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山西篇丨锚定“双碳”目标 引航绿色发展

2024-11-24 11:46:38 来源:天气频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山西省气象局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践行“两山理论”,坚持气象融入山西生态文明建设,厚植山西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以实际行动为山西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人工影响天气事业发展走上“快车道”

2022年1月7日,山西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人工影响天气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山西人工影响天气高质量发展有了“指南针”。

十年磨一剑。2012年到2022年,山西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在装备和人才方面都有了质的变化,作业方式由季节性向常态化转变,在农业抗旱、森林灭火、生态文明建设领域作用显著。

十年间,全省11个市90%以上的县都开展了地面人工增雨(雪)作业,覆盖所有农业区域。全省从北到南设立了4个飞机增雨基地,统一调配、遥相呼应,形成常态化航空作业平台。

长期以来,山西饱受缺水之痛,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总量的0.4%。2016 年,省气象局向省政府提交《山西省空中云水资源分析评估及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报告》,并依托山西飞机人工增雨试验示范基地,科学调整作业布局,向天借“水”。围绕“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气象部门积极开展人工增雨作业,为黄河、海河、汾河流域水库生态补水,有效扩大河流湿地面积,增加草地生物量和覆盖度。

2021年,山西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实现“全方位、全时段、全覆盖”,年人工增雨量达45亿立方米,防雹作业保护面积稳定在2万平方公里以上,实现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保丰、增绿、 减灾”目标。

2021年中国气象局生态监测评估显示:2000年以来,山西植被改善率居全国前列,吕梁山和太行山植被改善情况尤为明显。在临汾、运城,气象部门与生态环境部门开展人工消减雾-霾科学试验。

“双碳”气象服务跑出“加速度”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需要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统筹考虑。

山西是全国首个布局温室气象观测站网的省份。自2012年起,省气象局先后在大同、朔州、太原、临汾、晋城市区以及五台山建立了6个温室气体站点。如今,已拥有长达10年的高精度、长序列温室气体浓度观测数据,为全省开展碳达峰、碳中和监测评估奠定了数据基础。

2018年10月,省气象局编制出台《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浓度评估规范》地方标准,并推广应用。2021年12月,山西建成“监测-评估-研究-服务”全链条温室气体综合监测评估业务体系,受到社会高度关注。

省气象局定期向省政府及省发改委、省生态环境厅提供温室气体月报、季报、年报以及决策服务报告,为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相关工作提供了有效的决策依据。

2021年,中国气象局温室气体及碳中和监测评估中心全国首家分中心在山西成立。同年5月,省政府批复成立了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及环境气象研究为主的山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院士工作站。11月,省气象局联合23家学会和企事业单位,成立山西碳达峰碳中和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结合山西实际,开展碳达峰、碳中和科学问题研究和普及,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12月,山西“双碳”工作入选全国气象现代化先行试点示范省建设内容。

省气象局还积极参与省生态环境厅对化工、建材、钢铁等行业开展的碳排放核查工作。2021年,省气象局对长治市23家企业2020年度的温室气体排放报告进行了核查,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扩大行业覆盖范围和完善配额分配方法提供了基础数据依据。

十年风华,气象万千。新时代的山西,山河如画,生态绿色成为三晋大地最亮底色。山西气象人将锚定目标,不负重托、赓续奋斗,紧扣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两个关键,续写山西气象新篇章,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作者:武雅丽 段成钢 郝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