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蔡元培故居的简介 绍兴蔡元培故居的蔡元培故居简介

2024-10-21 06:33:04 来源:天气频道

故居原门牌33号,为东、西各三进的院落,在。现分为75、77号两个院落,蔡元培寓此时,将5间倒座作为客厅。二进院北房3间,前有走廊,左右各带1间耳房,东西厢房各3间,南房4间,第三进北房5间,带走廊。此宅为东城区重点保护文物。
北京蔡元培故居位于东城区东堂子胡同75号。1917~1920年蔡元培在此居住。故居为东西各三进四合院格局,建筑面积368.49平方米。

蔡元培故居(1)

绍兴蔡元培故居的蔡元培故居简介

故居的主体建筑坐北朝南,为砖木结构,共三进。第一进门厅坐西朝东,上悬刘海粟手书“蔡元培故居”匾额;第二进厅堂和第三进楼房均坐北朝南,三进分布不在同一轴线上。由门厅通往堂厅的前天井特别开阔,差不多有篮球场那么大,周边的围墙也特别高,高墙深院,显得气势不凡。
从外观看,这是一座在绍兴并不罕见的台门院落。分三进,每进之间有石板铺就的天进相连,可谓“一块石板到底”。与众不同的是,这门厅坐西朝东,而厅堂和坐楼坐北朝南,三进不是分布在同一轴线上。且由门厅通往堂厅的前天井特别开阔,差不多有一个篮球场那么大,周边的围墙也特别高,显得气势不凡。也正是这高墙深院,把一切喧嚣都远远地挡在了外面,只剩下宁静和清明。
第二进一堂两厅,东西两侧为厢房,前有明堂,明堂两侧也有厢房。这里原为蔡氏六房、七房子孙所住,现已辟为陈列室,展出介绍蔡元培生平事迹史料,堂厅正中高悬一匾额,曰“学界泰斗”,乃现代书界巨擘沙孟海所书。

蔡元培故居(2)

