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天之理 鉴灾之事 细解国家气候中心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系统

2024-11-26 01:34:11 来源:天气频道

当气象灾害发生时,我们该如何进行监测识别和客观评估?7月26日,带着这个问题,记者走进国家气候中心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室,实地探究可破题神器——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系统。通过系统界面,点击彼时南方部分汛情严峻省份,相关灾情和灾害事件信息一目了然,尽在掌握之中。

国家气候中心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室主任王国复研究员介绍说,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系统集重大灾害事件监测、影响评估、灾害风险预估等功能于一体,可时刻监视正在或将要发生的气象灾害事件。从年初的西南干旱,到今年6月以来的南方暴雨,再到现如今我国部分地区的高温天气过程,都被囊括在该系统的监测识别范畴内。目前,该系统支撑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的作用日益显现。

实时监测 定量评估

为防灾减灾提供决策支撑

7月15日,在中国气象局汛期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气候中心基于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系统提供的客观化、定量化灾害评估产品,得出南方暴雨灾害的致灾强度、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等翔实的数据和结论,从纵向和横向不同角度进行权威解读,对于提高公众对暴雨灾害事件的科学认知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6月以来,我国江南、长江中下游和江淮先后入梅,天气气候形势复杂,灾害事件频发,南方地区出现大范围持续性强降雨,累计雨量大、极端性强、灾害影响重。“通过该系统,我们可以实时跟踪监测南方地区灾害的发展情况,并滚动发布针对灾害事件的影响评估产品和风险预估产品,为防灾减灾持续提供支撑服务。”王国复说。

由此,一份题为“2020年6月以来南方暴雨事件风险评估”的《灾害风险评估快报》应运而生,详细介绍了南方暴雨事件的量化特征及其影响。

当然,实况分析只是该系统应用的一部分,其另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是风险预估。在国家气候中心发布的多份《重要气候信息》产品中,不但揭示了未来气候趋势预测,还对有可能发生的气象灾害及其影响作出风险预估,产品从单纯提供灾害性天气预警扩展到灾害性天气预警与灾害风险预估并举等多样化应用服务。

该系统“捕获”的灾害信息种类很多,可以提供暴雨、台风、干旱、高温、低温等主要气象灾害的实时滚动监测识别、影响评估和风险预估等服务。“系统集纳了1951年以来的2800多起区域性暴雨事件和近500多起台风事件,以及历年高温、低温和干旱事件的详细致灾危险性因子、灾情信息和影响评估数据和产品。这为决策服务和专题服务提供了最全面、最权威的信息,在汛期服务中使得对重大灾害的评估更加客观,在多维坐标中量化灾害事件,为决策提供依据。”王国复说。

覆盖六大类业务

系统应用将从国家级向省级延伸

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系统是随着气象灾害风险管理业务的不断发展而逐步建立起来的。王国复带领研发团队从2016年开始研究开发该系统,时隔四年,该系统已在国家级业务平台运行,科技成果转化效益显著。

目前,经过不断改进,该系统已成为国家气候中心核心业务平台之一。而对于系统的定位,王国复也明确表示,系统要解决的是灾害风险产品制作、业务集成、科技转化以及业务体系和学科发展的支撑等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具备强大的功能和新技术的不断注入。目前,该系统功能已覆盖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六大类业务,实现了从实时灾害监测识别、影响评估,到风险预估和精细化区划等在线分析与产品制作功能。同时,研发团队还建设了大数据应用、模式算法、在线分析与产品制作和运营等4个中心系统,进一步增强系统功能。

“系统目前已在部分试点省份得到应用,2021年将在全国推广使用。”研发团队成员李莹说,基于国家重大建设工程,团队正在研究系统的省级版本,推动省级气象灾害风险业务发展,从而实现国省两级协同发展。

盛天之理,鉴灾之事。在全面提升气象灾害风险管理能力的过程中,该系统的支撑需求不断增长,随着防灾减灾从传统的灾后救助向关口前移和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应对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该系统将在防灾减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气象报记者/宛霞 责任编辑/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