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衢州采取“网格+气象”基层防灾减灾新模式

2024-11-24 14:57:43 来源:天气频道

6月3日深夜,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九华乡大侯村小佃坞,村民在雨声中沉睡。屋外,雨水铺天盖地“砸”下来,村网格员郑水延穿梭于村里村外不间断巡逻。

此时正是梅雨时节。从6月2日开始,当地迎来入梅后的第二轮强降雨,截至6月3日24时,全区面雨量140.9毫米,有2个乡镇超过200毫米。

随着雨势渐强,气象部门连发4道暴雨蓝色预警、2道黄色预警,3道地质灾害黄色预警、1道橙色预警。这些靶向发力的预警信号通过短信、钉钉、微信、微博、显示屏等,迅速传至政府、相关部门、基层网格,飞入千家万户。

就在3日下午,在应急、气象、资规、水利、交通、住建、农业等七部门的联合会商中,衢州市气象局柯城分局通报了“夜里有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的预测,指出该轮强降水过程极易引发地质灾害,需加强防范。傍晚,随着地质灾害橙色预警和暴雨黄色预警两道“冲锋令”发出,柯城区进入战备状态;当天夜里11时,防汛三级响应启动。

在小佃坞,100多名村民住在山下,一旦发生山体滑坡,后果不堪设想。而郑水延接到暴雨预警后,任务就是一边盯着雨情,一边盯牢地质灾害隐患点。

4日0时左右,郑水延发现穿村而过的庙源溪水体变得异常浑浊。四周查看后,他眼看一股山洪裹挟着泥沙和石块倾泻而下,冲击着山体和沿村道路。

“不好!可能要发生山体滑坡!”郑水延马上将险情向村乡两级报告。

一刻不耽搁,村干部和所有网格员立即唤醒睡梦中的村民,紧急转移疏散。乡政府也启动防汛应急预案,组织全体乡村干部迅速赶赴灾情现场开展抢险救援。凌晨1时,柯城气象服务人员朱嘉俊从单位值班室奔赴区应急指挥中心,为小佃坞应急救灾工作提供逐小时气象保障服务。

仅用短短24分钟,处在山体滑坡威胁最核心区域的43名村民便被转移到安全地带。

1分钟后,0时25分,随着一声山体崩裂的巨大震响,4幢农房顷刻被山体滑坡完全冲毁,6幢房屋受到不同程度破坏,沿村道路被山石拦腰截断。107名村民全部得到安全转移,无一人伤亡。

“灾情是突然的,但这次大侯村的抢险救援,我们却是实实在在的有备而战。为做好防灾减灾抗灾工作,除了开展隐患排查、机制落实、物资准备外,我们还借助网格力量培训灾害预警员。”6月4日晚,正在布置抗灾工作的九华乡党委书记姜瑜晖说。

原来,入汛后,当地组织培训了约50名网格员担任灾害预警员,在各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拉网式巡查。气象部门通过“网格+气象”平台建设,第一时间向网格员(灾害预警员)发布灾害性天气预警,全力提高基层网格应对气象灾害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预警及时、思想警惕、准备充分、行动迅速,九华乡大侯村小佃坞山体滑坡抢险救援,是衢州市基层综合治理在梅汛战场上一次成功的实战大考,也是“网格+气象”基层防灾减灾新模式的一次实战检验。

6月8日,雨势逐渐变弱,各项灾后恢复工作顺利进行。而在整个救灾工作结束前,气象部门的工作依然没有停歇,柯城分局每天制作3次以上受灾点精细化的气象预报信息,为党委政府开展救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文/叶海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