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溪湿地公园介绍-杭州西溪湿地的历史和来历

2024-11-25 07:50:51 来源:天气频道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距西湖不到5公里,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这里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文化积淀深厚,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

杭州西溪湿地的历史和来历?

西溪湿地历经了汉晋始起、唐宋发展、明清全盛、民国衰落等四个演变阶段,在长达1800多年的人为干预和自然演化中,西溪湿地从原始的原生态湿地演变为次生态湿地。及至近代,人类活动加剧,西溪湿地的自然生态、人文生态受到了较大程度的破坏,虽然风韵尚存,但已风光不再。为了更好地保护“杭州之肾”,2003年8月,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正式启动。工程遵循“生态优先、最小干预、修旧如旧、注重文化、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通过农居搬迁、河道清淤、植物复种、生态驳坎、房屋整修等各种措施,对西溪湿地的水体、地貌、动植物资源、民俗风物、历史文化等进行科学的保护和恢复,从而打造杭州特有的湿地生态品牌,全面提升杭州的生态、环境质量和国际旅游名城品位

西溪湿地西区的西溪湿地西区简介

湿地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蓄洪水、美化环境、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西溪湿地内芦白柿红、桑青水碧、竹翠梅香、鹭舞燕翔、蛙鸣鱼跃,冷、野、淡、雅,皆成天趣。西溪湿地位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北缘,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动植物资源丰富。有诗赞曰:“千顷蒹葭十里洲,溪居宜月更宜秋……黄橙红柿紫菱角,不羡人间万户侯”,便是描绘了西溪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奇妙美景。
对于西溪湿地的历史,概括地说,归纳为远古雏形、汉唐形成、宋元发展、明清昌盛、民国萎缩与现今新生的六个阶段。在四五千年前,西溪的低湿之地,如受天目山春夏洪水的冲流,此处被淹没,便成了湖泊,而干旱之时,湿地也就出现。湿地随隐随现的现象,因此可以把它称为雏形阶段。从东汉熹平元年(172年)建造南湖算起,到唐末五代为止,大约有一千多年时间,是西溪湿地形成期。
到了宋元时期,在宋**端拱元年(988年),朝廷正式在此建置西溪镇,这是西溪进入新阶段的开始,这也说明了西溪是个千年古镇。明清时期,西溪两岸的社会经济与文化,得到了多方面的进展,养鱼育蚕、种竹培笋与茶叶果蔬等农副业得到发展,成为郊区农业的特色。
但是民国后,湿地日渐萎缩。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西溪地域多个乡镇的建立,工厂企业的发展,使西溪湿地范围逐渐缩小。
而如今杭州市对西溪湿地实施的综合保护工程,终于让西溪湿地迎来了新生。
