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消费者行为由哪些过程组成-旅游消费者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旅游消费者行为是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部因素包括旅游消费者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过程,主要有动机过程、感知过程、学习过程、态度过程和个性因素。
许多学者对于消费者购买决策有不同的描述过程,为了指导读者对消费者购买决策模式有一个较好的认识,本文作者通过查阅文献总结出消费者购买决策的一些特点,为消费者购买决策模型的分析与构建提供评价参照系和理论依据。
(1)消费者购买决策的目的性。消费者进行决策,就是要促进一个或若干个消费目标的实现,这本身就带有目的性。在决策过程中,要围绕目标进行筹划、选择、安排,就是实现活动的目的性。
(2)消费者购买决策的过程性。消费者购买决策是指消费者在受到内、外部因素刺激,产生需求,形成购买动机,抉择和实施购买方案,购后经验又会反馈回去影响下一次的消费者购买决策,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过程。
(3)消费者购买决策主体的需求个性。由于购买商品行为是消费者主观需求、意愿的外在体现,受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除集体消费之外,个体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一般都是由消费者个人单独进行的。随着消费者支付水平的提高,购买行为中独立决策特点将越来越明显。
(4)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复杂性。心理活动和购买决策过程的复杂性。决策是脑复杂思维活动的产物。消费者在做决策时不仅要开展感觉、知觉、注意、记忆等一系列心理活动,还必须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并且要计算费用支出与可能带来的各种利益。因此,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一般是比较复杂的。
决策内容的复杂性。消费者通过分析,确定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何种价格购买何种品牌商品等一系列复杂的购买决策内容。
购买决策影响因素的复杂性。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具体包括消费者个人的性格、气质、兴趣、生活习惯与收入水平等主体相关因素;消费者所处的空间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经济环境等各种刺激因素,如产品本身的属性、价格、企业的信誉和服务水平,以及各种促销形式等。这些因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交互作用,它们会对消费者的决策内容、方式及结果有不确定的影响。
(5)消费者购买决策的情景性。由于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地点、环境的变化不断发生变化。因此,对于同一个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具有明显的情景性,其具体决策方式因所处情景不同而不同。由于不同消费者的收入水平、购买传统、消费心理、家庭环境等影响因素存在着差异性,因此,不同的消费者对于同一种商品的购买决策也可能存在着差异。
旅游消费者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旅游消费者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如下:
旅游消费者行为是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内部因素是根本原因,它包括旅游消费者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过程,主要有动机过程、感知过程、学习过程、态度过程和个性因素。
旅游消费者都是社会人,他们无时无刻不收外界环境的刺激和影响。外部环境的刺激来源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来自于旅游经营企业的直接营销刺激,这些刺激是商业性的,目的性强、针对性强,是旅游经营者所能控制的,这些刺激往往随旅游消费者带来直接的影响。
另一来时来自消费者的参照群体。从微观角度来看的参照群体主要有家庭、亲朋好友、同事同学等;从宏观角度来看的参照群体来自旅游消费者所处的社会阶层和文化圈。
简介:
消费者行为在狭义上讲:仅仅指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以及对消费资料的实际消费。在广义上讲:消费者为索取、使用、处置消费物品所采取的各种行动以及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甚至是包括消费收入的取得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
消费者行为是动态的,它涉及感知、认知、行为以及环境因素的互动作用,也涉及交易的过程。