蔡元培故居的关注

学界泰斗----蔡元培故居风水考。
在古城绍兴有一条因王羲之毛笔飞落在此而得名的笔飞弄,在这条窄窄的、悠悠的仍完整地保留着当时生活原貌的古弄堂内,曾诞生过一位在我国新旧交替时期起承前启后,对近代政治、教育、科学、文化各方面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伟人——蔡元培。2008年1月11日是蔡元培先生诞辰140周年。
蔡元培故居有门厅、大厅、座楼共三进,每进之间均是石板铺就的天井相联,占地面积1856平方米。大门是用黑漆竹丝做成,其两边伸出之围墙使门呈内凹之形,这样有利于吸纳来气。左右来往的巷道在风水上称为横水,横水即横财也。而故居之门是临巷而建,则为横财就手,主大利从事经商贸易之道。
进入门厅悬有黑底金字的“翰林”匾额,是蔡元培考上进士被清政府任命为翰林院编修后所赐。由于门厅与大厅、座楼的主体建筑不在同一轴线上,其间有个转折,故而过门厅通往大厅的前天井特别开阔,加之四周筑以高大的砖墙使得由天空射入的光和由门口吸入的气能囿于其内,此处为坐西北向东南,测得是戌山辰向下卦。它与里边的坐东北向西南的大厅(测得是丑山未向兼线)都是其祖父蔡廷桢于下元九运的道光年间购置。蒋大鸿在《天元五歌·论阳宅》中云“门为宅骨路为筋,筋骨交连血脉均。”它指的是作为收气之口的门和引气之神的路,对宅中风水的吉凶能起到主导作用。若阳宅中的门、路都处于吉位且相连,方能气脉贯通是为吉。根据前天井的戌山辰向下卦来看,大门在巽方是纳当令旺星九紫火,通往大厅的路在坎方是引动向星三碧木,此向星三碧既是辅弼吉星又与旺星九紫成木火相生,正合《玄空秘旨》中的“位位生来,连添财喜”。再以大厅的丑山未向替卦来看,厅的正门是开在坤方,所纳为当令旺星九紫火,故而正如《蔡元培自述》中所说:其祖父为当铺经理,先父为钱庄经理,二叔为绸缎店经理,四叔亦经营钱庄任经理,五叔、七叔为钱庄副经理,六叔做塾师。但在一八七七年六月廿三日,其父亲去世,随后他们这一房就陷于困苦,而不多几年,其二叔父、五叔父、七叔父先后失业,即同住一弄的亲戚家,也渐渐衰败起来;其同胞兄弟四人,四弟早殇,其有两姊,均在二十左右病故,其有一幼妹,亦早殇。
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强烈反差呢?这在《玄空秘旨》中早就言明:“乘气脱气,转祸福于指掌之间。”就是说,根据宅命盘中飞星的生旺衰死,则可立见祸福之应。盖吉凶原由星判,而隆替乃从运分,因为从1864年至1883年行上元一运,原先大门和正门所纳得的当令旺星九紫已变退气之星。更为严重的是,这二个宅命盘又同时在上元一运犯山星入囚,山主人丁、主事业、也主平安,故而家道由盛而衰是为确应。
凡是富贵之宅,也有出愚顽之子;即使贫贱之屋,亦能产智贤之士。因蔡元培的祖父在儿子长大后,于上元一运的同治年间在大厅后加盖了与其同一轴线(经本人测后相差1度)中五楼五底的座楼。蔡元培之父蔡宝煜是长房,居于东南首一楼一底,上为卧室,下为起居室。同治六年(1867年)十二月十七蔡元培就出生在楼上。蒋大鸿在《天元五歌·论阳宅》中云:“夫妇内房尤特重,阴阳配合宅根源。”盖夫妇内房为继祖承祧之所、生儿育女之处,宜形气合局得时以乘生气,是产贵子佳女之至要。但仅凭这是不够的,因为即使是同样的住宅,父母所生的子女之性别及其人生际遇是完全不一样的,这必须要从所主人物在出生时的飞星太岁、年命所到之方结合其对应宫位的形气综合参断。卧室测得为戌山辰向下卦,蔡元培为丁卯年生人,居于震宫,门开在震宫之甲山城门方,此方飞星所对应的病伤感应越甚,其日后造化则越大。
此宫纳得山星四绿、辅弼向星七赤,这二颗山向飞星所代表的卦意为:
四绿木:手脚、教化、廉洁、漂流、高度、进退
七赤星:刀具、**、教师、交流、新生、自由
少时的蔡元培奉母至孝,在母亲生病时,曾偷偷割下臂上的肉,和在汤药里,喂给母亲喝,以期母病愈。蔡元培在辛亥**胜利后,首任民国临时政府教育总长,提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是我国近代教育的创始人。1917年,出任北京大学校长,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支持五四新文化运动,将腐败不堪的旧北大,**成为生机勃勃的新北大,使其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摇篮和五***的发祥地。1928年,组建中央研究院并任院长,建立了多种学科的研究所,为国家培养了大批近代科学家,开创了我国近代科学研究的新局面,奠定了我国近代科学的基础。他学贯中西,先后六次出国留学,考察长达十余年,足迹遍及欧美等十余个国家,为中西科学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美国著名学者杜威语:“拿世界各国的大学比较,牛津、剑桥、巴黎、柏林、哈佛、哥伦比亚等等,这些校长中,在某些学科上有卓越贡献的,不乏其人。但是,以一个校长身份,而能领导那所大学,对一个民族,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蔡元培而外,恐怕找不出第二个。”还被***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下面再来分析座楼,此座楼为丑山未向下卦,排得其宅命盘如下:
根据蒋大鸿著的《归厚录·阳基篇》云“宅气敷形,四倚之地,大势易照。《阳宅十书·论宅外形》也云“人之居处,宜以大地山河为主,其来脉气势最大,关系人祸福最为切要。”故居周边都是接檐连栋的民居,只有在其艮方有一座身阔形圆、顶呈波浪、形似笔架的蕺山,依风水术中以形体论五星,则为金水形,山上筑有的文笔塔为木星紫气,必主出贤才之应。
更为难得的是,蕺山位于宅命盘中的艮宫,为当令山星一白飞到,其与成连珠三般卦组合之震宫中的山星六白为先天合,且与坎宫之大滩湖水遥呼相应。山主仁,水主智,这种傍山邻水的格局将造就其为仁义、智慧之士。现就阐述艮宫八白和山星一白、六白所代表的卦意:八白土:分界、守正,团结、全力、和平
一白水:智慧、忧虑、坚实、漂流、官星
六白金:祖国、积极、成果、良知、尊敬
《风水正宗——地理小补》云:“天气地形,两相交感,而人寓乎形气交感之间,则钟灵毓秀以无穷矣。”出身科举,为清末翰林的蔡元培,在接受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后,积极参加反清**。1904年,他组织光复会任会长。次年参加同盟会,任上海分会主盟人。抗战期间,提出“中国为一人,天下为一家”,主张国共合作,一致抗日,并与***等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对***的妥协投降政策,营救了大批**党人和爱国人士。蔡元培一生为国为民、为教育、为学术、为人类和平进步事业,贡献了自己的毕生精力。***对其一生的政治生涯高度概括为:
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
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自由。

蔡元培故居(3)

