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相国寺的来历简介|《水浒传》中的大相国寺是现在哪个地方

2024-11-25 13:40:01 来源:天气频道

始建于北齐天保六年(555年),唐代延和元年(712年),唐睿宗因纪念其由相王登上皇位,赐名大相国寺。北宋时期,相国寺深得皇家尊崇,多次扩建,是京城最大的寺院和全国佛教活动中心。

后因战乱水患而损毁。清康熙十年(1671年)重修。现保存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八角琉璃殿、藏经楼、千手千眼佛等殿宇古迹。1992年8月恢复佛事活动,复建钟、鼓楼等建筑。整座寺院布局严谨,巍峨壮观,2002年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寺庙文化

古都古寺,源远流长;名城名蓝,远播清香。大相国寺位于自由路西段。开封是“富丽甲天下”,“自古帝王都”的历史文化名城,民间有“一苏二杭三汴州之说。而“大相国寺天下雄,天梯缥缈凌虚空”,是一座在中国佛教史上有着卓越地位和广泛影响的著名寺院。寺院历史上名僧辈出,名士荟萃,活动频仍,寺藏丰富。

鼎盛时期辖64禅律院,占地达540亩。高僧,达官,文人,使节,民众出入其间;佛事,巡幸,文娱,参访,商贸汇集其中,成为中外佛教及文化交流中心,深为海内外佛教界瞩目。

当今的大相国寺院落深广,殿宇辉煌,雄风尤在。每逢金秋时节,寺满黄花,城满芬芳,更有霜钟扣击,声播八方古老的佛寺在新时代获得新生。

钟楼内的巨钟高约4米,重逾万斤,铸于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据说,每当清秋霜天时击撞此钟,其声传得最远,故“相国霜钟”闻名遐迩,成为开封八景之一。

《水浒传》中的大相国寺是现在哪个地方?它真的存在吗?

高僧辈出、名人如流,北宋最大的“万姓交易”圈,黄庭坚、米芾、李清照夫妇都是常客,北宋历代**亲自敕封,盛大节日或庆典的常备场所,但,隔壁就是烟花巷……这便是真实历史上的大相国寺!要比《水浒》小说中描述的“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热闹百倍!

一、《水浒传》中的大相国寺

大相国寺在《水浒传》中着墨不多,但是却是《水浒》中最著名的地方之一,原因是花和尚鲁智深曾在这看过菜园子,还倒拔过垂杨柳。《水浒》中写道:

智深看见东京热闹,市井喧哗,来到城中,陪个小心,问人道:“大祖国寺在何处?”街坊人答道:“前面州桥便是。”智深提了禅杖便走,早来到寺前,入得山门看时,端的好一座大刹。

“端的好一座大刹”这是小说家的概括,其后还有四六骈文,写大相国寺如何威严雄壮,虽然笔法不错,但似乎是天下大宝寺的通笔,远不如真实历史上的大相国寺更令人印象深刻!历史上的大相国寺,远比《水浒》中描述的要繁华和知名得多。

而且,鲁智深看管的菜园子,远离大相国寺本部,在酸枣门外,就只相当于大相国寺的一个“分产”。相国寺在北宋时,十分兴盛,确实有很多地产,小说中所描述的,并非虚构,“每一交易,动即千万”,可见其鼎盛,而相国寺所收的地租、交易税等,是由官府和寺院两方分成的。

相国寺“家大业大”,俨然是一个“大地主”,和欧洲中世纪的庄园经济有点类似,而据《水浒》中描写,鲁智深在这里只要每天供应十担蔬菜,其余的都可以给鲁智深私人使用,所以鲁智深在相国寺看菜园子,实在是美差。

二、大相国寺周边是著名的“商业街”

历史上真实的大相国寺,位于东京开封府里城东南方向,是北宋最繁华的地方之一,几乎历代北宋**,都会敕封相国寺,并会在其内举办各种庆典、接待和纪念活动。流传很广的一个故事,是宋**当年视察大相国寺时,在佛像前曾询问陪同的和尚,是否需要跪拜,结果那位和尚非常会说话,随口答道:“现在佛不拜过去佛”,从此以后,便成定例。

相国寺周边是非常著名的商业街,而且和它一墙之隔的地方,还是东京有名的“录事巷”与“绣巷”,北宋东京将妓称为“录事”,那么自然而然,“录事巷”是什么,不言而喻,而“绣巷”,相信不用过多解释,也一目了然。所以相国寺周边,“妓馆亦多”,是写实,并非调侃。谁能想到,佛门之地和烟花场所,居然交汇在相国寺的大墙外,两者还能相安无事。

当然,风流韵事在所难免。历代相国寺的住持,都有由**钦定的,称得上是名僧辈出,比如赞宁、宗本等都名重一时,但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僧人不守清规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比如,有个叫惠明的僧人,十分善于煮肉,甚至连当时的文坛**杨亿也时常去打个牙祭;还有个叫澄晖的和尚,娶了一个艳娼,两人双宿双飞,经常饮酒致醉,最后被人调侃,送牌匾“敕赐双飞之寺”,像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

