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在四川什么地方|巴中属于哪个市
巴中隶属四川省,位于四川省东北部,米仓山南坡,与达州、南充、汉中、广元相邻。
巴中市位于中国第二大苏区——川陕**根据地的中心和首府,素有“红军之乡”“川东北氧吧”之称。
巴中的建制始于东汉。北魏延昌三年(514年)始置巴州,民国元年(1912年),巴州衙署改名巴州行政公署。民国2年(1913年),改巴州为巴中县,1993年7月5日,经***批准设立巴中地区,巴中县一并撤县建市(县级),2000年6月14日,经***批准撤销巴中地区建立巴中市(地级)。
更多关于巴中在四川什么地方,进入:查看更多内容
巴中属于哪个市
巴中是四川省的地级市,不属于其他城市。
巴中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地处大巴山系米仓山南麓,中国秦岭淮河南北分界线南,东邻达州,南接南充,西抵广元,北接陕西汉中。
巴中市属典型的盆周山区,地势北高南低,由北向南倾斜。北部为深切割中山,中切割中山,中部为中切割低山、浅切割低山;南部为丘陵,沿河两岸及台状山顶有平坝。丘陵、平坝面积约为1243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10%。
巴中市有多少个区县?
巴中市的区县。
巴州区,隶属于四川省巴中市,地处四川省东北部,大巴山南麓,介于东经106°21′~107°7′,北纬31°31′~32°4′之间,东接通江县、平昌县,南邻南充市仪陇县,西连恩阳区,北界南江县。巴州区幅员面积1294.91平方公里,辖6个街道、14个镇、2个乡,属盆北低山区,地势北高南低‘;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巴州一水环绕、四龛佑城,境内始建于隋、兴盛于唐的东龛、南龛、西龛、北龛、摩崖造像多达7200余尊,被誉为“盛唐彩雕全国第一”,并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巴州是巴文化的中心,是远古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四川省首批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是著名天文学家张思训、辛亥**先驱董修武、平民教育家晏阳初等名人的故乡,“巴山背二歌”“皮影”被列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元680年,唐太子李贤被贬居巴州,形成了“十六登高”的习俗并持续至今。巴中市巴中区部分行政区划调整_
1、将江北街道的红岩河、后河2个社区和杨坝、中坝、插旗山3个村,巴州镇的塔子山、东华、摇铃、尖山寺、排垭、凉水井、碾盘寺、清莲、洪山9个村所属行政区域划归东城街道管辖。
2、将回风街道的佛阳、南坝2个社区和西龛村,巴州镇的柏杨庙、擂鼓、大连3个村所属行政区域划归西城街道管辖。
3、将平梁乡的新华、陇桥2个社区和八王、玉皇庙、仙人洞3个村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回风街道管辖。
4、将巴州镇的新桥、登高2个社区和岳家坡、青滩坡、风头山、牛鼻山、先锋寨、黄家坝、檬子河、铜堡、李家碥、苏山、三包、玉堂、侯家沟、管家沟、西溪沟、桥炉、长角梁、范家沟18个村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江北街道管辖。
5、将巴州镇更名为大茅坪镇。原巴州镇幅员面积141平方千米,辖40个村(社区);调整后,大茅坪镇辖明星社区和白云、大茅坪、红垭、土地垭、得阳、孟家、南垭庙7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大茅坪村。巴城面积也将由过去30平方千米,扩展至100余平方千米。
巴中市属于哪里?
