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不胡说|三伏天里高温“绝缘” 今夏华北真的是“凉夏”吗
首席不胡说 | 第09期
“我与烤肉之间只差一撮孜然”、“热得令人抓狂”,往年夏天,总有人被热得嗷嗷叫。但是今年夏天,华北却有些不一样。
今夏华北的确有点凉快
“没怎么有大汗淋淋的感觉”、“今年夏天特别丝滑就过去了”……这是华北人对于今年夏天普遍的观感。不止观感,从数据上看,今年华北也确实度过了一个比较凉快的夏天。
在一年之中最热的“三伏”40天中,今年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城市却成了高温“绝缘地”,完全没有遭遇高温侵袭。
不仅仅是最高气温,能够体现“凉热整体水平”的平均气温也比较低。以北京为例,北京南郊观象台夏季核心时段(5月21日至8月22日,小满节气至立秋节气)平均气温仅为25.7℃,最高气温的平均值也仅有30.8℃,均低于近十年同期水平,且平均气温是2009年以来最低值,用“凉夏”形容并不为过。
冷空气与雨水形成天然“空调”
造成“凉夏”的原因一方面是冷空气频繁叨扰,另一方面是雨水充沛。在夏季,降雨量和气温偏低往往有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雨水丰沛带来了水库蓄水量的攀升。根据北京市水务部门消息,截至8月23日15时,密云水库蓄水量达33.59亿立方米,突破历史最高纪录,8月24日早上8时,密云水库蓄水量还有攀升,达到33.71亿立方米。
5月21日至8月22日,北京密云国家站降雨量达到了惊人的814.6毫米,仅次于1994年的815.2毫米,是1981年来第二多。
除了北京雨水频繁外,河北的东北部、内蒙古东部等地降雨同样较常年异常偏多,唐山、通辽等多地打破了同期降雨纪录。
经历了“凉夏” 还会经历“凉秋”吗?
最近两天,在强大冷涡的影响之下,华北等地气温逐渐走低,北京在8月24日和25日最低气温连续创立秋节气以来新低。早晚渐凉,大家直呼“秋天到了!”。
“百里不同天”,近日冷涡盘旋,东北阴雨频繁,北京天空却颜值爆表。图: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不过确切地讲,距离真正入秋仍需时日,从气象学来看,需满足连续5日滑动平均温度低于22℃以下的标准。比如北京,常年入秋时间为9月9日,距离现在还有10多天,目前秋天还没有兑现。
虽然气象意义上的秋天未到,但我们总能从周围生活的“蛛丝马迹”中感知到秋的气息。
夏暑消,凉风到,我们感受到的秋意最先体现在最低气温上。北京常年9月9日入秋,但到了8月下旬前期,温差就开始明显加大,从8.5℃左右拉大到接近10℃,秋凉愈加明显。
秋意浓,视先知,我们也可通过云的形态和植物色彩变化看出秋意端倪。“秋高气爽,风轻云淡”,相比春夏冬三季,秋天的风更加和缓,云也显得更加轻薄,天空非常清透;海棠等植物果实,陆续开始从青色变成红色。
昨天傍晚,北京的云“悬挂”在湛蓝的天空。图:王晓
北京丰台西府海棠开始变色。
景虽好,过敏扰,我们身体对秋的反应很大。通常人们印象里春季是花粉症高发季,而往往忽略了秋季的过敏。目前北京已经进入下半年花粉浓度的峰值阶段,除了花粉,很多人还对“冷空气”过敏,提醒敏感人群外出要做好个人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