三、大相国寺里有全国规模最大的文化交易圈

相国寺还是著名的交易和文化娱乐场所,据说相国寺的名人书画和书籍,是当时规模最大、最全的,很多文化名人,都喜欢去相国寺的文化交易场所“淘宝”,像黄庭坚、米芾、李清照夫妇等人,都是这里的常客,甚至连高丽使臣,都久闻大名,来了以后,指定去相国寺买书。

据说当年画家米芾,便在相国寺的书画摊上,购到了一幅王维的《雪霁图》真迹,后来被朋友借去看,一借不复返,他也不以为意,继续行走在大相国寺的“文艺圈”中,不时会淘回来一批字画,可见米芾的独到眼光,以及大相国寺周边文化的繁盛。

既然各界名流都会来大相国寺,那么衍生出的故事也多。宋代名臣蔡襄在泉州任官时,惩治了一大批贪官污吏,其中便有晋江县县令,后来宋英宗即位时,被惩治的那位晋江县令的同胞哥哥,意图陷害,便模仿蔡襄的笔记,写了一封伪造的奏疏,内容是要求仁宗不要立英宗为太子。这人也聪明,他没有把这封奏疏呈上给新**,而是将其扔在了大相国寺的交易圈里,希望借助大相国寺市场效应的传播,闻达天听,以达到陷害的目的,果不其然,很快,这封假奏疏便传到了英宗的桌子上,差点导致蔡襄被杀,还好被宰相韩琦营救,才免去一死。

四、大相国寺的衰亡:繁华落尽后的沧桑

大相国寺及其周边,可以说在整个北宋都是兴盛无比的,三教九流、各行各业,无所不备,其繁华程度,当真是北宋开**最具代表性的一个缩影。但是,靖康之变后,金兵南侵,占领了开封,相国寺也逐渐由繁华走向没落,成为了灾民的收容所,饥寒啼哭之人,多达数万,再也没有了一点繁花的影子。

南宋建立后,虽然也仿照相国寺的规制在杭州进行了重建,但是其文化底蕴,却基本全无,昔日的记忆,再不复存。南宋的文人,也只能在回忆中来重**国寺的繁华梦,孟元老便深深沉湎其中,写下了《相国寺内万姓交易》等文章,并将其定名为《东京梦华录》。

人说,繁华落尽见真淳,但是大相国寺繁华后的衰落,却是无尽的沧桑,它其实可以代表北宋王朝兴衰的一个缩影,当北宋王朝繁华无比时,它也繁盛无比,但北宋灭亡后,它也很快便为之崩溃。虽然南宋重新仿制,但却永远找不回当年的繁华了,历史上很多“知名场所”往往如此,留给后人的,只有无尽的唏嘘。

北宋皇家寺庙大相国寺,汴京城最大的“商业中心”,缔造万姓交易吗?

佛前一炷香,人间千古事。寺庙在很多人看来是远离红尘的存在,可孰不知如果不在万丈红尘里又怎么知道自己远离红尘,如果不经人间烟火,又怎么能成为“解决”人间千古事的佛祖?!今天咱们讲的北宋大相国寺便是一家历人间烟火,在万丈红尘中僧俗同乐的寺庙。

热闹的汴梁街头

大相国寺,北宋都城汴京中的一座著名的佛教寺院。这座寺庙始建于北齐文宣帝年间,宋**年间,****亲笔题匾额“大相国寺”。大相国寺的主持由**赐封,皇家的各种巡幸、祈祷活动也多在此举行,所以它还是一座皇家寺庙。

今日的大相国寺

顶着“皇家寺庙”的名头,大相国寺的香火自然是很旺。即便如此,这座遗世红尘之外的寺庙还是积极参与到了宋朝国家经济发展的浪潮中,还闷不吭声地做了件大事,成为了汴京最大的商业中心。

相国寺内的万姓交易

记载北宋都城汴京风物习俗的书籍《东京梦华录》记载,“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这说明相国寺一个月开放五次,百姓可以在寺内进行商品交易。对于皇家寺庙来说,对外开放搞交易的频率已经很高了,间接说明万姓交易的受欢迎程度。

万姓交易如此受欢迎,汴京城的百姓到底可以买到什么呢?

