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愍王的介绍,恭愍王陵的建造历程

2024-11-24 22:35:51 来源:天气频道

恭愍王(1330~1374年,1351年~1374年在位)是第31代高丽王。名颛,初名祺,是忠肃王之子。谥号是恭愍仁文义武勇智明烈敬孝大王、庙号武宗。于1374年被宦官崔万生等弑杀。王妃是元朝魏王的鲁国大长公主宝塔失里(仁德王后),其他妃子有惠妃李氏、益妃韩氏、定妃安氏、慎妃廉氏等。

恭愍王是谁?

高丽忠肃王十七年(1330年)五月生,封江陵大君。高丽忠惠王后二年(1341年),元顺帝召入京师宿卫,称“大元子”。高丽忠穆王即位,封为江陵府院大君。高丽忠定王元年(1349年),迎娶元朝鲁国大长公主宝塔失里。高丽忠定王三年(1351年)十月,被元顺帝封为高丽国王,高丽忠定王退位。他上台不久,各地就被倭寇骚扰。
高丽恭愍王元年(1352年),判三司事赵日新作乱,被诛。同年大量倭寇进犯高丽,王京大震,境内骚然。此后各地倭寇不绝。
高丽恭愍王五年(1356年),大司徒奇辙谋反,被诛。奇辙为元顺帝奇皇后之兄,挟威震主,被恭愍王夷族。同年,遣枢密院副使柳仁雨攻取元朝双城总管府,并收降元朝斡东千户所千户李子春(蒙古名吾鲁思不花)。吾鲁思不花之子李成桂,后来成为高丽名将,建立**王朝。
高丽恭愍王八年(1359年),元朝红巾军侵略高丽,攻陷西京平壤,遣平章事李承庆为都元帅,拒之。次年,红巾军被击败,退回鸭绿江。高丽恭愍王十年(1361年),红巾军再次入侵,遣枢密院副使李芳实为西北面都指挥使,拒之。红巾军逼近京畿,高丽恭愍王南逃福州,开城陷落。次年,以参政郑世云为总兵官,督诸军进攻盘踞开京(今****主义人民共和国开城)的红巾军。红巾军大败,逃出高丽。同年,元朝辽阳行省丞相纳哈出入侵,被东北面上万户李成桂击败。高丽恭愍王十二年(1363年),还都开城。六月平泽县暴乱。年底元顺帝下诏废恭愍王的王位,立德兴君塔思帖木儿为高丽国王,奇三宝奴为太子,命令发辽阳行省兵渡鸭绿江,送塔思帖木儿去高丽即位。
高丽恭愍王十三年(1364年)正月,崔濡、塔思帖木儿率一万军队围义州,恭愍王以赞成事崔莹为西北面都巡慰使,败之。十月,元顺帝朝遣翰林学士承旨奇田龙诏恭愍王复位。送崔濡于高丽,崔濡十一月被杀。次年,鲁国大长公主宝塔失里难产死。
高丽恭愍王十五年(1366年),遣使至元,表请改名王颛,开始信用僧人辛旽。大兴土木,祭奠鲁国大长公主。
高丽恭愍王十七年(1368年),吴王朱元璋在应天府即**位,定国号“大明”,建元“洪武”,遣征虏大将军徐达、副将军常遇春攻破大都,元顺帝北逃上都。次年,明**赐书恭愍王,恭愍王停用元朝年号,遣礼部尚书洪尚载、监门卫上护军李夏生奉表进贺;并遣奉翊大夫、密直副使李成桂为东北面元帅,进攻北元东宁府,以示忠诚。
高丽恭愍王十九年(1370年),明**遣尚宝司丞偰斯封恭愍王为高丽国王:“咨尔高丽国王王颛:世守**,绍前王之令绪;恪遵华夏,为东土之名藩。当四方之既平,尝专使而往报;即陈表贡,备悉忠诚。良由素习于文风,斯克谨修于臣职,允宜嘉尚,是用褒崇。今遣使赍印,仍封尔为高丽王,凡仪制服用许从本俗。于戏!保民社而袭封,式遵典礼,传子孙于永世,作镇边陲,其服训辞,益绥福履!”并另赐书告诫恭愍王不要太过崇佛,“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今胡运既终,沙塞之民非一时可统,而朕兵未至辽沈,其间或有狂暴者出,不为中国患恐为高丽之扰。况倭奴出入海盗十有余年,王之虚实岂不周知?皆不可不虑也。”恭愍王遣三司左使姜师赞上表谢恩,缴还元朝颁赐的高丽国王之印,并要求收回耽罗,以当地蒙古人为高丽百姓。同年,再遣李成桂出击东宁府。
高丽恭愍王二十年(1371年),流放辛旽,杀之。明**将陈友谅之子归德侯陈理、明玉珍之子归义侯明升迁居高丽。
高丽恭愍王二十三年(1374年),明**遣礼部主事林密携中书省文咨至高丽取马:“钦奉圣旨:‘我想高丽国已先,元朝曾有马二三万留在耽罗牧养,孳生尽多,中书省差人将文书去与高丽国王说得知道,教他将好马拣选二千匹送来。’恭愍王遣门下评理韩邦彦前往耽罗取马,侨居当地牧马的蒙古人只同意送三百匹。林密等对恭愍王说:“济州马不满二千数,则帝必戮吾辈,请今日受罪于王。”恭愍王无以对,于是以门下赞成事崔莹为杨广、全罗、庆尚道都统使,将兵讨之,得胜而还。同年,恭愍王被弑。辛禑二年(1376年)九月,谥为“仁文义武勇智明烈敬孝大王”;十一年(1385年)九月,明朝赐谥“恭愍”。