蔡元培故居的拜谒故居

蔡元培故居
上海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开埠以来的150年中,曾经荟萃了无数的风云人物。他们的居处也因其主人非同寻常的经历和成就而充满了异样色彩,随之也便成了历史的见证。寻访上海市静安区名人遗迹,保护这些历史的建筑,便成为一件非同寻常的很有意义的事情。
上世纪的1937年10月,蔡元培先生由上海市愚园路寓所迁至海格路(**海市华山路303弄16号)居住。同年11月2日,他带头与交通、同济、暨南、浙江等大学校长黎照寰、翁之龙、何炳松、竺可桢等联名致电九国公约会议,呼吁采取有效措施,遏止日本对华之侵略,并严惩日本违反国际公法,肆意摧毁我国文教机关之**……日军侵占上海后,蔡先生果断移居香港。
蔡先生故居是一幢黄色花园洋房,外形采用较陡的两坡屋顶,山墙一段露出深色的木构架,深灰色卵石墙面,加上红瓦屋顶,显得亲切而高雅。整幢建筑采用不规则布局,南面有一大片草坪,左侧有一间矮小的花房,两侧屋旁植有龙柏、芭蕉、罗汉松、瓜子黄杨和盘槐。整幢房屋占地2.22亩,建筑面积526平方米。1984年被列为上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屋前有石阶扶梯可直登二楼,穿过狭长室内走廊,在走道中间,塑有一座蔡先生半身铜像。会客厅内大部分是蔡先生生前之物,基本保持原貌。在客厅北墙上,悬挂先生中年时代一帧巨幅画像,目光炯炯,神态严肃。墙下置放一只老式写字台,除了文房四宝、花瓶、水盂之外,有一架台历撕到公元1868年1月11日,这一天是先生生辰。台上还陈列着各种版本的先生著作,写字台旁一只老式转椅是先生生前写作办公用的。南墙左侧挂着一幅油画,是刘海粟大师当年的作品;右侧墙上对称地悬挂着一幅蔡夫人周峻为先生作的肖像油画。先生在其空白处题了一首诗:“我相迁流每刹那,随人写照洛殊科。惟仰第一能知我,留取心痕永不磨。”
蔡元培故居
在西墙下悬挂着一张1936年蔡先生和师生在江湾国立音专与萧友梅校长合影。东墙上挂着1935年先生在国立音专任校长时植松树照片,东间是藏书室,藏着先生部分著作、书和信件。
1940年3月5日,蔡先生病逝于香港。值得指出的是,他的遗言仅为两句话:“科学救国,美育救国”。这位伟大的教育家留给后人的遗训将深深铭刻在人们的脑海中。蔡元培先生身前自述:律己不苟,责人以宽;无所不容,有所不为;以美育代宗教,倡科学以救国;志在民族**,行在**自由。学人亦兼通人。只有当你置身于这幢老房子中,才能体会得出这段自评的含义。
走出了蔡元培故居,回头再看看这幢三层的住宅,黄色的粉墙,蓝色木窗格外显眼。睹物倍思人,身临其舍,使我们更加缅怀和思念这位文化名人。徜徉在这些老建筑里,重温历史的某个瞬间,走入名家的内心世界,仰望他们的精神风范,故居成为今天我们走近他们、了解他们,乃至与他们“对话”的一扇窗口。
先辈已远行,我们谨以此种形式,表达对他们的缅怀与尊敬,对历史和文化的敬畏与传承。
本期我们将和您一起走进上海蔡元培故居。
“蔡元培故居,在哪里?”
“华山路303弄16号,希尔顿酒店对面。”
“这么近?黄金地段啊……好像看到过路牌,没进去过。”
这样的对话,在每每提到要去上海蔡元培故居纪念馆时,都会发生一次。
近40层高的静安希尔顿酒店,是**开放后上海最早引进的五星级外资酒店,北望南京路,南携淮海路,正是繁华红尘的中心地。对面的弄堂却终年幽深安静,藏着一小片建于20世纪初叶、风格面貌十分相近的英式花园别墅群。蔡元培故居是其中寻常一幢,虽然有路标、纪念馆标示牌,稍不留神仍会错过。
在有2000多万常住人口的上海,到过且记得住蔡元培故居的,会有多少人?馆方统计,每年接待来访者约3万人。意外的是,除了组织来参观的学生,自发来的散客中,最多的是专程来致敬的海外客。
人们是来向一位伟大的教育家致敬。
这座细竹编结的“枪篱笆”院墙内,有着参差错落红瓦屋顶的黄色三层洋房,1984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开辟为纪念馆。而事实上,它所纪念的主人,并非房主,只是在此短暂居住:1937年10月,蔡元培先生从此前居住的愚园路寓所迁来这里,11月2日,他联络数名国内知名大学校长致电九国公约会议,呼吁遏止日本的对华侵略,尤其是肆意摧毁我国文教机关的**。不久后,日军侵占上海,蔡先生即移居香港,1940年3月5日在港病逝。
国内挂牌保护的蔡元培故居共有3处。另两处一在浙江绍兴的笔飞弄13号,蔡家祖屋,蔡元培诞生和成长之地;一在北京东城区东堂子胡同,是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时的租住处。