西溪湿地地处杭州市西部低山丘陵区与杭嘉湖平原的过度地带。历史上的西溪湿地是指西溪河流经留下--古荡段两岸的宽阔水网平原区域,面积约60k㎡,其南岸包括今日老和山--灵峰山--北高峰--龙门山--小和山山脊线北侧的丘陵坡麓地带,北岸包括余杭塘河以南五常--蒋村乡一带,东起松木场、西至留下小和山一带的水网平原。随着工业化的城市化的推进,西溪湿地大量被侵占,湿地面积锐减至目前10余平方千米。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中西部绕城公路界内,行政隶属于西湖区蒋村乡和余杭区五常乡。全区规划总面积为10.08k㎡,东至紫金港,西至五常港与余杭区为界,南至沿山河,北至余杭塘河。
西溪湿地属亚热带北缘季风气候,季风交替规律明显,夏季多偏南风,冬季多偏北风。一年中,随着冬、夏长,春秋短。年平均气温为16.2℃。年平均降雨量约1400mm。
西溪湿地属河流兼沼泽型湿地,地势略呈南高北低状,区内河网密布,湖泊众多,水面率高达70%,平均水深在1.15m左右。湿地南倚缓丘山峦、北毗水网平原,周围村庄、桑田等高出水面1~1.5m。农地主要为池塘、柿林、桑地、茭白田等。目前西溪湿地已没有原生湿地景观,在千余年人类渔耕经济的作用下西溪湿地已逐渐演变成为渔塘为主,并由河港湖漾水网及狭窄的塘基和面积较大的河渚相间构成的次生湿地,它属于“自然-人工复合型湿地”。西溪湿地水系归属于杭州市区运河水系的运西片,处于低山丘陵与平原的过渡地带。上承山区性河流沿山河西段上游闲林港的部分山水和上埠河、东穆河。区域内的河道南北向的主要有五常港、蒋村港、紫金港等,东西向的主要有沿山河(部分)、严家港、余杭塘河(部分)等。
西溪湿地是杭州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清新大气和维护生物多样性重要生态动能,是杭州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西溪湿地”有“哪些好玩的”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距离杭州西湖五公里,在杭州天目山路延伸段,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具有“杭州之肾”和“副西湖”美誉。
园区约70%的面积为河港、池塘、湖漾、沼泽,正所谓“一曲溪流一曲烟”,整个园区六条河流纵横交汇,水道如巷、河汊如网、鱼塘栉比如鳞、诸岛棋布,形成了西溪独特的湿地景致。
简介
杭州之肾——西溪湿地
有“杭州三西”(即西湖、西泠印社、西溪)之一的西溪终于开始着手打造了。从东晋被发现,唐宋发展,到明清全盛,及至民国衰落,解放后废弃,有关西溪湿地,已经成为近期的热门话题。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南去西湖不到5公里,距市中心武林门也仅16公里。
西溪风景区在过去是仅次于西湖风景区的杭州市第二大风景区,总面积约60平方公里,已有1000多年历史。相传旧时从秦亭山舟行至留下十八里,沿水有十八座桥、十八个湾,沿山有南宋十八里辇道,景区内有一百零八个景点。自唐代以来,西溪就以赏梅、竹、芦、花而闻名。
不论你以什么交通工具到达,进入景区后一律改为舟楫,让你领略“以船为车,以楫为马”的从容。你可以赤足走在田埂上,那些枯黄的野草踩上去松松软软的,也褪去了你在都市整日打拼的疲惫。也可以走在铺着卵石、石板的园路上,去一路感受“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景致。两船交会时,激荡的水流和着劲风,吹落了不少漫天飞絮般的芦花,真是入了“一叶扁舟,闲看芦花”的山水画意境了。而树上松鼠精灵般的转身跳跃,岸边水獭神出鬼没般地出入,滩涂上水鸟仪态万方地疏理着自己的羽毛,鸟巢中依稀传来小雀的呢喃。
进到园中,买好船票,就可以安心体会西溪之水了。顺着水道前行,两岸茅舍俨然,芦苇丛生,和芦苇一样高的水生植物上顶着黄色或红色的花蕊。湖面上水草鲜润柔婉,水面上绿色浮萍漂浮,莲影摇曳,几抹粉色婷婷点缀其中,野鸭水鸟凫泛。生活在有水的城市里是一种福气,而杭州人真的是福人中的福人了。除了西湖,还有这块西溪湿地。所有去杭州的人,都知道要去看西湖,我想提醒大家的是,千万别忘记了西湖边上的西溪湿地。
