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黑土地 为啥是中国粮食安全“压舱石”?| 东北地区
相信,绝大多数中国人
都吃过东北大米
之称的黑土地
习近平总书记
在东北考察时曾指出
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
保护好黑土地
而塑造这片黑土地的
正是东北三省
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
因粮食,尤其商品粮产量高
东北地区一直被誉为
中国粮食安全“压舱石”
那么,在黑土地上
气象人是如何参与到
一场场“粮食保卫战”中的呢?
哪里是东北产粮区?
从农业气象上来说,东北产粮区主要包含黑龙江、吉林和辽宁,这里的主要粮食作物包括玉米、一季稻和大豆。
提起东北大米,大家印象中就是香、好吃,其中五常、盘锦大米盛名远扬。在亚洲有两大栽培稻亚种,即粳稻和籼稻。东北三省均为粳稻,通常认为主要种植在北方的粳稻,比南方的籼稻好吃,东北产的粳稻也比其它地方好吃。因此,东北大米是我国最主要的商品粮之一。
东北地区纬度高、光照充足、黑土层深厚、昼夜温差大,才能孕育出如此好口感的大米。
东北粮食种植区对国家粮食安全的意义如何?
东北地区粮食总产量占到全国秋粮比重约为27.5%,仅次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秋粮的“主阵地”。
2020年,东北三省粮食大丰收,总产量达13683万吨,占全国总产量超五分之一。按2019年全国人均消费口粮原粮150公斤计算,东北三省生产的粮食,足够全国人民吃半年。将东北地区比作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一点也不为过。作为我国粮食生产的第一大省,近年来,黑龙江省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年产量1500亿斤,总产量、商品量、调出量稳居全国第一,可以说全国人民每9碗饭就有1碗来自黑龙江。
吉林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主产省之一,也是世界上著名的黄金玉米带之一。2020年,吉林省粮食播种面积全国第八,总产全国第五,单产全国第四,粮食调出量全国第三。
辽宁也是我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其设施农业规模位居全国第二位,日光温室面积全国第一。在辽宁粮食产量结构中,第一大头仍然是玉米,第二是水稻。
影响东北粮食生产的气象灾害有哪些?
东北产粮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主要气候特点是夏季温和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其中威胁粮食作物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有春夏季低温、9月的早霜冻以及西部地区的干旱等。
今年,东北地区降水量和高于10℃的积温接近常年同期或略偏多,特别是7月份气温高光照足,明显有利于玉米、一季稻、大豆等作物旺盛生长。
今年汛期,受东北冷涡异常活跃影响,黑龙江强对流天气多发,全省降水西多东少,部分地区出现汛情对农业生产造成一定影响。8月上旬末至中旬,黑龙江大部出现3~6天低温(日平均气温<20℃)天气,作物生长速度有所放缓,三江平原部分处于开花期的水稻遭受轻到中度冷害。
吉林作为世界上著名的黄金玉米带之一,这里玉米种植过程中最怕的就是冰雹和大风,尤其是7月末8月初的大风,那时玉米正在接穗,非常容易倒伏。
在辽宁,一般4月是水稻育苗阶段,最怕连阴低温;5月怕五六级大风,要防倒伏,必要时需要给水稻田灌水;秋收时也怕倒伏,因为水稻倒伏后收割机就进不去了,也需要提前预报提前防范。
今年秋季,东北地区中北部气温正常或偏高、初霜偏晚,利于秋收作物正常灌浆成熟和收获;东北地区南部气温略偏低、初霜略偏早,但影响较小。建议东北降水偏多地区及时排涝散墒,发育期偏晚地区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作物在初霜前成熟。
气象人守护东北粮仓都做了啥?
黑龙江:精细化区划服务决策
根据不同区域农业生产特点,黑龙江省气象局建立水稻、玉米、大豆等作物新品种生长发育与天气气候条件农业气象指标体系,对主栽品种进行精细化区划,为水稻、玉米、大豆等作物种植结构调整提供了更加科学的决策咨询。还制定了近十年各县市的“24节气平均气温表”,直观体现24节气全省各地区的平均气温,为农事生产提供参考。
省气象局撰写的“东北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亟待重视气候变化问题的提案”和《气象专题咨询》提出近三十年黑龙江热量资源明显增加,需利用热量资源合理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得到黑龙江省领导批示。
目前,黑龙江省气象部门已建成省市县一体化现代农业气象业务系统,利用大数据支撑平台服务现代农业;研发温度、降水、强对流智能网格预报客观方法和检验评估产品应用于智慧气象服务。
在黑龙江,人们形容气象为农服务从“哨兵”已变为“守门神”。
吉林:精心保护黑土地
走进梨树县宏旺农机农民合作社,无线农业气象综合监测站正在为合作社提供更为智能的服务。理事长张文镝管它叫“气象哨”,“到适宜种地或杀虫的时候,这个‘哨子’就会定时提醒,心里也更有谱了。”
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王贵满对自动气象观测站赞赏满满:
“可别小看这个气象站,不管是对农业生产还是黑土保护,它都发挥着大作用——它不仅能实时监测温度、湿度、降水、风速、风向和病虫害等,还能为保护和研究黑土地提供数据支撑。”
从2007年开始,梨树县开始推广秸秆覆盖免耕技术,现在已经成为吉林省全面推广的“黑土粮仓”工程,气象部门也配套为“黑土粮仓”工程做服务,目前,秸秆覆盖免耕技术亩均单产提高66.7斤,亩均减少成本160元。
据梨树县副县长孙大海介绍,气象对梨树粮食生产的服务已经越来越精准,梨树是个十年九春旱的地方,但因为气象部门多年的人工增雨,目前春旱对玉米的影响已经很小。
2021年,吉林省这处“大粮仓”要确保播种面积在8550万亩以上,率先开展中国东北平原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助力智慧农业,吉林省气象部门干劲儿十足,从“粗放型”服务到个性化指导,早部署、重成效、出实招为粮食生产提供气象保障,将“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落实到黑土地上。
辽宁:联防联控护粮田
盘锦是辽宁水稻种植比较集中的区域。盘锦千鹤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蔡桂荣表示,在水稻生长的几个关键时段都离不开气象部门的服务,比如最简单的机械化施肥、打药,对天气预报的需求都非常大。
在盘锦国家气候观象台,有一个稻田观测站,其目的是进行水稻生产研究。
据盘锦国家气候观象台高级工程师陈龙介绍,盘锦市气象局已经连续4年与我国16个农业气象试验站开展水稻区域联合试验,分别在每年的4月5日、4月15日、4月25日、5月5日进行水稻分期播种试验。同时,在大洼区赵圈河镇国家基本农田内进行对比试验。
辽宁省气象局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开展秋粮秋收气象服务工作,与农业、水利、应急四部门联合共同指导秋收工作;建立省农业防灾协作机制和省农业服务保障微信群,实时共享雨情、农情等信息,强化科技支撑,制订省级玉米、水稻农业生产作业和服务台账,聚焦大宗作物,开展直通式服务,提升秋粮秋收气象服务的针对性和精细化程度。
从袁隆平院士倾注毕生心血的
南方双季稻区
到自古富庶的江南鱼米之乡
从养活全国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原粮仓”
到丰腴而珍贵的东北黑土地
粮食这件事
事关亿万百姓
也是气象工作者的肩头重任
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
气象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
做到监测紧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
不断提升科技硬实力
不断优化服务软实力
为“仓禀实”
奔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