祖屋早归了亲族,在蔡元培72年的人生里,一直都是赁屋而居。很难想象,这位出身望族、科举时代高中进士入了翰林、执掌北大时受聘薪金高达800大洋的大教育家,过的居然一直是“房无半间、地无半亩”的“无产者”生活!
如果你读过蔡元培在北大组织“进德会”时制定的“八条戒律”,就会明白,不置产业于他,绝非今人容易揣度的学者“不擅理财”,而是一种用以绳己、律人的自觉选择,是对孟子所说“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的坚持实践。当时传扬甚远的“八戒”里,有为匡正时风而立的“不嫖、不赌、不纳妾”,也有日常行为习惯如“不吸烟、不饮酒、不食肉”,更有为学者“不做官吏、不做议员”的高要求。
1937年,逢蔡元培先生七十大寿,当年的北大学子和朋友们感慨于他一生为国为民奔走、晚年仍居无定所,倡议在上海为先生捐购一处住宅,却因日寇入侵而中断。华山路的租屋,成了蔡元培在上海的最后一处住所,其家人后来长期居住在这里,它也成了国内保存最完好、个人生活痕迹留存最多的一处蔡元培故居。
在故居一楼的陈列展中,有蔡元培参加科举考试时的殿试试卷,工整小楷写成的“策论”,谈的居然是西藏的历史、地位等情况;有他自不惑之年起历时12年、先后五次赴欧洲自费游学时,“疯狂”旁听课程与驳杂读书的记录和发回的明信片,第一次赴德国留学,他便目标明确,要“专修文科之学,并研究教育原理……冀归国以后,或能效壤流之助于教育界”;有就任首任教育总长前后与***的通信;也有***、***等人委任蔡元培为北大校长的任命状——你可能想不到,“德、智、体、美”、“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之类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种种教育用语,居然都见于当时;还有**、吴元章等在法国留学时致蔡元培的信件,让我们知道,原来影响了中国历史进程的“勤工俭学”也是蔡元培的大力倡导;抗日战争中,大学者还曾在粗糙红纸上写下《儿童节歌》:“好儿童,好儿童,未来世界在掌中……”
如今想到蔡元培,人们大多只记得他是赋予北京大学“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神髓的校长。
在著名的“北大校长”名号之下,我们很容易忽略蔡先生一生更丰富的内容,忘记他做过那么多对民族、对国家影响深远的大事、小事。故居里陈列的种种史料、文物,让人们了解到更多的细节:一套描花漆制茶几,是参加1934年芝加哥世博会的福建惠儿院赠送的礼品,那一届世博会,蔡元培是中方参展的审查委员会**;一套写有“蔡院长志存”的典雅玻璃台灯,是上海音乐专科学校师生送来的70岁寿礼,原来,这座历史悠久的国立音乐学府、作为上海音乐学院前身的上海音专,是由蔡元培力主建设并担任首任院长的;也是由于蔡元培的努力和开拓,中国才有了“中央研究院”——“中科院”的前身,直到临终,他留下的遗言仍是“科学救国、美育救国”。
故居二楼,一直由蔡元培子女居住。他的小女儿蔡睟盎去年去世前,每每会打开房门,和陌生的来访者聊聊只一起生活了10年的好父亲。二楼的会客厅基本保持了家居原貌,有画家刘海粟和蔡夫人周峻为他作的油画肖像。如今,三楼被辟成新的实物展厅,民国年间上海中西合璧的桌椅橱柜,蔡先生用过的藤编旅行箱、打字机、砚台、细瓷茶具与肥皂缸,以及藏书等一一陈列,加上壁间蔡先生从年轻至晚景的大幅照片,静谧之中一片恍惚,远去斯人的日常行止与精神气韵,又宛然近了。
蔡先生身后,***在挽联里这样评价:“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自由。”***则更为简洁有力,称之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美国著名学者杜威将蔡元培与许多世界名校校长比较:“这些校长中,在某些学科上有卓越贡献的,不乏其人。但……能领导那所大学,对一个民族、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蔡元培而外,恐怕找不出第二个。”
今天的北大学者也忍不住感叹:“世上已无蔡元培”。
站在草坪上,仰望这座半旧洋楼。听说,它的产权是由商人买来送给***的。只是当年的权贵与富豪皆与时俱去,让小楼永驻进历史的,却是“无恒产”的蔡先生。有这样高评价的现代中国人,能有几个?今天的为士、为官者,真该多来这里走走。(姜泓冰)

蔡元培故居(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