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空气频繁却都没带来“解渴雨” 秋冬季下一场透雨有多难?
中国天气网讯 “求雨”、“已经好几个月没下雨了”……近期,不少网友在线“求雨”,持续的气象干旱让大家对雨的渴望十分强烈。今年夏季,我国气候总体气温高降雨少,进入秋季后,多地降雨依旧不多。近期冷空气接连来袭,但降水预报图却维持着大面积空白的状态,大家渴望的降雨未能出现,为何下一场透雨这么难?
今年夏天,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961年以来同期第二少。进入秋季后,华西秋雨开启,西南地区等地降雨增多,但在湖南、江西、福建等地降雨依旧稀少。像鄱阳湖,水位多次创新低,在10月中旬短暂止跌回升后,25日前后又呈现下跌趋势。
今年7月开始,鄱阳湖水位持续下降,图为8月时鄱阳湖干涸,湖底大地龟裂。(签约供稿人/视觉中国/版权图片 来源视觉中国)
近期,冷空气接连来袭,许多人都盼望甘霖的降临。但事与愿违,冷空气并没能带来降雨给大部地区“解渴”,降水预报图上依旧是大片空白。“根据土地性质的不同,对透雨定义的量级也不同,大致上对农业而言,至少10毫米才可以称作为透雨。”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周颖称,湖南、江西等大部气象干旱区要迎来一场透雨,还很困难。
可能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冷空气总是和降水一起出现,为何最近的冷空气都只是纯干冷呢?“降水需要气温、水汽、动力相互配合,冷空气负责让气温变低并提供动力,但如果水汽不足,那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周颖解释道,降水的前提是空气中的水汽充沛,水汽不断抬升凝结,变大、变重然后落下到地面不会蒸发,才是降水。
那水汽都去哪儿了?10月开始,海上季风已经大举撤退,没有了海洋源源不断的水汽输送,陆地上的水汽含量急剧下降,空气也经常是干燥的。
从气候的角度来看,这也与我国锋面雨带随着季节变换的规律相符。锋面雨是冷空气与暖湿气流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冷暖气团相遇,它们交界面叫锋面,暖湿气流较轻在此被抬升,上升过程中水汽冷却凝结,成云致雨。在我国中东部,副热带高压随着季节的变换,将暖湿气流引导至不同地区,使得锋面雨带呈现明显季节变换。5月至6月华南前汛期率先开启;6月至7月在长江中游等地冷暖气团交锋,势均力敌,梅雨季节就此展开;7月至8月,锋面雨带大多再度北上,华北、东北雨季到来;9月,副热带高压南撤,冷暖空气交汇的主战场转移到了华西,绵绵的华西秋雨拉开大幕。而到了9月副热带高压撤回到海上,暖湿气团难以被引导到陆地上与冷空气相遇。此时干冷的冷空气“一家独大”,在其控制之下,降水难以产生,就有了秋高气爽的感觉。
除了锋面雨,我国常见的降雨类型还有对流雨、台风雨、地形雨。期待锋面雨带带来甘霖的愿望落空,那其他降雨还有可能么?
首先来看地形雨,它指的是暖湿气团在前进过程中,受到地形抬升影响而抬升,发生凝结,而形成的降雨。如上文所说,此时的海上季风已大举撤退,暖湿水汽缺乏,地形雨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再看台风雨,顾名思义它是台风所带来的降雨。台风是在热带或亚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其上升运动强烈,能将海洋上的水汽抬升,随着它移动,就可以给陆地带来充沛的降雨。
今夏以来,登陆我国的台风偏少,到9月中旬,只有台风“梅花”给浙江、江苏等地带去降雨。本周活跃的台风“尼格”,虽然给广东、福建、海南等地带去了降雨,但偏偏又遇上冷空气南下,陆地上基本受到干冷空气控制,使得台风带来的雨量有限。同时,随着海温下降,已不利于台风的生成,台风的活跃季也要落下帷幕了。
还有对流雨,这是在夏天日照强的条件下,近地面气温升高,蒸发旺盛而形成的降雨。此时,水汽受热后膨胀上升,由于高空气温低,遇冷变成水滴或冰晶,从而形成对流云。当云中的水滴或冰晶不断聚集,已经无法被上升气流托住时,便形成降雨。目前已经进入秋季,日照条件已经不足,想要一场透雨依靠对流雨也是不行的。
眼看着冬天要扩大版图,还能期待大范围降水的出现吗?周颖分析称,常年来看,冬季的水汽也是不充沛的,但是11月开始南支槽开始活跃,这是冬季带给我国中东部水汽的主要天气系统。同时,由于气温下降,空气中能容纳的水汽量下降,这样更容易凝结形成降水,冬季还有大范围降水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