旅游者购买行为的特点是什么
购买行为一般分为购买无形服务与有形产品
基本服务完整一条化,如门票、车票等
有形产品高端化、服务个性化
低端产品的购买具有从众心理
购买与个人收入、文化水平等相关
旅游产品服务、销售水平影响购买行为。旅游者购买行为是指旅游者为满足其旅游需要,在旅游动机的驱使下产生的、以货币换取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实际行动。在社会生活中,任何个人都必须不断消费各种物质生活资料,以满足生理和心理需要,因此购买行为是人类社会中最具普遍性的一种行为活动。
旅游者购买行为的发生过程是十分复杂的。尽管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都有一些共同的需要和动机,特别是生理性需要和动机,但是,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和人体内因素的差异,不同的旅游者会产生不同的购买行为。一、旅游者购买行为的综合性[1]
同日常生活的消费者购买行为相比较,旅游过程中的购买行为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旅游购买行为并不是对单项物质产品和服务的购买,而是包括对饮食、住宿、交通、游览、娱乐、通信以及购物和其他服务等多种形式的产品和服务的综合性购买。其中饮食、住宿、交通、通信以及其他如医疗等服务提供了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生活条件,属于基本生活产品的购买;而游览、娱乐等购买行为则是本质旅游产品的购买,也是旅游者购买的目的所在。基本生活产品的购买和本质旅游产品的购买之间是互相联系、互为依托的,仅仅只有一个方面的购买或者任何一方面的购买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整个旅游者购买行为所产生的效果。当然,对于不同种类和形式的旅游活动而言,旅游者对基本生活产品的购买和本质旅游产品的购买也是不尽相同的,但同其他消费者的购买行为相比,旅游者购买行为仍具有明显的综合性特点。例如,旅游者住进某一饭店时,并不是单纯地在那住宿,还包括在饭店吃饭,而且饭后还会参加一定的娱乐活动,比如和朋友一起健身、唱歌等。
二、旅游者购买行为的多样性
随着人们生活需要的多样化和复杂化,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的目的千差万别,旅游者购买行为的动机也各不相同。因此,人们也选择了不同形式的旅游活动,进行不同形式的购买行为。针对购买目的的不同,旅游者购买行为的动机主要可以分为4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生理动机诱发类型,它包括体力的休息、参加体育运动、娱乐活动、治疗以及对健康的种种考虑。源于此类旅游者购买行为的动机是以身体的运动和治疗为目的的。第二种类型是文化动机诱发类型,是指人们获得关于其他地区、国家的知识的愿望,包括了解和欣赏异地文化、艺术、风俗、音乐、宗教和绘画等。第三种类型是人际交往动机诱发类型,包括在异地结交新朋友、探亲访友等。第四种类型是地位和声望动机诱发类型,包括想要被人承认、引人注目、受人赏识等。
可见,尽管每一次旅游者购买行为都包括饮食、住宿、交通、游览及购物等环节,但由于购买者的动机不同,他们选择旅游的形式和进行旅游购买的形式也是千差万别的。不同形式的旅游活动必定有不同的购买水平、购买范围和购买结构,每种旅游活动购买的物质产品和服务也大不相同。不同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可能相同,但由于其他主观因素和客观条件的制约,旅游者的购买行为也不尽相同。例如,对于中老年旅游者来说,购买行为的动机一般出于对身体健康的考虑,比如泡温泉、做按摩;对于教师、作家、艺术家等一般是以了解和欣赏各地的文化、艺术、风俗等为主;对于生意人、白领阶层来说,一般是为了谈生意和结交各种生意上的朋友或者避开日常繁忙的工作等为主;对于政府官员、公务员来说,则是为了能被人承认、引人注目、受人赏识以及具有好的名声等为主。
三、旅游者购买行为和旅游产品生产、交换的同一性
旅游者购买行为更主要地表现为旅游者对旅游服务的购买,而旅游吸引物又是不可转移的,因此决定了旅游者的购买行为和旅游产品生产、交换具有同一性的特点。
一方面,由于旅游购买只能是在目的地进行,而不能转移到旅游者的常住地进行,因此旅游产品的交换是在旅游目的地进行的;另一方面,在物质产品生产的过程中,包含着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而旅游产品更多地是以服务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由服务人员面对面地提供给旅游者,而不能预先生产出来等待旅游者来到后才出售。因此,旅游产品的生产与旅游者的购买行为在时间上具有同一性。
由于旅游者的购买行为和旅游产品生产、交换具有同一性,因此,旅游者每进行一次同样项目的旅游时,都会有着不同的购买经历。对于同时进行的同一个旅游项目的不同旅游者的购买经历也是不同的,即每个旅游者的购买满意程度也是不尽相同的,旅游购买效果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另一方面,由于旅游服务的提供者和购买者是直接接触并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因而旅游者对旅游服务的反应可以是比较容易的;使提供者可以及时地发现旅游产品中存在的问题,缩短旅游市场信息反馈的周期。例如,旅游者对接送的专车、人住的旅社、提供的饮食、导游的服务态度等的满意度不认可都可以及时地反馈到提供者的一方,以便提供者对旅游者的意见及时作出反应。
