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预报员赛区“捕风逐雪” 为北京冬奥会赛事保驾护航
中国天气网讯 冬奥会的户外项目受气象条件影响较大。降雪、气温、风速、能见度……每一项因素都关系着赛程安排、比赛成绩,乃至运动员的生命安全。为保证比赛的顺利进行,北京城区、延庆、河北张家口三大赛区配备了最专业的气象预报团队。从气象预报、实况更新到极端天气应对,预报员们都拿出了最硬核的实力,迎接奥运盛会。
冬奥气象中心综合协调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王亚伟介绍,以北京和河北气象部门为主体,从国家气象中心、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和内蒙古、山西、黑龙江、吉林抽调出业务骨干人员,组成了冬奥气象服务核心团队。自2017年冬季,他们每年在延庆、张家口赛区开展实地预报训练。通过赛场冬训、出国培训、英语培训、赛事观摩,不断提高团队业务水平。
2021年12月30日,冬奥气象服务团队向媒体介绍相关情况。
冬奥会北京赛区多以室内冰上项目为主,从比赛组织运行到场馆制冰,对赛区各类高影响天气以及室内温度、湿度等气象要素均需要重点关注。北京赛区场馆赛事首席预报员翟亮介绍:“像是冰壶、短道速滑等冰上项目对于冰面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所以在制冰的过程当中,对空气的湿度、温度的要求也十分严苛。我们向赛事组织方、制冰团队等相关单位提供多要素精细化预报产品。如24小时以内逐小时精细化预报;24小时至72小时,提供逐3小时预报;72小时以上到10天,提供逐12小时预报。”
首钢滑雪大跳台是北京赛区唯一的室外比赛场馆,气象服务保障团队历经四个冬季的沉浸式实战模拟集训,积累观测数据,形成了一套阵风预报方法,实现了高时间分辨率精细化预报。首钢滑雪大跳台首席预报员杜佳表示,四年来预报准确率逐年提高。
杜佳介绍,“比如说场馆附近的建筑物位置、高度都会对场馆周围的环流产生影响。我们把阵风放在不同天气背景下做分类建模,比如静稳天气、大风天气等,做出了一套阵风的客观预报方法。针对大跳台这种室外场馆,要预报赛道的出发点和起跳点的风向、风速。相应的观测站点高度分别是48米和25米,但在此之前,预报员并不开展这一高度的风的预报工作。所以对我们来说,预报这一高度的风,可以说是‘白手起家’。”
经过冬训实战演练,每天开展场馆预报,预报员们逐渐摸清了首钢大跳台场馆气象要素的变化规律,总结了不同天气背景下气象要素的特征手册。“比如夜间、白天风向转变的规律,我们要分析数据、积累经验。对于阵风的预报,我们进行了专项复盘讨论和算法的研发,最终利用有限的资料建立了针对性的阵风科学预报方法。”杜佳补充。
通过气象监测预报辅助场馆之间、赛区之间的城市交通运行,也是赛事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北京冬奥组委主运行中心(MOC)首席预报员何娜介绍,真正赛时的时候,除了运动员的运输之外,观众、设备、后勤保障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交通运输需求。二三月份,北京处于冬末入春季节转变的时期,降雪相态比较复杂,可能会出现雨、雪、雨夹雪等情况,加上温度变化较大,如果降水时,地表温度低于0℃,可能会造成道路结冰。此类情况气象团队会提前向相应决策层报告,减少由于交通造成的不必要的风险或延误。(文/刘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