门票
杭州西溪湿地公园票价是80元,天旅价是65元,这个是非诚勿扰的拍摄地,即西溪湿地公园东区。还有大门票和船票一起的组合套票。
攻略
杭州市区内有许多公交车可以去西溪湿地,830路、k506路、k310路、306路、346路、y13线均可。周家村(西溪湿地)站下车。票价1~4元。
美食
在西溪湿地里有湖泊烧烤区、深潭口、百家、烟水渔庄等餐饮饭店可以用餐,喝茶的地方也不少,推荐去梅竹山庄、西溪梅墅。
西溪湿地--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
西溪自古就是隐逸之地,被文人视为人间净土、世外桃源。秋雪庵、泊庵、梅竹山庄、西溪草堂在历史上都曾是众多文人雅士
开创的别业,他们在西溪留下了大批诗文辞章。深谭口百年老樟树下的古戏台,据说还是越剧北派艺人的首演地。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距西湖不到5公里,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被誉为杭州之肾,是国内罕见的保存较好的城市外围湿地型生态资源。东起紫金港路绿带西侧,西至绕城公路绿带东侧,南起沿山河,北至文新路延伸段,总面积为10.64平方公里。
西溪湿地具有江南独特湿地景观,旖旎的自然风景,深厚的历史,浓郁的田园水乡风情,同时在杭州市绿地生态系统结构具有其独特的地位及作用。
西溪湿地的美,是自然的,同时又是人文的。自然之美以湿地风光为其最大特色,其间有纵横阡陌的河流,百年交柯的树木,是其特色的体现,而这河流、树木又包含了千百年的人文积淀。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距西湖不到5公里,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这里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文化积淀深厚,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
西溪之胜,独在于水。水是西溪的灵魂,园区约70%的面积为河港、池塘、湖漾、沼泽等水域,正所谓“一曲溪流一曲烟”,整个园区六条河流纵横交汇,其间分布着众多的港汊和鱼鳞状鱼塘,形成了西溪独特的湿地景致。
西溪之重,重在生态。为加强生态保护,在湿地内设置了费家搪、虾龙滩、朝天暮漾三大生态保护区和生态恢复区。入口处设湿地科普展示馆,园区内有三个生物修复池和一块湿地生态观赏区。西溪还是鸟的天堂,园区设有多处观鸟亭,给游客呈现出群鸟欢飞的壮丽景观。
西溪人文,源远流长。西溪自古就是隐逸之地,被文人视为人间净土、世外桃源。秋雪庵、泊庵、梅竹山庄、西溪草堂在历史上都曾是众多文人雅士开创的别业,他们在西溪留下了大批诗文辞章。深谭口百年老樟树下的古戏台,据说还是越剧北派艺人的首演地。
西溪民风,淳厚质朴。每年端午节在深谭口举行的龙舟胜会,历史悠久,形式独特,被誉为“花样龙舟”。烟水渔庄附近的“西溪人家”、“桑·蚕·丝·绸故事”重现西溪原居民的农家生活劳动场景,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水乡典型的民俗。
西溪湿地以自然风光见长,其人文历史十分悠久。它已有四五千年历史。大致分六个阶段,一是良渚文化时期,当时西溪湿地已渐具雏形,范围比现在要大的多,有许多湖泊,包括老和山一带原来都在西溪湿地的范围内。二是汉唐时期,西溪湿地开始有人类活动,当时有许多“唐村”。五代时,西溪有了驻军。三是宋元时期,西溪湿地在这个阶段有了很大发展。特别是南宋,宋高宗看到这里风水很好,本来要把在这里建都,后又因别的原因,在原来的州府治所在地建都。当时,还有一条西溪御道,**去郊外进香,西溪为必经之路,这条御道大部分已湮没,原址在留下还有一段。当时,西溪交通发达,军事地位重要。相传宋高宗曾在那一带养马,**的马儿叫龙驹,于是传下了龙驹坞这个地名。