据记载,相国寺中的贸易“市场”货品齐全,囊括了当时百姓们吃、喝、玩、乐的需求。“市场”从寺院的大门前就开始,在这里销售的是飞禽、猫、狗之类的,总之“珍禽奇兽,无所不有”。

第二、三道门卖的则是日常需要的百货,进去之后会发现摊位并不是杂乱无序的,而是架设着彩色的帐幕,虽是露天摊位但非常有序。百姓们可以在这里买到蒲合、屏帷、洗刷用具、时果、脯腊甚至是弓剑等,绝对满足各种需求。

靠近佛殿的摊位是已经有了名号的固定摊位,像是孟家道冠、王道人蜜煎、赵文秀的比和潘谷墨等等,老顾客有需要都会各取所需。

佛殿后面的资圣门前,是文人墨客爱去的地方,出售的是书籍、古玩、字画以及各地卸任的官员出售的土特产、香料药材,和今天的北京潘家园或者济南英雄山文化市场差不多,据说李清照、赵明诚两口子就爱逛那,淘货。后廊则是占卜、算卦的摊位。

“另类”大相国寺

作为皇家寺庙,相国寺是肯定不缺香火钱的。但在全国上下发展经济的大形势下,寺庙也不能落后,既然寺庙里有摆摊卖东西的,就会有人逛街,于是寺庙开始为摆摊的、逛街的准备餐食,挣点“伙食费”。

寺庙大殿两旁的廊下也没闲着,各寺院的师姑们在此出售绣作、领抹、花朵、珠翠、头面、帽子、绦线等等。所以说真正的方外人是知道的,不可能完全和俗世脱离,在俗世中练心,在心中有佛那才是境界。

相国寺的门阁和资圣门各有金铜罗汉五百尊、佛牙,有什么吃斋、献供的,都要得到寺内的主持批准才能开门,不是你拿着东西想进去就能进的。相国寺是皇家寺庙,规模很大,僧人众多,寺内的建筑也是辉煌瑰丽,有"金碧辉映,云霞失容"之称。相国寺的大厨厨艺很好,就是碰到大型的斋会,三五百份的饮食、茶果不一会的功夫也就做好了,就冲这功夫香火钱应该是少不了的。

开封大相国寺历史介绍

大相国寺,相传为战国时魏公子信陵君故宅。北齐天保六年(555年),在此创“建国寺”,后遭水火两灾而毁,已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

唐初,为歙州司马郑景住宅。长安元年(701年)慧云和尚募银建寺。延和元年(712年),睿宗敕令改名为相国寺,并赐“大相国寺”匾,习称相国寺。

昭宗大顺年间(890-891年)被火焚毁,后重修。宋**建隆三年(962年)五月,又遭火灾,后又重建。至道元年(995年)开始大规模扩建;咸平四年(1001年),完工。

明洪武二年(1396年)敕修,后又遭水患。永乐四年(1406年),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两次进行修缮,并被赐“崇法寺”金靖十六年(1537年)重修资圣资圣阁。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又重修。**十五年(1642年)黄河泛滥,开封被淹,建筑全毁。

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重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等,并复名相国寺。康熙十年(1671年)重修藏经楼。康熙十六年至二十一年又增建中殿及左右庑廊。

乾隆三十一年(1776年)又重修,现存殿宇均为那时所建造。嘉庆二十四年重修“智海禅院”,道光、光绪年间也作过一些零星修整。

民国初年(1912-1919年)曾翻修八角殿、改建法堂。民国十六年(1927年)***将相国寺改为“中山市场”。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将省立民众教育馆迁人相国寺。

1949年后,相国寺又得以重修、恢复。

扩展资料:

大相国寺是一座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有着卓越地位和广泛影响的著名寺院。相传原为战国时魏公子信陵君故宅,北齐天保六年(公元555年),在此兴建寺院,名为“建国寺”,故寺院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

公元712年,唐睿宗为纪念自己由相王登上皇位,将“建国寺”改为“大相国寺”,并亲笔题写匾额。自此大相国寺得益于帝王的崇奉,地位显赫,如日中天,一跃而成为中州名寺。

相关故事:

《西游记》有一个关于大相国寺建寺的传说:一次,唐**去阴曹地府观光考察时,借得开封府一个名叫相良的人在阴间存放的金银,才得以生还。

返回人间后,唐**去找相良还钱,但这个贩卖乌盆瓦器相良却说什么也不肯收这笔钱,唐**怕自己失了诚信,只好用这金银在开封建了座寺庙,也就是今天的大相国寺了。

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就是由此而始。故事虽不可信,但也给大相国寺加重了几笔神话的色彩。到了北宋,大相国寺进入了香火鼎盛时期。

宋**、宋**都对相国寺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这里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佛教道场。那时,相国寺占地五百四十多亩(相关于今天相国寺的二三十倍)。

分为六十四个禅院,殿宇高大无比,壮丽绝伦,古人称赞其“大相国寺天下雄”。北宋大相国寺号称“皇家禅院”。

一代代的帝王多次巡幸,**生日时,文武百官要到寺内设道场祝寿,重大节日,祈祷活动也多在寺内举行,新科进士题名刻石于相国寺为北宋惯例。

寺院著名的和尚都获得过**赐封号的荣誉。世界上第一个医用人体模型“针灸铜人”也存放在大相国寺的仁济殿中一百多年,供世人瞻仰,于是有了“资圣熏风”汴梁名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相国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