四、旅游者购买行为的不可重复性
由于旅游产品是综合性的产品,形成旅游产品的旅游吸引物、旅游设备设施以及旅游从业人员提供的服务不能转移到旅游者的常住地进行消费,又由于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购买只是对使用权的购买,因而旅游者的购买行为并没有取得对旅游吸引物、旅游设备设施等产品的所有权,一旦旅游活动结束,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使用权将不复存在。旅游者的购买不可能像购买有形消费晶一样可带回常住地反复享用。
旅游产品生产和旅游者购买行为在时间上的同一性也决定了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消费是不可重复的,由于旅游产品更多地表现为旅游从业人员凭借旅游设施设备及旅游吸引物等物质产品向旅游者提供旅游服务,服务过程表现为旅游者和服务人员的面对面接触。只有当旅游者购买这些服务时,旅游服务的生产过程才开始进行,旅游者也才开始占有服务的使用价值,一旦生产过程结束,服务的使用价值就随之消失,购买过程也就终结,不能反复进行消费。
五、旅游者购买行为的高档次性
旅游者购买行为的产生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发展和享受的需要,因而旅游者购买行为必然表现为高档次的消费。旅游过程中旅游者对物质产品和服务的要求也必然远远高于基本生活必需品的要求。旅游者购买行为高档次的特点不仅表现在旅游者对物质产品需求的水平高,而且对服务产品的需求档次也往往有更加严格的要求。例如,无法想像一般的旅游者在自己居住的城市每天都居住三星级以上的宾馆,但是,旅游者在异地旅游时往往会出于安全、卫生、舒适,甚至是炫耀的考虑而居住高星级的宾馆。
体验经济时代下,旅游消费行为表现出了哪些新特征
(一)旅游消费具有共性——角色扮演的梦幻性
根据心理学理论,人们在不同的场合会扮演不同的角色。一个人在旅游过程中扮演的则是旅游者的角色。旅游者的动机中存在着浓厚的幻想因素,这些幻想因素使得旅游者角色具有梦幻性,即旅游主体在旅游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往往与其在常住地角色相差甚远,具有某种程度的不可思议色彩。旅游者常表现出的反璞归真的儿童稚气角色、愿望实现的成就者角色以及脱离现实的逃避者角色等。
在社会学理论体系中,“反常态”理论和“神圣”理论也可以用来解释旅游体验的“角色扮演的梦幻性”特点。
“反常态”指社会生活目标和实现生活目标的手段脱节后,给社会群体和社会个体带来的精神颓废、行为失常、缺乏生活目标,甚至社会道德败坏等等异常状态,是对世俗生活的一种消极的反应。由于社会生活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手段脱节,人们失去了原有的心理平衡感,变得迷茫,产生紧张感。这就需要通过其他的手段来调节这种脱节带来的失衡感。各种形式的旅游经历也已被证明是调节这种失衡感的最常用的手段。
人们通过旅游经历来“逃避”或者获得“目标实现”的体验感。反常态使得旅游者在旅游中产生一种“异种体验”的渴望,在旅游中就具体表现为“逃避者”和“反叛者”角色的出现。在旅游消费中,“反常态”心理的驱使下旅游者会产生与在常住地时迥然不同的消费行为,如:愿意为一次异域或远途旅行支付高额的费用;在旅游中购买各种纪念品经济学论文,吃昂贵的食品,完全超出了平时的生活预算,摆脱常住地的理性束缚并在无人相识的旅游环境中放纵内心的追求,以梦幻的方式进行旅游购买活动的。
“神圣”理论。社会学把人的生活分为“神圣”和“世俗”两部分,认为“世俗世界”以单调和乏味为特征,表现为“机械的分工”和“刻板的严守准则”;而“神圣世界”则呈现出一种“充满活力”的全新景象。“世俗世界”长时间的过分单调的刺激会给人们生理和心理带来压力,从而使人产生紧张感。为了缓解或消除这种心理紧张,人们必须通过某种方式来获得“新的活力”。
“神圣”驱使下的旅游者的心态是积极的,他们希望通过旅游经历来考证生活的意义和存在价值,升华宗教的信仰追求或者是追踪某种文化的源头,进而获得“神圣”的体验。不过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人们之所以追求神圣,是因为要缓解“世俗生活”的单一性带来的紧张感,是想通过感受“神圣世界”的新奇、变化和不可预见性来获得一种心理补偿。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长时间过分的复杂也会导致过分单调的刺激,进而给人们的生理和心理带来压力。因此在“神圣”驱使下的旅游者往往表现为一定形式的自我约束:其行为方式与其在常驻地的行为方式相差不远,受其长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等的影响。
但这两类旅游消费者都渴望通过旅游获得自己向往的某种“体验感”,进而实现情绪调节的目的。他们都愿意为这样的体验付出一定的代价,在旅游归来,“体验感”还会在相当的一段时间内对他们产生影响,这影响波及个人消费,也刺激着下一次旅游需求的产生。
(二)旅游消费动机的个体差异
旅游消费总是体现不同程度的梦幻性,但是,旅游消费者所处的社会环境、个人的生活经历、人生阅历、价值观、信仰等,使旅游消费呈现出个体的差异性,行为的特殊性。如表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