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朱定真:公共卫生防控需重视气候变化风险

2024-11-25 02:25:04 来源:天气频道

近年来,全球变暖加剧高温热浪,导致动物迁徙路径变化、热带病虫害北移引起疫病传播途径发生变化,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与安全。世界卫生组织2021年刊发特别报告指出:气候变化是人类健康面临的最大威胁,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风险来源。

如何做到未雨绸缪,将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影响降到最低?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气象服务首席专家朱定真建议:国家应对公共卫生防控气候变化风险威胁给予充分重视,制定国家和区域公共卫生防控气候变化风险工作规划。

应对气候变化对公共卫生威胁 我国投入相对较少

近年来,我国热浪相关死亡人数快速上涨。2000年至2009年,年热浪相关死亡人数每增加1000人平均用了4.7年,而在2011年至2020年,仅用了1.2年。这些由清华大学牵头、多家权威机构发布的《中国版柳叶刀倒计时报告》数据,充分印证气候变化正威胁人类健康。

“几乎没有哪种威胁能像气候变化一样,从多维度全面影响人群健康。”朱定真说。研究表明,气候变化通过改变病媒生物环境适宜性、分布区域,导致传统的病媒生物性传染病发病范围扩大、发生频率增加,而且新发病媒生物性传染病不断出现,报告登革热病例的省份北移趋势明显,有毒动物、植物和蘑菇适宜生长区域扩大。

朱定真指出,由于气候系统的惯性,无论在何种经济社会发展和碳减排情景下,气候变化对公共卫生防控威胁注定会不断增加。

欧盟、英国、美国等卫生部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本世纪初便在持续监测和预估气候变化的公共卫生风险并制定应对策略,已经完成一轮甚至多轮气候变化健康风险系统性评估,适应性策略的制定、实施、监督和反馈过程也相对完善。相比之下,我国相关的重大或重点研发项目寥寥无几,科研投入严重不足。虽然我国正在拟定的《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包含“人群健康”等章节,但由于缺乏顶层设计和跨部门合作机制,所以难以设定具体行动目标,也缺乏监督行动进展的主体和抓手。

朱定真认为,中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和脆弱地区,且人口基数大,对气候变化的公共卫生威胁更应充分重视。

应对气候变化健康风险要未雨绸缪

为保护人民健康,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均强调,要推动预防关口前移,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完善公共卫生重大风险评估、研判、决策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重大疾病。

朱定真认为,目前我国对公共卫生防控气候变化风险威胁给予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面对气候变化带来的非传统公共卫生风险,要未雨绸缪,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启动应对行动。

要加强顶层设计和跨部门合作,提升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对公共卫生防控气候变化风险工作的重视程度;组织制定国家和区域公共卫生防控气候变化风险工作规划,将应对气候变化健康风险相关工作纳入“健康中国”行动计划的细化工作中。

应对气候变化健康风险必须把握战略主动,组织开展气候变化对我国人群健康多维度影响研究,完善气候和健康相关监测系统,加强健康中国、气候变化应对等战略的有机联系,为预判风险、主动应对和持续改进打下人才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