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流域防汛权威解读 鄱阳湖水位为何破历史极值?
专家:江西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陈云辉、江西省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胡菊芳
采访人:中国气象报通讯员郭军
今年6月以来,江西遭遇持续暴雨袭击,江河湖泊水位持续上涨,7月12日0时,鄱阳湖标志性水文站星子站达22.53米,超过“1998年水位22.52米”0.01米,突破有水文记录以来的历史极值。受近期长江流域降雨影响,鄱阳湖维持高水位运行,防汛形势依然不容乐观。鄱阳湖近期降雨形势如何?防汛重点难点有哪些?江西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陈云辉、江西省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胡菊芳为您深入解读。
一问:入梅以来,鄱阳湖流域降雨呈现怎样的特征?
答:江西省入汛以来,从3月28日8时至7月19日8时,鄱阳湖流域累计平均降水1015.6毫米,与历史同期相比,偏多2.1成,排名1961年以来同期第13高位。降水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呈现北多南少、前少后多的特征。江西五大河流域除赣江上游外,其余流域均偏多,其中饶河流域偏多2.2成、抚河流域偏多1.9成,修河流域偏多3.4成、信江流域偏多2.2成、赣江中游偏多2.7成、赣江下游偏多4.1成。
汛前期暴雨呈阶段性、局部性、点大面小特点;汛后期持续性、区域性特点明显,且强降水落区重叠,致灾风险高,灾情重。其中5月29日-6月10日出现今年首个降雨集中期;6月30日至7月10日出现今年第二个也是最强的降雨集中期。
二问:鄱阳县汛情最为严峻,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主要原因是自5月29日以来,江西降水时间长、范围广,累计雨量大,使鄱阳湖水位超历史极值。6月以来,长江流域持续出现强降水,长江水位高,江水顶托倒灌。7月7日至9日,赣北、赣中更是连续3天出现区域性大暴雨。鄱阳县位于鄱阳湖东侧,又是降雨中心,7月8日前后,鄱阳县多个测站雨量超过500毫米,其中肖家岭站24小时雨量达到603毫米,极端的强降水使鄱阳县出现多处险情。
三问:在当前的鄱阳湖流域防汛中,怎样的天气过程威胁最大?
答:鄱阳湖流域和长江都维持高水位状态,如果长江上中游地区或江西再次出现持续性强降水,造成长江顶托,江水大量倒灌,或鄱阳湖流域五河来水量大,将对当前鄱阳湖流域防汛工作造成巨大威胁。但从现有气象资料分析,这种可能性较小。
在当前的防汛救灾工作中,要高度关注长江、鄱阳湖流域的强降水对长江九江段、鄱阳湖滨湖地区的汛情影响;加强防范雷电和局地强降雨,尤其是对堤坝、人员安全等造成的影响;抗洪抢险救灾人员、临时安置点人员、双抢人员需注意防暑降温;鄱阳湖地区阵风可达6级左右,雷雨时可伴有8级以上大风,产生的风浪可能会对坝体和防汛工作产生影响,需加强防范。
四问:在今年应对汛期过程中,气象部门着力开展了哪些工作?
答:江西省气象部门在防汛抗洪抢险救灾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建以青年党团员为主体的50人防汛抢险救灾突击队,让党旗始终在防汛抗洪抢险第一线高高飘扬。
理顺机制,筑牢底线思维。省气象局以中国气象局在江西试点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建设为契机,连续6年对气象灾害防御、防汛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有力促进了各级政府完善气象灾害防御组织体系和预案体系;以“一市一单”形式下发通知,对检查发现的2个共性问题、28个气象安全隐患重点问题作了整改落实部署。
充分发挥气象现代化成果作用。强化延伸期、中期、短期和短时临近业务衔接,较为准确预报11次区域性暴雨、强对流过程。
做好防汛决策服务。面向省委、省政府及相关部门滚动报送决策服务材料53期,发送决策短信362期、17.6万人次,省局主要领导参加省委、省政府防汛有关会议15次,省委书记刘奇、省长易炼红、副省长胡强等省领导多次提出要求,并根据气象预报和建议多次组织防汛会商、调度工作。组建5个首席专家组,对重点区域开展分片会商、分类指导。盯紧重要时段、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点人群,强化滚动预报服务。每天两次滚动开展未来24小时逐6小时降雨落区预报,省防办据此下达提前转移指令,紧急转移安置35.2万人。
五问:从近年来生态气象遥感监测情况看,鄱阳湖生态恢复情况如何?对于未来防灾减灾有哪些建议?
答:鄱阳湖在调节长江水位、防洪抗涝、涵养水源、改善当地气候和维护周围地区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但是近年来,在气候变化背景下,鄱阳湖呈现萎缩趋势。在冬春枯水期,卫星遥感监测到鄱阳湖年度最小面积呈现出逐渐递减趋势。
“退田还湖”工程实施后,鄱阳湖朝着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方向发展,调蓄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但由于鄱阳湖和长江洪水位呈抬升的趋势,洪水出现频率增加,洪涝灾害的威胁仍然严重。针对未来防灾减灾,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是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为主,继续实施退田还湖政策,增加鄱阳湖蓄洪库容,提高湖泊调蓄洪水能力。
二是完善鄱阳湖湿地退田还湖生态补偿体制机制,严格执法。
三是加强防汛抗洪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加强流域降水的预测预报水平,提高降水极端事件的预报预测准确率和时效,完善防洪防涝应急和抢险体系。
四是利用无人机、卫星遥感等手段加强鄱阳湖区水域面积及生态环境的监测评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