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国两会闭幕:不畏疫情遮望眼 脱贫攻坚必功成
中国网财经5月30日讯(记者李春晖)2020年全国两会落下帷幕。今年未设经济增长速度具体目标,但有一个“硬任务”却是必须要完成的——打赢脱贫攻坚战。
过去几年,我国在脱贫攻坚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贫困人口从2012年年底的9899万人减到2019年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
今年是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剩余脱贫攻坚任务虽然同过去相比总量不大,但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又给脱贫攻坚带来新的挑战,返贫致贫风险加大。
两会期间,“如何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成为热议话题。代表委员、专家学者从自身专业领域出发,提出了一系列兼具针对性、有效性、可行性的意见建议。相信在社会各界的通力合作之下,脱贫攻坚战必将取得全面胜利。
以新经济催生新岗位,就业扶贫稳收入来源
全国有近3000万的贫困劳动力在外打工,打工收入是很多农村居民重要的收入来源,也是脱贫的重要途径。疫情期间,劳动力的复工受到了影响,一些抗风险能力差的中小微企业选择裁员或降薪,影响了农村劳动力的务工收入,这为脱贫工作和防止因疫返贫增添了挑战。
虽然疫情期间一些传统服务业受到了较大影响,但以互联网、数字经济为主要依托的新业态却逆势焕发新生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可以预见未来互联网、数字经济等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在接受中国网财经采访时表示,“新基建”有望挖掘更多新的就业岗位,包括灵活就业、非正规就业等新的就业形式。通过改革创新,在数字经济、智慧城市等领域多管齐下,就业问题会得到很好地解决。
全国政协委员、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副主任丁元竹在小组讨论时建议,把零工经济的发展和互联网有机结合起来,开辟稳定一些新领域,促进就业。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餐饮、商场、文化、旅游、家政等生活服务业恢复发展,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其中就提到了家政行业。
随着我国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和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家政服务需求逐年递增。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妇联主席叶顺兴在小组讨论时表示,扶持好家政服务行业,可以释放妇女劳动力,助力就业脱贫,建议从管理、培训、服务三个方面加强配合,促进家政服务业健康发展。
“现在新业态蓬勃发展,大概有1亿人就业,我们的零工经济也有2亿人就业。”5月28日,李克强总理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表示,“不仅要采取更多扶持政策,而且要采取措施打破那些不合理的条条框框,让更多新就业岗位成长起来。”
以市场经济育竞争力,产业扶贫蓄长效动能
产业扶贫是实现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在脱贫攻坚战的收官阶段,全力聚焦产业扶贫才能有效防止返贫。但无论是产业的选择还是经营,都需要具备足够的市场能力。
如何避免扶贫产业出现“外力”依赖,助其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使扶贫产业真正成为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动力?
全国政协常委、华南农业大学原副校长温思美建议,在产业扶贫上,应探索当地政府和帮扶单位从生产到销售全部包揽的逐步“退出”机制,让那些已经掌握基本技能的贫困人口在市场经济中学会自己“游泳”,以培养他们的市场驾驭能力。
全国政协常委、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赵雨森建议,产业扶贫政策要长短兼顾。农村产业扶贫以种养结合为主,要有效匹配市场需求。
全国政协常委、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张大方建议,扶贫政策要从注重到村到户向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转变,发展机制由注重行政外在推动向市场内在推动转变,出台更多更适应的政策,吸引并留住更多的优秀人才到农村就业创业。
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主任杨玉成建议,扶持壮大集体经济。出台有力政策支持集体经济发展,带动扶贫基地及产业扶贫项目建设,通过壮大集体经济确保贫困户至少有两个长短结合的增收项目,使其稳定增收、长期收益。
扶贫更要扶智、扶技,教育扶贫拔除“穷根”
教育是阻断贫困人口代际传递的关键。扶贫重在扶智,扶智教育为本。发挥好教育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中的作用成为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的共识。
全国政协委员、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在小组讨论时提出四点建议:一、高等教育要在公平、公正和公开前提下,为贫困学生提供更多入学和奖助机会,在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中发挥更大作用。二、脱贫攻坚,产业是支撑,科技是杠杆,人才是关键,高校要充分发挥科技和人才优势,为乡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助力。三、医学人才培养与优质医疗服务是高等教育优势所在,要加强为基层地区培养医学人才,加大对基层医院的长效帮扶。四、将“终生教育”理念拓展到广大新生代农民中,持之以恒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全民素质提升。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合会会长黄西勤建议,加快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利用远程课程开展培训,健全政府主导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教授张博建议,把发展线上教学作为一件大事来抓,要加强资源整合,强化管理工具开发使用,大力发展“互联网+教育”,以解决或缓解受疫情冲击而导致的贫困地区受限大、贫困生学习受影响、课程质量欠佳、名师课程覆盖面窄等方面的问题。
扶贫不仅要扶智,还要扶技。以培养各行各业发展所需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职业教育,在贫困人口就业增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静华在小组讨论时表示,建议在职业教育院校扩招和职业技能培训中加大农业农村类的比重,与接续推进脱贫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城市学院校长刘林在小组讨论时表示,建议走产教融合之路,出台政策鼓励发达地区大型企业在贫困地区采用企校同设和前厂后校等模式设立职业学校,实现学生就业直通车、企业用人有保障一举双得。
有效衔接乡村振兴,脱贫之后迈向富裕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我国贫困状况将发生重大变化,扶贫工作重心转向解决相对贫困,扶贫工作方式由集中作战调整为常态推进。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接续推进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力让脱贫群众迈向富裕。”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要保持农民持续增收的势头不减弱,才能持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让农民群众在小康之年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赵雨森常委在小组讨论时建议,适时战略调整,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无缝对接,转变发展方式、发展模式和发展理念,发挥城镇带动乡村动能。
全国政协常委、湖北省政协副主席郭跃进建议,把脱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衔接起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尤其是村村通公路改造,增加农民就业和收入。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建议,将农村文化建设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专项规划之中,加强乡镇文化站建设,鼓励三农题材文艺作品的创作,使优秀的乡村文化深度融入到乡村居民日常生活之中,帮助他们走上文化脱贫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