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振呼图克图的热振寺-热振寺的组织机构
热振寺位于拉萨北面240公里的林周县唐古乡唐古村,是藏区著名寺庙。热振寺于1056年由阿底峡的大弟子仲敦巴·嘉瓦迥乃(1005—1064)兴建。1054年阿底峡在聂塘圆寂。1055年(藏历木羊年)仲敦巴在聂塘主持了悼念阿底峡的仪式,并在聂塘建了聂塘寺。不久,藏北当雄一带地方的头人们集会,派人请仲敦巴到热振地方传教。
1056年(藏历火猴年)初,仲敦巴带领阿底峡的其他弟子连同阿底峡的遗体一起搬到了热振,同年修建了热振寺,将阿底峡的遗骨供奉在热振寺银塔中。噶当派由仲敦巴·嘉瓦迥乃传承阿底峡教旨而发展起来。热振寺是藏传佛教噶当派的第一座寺庙,现为格鲁派寺庙。
热振寺的组织机构
热振寺的组织机构与其他格鲁派寺庙不同的是未设扎仓和康村,寺内一切政教大权均掌握在热振活佛手中。热振活佛之下设堪布1人,主要代理热振活佛掌管全寺的政教事务,任期不定;堪布之下设吉米1人,主要掌管全寺财政开支,任期三至四年;吉米之下设格贵1人,主要监督管理全寺僧众的戒律和寺规的热行,有权处置寺内喇嘛,任期一年;格贵之下设聂巴1人,主管寺庙的钱粮等财物,任期三至四年;聂巴之下设恰玛1人,主管全寺僧众放茶等事条,任期不定。热振喇章又分为热振寺喇章和拉萨章两处。热振活佛之下设扎萨1人,亦称“达喇嘛”,此职只有摄玫活佛才有,并受中央敕封任命,主要代替热振活佛管理两个喇章的一切事务。热振活佛任“摄政”期间,扎萨随活佛住拉萨喇章;扎萨之下设第强5~7人,主要管理喇章中的经济收支;第强之下设聂巴1人,即喇章的财产保管员。热振活佛身边还设有索本、森本、曲本各1人,主要管理活佛的起居生活、供品法器、宗教活动等。热振摄政卸任后,则为五品。寺庙及喇章均设有冲本,主管经商,人员不限。热振活佛任摄政期间,地方政府不供给(配备)马28匹、随从35人等。热振寺刚建寺时只有十五六个人,后来发展到有扎巴500人,所属庄园33座、属寺7座,分别是曲桑寺、甘岗寺、江隆曲定寺、觉丹寺、桑丹林寺、孜聂寺和羊衮寺。还有3个牧场,即当雄的乌玛牧场、那垅香牧场和果聂牧场。热振寺的学经制度是以阿底峡的《菩提道灯论》为基础,强调僧人的戒律,强调修行次第。修习的主要经典是“噶当六论”(即《菩萨地论》、《庄严经论》、《集菩萨学论》),后又增加了“兹氏五论”(即《现观庄严论》、《庄严经论》、《宝性论》、《辨法法性论》、《辨中边论》)。在该寺改宗格鲁派后,仍保留了不少噶当派的教理。
热振寺的其他看点
作为藏北重要的旅游胜地,热振寺还有一些非同一般的“看点”,不可错过。如每年藏历4月15日的“迎鸟节”和7月15日的“帕邦唐廓节”。“帕邦唐廓节”最初只是纯宗教性的转经活动,后来逐渐发展成为除宗教活动外,农牧民进行各类商品交换,开展文娱活动的综合性节日。“迎鸟节”是根据热振寺当地的气候条件决定的,每当举行杜鹃鸟供奉日时,僧人达百余人,敬献供品若干,并且还要举行隆重跳神活动,以求赐福。
尸陀林百香籽和热振寺区别
尸陀林百香籽纹路不好看,形状偏干瘪,偏粗糙,成色没有热振寺的好看,还不容易上色;热振寺的百香籽皮质上要光滑细腻的,上手便知;从大小来看,热振籽玩的是皮质,并不需要一味的强求大小;最后就是纹路,这几点去判断有何区别。
热振籽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其个头不大的特点,热振籽主要以6mm/7mm为主,上了8mm以上的都很少,上了9mm以上的极品大籽就更少了,价格也会比较昂贵。所以有很多那样的说是上了9mm的极品热振籽,还卖的便宜的完全就是骗人的。
百香籽的注意事项和重点须知:
都说“无热振,不百香”。热振籽以其独特的易于上色的皮子、完美包浆的皮质、独一无二的纹路撩拨着文玩界的玩家们,让他们“不入则以,一入惊人啊”,从此爱不释手,独宠其一串,不问它串。那是什么造就了热振籽这么优越的资本呢,当然是其独有的地理环境啦。
因为热振寺地区在海拔4000以上,正是如此海拔、如此的生态环境,造就了热振寺这个地区产的百香籽密度皮质及其高品质,也正是因为如此高海拔热振籽才不容易出大籽,两头容易冒出小头。热振籽主要就是分为两种皮质,一种是粉皮,一种是麻皮。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百香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