巴中市属于四川省,位于四川省东北部。
巴中市是四川省下辖地级市,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地处大巴山系米仓山南麓,中国秦岭-淮河南北分界线南,东邻达州,南接南充,西抵广元,北接陕西汉中,属典型的盆周山区,地势北高南低,由北向南倾斜;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全市总面积12292平方公里。
巴中拥有红军烈士陵园、红军石刻标语群等**遗迹,被称为“中国**的露天博物馆”,拥有1个世界地质公园,2个景区正在创建国家aaaaa级景区,共有19个国家aaaa级景区。
巴中是全国第二大苏区,红色遗址遗迹数量众多,全市有不可移动**文物382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66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10处,主要分布于巴州区和通江县境内。
扩展资料
巴中市历代建制
巴中的建制始于东汉。和帝永元三年(91年),划宕渠之北,包括今巴州区、通江、南江、平昌及万源等县的巴河流域地区,置汉昌县(治今巴州区巴州镇)。和帝永元建安五年(200年)汉昌属益州巴郡(治江州,今重庆)。建安六年(201年)至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汉昌属益州巴西郡(治保宁,今阆中)。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刘备将汉昌、宣汉、宕渠3县置为益州宕渠郡(治今渠县土溪);建安二十五年(220年)3县复属益州巴西郡。到蜀汉延熙二年(239年)至十一年(248年)汉昌县又两次更属益州宕渠郡和巴西郡。
两晋时期,西晋泰始三年(267年)汉昌县更属梁州(治今陕西汉中)巴西郡。元康六年至永康二年(296年至300年)汉昌县又属宕渠郡。永宁元年(***年)汉昌还属巴西郡。永兴元年(304年)改汉昌县为汉兴县,复属宕渠郡。东晋隆安四年(400年),复名汉昌县,属梁州巴西郡。
南北朝宋、齐年间(420年——502年)复改汉昌县为汉兴县,先后属梁州宕渠郡和巴西郡。梁、魏年间,梁天监四年、魏正始二年(505年),梁、魏互相争夺汉昌县,互相竞争设置州、郡、县等地方政权。北魏延昌三年(514年)始置巴州,治大谷郡北(今巴中市江北新区),熙平二年(517年)州移治汉昌县。
北魏孝明帝熙平二年(517年)至北魏孝**永熙三年(534年)间,巴州全盛时期管辖8郡11县。南朝梁**大同元年至梁元帝承圣三年(535年——554年)全巴州均属梁,其间全盛时期管辖13郡19县。
西魏恭帝三年(556年)到北周末年,巴州全盛时期辖10郡15县,所辖地域,东至今达县桥湾乡,南至今营山、蓬安、武胜等县部分地方,西至今旺苍东北部分地方,北至今南江、通江县全部。
隋朝开皇三年至大业二年(583年——606年),巴州领县9县。到了大业三年(607年)改巴州为清化郡,领14县。
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废清化郡复置巴州,领今巴州区所辖的地域和平昌、通江、南**部分地域。唐**贞观元年(627年),巴州属山南道;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属山南西道。
五代时期(907年——960年),巴州领9县,所辖地域有所缩减。宋**乾德四年至宋末(966年——1275年)的巴州属利州路(治今广元)兴元府(治今汉中),领化成、难江、恩阳、曾口、通江等5县。其间宋**淳化四年(993年),巴州属剑南道。
元朝沿袭宋朝建置,仍置巴州领县,属广元路。元**至元二十三年(1***年),置四川行中书省,简称四川省(四川置省之始),巴州属四川省广元路。
到了明朝,明**洪武九年(1376年),改巴州为巴县,属四川承宣布政司川北道(简称四川北道)保宁府(治今阆中)。明武宗正德九年(1514年),复置巴州,领化成、通江、难江3县。明末清初,张献忠入四川在成都**(1644年),国号大西,巴州全属大西。
从清朝初到民国元年(1648年——1912年),巴州仍属四川北道保宁府,不领县。民国元年(1912年),巴州衙署改名巴州行政公署。
民国2年(1913年),改巴州为巴中县,隶属四川北道(治今阆中)。民国3年(1914年),改四川北道为嘉陵道(治今南充),巴中隶属嘉陵道。不久裁废道制,以府、州、厅、县直属省政。
建国后(1950年1月),四川省分川西、川东、川北、川南4个行署区和重庆市及西康省,均属西南局(治今重庆市)。巴中属川北行署(治今南充)达县专区(治今达州)管辖,一直延续到1993年上半年。
其间1950年4月,川北行署批准成立巴中中心县委,作为达县地委的派出机构,领通江、南江、巴中三县,1953年3月巴中中心县委撤销,三县直属达县地委。
1993年7月5日,经***批准,通江、南江、巴中、平昌四县从达县地区划出,设立巴中地区,巴中县一并撤县建市(县级),于当年10月28日正式挂牌成立。
2000年6月14日,经***批准撤销巴中地区建立巴中市(地级),于当年1*****正式挂牌成立,以市管区县,辖巴州区、通江县、南江县、平昌县。
2013年1月18日,经***批准设立巴中市恩阳区,至此,巴中行政区划变更为两区三县(巴州区、恩阳区、南江县、通江县、平昌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巴中
参考资料来源:巴中市****-巴中市地理位置
参考资料来源:巴中市****-巴中市历代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