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的资料,袁隆平杂交水稻论文原始手稿公布

2024-10-21 14:45:12 来源:天气频道

1、袁隆平是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杂交水稻之父。
2、袁隆平,男,**,无党派人士,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1930年9月7日生于北京,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原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发明协会会士,第六届、七届、八届、九届、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
3、袁隆平院士是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是当代神农。50多年来,始终在农业科研第一线辛勤耕耘、不懈探索,为人类运用科技手段战胜饥饿带来绿色的希望和金色的收获。不仅为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更为世界和平和社会进步树立了丰碑。
4、袁隆平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二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使中国杂交水稻研究始终居世界领先水平。截至2017年,杂交水稻在中国已累计推广超90亿亩,共增产稻谷6000多亿公斤。多次赴印度、越南等国,传授杂交水稻技术以帮助克服粮食短缺和饥饿问题。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中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
5、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直到2021年年初,他还坚持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开展科研工作。
6、2021年5月22日13点07分,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袁隆平杂交水稻论文原始手稿公布

袁隆平杂交水稻论文原始手稿公布

袁隆平杂交水稻论文原始手稿公布,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珍藏着珍贵的“袁隆平早期综合材料原始手稿”,其中包括第一篇关于杂交水稻论文原始手稿、选育计划等14篇文章,手稿放在一本看似普通的棕黄色牛皮纸文件夹里

袁隆平杂交水稻论文原始手稿公布1

134页,共9万多字,时间跨度十余年……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珍藏着珍贵的“袁隆平早期综合材料原始手稿”,其中包括第一篇关于杂交水稻论文原始手稿、选育计划等14篇文章↓网友:一个个整洁的手写汉字,如今已化作种子播撒大地!缅怀!致敬!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我梦见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比扫帚还长,我和同事坐在稻穗下乘凉”“我梦见穗子沉甸甸的,子粒接近花生米那么大”……这是袁老做过的两个幸福的梦。他的愿望非常朴实:“想培育出高产量品种,为提高粮食产量做一点贡献”。

网友:您的梦想,终究会实现!

袁隆平杂交水稻论文原始手稿公布2

2021年5月22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因病逝世,享年91岁。消息传出后,举国共哀恸,夹道送英灵。从此,农业科学领域失去了一位真正的巨人。

2021年7月3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剑研究员在natureplants杂志发文缅怀和回顾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的一生。

袁隆平(照片来自网络)

袁隆平出生在战乱的年代,1930年的北平。在上世纪50年代,面对当时严重的饥荒,青年时代的袁隆平决心立志要用农业科技战胜饥饿的威胁。上世纪60年代,基于对田间偶然发现了一株大穗、籽粒饱满、性状优良的天然杂交稻的研究,袁隆平对当时流行的“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的观点提出质疑,于1966年发表的《水稻雄性不育》一文中首次提出“三系法”(即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和雄性不育恢复系)的育种策略,为杂交水稻育种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天然“杂交稻”的发现使袁隆平深信,一定有天然雄性不育水稻,带着这个决心,袁隆平和他的团队开始寻找天然的雄性不育水稻。经过大量的调查,终于在1970年,发现了一株野生的雄性不育水稻,即“野败”。“野败”的发现是杂交水稻发展的里程碑。迄今为止,在世界上培育的所有杂交水稻系列中,“野败”贡献了约95%的雄性不育源。虽然发现“野败”的过程漫长而艰辛,但袁隆平和他的团队一直充满信心。信心来自于明确的研究方向和他们在雄性不育表型方面的专业知识。机缘巧合,遇到“野败”,一眼就被认出。建立不育系和保持系后,1973年,袁隆平等找到了一个合适的恢复系,成功培育出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袁先生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杂交水稻的成果自1976年起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高产杂交水稻的出现极大地缓解了中国的粮食问题,中国人民不再感到饥饿。难能可贵的'是,袁先生还把“三系法”的成果无偿分享给国内外的同行。目前,杂交水稻技术已在全球40多个国家引进和推广,中国以外的种植面积已达900万公顷。开发出三系配套育种袁先生没有停下脚步,而是不断地寻求突破创新,简化制种流程。于上世纪80年代,袁先生提出了杂交水稻育种,从“三系法”走向“两系法”,最终实现“一系法”的战略设想。其中,“两系法”省略了保持系的繁殖过程,“一系法”是指利用无融合生殖固定杂种优势的育种方法,可以**降**种成本,最大限度地发挥杂种优势。目前,“两系法”已被成功开发和应用,但“一系法”尚未被完全攻克。虽然袁先生已离我们而去,但科学家们对“一系法”的探索仍将继续。

袁隆平先生一生获得无数荣誉奖项,包括1981年中国首个发明特等奖、2001年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4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2019年“共和国勋章”等,但这都不是他的追求,他曾说他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几十年来,袁先生和无数研究人员一直在为实现梦想而努力,终有一日会梦想成真,虽然袁先生已离我们而去,不能亲眼见证,但他的梦想会被越来越多的植物和农业科研人员所承载。

袁隆平先生毕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为全球粮食安全和扶贫做出了巨大贡献。袁先生最大的贡献是把杂交水稻从理论可行变成了实际生产。如果没有他从0到1的突破,就没有从1到100的进步。袁先生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农业科学家之一,是中国和世界人民永远铭记的英雄。他的好奇心、奉献精神、勇气、毅力、勤奋、合作和无私,给我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精神财富。

湖南杂交水稻中心主任是什么级别

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是处级编制单位,中心主任是正处级。

杂交水稻是哪一年?

1963年,henrybeache在印度尼西亚首次成功实现了杂交水稻,并且借此获得了1996年的世界粮食奖,但是由于存在缺陷,未得到推广。1973年,以袁隆平为首的研究小组完成了三系配套并成功培育杂交水稻,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历史性突破。2000年、2004年、2011年和2014年实现了超级稻亩产700kg、800kg、900kg和1000kg的目标。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1)

一、杂交水稻是哪一年

1、1963年,henrybeache在印度尼西亚首次成功实现了杂交水稻,并且借此获得了1996年的世界粮食奖,但是由于方案存在某些缺陷,无法大规模进行推广。后续日本人提出了三系选育法来培育杂交水稻,但是即使寻找到了合适的野生的雄性不育株来作为培育杂交水稻的基础,效果也不是很好。

2、1971年2月份,袁隆平调到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工作。1973年,以袁隆平为首的研究小组完成了三系配套并成功培育杂交水稻,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历史性突破。

3、1986年6月,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成立,后续又成立了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其中心主任均为袁隆平。

4、1986年,提出“两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观点,经过6年研究,最终成功突破了两系杂交稻关键技术并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增产效果。

5、2000年、2004年、2011年和2014年实现了超级稻亩产700kg、800kg、900kg和1000kg的目标。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2)

二、杂交水稻和普通的水稻有什么区别

1、杂交水稻分蘖力强,长出的稻穗穗大粒多,单位产量比常规水稻要高出20%左右。

2、杂交水稻的根系发达,茎秆粗壮,吸收水肥的能力较强,因此抗倒伏能力以及耐旱能力较强。

3、杂交水稻具有杂交优势,抗病能力相较于普通水稻要更强。

4、杂交水稻无法进行留种,因此每年需要购买新的种子进行种植。

5、杂交水稻的口感不如常规水稻。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