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昆仑山脉海拔最高气象观测站建成 弥补了中昆仑山脉气象监测盲区空白
天气网讯,昆仑山海拔非常高,被称为“万山之祖”。山上环境比较险峻,气候比较恶劣的,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建设气象观测站是非常困难的,但最终还是建成了。据最新消息,中昆仑山脉海拔最高气象观测站建成,该站的建成弥补了中昆仑山脉气象监测盲区空白。
中昆仑山脉海拔最高气象观测站建成
中昆仑山脉海拔最高气象观测站
“气温5.8℃、湿度84.0%、气压542.6百帕、风速10.8米/秒、风向24度、地温10.2℃”……这是8月19日17时50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局首次在中昆仑山海拔5212.70米的独尖山南站,通过北斗卫星传回来的观测数据。该站的建设,弥补了中昆仑山脉气象监测盲区空白。至此,东昆仑、西昆仑和中昆仑山实现气象观测站网覆盖。
昆仑山被称为“万山之祖”,昆仑山怀抱中的塔里木盆地孕育了我国最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新疆和田地区便是它与昆仑山脉之间的一片绿洲。一边是低洼的盆地,一边是凸起的高原,南北两侧的海拔高差达4000米。受来自北冰洋和大西洋水汽的影响,山地北侧为迎风坡,降水较多,加之近年来山区极端降水较多,对此,昆仑山北坡在不同海拔高度上的降水状况如何、高海拔冰雹形成机理、高原云降水、水汽输送通道以及青藏高原西风-季风协同作用究竟怎样?
8月10至13日,带着以上科研难题,由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山大学、中国气象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局等10余家单位近40位专家学者组成的科考队伍,驱车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出发,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沿民丰至西藏改则公路G216线一路向中昆仑山脉进发。触目所及都是无际的沙漠、荒凉的戈壁,皑皑雪山的灰白色调。
进入昆仑山后,随着海拔的上升,成片的草甸浮现在眼前,当攀升至海拔4000米后,不少队员出现严重的高原反应,嗜睡、耳鸣、呕吐、头疼欲裂,嘴唇均变成了青紫色,队员们纷纷闭上双眼,承受着高海拔对身体带来的各种不适。上山的路漫长且天气阴晴多变,途中狂风暴雨、雷电冰雹、大雾等天气交替出现,队员们感受到不同海拔梯度下气候特征的差异,可以说一日领略四季。
中昆仑山脉气象观测站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何清带队在今年5月初探昆仑山时发现,在平原还是高温天气的情况下,昆仑山北坡仍是云雾缭绕,并且山区出现明显降水天气,可能存在一条水汽输送通道,但是水汽从何而来?在该区域不同海拔情况下降水状况如何?降水量有多大?这是初探昆仑山留下的疑问。
何清说:“本次科考首先对于昆仑山北坡不同梯度的自动气象站布设进行了规划,着力填补高山监测盲区,进一步提高预报服务精细化水平,并为今后研究该区域的降水机理有了一手数据支撑;同时,通过本次科考将会吸引更多的科研项目、专家针对昆仑山北坡降水开展专项研究和技术攻关,提升和田地区生态环境改善和生态修复能力。
在此基础上,通过本次科考活动,各科研院所、高校专家将会逐步建立科学研究、资源共享以及人才队伍建设等机制,未来将对和田地区整体科研能力提升以及人才队伍建设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何清认为,由于本次科考国内一流研究院所相关专家参加,以本次科考为契机还将进一步促进相关科研单位融合发展,在资料共享、科研互助、人才交流等方面也将发挥积极重要的作用。
此次科考专家一行实地了解了塔克拉玛干沙漠以及昆仑山北坡不同梯度地形地貌、植被覆盖,并在中昆仑山首次建设青藏高原科考多要素气象站。据悉,今年新疆气象局还将在中昆仑山脉不同海拔梯度陆续布设多套自动气象观测站,着力构建东、西、中昆仑气象站网,全面探索昆仑山水汽形成机理,加速提升南疆气象防灾减灾能力。
昆仑山地理环境:
昆仑山脉
昆仑山脉西起帕米尔高原,山脉全长约2500公里,平均海拔5500-6000米,宽130-200公里,西窄东宽,总面积达50多万平方公里,在中国境内地跨青海、四川、新疆和西藏四省,最高峰是位于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的公格尔峰(海拔大约7649米,另说7723、7719)。是高原地貌的基本骨架,是青海省重要的自然区划界线。昆仑河源头的黑海,这里海拔4300米,湖水清瀛,鸟禽成群,野生动物出没,气象万千。在昆仑河中穿过的野牛沟,有珍贵的野牛沟岩画,玉虚峰、玉珠峰经年银装素裹,山间云雾缭绕。位于昆仑河北岸的昆仑泉,是昆仑山脉中最大的不冻泉。形成昆仑六月映雪奇观,深几十米的天险奇观。
昆仑山脉北坡濒临最干旱的亚洲大陆中心,属暖温带塔里木荒漠和柴达木荒漠,山前年降水量小于100毫米,西部60毫米,东部20毫米,若羌仅为15~20毫米。年降水量随山地海拔增高而略增,暖温带荒漠被高山荒漠所取代,由特有的垫状驼绒藜与西藏亚菊组成。源于昆仑山脉北坡诸河流,源远流长,汇流于塔里木盆地与柴达木盆地内流水系。
昆仑山脉西高东低,按地势分西、中、东3段:位于西昆仑山海拔在7000以上的山峰有3座,6000米以上的山峰有7座,平均海拔为5500-6000米;中昆仑山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有8座,平均海拔5000-5500米,北坡雪线5100-5800米;东昆仑山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有4座,5000米以上的山峰有8座,平均海拔4500-5000米,积雪分布在5800米以上的山峰。
气候特点:
该山脉几乎完全不受印度洋和太平洋季风的气候影响。相反,其却处于大陆气团的持续影响之下,引起年气温和日气温的巨大波动。山系中段最干燥,而西部和东部的气候多少缓和一些。
该山最干燥的地区,年降水量在山麓不足50毫米,在高海拔区约为102~127毫米;在帕米尔和西藏诸山附近,年降水量增加到457毫米(18吋)。在山(与北部平原交界的山)的低层,7月平均气温是25~28℃,在1月不低于-9℃;然而在山的上部和西藏边界,7月平均温度低于10℃,在冬季则常降至-35℃或更低。
昆仑山北坡属暖温带塔里木荒漠和柴达木荒漠,降水量小;随着海拔的增高,暖温带荒漠过渡为高山荒漠,降水量随之增加。雪线在海拔5600~5900米,雪线以上为终年不化的冰川,冰川面积达到3000平方公里以上,是中国的大冰川区之一。冰川融水是中国几条主要大河的源头,包括长江、黄河、澜沧江(湄公河)、怒江(萨尔温江)和塔里木河。