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情人节是怎么来的 520情人节的来历
导语:每年我们在庆祝520或者是521的时候,你知道520情人节是怎么来的吗?其实关于520情人节的来历现在也没有一个准备的说法,也没有人准备的研究这个问题,现在广为接收到的说法就是范晓萱在《数字恋爱》中,将520寓意为我爱你。
520情人节是
520情人节是怎么来的
网络情人节是信息时代的爱情节日,定于每年的5月20日和5月21日。该节日源于歌手范晓萱的《数字恋爱》中“520”被喻成“我爱你”,以及音乐人吴玉龙的网络歌曲中“我爱你”与“网络情人”的紧密联系。
因为520、521来自网络,很多网络中的男女都成了网络恋人,其中很多情侣还逐渐开展成为夫妻,乃至愈来愈多抱负中的情侣和夫妻,也经过手机网络(微信、微博、QQ等)来相互表白、打情骂俏,从而进一步加蜜意绪。所以亿万网友们就将每年的5月20日和5月21日这两个成双成对的日子、约定俗成为网络情人节。
后来,“521”也逐渐被情侣们赋予了“我爱你、我愿意”的意思。“网络情人节”又被称为“结婚吉日”、“表白日”、“撒娇日”、“求爱节”。
520最早在中国被定义的节日。是中国台湾
因为台湾选举四年一次,领导人就职日,就是五月二十日,而且每年的这一天总统都要发布譬如【就职一年报告】这类的文书,所以从1996年的第一届选举5月20日在台湾渐渐的就形成了一个节日,这也是520最早在中国被定义的节日。
520情人节
中国古代有情人节吗
对于中国情人节,至少古代没有,21世纪之前是都没有!现在元宵节、七夕节是地道的中国节日, 但不是中国古代的情人节,绝对不是!21世纪之前中国没有情人节。
因为中国古代情人很多时候是说感情深厚的友人,比如唐代诗人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其中的情人就是是多情的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 说的是圆泽禅师与感情深厚的好友儒生李源的故事。
现代人过着西方的情人节时,觉得自己国家也应该有个情人节,于是生搬硬套挖出一些可以向情人节靠拢的日子来。目前大致有三种说法:一个是元宵节(即正月十五);二是农历三月初三,相比之下,这个更为准确;三是近年来兴起的七夕节(即乞巧节,七月初七)。
判断一个节日的性质,关键要看它的习俗内容,传统上七夕根本没有青年男女相聚欢会、谈情说爱的习俗,它是古代女子乞巧(穿着新衣的少女们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有一双巧手,称为“乞巧”。)的日子,更多地是与节气紧密相关,与爱情并无直接关系。尽管七夕与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有关,但不能因为这个爱情故事就想当然地把七夕当成是情人节。况且由原本两颗永远不能相会的牛郎、织女星意会成的故事演绎为中国的情人节,总会给人一种凄苦的审美感觉,缺少情人节的甜蜜气氛。难怪早在秦代的占卜文献《日书》上就曾明确把牵牛、织女视为对婚姻不利了。
七夕情人节
相比七夕,三月初三更适合中国情人节,周礼有定,未出嫁的女子是要呆在闺阁之中的(也就是闺中女子),所以一年就只有几天出门时间,(虽然这是礼节,不是硬性规定,但是谁会去追求不守礼教的人。)元宵看灯,三月初三外出踏青。所以三月初三就成了单身男女们相遇相识的日子。上至天子诸侯,下至庶民百姓,都停下劳作,穿上新衣,沐浴祭祖,然后踏青赏春,结伴游乐,单身男女们都到河边相遇相识,(和现在的相亲大会一样,只是没有主持人而已)。
充满诗情和浪漫色彩的元宵节,往往与爱情连在一起。历代诗词中,就有不少诗篇借元宵抒发爱慕之情。北宋欧阳修词“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抒写了对情人的思念之苦。辛弃疾(青玉案)写道:“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是描述元宵夜的情境,
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但是元宵节,除爱情外,更热充于家人的团聚、娱乐、祈福,是中国的“团圆节”。
想要了解更多关于网络情人节的信息,请点击
文章由天气网万年历频道()原创,禁止转载,转载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