州建筑艺术的代表作。棠樾的七连座牌坊群,不仅体现了徽文化程朱理学“忠、孝、节、义”伦理道德的概貌。

也包括了内涵极为丰富的“以人为本”的人文历史,同时亦是徽商纵横商界三百余年的重要见证。每一座牌坊都有一个情感交织的动人故事。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时候,曾大大褒奖牌坊的主人鲍氏家族,称其为“慈孝天下无双里,衮绣江南第一乡”。

棠樾牌坊群(1)

建筑特点

棠樾牌坊群结构布局都采用严格的中轴对称手法,给人以稳重感,在视觉的焦点处加以强调,精心雕刻。牌坊群两侧保留了永久农田,四周没有构造物,远眺牌坊群,七座牌坊仿佛从农田“拔地而起”,显得格外突出。

牌坊群位于棠樾村口,其周围的农田、树木、池塘、河流及人工环境(如古桥)等构成了完整的村落外部环境,反映了古代村落选址、建设所遵循的因地制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则。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棠樾牌坊群

棠樾牌坊群的历史文化

牌坊文化
牌坊,是历史授予黄山的勋音。历史上,黄山(徽州)英才辈出,代不乏人,诞生过李廷、朱熹、毕升、胡开文、王茂荫、戴震、胡适、陶行知、黄宾虹等一大批杰出人物。仅歙县一地,明清两代就有542个进士,1531个举人,“父子尚书”、“同胞翰林”流誉乡里,“连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成为美淡;尤其是在这程朱理学的故乡,妇女受封建的“节烈”观念残害至深,出现过一大批以《儒林外传》中王三姑娘为代表的节妇烈女。至今仍有100多座完好地保存着。棠樾牌坊群就是其中的代表。
鲍氏文化
棠樾,古称“唐越”,又名棠川、慈孝里。相传唐代初年,东晋新安太守鲍弘的后裔鲍安国与妻弟汪华捐资济民有功,唐高祖劾封为“唐越国公”,他们居住的村庄称作“唐越”。后来鲍氏借《诗经·甘棠》篇中“蔽芾甘棠”之句,谐音“唐”为“棠”,“越”字谐音为“樾”,意为甘棠树枝叶繁茂,利及后人之意,故“棠樾”村名沿用至今。
聚居于此的堂樾鲍氏为徽州望族,历代人才辈出,名人如云。《棠樾鲍氏三族宗谱》载:始祖荣,先世居郡城西门,南宋建别墅于棠樾。建炎后,荣曾孙居美携家由徽城西门迁此,至今已有870多年的历史。全村242户,980余人,在漫长的岁月中,鲍氏多忠臣孝子、义夫节妇,不少后裔衣褐食贫,博览群书、求学经商,造成了一代代达官巨贾。宋代有鲍宗岩父子代争死;元代有状元鲍同仁,明代有尚书鲍象贤、翰林编修鲍颖,进士户部主事鲍楠、知府鲍献书、州府同知都转盐使司鲍孟英;清代有官商钜户鲍志道、鲍漱芳、鲍勋茂、进士编修鲍文淳、进士户部主事鲍功梅、工部主事鲍国琛,清进士民国专员县长鲍庚。文化名人有元代鸿儒鲍元康、鲍深。书画家有鲍楷、鲍元标、鲍又诗、鲍娄先。诗词名家有鲍有莱、鲍鸿等,不胜枚举。
地域文化
棠樾牌坊群古牌坊,每座都有着道德宣教的功能,它们以家族或个人历史记载形式的定位出现,将儒家的忠孝、贞节、慈爱等观念传递出来。
棠樾牌坊群每一座牌坊背后都有一个动人故事,提醒着一代又一代的徽州人不要忘记先辈的荣耀,更督促和激励着着每个徽州人继承先人的精神。棠樾牌坊群并非以某一座牌坊的单体挑战独一无二的权威,而是用这样的连续七座牌坊相互唱和,以石头的群体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地域文化特色。

棠樾牌坊群(2)

棠樾牌坊群的介绍

棠樾牌坊群,位于安徽省歙县郑村镇棠樾村东大道上,为明清时期古徽州建筑艺术的代表作。棠樾的七连座牌坊群,不仅体现了徽文化程朱理学“忠、孝、节、义”伦理道德的概貌,也包括了内涵极为丰富的“以人为本”的人文历史,同时亦是徽商纵横商界三百余年的重要见证。每一座牌坊都有一个情感交织的动人故事。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时候,曾大大褒奖牌坊的主人鲍氏家族,称其为“慈孝天下无双里,衮绣江南第一乡”。121996年,棠樾牌坊群被国务院公布列为第四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棠樾牌坊群(3)

棠樾牌坊群中的鲍象贤尚书坊的主人鲍象贤有何事迹得以建坊?

棠樾牌坊群中的鲍象贤尚书坊始建于1622年。旌表鲍象贤镇守云南、山东有功。

据县志记载:1529年中进士,初授御史,后任兵部右侍郎。他曾经远赴云南边防,使边境得以安定,当地百姓还为他建了生祠以示感恩。由于秉性亢直,鄙视权贵,鲍象贤多次遭到奸臣的中伤,政治生涯几起几落。

但他一直抱持“官不择位”的思想,廉智自持,不计个人毁誉得失,一如既往地效忠社稷,在死后才被追赠加封为工部尚书。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向朝廷请命,修建了这座鲍象贤尚书坊。

此牌坊于1795重修,牌坊上写着“赠工部尚书鲍象贤”8个大字,是一座旌表鲍象贤的“忠字坊”。因其在两广击退倭寇立大功,所以,在此牌坊的两侧,分别还刻有“命涣丝纶”、“官联台斗”等字样,这是皇族赐予的平民百姓极高的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