四是明清时期,这是西溪最为昌盛的时期,地方官很重视治理水利,水灾少了,陆地渐渐露出来,老百姓在岸上养蚕、水塘里养鱼。这里没有船进不来,很幽静,又有野趣,很多文人骚客喜欢到这里来。特别是明末清初时,很多文人不愿到清朝做官,就到这里隐居起来,教书做画,养活自己,这里的文教事业也发达起来。明清时期,规模不大的庵普遍发展,大约有100多个。这里的庵很有意思,很多是文人庵,所谓文人庵,就是文人经常到庵里去吟诗作画、会友,而庵里的诗僧也常与文人应和。
五是民国到2002年,这一时期,西溪湿地变化很大,一是西溪湿地从钱塘县划归杭县,成为郊区,又划给西湖区。而西溪湿地也发展成了蒋村乡、五常、留下、古荡、良渚等乡镇。解放后,很多工厂搬了进来,这里城市化进程加快,给西溪湿地造成很大危害,西溪湿地也渐渐蒌缩,水也污染得很厉害。
早在新石器时代的中晚期,西溪就有先民生存。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刘邦平楚,次年封刘贾为荆王,东台为荆国东阳郡广陵县地。汉高帝十二年,刘邦封刘濞为吴王,建都广陵(今扬州市),东台属吴国,因其地高阜且傍海故得名“海陵”。西汉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建海陵县,领海安、西溪两镇,西溪之名也始见于此。
西溪曾是历史上盐税的主要征集地,北宋时期的三位名相吕夷简、晏殊和范仲淹早期都曾在泰州的西溪做过盐税官员。
相传,范仲淹初到泰州的西溪上任之际,有人曾劝他不要在这个小地方做税官,范公不以为然,笑而答道:
谁道西溪小,西溪出大才。
参知两丞相,曾向此间来。
西溪景区内现有海春轩塔、凤凰泉、度假村及北宋丞相范仲庵的读书堂。《天仙配》中董永的家乡传说也在这里,现仍保存着董永墓、董永祠、老槐树、土地庙、辞郎河、送子头等遗迹。
如今,作为东台地方文明的发祥地,西溪旅游景区开发工程近期将全面启动。
泊蓭草堂
此为明末清初钱塘人邹孝直(名师绩)的庄园。邹氏读书乐道,不求闻达,与两个弟弟在此耕读自娱,诗礼治家。当时这一带芦苇丛生,野趣盎然,从高处远远望去,整片庄园似仙岛泊于水上,故名"泊蓭"。西溪水阁
西溪自古多文人。在这片土地留下了文人们许多的墨宝和足迹,西溪水阁主要用于文人藏书、读书及会友。如今的西溪水阁,有"兰溪书屋"和"拥书楼"两处藏书楼,使得游人在西溪厚重的文化气息中,去追随当年文人隐士的避世清闲。
梅竹山庄
此为清钱塘文人章黼(字次白)(约1777-1857)所建。庄内多古梅修竹,据史料记载,章次白对西溪的挖掘、疏浚工程作出的贡献很大。其为人性高洁,好读书,喜字画,常邀朋唤友至此吟诗作画。故名。
深潭口
深潭口又名深潭港,《南漳子》记载:"深潭口,非舟不渡;闻有龙,深潭不可测。"因此,深潭口成为蒋村每年龙舟胜会所在地,每逢端午,人来舟往,热闹非凡,为西溪的乡俗风情增色不少。
西溪梅墅
西溪梅墅位于公园的东南面,毗邻西溪精华区域"秋雪庵"保护区。西溪的梅花主要在南宋辇道沿线,自古就非常著名,吸引了众多文人雅士前来赏梅。"冷淡生活茶轩"正好印证了古人"竹下映梅,深静幽彻,到此令人名利俱冷"的意境。
西溪草堂
为明晚期国子监祭酒冯梦祯(字开之)(1546-1605)别业。梦祯工于诗词,喜好收藏,晚年慕西溪山水幽胜,乃于安乐山永兴寺旁(现留下西湖高级中学)置地筑山堂别业,名"西溪草堂"。现移建于此。
秋雪庵
秋雪庵始建于宋,初名"大圣庵"。明末西溪沈氏兄弟重整建筑,延请名僧住持庵堂;明末陈继儒取唐人"秋雪蒙钓船"诗意题为"秋雪庵"。1919-1921年,南浔名士周庆云(字梦坡)重修。现参照当时格局在原址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