恭愍王陵的建造历程

恭愍王陵位于开城市开丰郡解线里,是恭愍王的玄陵和王后鲁国公主的正陵并排坐落的双墓。始建于1365年,1372年建成。陵园呈长方形,东西长40米,宽20米,以东西并排的双墓为中心。两墓相隔0.61米,东西两侧各铺有宽24米,长40米的3层长方形大台阶。大台阶间的高度从上到下分别为1.2米、1.4米,在大台阶正面及两旁共设了4处小台阶连通。大台阶下面是宽敞的小台阶,一直延续到山下。从最下一层小台阶到最上一层大台阶的高度有15米。
双墓建在1米厚的12边形石基之上,墓的东西北三面用花岗石垒成一圈高3米的围墙。玄陵居左、正陵居右,是由恭愍王生前亲自选定陵位并按同一规格营造的。墓高约6.5米,对角直径约为13.7米,由于水土流失,正陵稍低于玄陵。墓边围以一圈12角形屏风式石墙相护,石屏风上雕有荷花纹、方纹和12地神像。屏风外又围一圈与其平行的石栏杆,双墓间有1.2米宽的走廊连通,石栏杆外交错地置放着石羊和石虎。
上数第一层大台阶上有高4米的望柱石,正中放着7.2吨重的石供桌,桌面上雕有细腻优雅的荷花纹和鬼面纹;第一层与第二层大台阶之间正面的两处小石阶前分别有一幢石灯。第二层大台阶的左右两侧边缘立着4尊文官雕像,第三层大台阶与其相对立着4尊武官雕像,武官雕像顶盔挂甲,支剑挺立,威风凛凛,文官雕像则文质彬彬,这种造型生动的文武石像沿袭了从
前的陵墓雕刻式样,具有这类纪念碑雕刻应有的威严庄重和装饰效果,作为陵墓装饰手法,成为后来李朝①陵墓装饰的典范。
王陵内部用大盘石垒成,中间为墓道,再后是墓室,墓室东、北、西三面墙上各画有12地神像中的4个神灵。天棚分北、南、东南三个方位各画有北斗七星、三圣②和太阳。
恭愍王陵尽管体现着君王至上的封建意识,但它同时也是高丽人民高超的建筑艺术与雕刻艺术的象征。双墓规模宏大,形式豪华,设计考究,各种装饰造型典雅,雕刻精细,整个布局和各个形象都继承了前代的传统并开辟了新的境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恭愍王和鲁国公主有何关系?

仁德王后是历史上的一位和亲公主,这位公主的曾祖父就是大名鼎鼎的元**忽必烈。仁德皇后的汉名叫做王佳珍,名为孛儿只斤·宝塔失里,她的父亲是元代皇族的魏王阿木哥。她被称为仁德王后是因为嫁给了高丽王世子恭愍王。

德仁王后不怎么参与朝政,但是在王祺与元朝爆发冲突的时候还是毅然的保护自己的丈夫,在“兴亡之变”中王祺躲了起来,而宝塔失里一直就坐在门口看着这场叛乱结束,王祺因为这件事情对宝塔失里又感动又疼爱。后来德仁王后怀孕了,这个消息让高丽王非常高兴,但是两人结婚了八年才怀孕,生产的时候仁德王后就难产了,最后她死于难产。高丽王在仁德王后死后悲痛欲绝,也无心管理朝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