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现场实拍 放射区+动物保护区并存

2024-11-25 07:09:46 来源:天气频道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现场实拍 放射区+动物保护区并存

  天气网讯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发生在当地时间1986年4月26日凌晨1点23分,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核泄漏事故。连续的爆炸引发大火并释放大量高能辐射物质到大气层,这些放射性尘埃甚至飘到了西欧、北欧、不列颠群岛和北美东部部分地区。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与“石棺”

  当地时间1986年4月26日凌晨1点23分,前苏联乌克兰普里皮亚季邻近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第四号反应堆发生爆炸,连续的爆炸引发大火并释放大量高能辐射物质到大气层,这些放射性尘埃甚至飘到了西欧、北欧、不列颠群岛和北美东部部分地区。这次灾难所释放出的辐射线剂量是二战时期广岛原子弹爆炸的400倍以上,这是历史上最严重的核电事故之一,也是首例被国际核事件分级表评为最高第七级事件的特大事故。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受损的反应堆上修建了钢筋混凝土的石棺,将其彻底封闭起来,而在其周边地区建立起了一个禁区,数十万人从该地区撤离后再也没有回来,直到今天仍然严格限制人类在这一区域定居。

  这次事故对欧洲多个地区产生了重大影响。虽然没有明确的统计数字,但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很多人的生命健康因为这次事件受到了极大损害。除了人类,当地的生态环境也受到了极大损伤——在切尔诺贝尔事件发生后,受辐射影响最明显的当属附近的松树林,从那时起附近的松树林被称为“红色森林”,因为这个区域接受了最高剂量的辐射,松树立即死亡,所有叶子变成了烧焦了一般的红色,其他动物植物也在接受高剂量辐射后大量死亡。考虑到一些放射性物质需要很长时间才能从环境中消失,因此在灾难发生后,科学家认为该地区几个世纪以来将缺乏野生动物,成为生命的沙漠。

  但事情的发展似乎出乎了科学家们的意料,在事故发生33年后的今天,受到切尔诺贝利事件影响的这个区域虽然仍然是禁区,但是现在科学家们发现,这个禁区中已经居住着棕熊、野牛、狼、猞猁、普氏野马等哺乳动物,还有200多种鸟类以及其他生物。

  2019年3月,来自英国、爱尔兰、法国、比利时、挪威、西班牙和乌克兰的约30名研究人员介绍了对切尔诺贝利事件发生后当地生态系统的变化研究,这些研究包括对大型哺乳动物、筑巢鸟类、两栖动物、鱼类、黄蜂、蚯蚓、细菌和落叶分解等一系列的研究。这些研究表明,目前该地区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他们证实了当前辐射水平对生活在切尔诺贝利的动植物种群没有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所有研究组在禁区内保持了稳定和足量的种群,俨然已经成为野生动物的“另类天堂”。

  研究者们将运动检测摄像机在禁区的不同区域安装了数年,这些摄像机拍摄的照片显示,在各个辐射级别不同的区域里都存在丰富的动物群。同时摄像机还记录了该区域内第一次对棕熊和欧洲野牛的观察,以及狼和普氏野马数量的增加,同时研究者也发现两栖动物在禁区内也有着丰富的数量,即使在受污染较严重的地区也是如此。

  令科学家们惊讶的是,他们还发现了这一地区的生物似乎对辐射有适应性反应的迹象。例如,禁区内的青蛙比生活在禁区外面的青蛙颜色更暗,这可能是一种防御辐射的机制。

  但研究也发现了一些生物面对辐射的一些负面影响。例如禁区内一些昆虫的寿命似乎较短,并且在高辐射区域受到寄生虫的影响更大。而部分鸟类在高度污染的地方居住时也会有更高水平的白化病,以及生理和遗传改变,但这些负面因素并未影响该地区野生动物种群的维持。

  因此,通过这个研究,研究者认为野生动物对辐射的抵抗力比以前认为的要大得多,而另一种可能性是,一些生物体在长期生活在放射性环境中可能逐渐开始显示出适应性反应,使它们能够应对辐射在禁区内生活不受到伤害。研究者也指出,在禁区内缺乏人类的存在也可能是有利于许多物种生存的重要原因之一,这意味着人类活动产生的压力对野生动物的负面影响或许要大于核事故。

  2016年,这个禁区的乌克兰部分被当局宣布为放射性和环境生物圈保护区,这可能听起来似乎很奇怪,但很显然,切尔诺贝利禁区的恢复已经成为研究极端环境中生物进化的重要样本。曾经被预言的“生命荒漠”变成了如今的生物保护区,自然界的神奇令人大开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