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正式启动
12月21日,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以下简称“人工影响天气中心”)正式启动。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庄国泰,党组成员、副局长余勇、陈振林,中国工程院院士徐祥德出席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启动会。国家人工影响天气协调会议成员单位联络员与会。
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作为气象工作重要组成部分,事关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是一项合理利用气候资源,通过科技手段实现趋利避害、造福人民的重要工作。
经过60多年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进入发展最快、服务最广、效益最突出的阶段,从计划和预案制订、指令下达、组织实施到效果评估的“五段式”实时业务流程和业务体系在全国建立;高性能探测增雨飞机、双偏振天气雷达、自动化火箭发射架与高炮等现代化装备大显身手;东北、西北2个区域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应运而生,国家级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初具规模;基于大数据、云计算,覆盖全流程的智能指挥平台整装待发。
从2016年到2020年,针对春季北方重大干旱,东北、西北、华北等“三北”地区年均增雨(雪)作业覆盖面积达283万平方公里,累计增雨(雪)约792亿吨,全国累计增加降水约2100亿立方米;当前全国人工增雨(雪)作业覆盖面积约500万平方公里,人工防雹作业保护面积逾50万平方公里,人工增雨作业多次在森林火险扑救、降低森林火险等级等灾害防御中立功;大范围常态化人工增雨(雪)作业已成为补充生态用水、扩大湖泊湿地面积、增加草地生物量和冰川雪线面积的有力支撑。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在保障生态文明建设、自然灾害防治、国家粮食安全、水资源补给和重大活动举办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福祉安康提供了坚实保障。
我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在科技创新方面持续发力,建立多尺度作业概念模型;开展对流云、层状云、地形云等飞机-地面综合观测试验,提出云水资源评估方法;青藏高原大气水循环、气溶胶与云降水相互作用、云降水催化效果仿真模拟、风云四号气象卫星云参量反演等技术研发取得重要进展。我国自主研发的3公里水平分辨率云降水数值预报系统、卫星雷达监测产品、物联网监控系统、空地实时指挥等关键技术成果先后投入业务运行,国产新型高效催化剂的催化效率提高100倍以上。
成立人工影响天气中心是中国气象局党组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国务院人工影响天气座谈会精神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的重要举措,也是更好地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现实之需。
庄国泰强调,新时代新征程,推动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大的格局,聚焦增强基础业务能力、提升创新驱动发展水平、提高服务保障成效,举部门内外之力,以更加开放协同创新的平台为保障,打造一支实力硬、科技强、素质高、作风实的人工影响天气国家队,以人工影响天气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日前,《“十四五”全国人工影响天气发展规划》印发,提出到2025年,组织完善、服务精细、保障有力的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体系进一步健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发取得突破,作业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安全风险防范能力显著增强,人工影响天气高质量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能力显著提高。
下一步,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将按照中国气象局党组要求,加快推进组建工作,尽快建立规章制度,更好地发挥国家级业务单位的牵头引领作用,强化对全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科技支撑和业务指导,加强云物理机理研究,加快关键技术研发攻关,创新机制协同发展,凝聚行业力量,创新与“一带一路”等沿线国家(地区)的合作和服务方式,建设世界人工影响天气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高我国气象科技的世界竞争力和国际地位,有力推动我国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
启动会结束后,还召开了国家人工影响天气协调会议制度联络员会议。(来源:中国气象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